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的濱州,初冬的寒風裹著細碎的雪粒,在城市上空打著旋兒。
市委大院的銀杏樹枝椏光禿禿的,唯有辦公樓前的紅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早上八點,沈青云坐著考斯特準時駛出大院,車窗降下一角,冷空氣瞬間灌進來,他下意識裹了裹深灰色羊毛大衣,目光落在前方民興路的方向。
那里是今天調研的第一站,也是濱州老城區最擁堵的路段之一。
“沈書記,民興路改造工程從九月初開工,原計劃十二月中旬通車,目前路基鋪設已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下一步要進行瀝青攤鋪。”
前排位置上的市委秘書長錢明遠捧著項目手冊,指尖在“擁堵治理”那欄劃了劃:“這條路上有三個老舊小區、兩所學校,以前早高峰能堵四十多分鐘,周邊居民反映了三年,這次改造后能拓寬到雙向六車道,還會加設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沈青云點點頭,目光掃過窗外掠過的街景。
民興路兩側的商鋪大多掛著“正常營業”的牌子,門口搭著藍色防護棚,施工圍擋上印著“質量第一,民生為本”的紅色標語。
“施工期間有沒有影響商戶生意?”
沈青云忽然問道,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著:“之前調研老舊小區改造時,有商戶說圍擋擋了招牌,客流量少了三成。”
后排的分管城建副市長郝國光連忙接過話:“我們提前跟商戶溝通過,給每家補貼了兩個月的房租減免,還幫他們在圍擋上做了廣告噴繪。您看……”
他指著窗外一處水果店的圍擋,上面印著鮮紅的蘋果圖案和店鋪電話,解釋道:“這樣既不影響施工,也能幫商戶引流,目前反饋還不錯。”
沈青云的嘴角微微上揚。
車子剛停穩,穿著橙色工裝的施工隊長就迎了上來,安全帽上還沾著泥土:“沈省長好,您怎么來了,沒提前通知我們啊。”
他是認識沈青云的,因為剪彩儀式沈青云之前出現過。
“來看看進度,不用搞迎接。”
沈青云推開車門,寒風立刻鉆進衣領,他彎腰撿起腳邊一塊散落的碎石,指尖碾了碾,這才開口問道:“這路基用的是什么標號的水泥,有沒有送檢報告?”
施工隊長愣了一下,連忙從口袋里掏出檢測單:“用的是最新型號的水泥,昨天剛拿到檢測結果,強度達標。我們還專門請了第三方監理,每天都抽樣檢查。”
沈青云接過檢測單,逐行細看,目光停在抗壓強度的數字上:“不夠。”
他抬起頭,語氣沉了些,緩緩說道:“民興路每天通行量超兩萬輛,冬天還要走融雪車,抗壓強度至少要比現在高一倍,按照現在這個標準,用不了三年就得返修。”
郝國光和城建局局長張德貴的臉色瞬間變了。
張德貴連忙掏出筆,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我馬上讓施工隊整改,今天就聯系水泥廠調運高標號水泥,之前鋪的路基全部返工。”
“返工是必須的,但更要查原因。”
沈青云把檢測單遞回去,手指在圍擋上輕輕敲了敲,淡淡地說道:“為什么會用低標號水泥,是采購環節出了問題,還是施工隊想省成本?張德貴,你牽頭成立專項組,三天內給我答復,不能讓偷工減料的苗頭在城建項目里冒頭。”
對于這種情況,其實沈青云心知肚明。
為什么某些地區的城建項目每年都要返工,今年修完明年修,說白了原因就在這上面。
施工方在修建的時候,往往偷工減料,采用各種方式減少工程的質量難度,到時候路用了一年兩年,第二年就繼續修,政府還得繼續撥款,賺錢的自然也就成了個人。
所以,沈青云這么說,無疑是在敲打張德貴。
果不其然,張德貴額頭滲出冷汗,連連點頭道:“請省長放心,我們一定嚴查,絕不姑息。”
沈青云沒再批評,轉身走向不遠處的學校門口。
早高峰剛過,幾位送完孩子的家長正圍著施工圍擋議論。
一位穿藍色外套的大媽看到沈青云,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上前:“沈書記,我們聽說這條路十二月能通車,真的嗎?冬天路滑,孩子上學太不方便了。”
“大媽您放心,十二月中旬肯定通車,而且我們會在學校門口加設減速帶和警示燈,保證孩子們安全。”
沈青云笑著說,又指了指圍擋上的施工進度表,笑著說道:“您看,這里寫著每周的進展,有問題隨時打上面的監督電話。”
大媽笑著點點頭:“有您這句話,我們就放心了。之前擔心施工拖到過年,現在看來不用了。”
離開民興路時,沈青云的車剛駛出路口,他突然讓司機停下:“老錢,派人把剛才那位大媽的聯系方式記下來,下周讓監理組跟她對接,每周給她報一次進度。”
錢明遠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沈青云的意思,他這是讓群眾當“監督員”,既能讓居民放心,也能倒逼施工隊加快進度。
一個半小時后,車隊抵達一千兆瓦光伏項目場外道路工程現場。
這里遠離市區,四周是成片的農田,初冬的田野泛著枯黃,唯有遠處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泛著銀灰色的光。
項目負責人趙元偉戴著安全帽,站在未完工的道路上,手里拿著圖紙,看到沈青云一行,連忙跑過來:“沈省長,這條路是光伏項目的配套工程,全長五十二公里,連接廠區和高速口,建成后能解決光伏組件的運輸問題。”
沈青云走在尚未鋪瀝青的路基上,腳下的碎石發出“咯吱”聲。
他彎腰摸了摸路基的土壤,又踩了踩,這才開口問道:“這里的土壤含水量怎么樣?冬天會不會凍脹?”
趙元偉連忙解釋:“我們做過土壤檢測,含水量百分之十八,在正常范圍。而且路基下面鋪了七十厘米厚的級配碎石,還加了防凍層,就算冬天零下二十度,也不會凍脹。”
說著話,他指著遠處的施工機械,認真的說道:“今天上午剛到了三臺攤鋪機,預計下周就能開始鋪瀝青,月底前肯定能完工,不耽誤光伏項目明年一月份并網發電。”
“光伏項目能帶動多少就業?”
沈青云突然問,目光落在遠處正在作業的工人身上。
“建設期能提供一千六百個崗位,運營期還能招三百個維護人員,大多是周邊村子的村民。”趙元偉笑著說道:“之前有二十多個村民擔心項目完工后沒活干,我們跟他們簽了長期用工協議,還會免費培訓光伏維護技術。”
沈青云心里踏實了些。他知道,濱州的光伏項目是全省重點工程,總投資近百億,并網后每年能減少碳排放八十萬噸,還能帶動周邊鄉村振興。
“道路質量一定要跟得上,光伏組件都是重型設備,運輸時對路面荷載要求高,不能出任何問題。”
他拍了拍趙元偉的肩膀,嚴肅的說道:“月底我再來檢查,要是進度和質量都達標,市里給你們發攻堅獎。”
趙元偉的眼睛亮了起來,用力點頭:“保證完成任務!”
離開光伏道路時,錢明遠低聲對沈青云說:“郝副市長剛才跟我嘀咕,說您對質量要求太嚴,怕有些項目完不成年底目標。”
沈青云看了眼后排的郝國光,后者正低頭翻看項目手冊,假裝沒聽見。
“完不成目標可以調整,但質量不能打折扣。”
沈青云的語氣很堅定,平靜的說道:“城建項目是百年工程,要是為了趕進度偷工減料,將來出了問題,不僅老百姓罵我們,我們自己也良心不安。”
郝國光連忙抬起頭:“沈書記您說得對,是我思想覺悟不夠,回去后我會重新梳理項目進度,優先保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