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朗高中狀元的喜訊如春風般迅速傳遍了昌州城,趙家上下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
昌州,百草堂前喜氣洋洋。
“我們二公子高中狀元,東家發喜錢。”
管事抬了一籮筐的銅板出來:“不要擠,大家都有,都有。”
這要是別人家直接就撒錢了,但是趙老太爺不讓撒,讓直接派送,不管男女老幼來領的都有,一人兩個銅板,不多,就是沾沾喜氣。
饒是如此,一大籮筐的銅板呢,一人兩個銅板,那得發多久,不管了,家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齊上陣,排著隊的領,實在不行還可以排第二次隊第三次隊,一天拿上十多二十個銅板它不香嗎?
“恭喜趙老爺。”
“恭喜趙老爺。”
“百草堂一直以來都是濟世救人,趙家祖傳的善良,修了這么多福報,自然能出人才。”
“對對對,趙家都是好人,所以才會有出狀元郎。”
“狀元郎還沒有成親,也不知道哪家的小姐有這樣的福氣。”
昌州百草堂,鎮上百草堂都在進行著發喜錢的事兒。
而趙家人趙家人也面臨著重要的抉擇——是繼續留在昌州,還是舉家遷往京城,開始新的生活?
“明朗是新科狀元,他的才華和努力得到了朝廷的認可,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職位。”
趙老太爺道:“明朗這孩子啊,一向都知道要,知道自己走的方向。”
周氏……老太爺啊,當年你可不是這樣說的。
當年,明朗想要上學堂,不愿意學醫,老太爺意見大得很。
“你這小子,走仕途那得靠腦子,你這腦子不太好使的,學文不如學醫。學醫多好啊……”
反正,就是各種不看好他。
現在卻又這樣說了。
“明朗光宗耀祖了,決定舉家遷往京城自然是好的。”老太爺最后嘆息一聲:“我這把老骨頭就不去湊熱鬧了,你們去吧,希望在那里能夠開創一番新的天地,讓我們老趙家的門楣也能閃亮京城。”
“爺爺,您真不去京城啊?”
趙明清問。
“不去了,年紀大了,顛簸到京城怕身體受不住。”老太爺道:“明清啊,百草堂在昌州是百年老店,我這畢生的本事也傳給了你,你就將百草堂傳承下去。”
“是,爺爺。”
“明朗從政,明華從商。”老太爺摸著胡子笑呵呵的:“明清繼承家業,不錯不錯,我老趙家三個孫兒都是人才。”
周氏就笑了,確實該老太爺歡喜。
趙家舉家遷京城,周氏還是有幾分不舍的。
但她又不得不去。
畢竟老二趙明朗還沒成親。
按照老三的話說,老二是有心上人了,那肯定是京城的小姐。
明朗中舉,也該是完婚的時候了。
他們作為父母必定是要到場的。
還有,小兒媳春暖原本就是京城人士,這一次遷京,她就是和娘家人團聚。
自己是離開娘家,她是回娘家。
人與人的悲喜果然是不相通的。
院子里,春暖正指揮著丫頭們收行李。
“少奶奶,這些書怎么辦?”
白芷知道少奶奶愛看書,但是遷京城那可是很遙遠的路程,而書又那么重。
“裝箱帶走。”
這些書是春暖在昌州置辦下的家當。
其中有好幾本都是趙明華送給她的,都是一些醫書或手札,都是孤本。
世人搬家以為是金銀財寶,殊不知,有些東西是金銀財寶都買不來的。
“大伯來信,家中春安和沐陽都要學醫,這些書帶回去讓他們好好研讀。”
春暖不知道家里發生了什么,但是她知道春安和沐陽若是選擇了走這一條路的話,三嬸和長嫂心里應該是很不舒服的。
以前自己還不能理解,現在自己當了母親后才明白,兒女的任何事情都會牽腸掛肚。
更何況是關系著前程的事兒,不知道他們是怎么說服各自的母親的。
“回京后春姝春燕該嫁人了。”
春暖感慨萬千,祖父出事后,肖家回到昌州是經歷了這么多的磨難,還好,她們都等到了自己幸福。
春姝的親事是大伯母做主的,說與了林府的嫡次子;春燕居然是要嫁給長嫂的庶弟,不過那也是一個有本事的,也是一個舉人。
春寧訂下的親事是鐘府的鐘蘭。
春暖一想到這些就很開心:回到京城,喜事一件接一件,果然啊,熬過了寒冬就會是春天。
“少奶奶,那些藥丸……”
“帶一部分走,余下的送到百草堂去給陳大夫,讓他出售即可。”
余下的就是春暖小庫房的東西。
“少奶奶,這些……”
春暖……現在才知道搬家有多難!
上一次搬家是舉家遷到昌州來。
那時候的肖家被抄家了,官兵連她們身上的首飾都沒放過。
那時候幾輛馬車就是她們的全部。
如今,她一個人都要多少輛馬車才行?
小庫房里的貴重物品也多,同樣的,很多都是趙明華送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真是一個沒注意就積累了這么多家當。
“分門別類的裝好吧。”
春暖是知道的,趙家定然會請鏢師護這一路的平安。
所以這些珍貴物品一件都不能落下,全都要帶走。
周氏這邊亦然。
“不行,這樣搬家搬得太心累了。”
周氏想了想:“留一部分在昌州,帶一部分走就行了。”
另外,她又挑了一些鮮色的料子留給了大兒媳婦。
要離開昌州了,周氏是各種不舍。
而春暖,卻是很期待。
臨走之前,她再次去了一趟羅家。
“暖暖,我也給你準備了一些香腸臘肉。”羅嬸子道:“你不要嫌棄,這是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羅嬸子,你有心了。”春暖拿出了一個方子:“這是藥酒的配方,以后羅大叔就自己配藥酒。”
“暖暖……”
這可是肖家的秘密啊,她就這樣送給了自己家?
“這太貴重了,暖暖……”
“羅嬸子,我們肖家到昌州來的這些年,你對我們多有照拂,以后我們肖家的產業還依仗著你們幫忙照看一二。”
“暖暖,我們肯定給你照看好的,你放心。”
羅大嬸對春暖也是感激不盡。
當年自己家也只是一個佃農,如今卻已有數十畝的地,還修了大房子,這一切,都是春暖的幫襯下才能發展起來的。
“我們兩家也算是有緣份。”春暖道:“羅嬸子,你到了京城來找我們就行。”
“好好好,我倒是希望有一天能到京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