都穿書了誰還種田第111章 束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都穿書了誰還種田 >>都穿書了誰還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1章 束脩

第111章 束脩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4日  作者:天麻蟲草花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天麻蟲草花 | 都穿書了誰還種田 
不出三日,全村都知道再生稻的事情。

知道歸知道,也知道如何侍弄再生稻,但是依舊有不少村民來李天星家中詢問再生稻這個事情。

都是帶著懷疑的神色,問道再生稻能不能真的再次長出稻谷來。

也有村民是過來仔細詢問再生稻如何護理,如何做才能夠讓他們多多產出稻谷。

李天星面對村民們的種種疑問,總是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

信的人無條件信任李天星,不信的人,就算李天星說的再好聽,他們也是將信將疑,心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李天星理解這種心態,畢竟新事物總是需要時間來被接受。

行動比言語更有說服力,等今年的再生稻有了收成了之后,他們自然是會信服。

放了十天的農忙假期,之后又緊鑼密鼓的繼續在后山圍村建城墻。

外界瘟疫肆溢,也和張家村無關。

原本封鎮、封縣,這個時候村子的村民也不敢隨意亂走,張家村倒是顯的格外的寧靜和祥和。

又這么過了十來天后。

再生稻從萌發出再生蘗,并且抽出了稻穗了出來。

“娘,今日我們下水田除蟲的時候發現,之前割的稻樁上從中抽芽長出兩三根稻穗了出來。

這都屬于正常的現象嗎?”早上,周秋妯娌幾個下水田除蟲、殺蟲,看到水田再生稻的情況后,周秋詢問她婆婆道。

“正常的,并且再生稻的谷子要比第一季小一些,產量的話估摸著只有第一季一半多點。

這再生稻也只能夠再生一次,這次割完了之后,下次就再生不了。”李天星點了點頭道。

這些日子,李天星也從系統里面買了一本《水稻種植技術》的農業書。

里面就大量的描寫了關于再生稻的種植管理與特性。書

結合書中的理論知識,李天星指導幾個兒媳婦在田地里實踐起來。

還別說,再生稻生長的挺好,如今都抽穗了,綠油油的一片,長勢極好,看著這模樣只要稻子灌漿期灌漿好了,又可以豐收一遍。

張家村其他村民基本上照著李天星說的做法去侍弄再生稻,經過這十多天下來,看到自家田里的再生稻也呈現出了勃勃生機,稻穗,綠意盎然。

村民們一個個露出大喜的神色,每日都有不少人上李天星家中來,主動向她請教更多關于再生稻種植的細節。

再生稻之事,再次給村民帶來了無本的收入,這也讓村民更加信賴、尊敬李天星了。

“這個張火家還真厲害,再生稻居然能成,這簡直是前所未聞了。

要是再生稻推廣了出去,以后大燕不會缺糧,百姓也不用挨餓受凍、豐衣足食了。

或許自己應該再主動一些了。”李先生看到水田內再生稻生長的生機勃勃,抽穗整齊量多,此時根本就沒有人懷疑,這再生稻不能夠種成了。

李先生心中一動之后,便往張里正家中走去。

正好此時正值傍晚,張里正也在家中。

“李先生你來我家找我爹有事情嗎?快進來坐。”張木吃完晚食,出門的時候碰見了李先生后,他笑著連忙把李先生給迎進屋里頭去。

“是找里正有些話要說,你爹可在家的?”李先生笑著問道。

“在的,正在后院納涼,我領李先生你去。”張木笑著點頭。

領著李先生到了后院。

夕陽的余暉灑在青石板上,給這方小院鍍上了一層溫柔的金邊。

張里正愜意地坐在一張藤椅上,手持一把大蒲扇,輕輕搖曳,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如今他們村子越過越好,建城墻,保護村民,燒磚賣錢,再生稻事情又能夠成,以后每年能夠多收一半糧食上來,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不僅僅是張里正很滿足,其他的村民更是滿意現在的日子了。

張里正聽見腳步聲,他緩緩抬起頭,目光溫和地落在了李先生的身上。

“哎呀,這不是李先生嘛,快請坐快請坐。”張里正見是李先生來了之后,他連忙起身,熱情地招呼。

李先生是讀書人,還是童生,日后要在他們的村子里面教娃兒讀書。

在這個時代,讀書人總是備受尊敬。

“今日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李先生朝張里正拱了拱手道。

“什么事情還要勞煩李先生親自走一趟的?你只管讓家里頭的孫子喊我過去就是了。”張里正笑著問道。

“也沒有大事情,我見咱們村子已經把學堂建了起來,我一老頭子,也上干不了苦力活,閑賦在家沒事干,想著能不能夠提前教咱村里頭娃兒讀書的。

今年半年就不算在之前協議的三年當中,張里正你看如何?”李先生望向張里正問道。

“能夠讓李先生多教村里頭的娃兒半年書,不僅僅我愿意,想必村民也愿意的。

只是,學堂是建成了,但是里面的桌椅等東西還沒有備齊,另外各家各戶的筆墨紙硯、書籍都沒有,這似乎沒法教的吧?”張里正遲疑了一下道。

他們村子的學堂也不過建了四間房,外加一間茅房和先生用的書房,架子是搭建起來了,但是內里的桌椅等東西還沒有差人打造好。

想要弄好,估摸著要到明年才行。

“這個也簡單,我先教他們認字,字寫在墻上,之后教他們熟讀三字經。

沒有筆墨,讓家里頭的大人給他們做一個沙盤,讓他們在沙盤上寫字練字。

等今年瘟疫過去了之后,咱統一去鎮上買紙墨筆硯,看看多買一些,能不能少些銀錢的。

來年把桌椅等打造好了之后,搬到學堂去了后,我們正式教學了。”李先生有些無所謂的擺了擺手道。

“李先生不介意的話,就這么教書也行,前期就委屈李先生了。

李先生,你打算收年紀多大的學生?女娃兒你教不教的?”張里正笑著問道。

“年紀最好是不要超過十歲,因為再年長一些,他們的心思就不那么單純了,學東西也慢些。

三歲啟蒙是最好,六歲學也不晚。

至于女娃兒,我自是愿意教的,學習不分男女,只要有心向學,我都愿意傾囊相授。

不過,女學生我只收十一二歲以下的,并且男女我會分開教。

另外,我家兒媳書、琴也略懂一些,要是里正放的了心的話,女學生這塊,可以讓我家兒媳去教導的。”李先生溫和地回答。

“說得好,李先生真是胸襟開闊之人。

不過,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合適的娃兒能上學堂讀書的,等我三日的時間,擬好一份名單,再擇日通知入讀。

另外,李先生收束脩的話,你收多少錢呢?

畢竟有些村民家中,或許能有兩個以上的娃兒到學堂讀書的。”張里正贊許地點點頭,心中對李先生的敬意又增了幾分。

“外村送學生到咱村子的學堂讀書的話,一兩銀子一年,咱們村子的話,就八百文錢一年了。

沒錢的可以用糧食等物品抵,逢年過年的話,一人給個五斤糙米就行,再不濟番薯也行。

張里正,這么說可行?”說到束脩后,李先生沉吟了一會兒,他說了兩個數。

“李先生你說行就行,就定下這個數額了。

到時候咱們村子也好給李先生你宣揚宣揚了。”張里正連忙定下李先生說的束脩金額下來。

在鎮上的學堂,學生所上交的束脩是三兩銀子,逢年過節還得另備厚禮。

相比之下,他們村子的學堂真是實惠多了。

李先生此舉,無疑是為村里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知識的大門,讓更多村民家中能夠承擔得起教育的費用,實乃大善之舉。

不過,鎮上的學堂,教書先生都是以秀才為主,少量輔助一兩個童生,李先生在功名上或許比不上鎮上的秀才。

但是李先生年長不少,見多識廣,教教啟蒙的娃兒是綽綽有余的。

“張里正,咱村子也開了學堂,我也知道咱村子有獵戶的。

你有沒有想法,讓人帶頭領著咱村子的年輕人、娃兒練練弓箭、習武什么的?”說完讀書的事情后,李先生突然開口問道。

“李先生你這話何意?還是有什么想法,咱都是一個村子,也算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村子出了什么事情,我們也跑不了。

而且,咱們村子也不是獨裁者,只要誰說的有理,我們都會聽取意見的。”張里正聽到李先生說到讓村里頭村民習武練功后,他面色微微一凝道。

“里正,其實我們南北府深山老林之中不缺乏土匪的存在。

這幾年來,天災人禍不斷,特別是前兩年旱災,許多地方都收不上糧食上來,餓死了不少人了。

前年,南北府便有幾處地方被土匪洗劫一空,那些土匪不僅搶奪糧食財物,甚至還傷人害命。

官府派人前去圍剿,也損失慘重,無功而返的。

咱村子圍村建了圍墻,在大燕算是獨一份,加上這幾年天災人禍不斷,咱村子都是風調雨順,現在又有再生稻這一回事情出來,咱們村子很容易被土匪盯上。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要是咱村里頭沒一些會武功或是會弓箭的村民護衛村子,到時候真的有個萬一的話,后果真的不堪設想了。”李先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道。

“這么說來,咱們村子武力這塊真的要上心了。

該明兒組建巡邏隊,每日叫巡邏隊的隊員練功、習武,順帶帶著村里頭讀書的娃兒一塊練,讓他們強身健體了。”張里正聽完李先生這番話后,他面色頗為凝重道。

早先,他在鎮上的就聽聞南北方土匪的事情,那些風言風語說那塊地那個村子遭了土匪搶劫,損失慘重什么的。

說官府都抓不到,慘敗什么的。

那個時候,他聽到這些,都還以為是老百姓茶余飯后的夸張談資。

他還想著,世間哪有那么多土匪橫行,官府又怎會如此無能,連一伙土匪都捉拿不住?或許,這其中不乏以訛傳訛的成分,真相往往被夸大其詞,掩蓋在了層層迷霧之后。

沒想到都是真的。

“行,里正你通知我什么時候教學都成。今日我就先走偶爾,嘮叨了。”李先生見事情談妥了之后,便告辭離去了。

次日,張里正就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家中,告訴村民李先生不日就要遭學堂教書,讓村民把家中適齡的娃兒送到學堂讀書去。

聽說今年半年不算在之前的三年協議當中后,能夠白嫖李先生半年的教書,村民自然也樂的提前把自家的娃兒送到學堂去,讓李先生教導。

他們也想看看自家的娃兒是不是讀書的料子,看看自家能不能夠培養出一個讀書人出來。

要是真的成了,日后考取了功名,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老六,今日我來你家,是有一件事情要拜托你。”昨天,李先生和張里正說了土匪的事情,昨夜張里正一晚上都在想村里頭巡邏隊的事情。

想要教人練弓,他第一人選就想到了張留安了。

張留安本來就是獵戶出身,箭術高超,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神射手。

并且三個兒女打小被他教習弓箭,彩霞、彩虹、健康三人都有不錯的水準。

張里正心想,若是由他來教授村民們使用弓箭,定能事半功倍。

于是,張里正今晚,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張留安家的路。

“叔啥事情,只要能夠幫的了的,我一定幫。”張留安開口問道。

“我想組織一支巡邏隊,加強夜間的守衛。我知道你箭術了得,想請你來擔任這巡邏隊的教頭,教大家練弓,提升我們村子的防御能力。”張里正開門見山道。

“這用不著吧?”張留安一聽,眉頭微微一皺道。

“怎么用不著,昨兒李先生和我說。

現在你說用不用得著了。”張里正把昨天李先生和他說的話和張留安說了一遍,臉上露出苦笑的神色道。

“既然如此,我義不容辭了。

不過,我先說好了,我會叫村民弓箭,等日后有人可以頂替我的位置了之后,便要退下來。”張留安道。


上一章  |  都穿書了誰還種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