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九卿第71章 喜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問九卿 >>問九卿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章 喜宴

第71章 喜宴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11日  作者:姒錦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姒錦 | 問九卿 


東宮。

來福從典膳局宮女手上接過食盒,打開看一眼。

三層檀木食盒,里頭裝的,全是太子愛吃的糕點。

他點點頭:“有勞典膳郎,這幾日辛苦了。”

宮女微微欠身,輕聲細語道:“公公客氣。典膳大人說,若是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還請公公派人知會一聲,咱們典膳局也好早早想法子,務必要讓殿下滿意才好……”

說罷,見四周無人,她悄悄從袖頭掏出個小錢袋,塞給來福。

來福伸胳膊攔住,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既不讓她難堪,又十分堅決。

“咱家這兒可不興這套,大家都是為殿下效力,盡心盡力伺候便是。只要殿下吃得滿意,那就是咱們的福氣。”

他轉身進了屋,合上房門。

這幾日,宮里宮外都不太平。

民怨紛紛擾擾,告御狀多如牛毛。

不僅華宜殿氣氛緊張,東宮又何嘗不是如此?

宮里傳言越來越多……

已經有人在說,那日是平樂公主本想在太子酒里下毒,不知為何自己誤食毒酒,才鬧出這般荒唐事……

東宮里人人自危。

他也不想為難底下人,能替他們周全的,就都周全了。

崇文殿里,今日的講義剛結束。

李肇案幾對面,坐著太子侍讀鄂旭和太子賓客梅如晦。

來福拎著食盒進去,便聽到鄂旭的聲音。

“金部司之事,本就棘手,如今愈演愈烈,牽連刑部、戶部、吏部,整個朝堂上下,都不得安寧。”

“今早崇政殿議事,御史大夫周仲平再提民間訴狀,欲清查京郊公主所占數百畝良田,那不是找虱子往頭上爬嗎?誰不知道公主玉體欠安,圣上憂心煩躁?”

“果然,周御史一席話引發圣怒。陛下大發雷霆,一頓訓責后,要嚴查今科貪腐舞弊。聽聞周仲平有個子侄今科高中一甲,這真是有理也說不清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呀!”

梅如晦看太子一眼,微微一笑。

“陛下是君,也是父。憐惜公主也是人之常情。”

聽他這么說,鄂旭不贊同地搖搖頭。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心向背,關乎社稷興衰。侵占良田,非陛下家事。堵得住御史的嘴巴,又如何堵得住悠悠眾口?周仲平敢針砭時弊直言上諫,我倒是欣賞他骨氣,為民請命,堅守正道是為賢也,當得起‘鐵面御史’之稱……”

有些話不好攤到臺面上來講。

梅如晦再看李肇。

沒有表情。

于是笑道:“鄂大人剛正不阿,也令老夫佩服。”

他捋了捋須,又傾身為鄂旭斟茶。

“但官場行走,還得學一學薛尚書。一道請罪避嫌的折子,明哲保身。”

鄂旭一笑:“靖遠侯一世英名,都讓他那兒子坑害了。”

梅如晦點頭道:“靖遠侯府門庭冷落,往日那些奉承拍馬、趨炎附勢之徒,全不見了蹤影,人情冷暖可見一斑。靖遠侯咬著牙變賣家產籌款,說是連青州的祖產都賣了,卻沒在陛下面前求一句情。”

鄂旭若有所思。

“靖遠侯是一條硬漢!明知金部司的事,非顧五郎一人可為,也沒咬其他人。倒是陛下這些年,竟是越發聽不進忠言了。”

他不敢說皇帝老糊涂了,因為皇帝還不老。

崇昭帝當政多年,年少登基時也是勵精圖治,一力革新弊政,眼下大梁百業興旺,百姓安居雖是基于太祖之德,也不能不說有崇昭帝一份守業之功,但明顯這些年,皇帝變得剛愎自用了。

只是身為東宮屬臣,有些話不便多說。

鄂旭也在打量對面太子的表情。

很平靜。

很安寧。

這些年來,都說太子德行有虧、難成大器,早晚被端王取而代之。

可說也是奇怪,太子就是屹立不倒,隱隱與端王分庭抗禮,又恰到好處地遜色他兩三分……

這中間有什么玄機,身為太子侍讀不便多問。

他只負責給太子講經釋義而已。

“鄂大人,你先下去吧。”

李肇突然出聲,視線落在那個精致的食盒上,目光移開,擺擺手。

“這個帶回去,給你家小兒子。”

鄂旭大喜,起身連連拱手:“多謝殿下賞賜。”

來福看著鄂旭高高興興地提著食盒離開,心底一陣嘆息。

太子沒有胃口。

食不知味啊。

旁人不清楚是為什么,他這個隨侍多少知道一些。

太子看著平靜,心里苦啊。

李肇想知道薛六有沒有異樣,有沒有“情絲引”或“情絲蠱”發作的跡象,會不會也如同他一般,有情難自抑的時候。

然而,探子哪里探得見姑娘房里事?

太子不便明說,那探子每次來稟,都是沒有異常。

薛六姑娘每日清晨起身,散步賞花,夜里練字帶孩子,在府里養傷期間,并未外出,平靜如常。

太子如何甘心?

當然,這是來福公公私下揣測,可不敢吐口半句。

李肇和梅如晦坐下來下了半天棋,又讓人把張懷誠叫來。

“孤有一事相托。”

張懷誠很是恭敬,拱手揖禮。

“請殿下吩咐。”

李肇微微抿起嘴角,專注地凝視著棋盤,一襲月白云紋錦袍,襯得他身姿挺拔筆直,冷峻深沉,指尖那一粒轉動的黑棋如同活物一般,那是他在沉思時獨有的姿態。

梅如晦和張懷誠都不打擾,靜靜地等待著。

半晌,李肇抬眼,朝來福使個眼神。

“把我案幾上的名帖拿來。”

名帖?

來福愣了一下,才想起那些寫著名字的紙。

待來福恭敬奉上,李肇從中抽出一張,放在棋盤上。

張懷誠一看就明白了。

這是太醫院現職太醫的名單。

張懷誠隸屬東宮藥藏局,但平常與太醫局打交道的時候很多。大家都是同行,平常也會有個岐黃醫術的探討,有什么疑難雜癥,互相也會詢問。

張懷誠問:“殿下要微臣做什么?”

李肇指尖點點。

“這上面的人,哪一個跟胡啟方最不對付?”

張懷誠想了想,指著一個叫賀遠志的人。

“這位。賀遠志,賀太醫。”

接著,他不等李肇詢問,便含笑將聽來的小道消息,說了出來。

“二人本是同門,都說同氣連枝,可在太醫院里,他們表面客氣,暗地里不時較勁。聽說起初的恩怨,是因那一部《杏林秘典》。二人共同整理師父行醫多年的疑難醫案,都為此付出了心血,卻在編纂成書后,為誰的名字該排首位,產生了分歧。”

“胡啟方認為自己是師兄,資歷更老,在醫案搜集上貢獻更大。賀遠志則認為自己花費了更多精力。最后,到底是胡啟方爭贏了,也因此得到院判一職……”

李肇靜靜聽著,似笑非笑。

“那就是他了。”

張懷誠領命下去,李肇盯著梅如晦,吩咐來福。

“去找掖庭令,往少陽殿多送幾個樂伎歌姬來……”

不僅來福呆了呆沒反應,便是梅如晦都驚住了。

太子從春日花宴回來那天,身子那么難熬,可都沒有叫姑娘,硬生生挺下來了。

這兩日服下湯藥有好轉,為何卻想不開?

李肇眉心輕輕一擰,端起茶盞飲一口,才輕輕一笑。

“鄂旭的話提醒了孤。陛下只是偏袒平樂,并不糊涂。”

既然不糊涂,一定會查出這件事是平樂在背后搗鬼。

皇帝不一定會責罰平樂,但一定會懷疑他——

要是東宮不做出一些太子中毒的異常,恐怕會令君心難安。

時令已到三月中旬,日頭更烈了。

大清早陽光便暖烘烘地傾灑而下,將世間萬物都染上了一層淺金色的光暈。

薛綏膻中受的傷,早已痊愈,身子卻有些犯春懶。

也不知是不是有情絲引的余毒作怪,偶爾也會心緒難寧,但她吃著玉衡給的藥,全然不會像李肇那般胡思亂想,更不知東宮那位太子爺,已然是火上眉梢。

薛綏在為離開薛府,去端王府做最后的準備。

那日老太太叫雪姬去說話,果然是為抬身份的事情。

有錢氏和錦書在旁攛掇,這件事便是水到渠成,薛慶治那頭也沒有什么話說。

于是錢氏便整了幾桌席面,要熱熱鬧鬧地為雪姬辦一場酒。

雪姬早失了顏色,薛慶治當年對她的那幾分情意,早已蕩然無存。

這喜宴,他無非走一個形式,可錢氏和薛綏并不想讓他那么輕松,吉服、喜被、洞房,一律準備得齊齊整整,一群人前來恭賀新喜,薛慶治被架在火上,不得不又當一回“新郎”,即便心里不情愿,裝也得裝出一臉喜色。

老太太眼下看重薛綏,連帶對雪姬也多有關照。

她特地撥了幾個丫頭婆子,去雪姬的房里伺候。

到了吉日這天,薛府里鞭炮齊鳴,噼里啪啦的聲音響個不停,熱鬧非凡。

清闌院里的傅氏,蒙著頭都抵不出那聲音入耳。

她一臉惱怒,訓斥丫頭。

“還不快去瞧瞧,是哪個天殺的奴才,鬧出這些動靜來,莫不是成心要氣死我!”

繡姑站在床邊,一臉無奈。

“大夫人,今日府里在辦喜宴……”

傅氏只知老太太要抬雪姬做姨娘,不知府里竟然要為他們辦喜宴。

清闌院下人都瞞著,不敢上報。

一聽這話,傅氏噌地一下坐了起來。

“喜宴?不是剛辦過嗎?又辦什么喜事?”

繡姑垂下眼睛,嘆了口氣。

“大老爺迎雪姬入門,老太太讓三夫人操辦的,說要好好熱鬧一番,祛一祛晦氣……”


上一章  |  問九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