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這些沒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
顧青山打斷他,嚴肅的說道:“當務之急是處理好朱正華。他是整個鏈條最薄弱的一環,也是最可能開口的人。濱州不能再留他了,必須馬上轉移到其他省份,由省紀委的人單獨審訊。”
“我同意。”
李躍進馬上點頭道。
“我也同意。”
沈青云立刻點頭道:“濱州的關系網太復雜,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林向陽的人。轉移到外省更安全。”
他拿出手機,直接說道:“我現在就給孫健同志打電話,讓他配合省紀委的同志辦理交接。”
顧青山抬手阻止了他:“等一下。”
他看著沈青云,眼神里帶著一絲擔憂:“轉移朱正華的過程必須絕對保密,連濱州公安局的人都不能多帶。讓省紀委的人直接對接,你的人只負責把朱正華送到指定地點,剩下的交給他們。”
“我明白。”
沈青云撥通了孫健的電話,聽筒里傳來對方急促的聲音:“沈書記,您找我?”
“孫健,省紀委的同志馬上會聯系你。”
沈青云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安排人把朱正華移交給他們,全程配合,不要問原因,不要留記錄。交接完成后,讓參與的同志全部休假,切斷與外界的聯系,直到我通知為止。”
孫健雖然詫異,但還是果斷答應:“是,沈書記,我馬上安排。”
掛了電話,沈青云看向顧青山和李躍進:“已經安排好了,省紀委的同志什么時候出發?”
“已經在路上了。”
顧青山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他們會避開濱州的主要路段,直接到指定的地方接人。”
他望著窗外的省委大院,眼神深邃:“青云同志,這次的案子,恐怕會讓你承受很大壓力。林向陽在濱州經營多年,肯定有不少親信,他們說不定會給你使絆子。”
“這個無所謂。”
沈青云的語氣異常堅定,認真的說道:“從我決定查這個案子開始,就沒怕過壓力。蕭明遠沉冤十年,陳光含恨而死,林正自毀前程,我不能讓他們的犧牲白費。”
李躍進拍了拍他的肩膀:“青云同志,省里是你堅強的后盾。不管查到誰,不管牽扯到多大的官,我們都支持你。”
他的目光轉向顧青山:“書記,中紀委那邊有消息后,我們立刻召開常委會,統一思想,絕不能讓任何人干擾調查。”
顧青山點了點頭,拿起辦公桌上的紅色電話:“我再催一下中紀委的同志,爭取盡快有結果。”
沈青云坐在沙發上,看著兩位省級領導為了案子忙碌,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剛當刑警時,父親說過的話:“辦案子就像剝洋蔥,一層層剝下去,總會看到芯。但剝的過程會流淚,甚至會嗆得喘不過氣,可只要堅持下去,總有剝開的那天。”
現在,這顆洋蔥已經剝到了最關鍵的一層,雖然辛辣刺眼,但他知道,離真相已經不遠了。
辦公室的陽光漸漸西斜,將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沈青云拿起那份文件夾,輕輕合上。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江北省的政壇將迎來一場風暴,但他相信,風暴過后,總會有陽光穿透烏云,照亮那些被掩蓋的真相。
朱正華的案子還在繼續調查,而沈青云這邊,卻不能表現出任何異常。
他晚上回到家,坐在那里沉思了許久,決定第二天上午,召開市委常委會。
第二天早上。
晨光帶著初秋的涼意,透過雙層玻璃落在長條會議桌上,在每份攤開的匯報材料上投下規整的光斑。
沈青云坐在主位,指尖輕叩著桌面,目光掃過對面端坐的九位常委。
因為市委秘書長的職務空缺,如今的濱州市委常委會,算上沈青云在內,一共是十個人。
紫檀木會議桌的邊緣被多年的手掌摩挲得發亮,桌心的青瓷筆筒里插著一模一樣的鋼筆。
這是市委常委會的老規矩,象征著集體決策,權責共擔。
“下面開始匯報。”
沈青云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中山裝,領口系得一絲不茍,這與他平日偏好的夾克衫風格迥異,讓坐在左手邊的市長劉彥昌微微皺眉。
常務副市長肖如水率先翻開筆記本:“上周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百分之六點八,其中香房區的正華物流園項目貢獻突出,提前半個月完成三季度指標……”
他說到正華物流園的時候,眼角的余光不經意地瞟向斜對面的趙茹,對方握著鋼筆的手指幾不可察地頓了一下。
沈青云的指尖在桌面上畫了個圈:“香房區這幾年的轉型確實有亮點,趙明奇和程立東兩位同志功不可沒。”
眾人聽到他的話,紛紛點頭。
紀委書記熊楊匯報反腐工作時,語氣格外嚴肅:“近期收到三起關于工程招標的舉報,已立案調查兩起,其中一起涉及香房區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他說話時習慣性地摩挲著指節,那是常年握審訊筆留下的小動作。
“哦?”
沈青云聞言皺了皺眉頭,看了一眼熊楊說道:“香房區的案子,具體是什么問題?”
熊楊推了推眼鏡:“主要是投標單位資質存疑,目前還在核實,暫未發現領導干部插手的跡象。”
他的視線與沈青云短暫交匯,鏡片后的目光銳利如刀。
兩人都清楚,香房區的水遠比匯報中清澈的表述要深。
甚至于,紀委因為林正的事情,已經在悄悄調查朱正華的公司了。
匯報持續了兩個小時,當最后一位常委合上筆記本時,會議室里的茶香已經淡得幾乎聞不到。沈青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龍井的苦澀在舌尖蔓延開來:“各位的工作都很扎實,下面說件人事方面的事。”
常委們的坐姿不約而同地挺直了。
市委秘書長的位置空了這么久,關于人選的猜測早已在機關大院里傳得沸沸揚揚,多數人認為會從市直機關產生。
畢竟前任市委秘書長張銀峰,如今可是市委組織部長。
沈青云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市委秘書長的人選,我考慮了很久。這個崗位需要熟悉基層情況,又得有統籌協調能力。”
他頓了頓,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拋出重磅炸彈:“我提議,從香房區的同志里選拔,趙明奇書記和程立東區長都是合適的人選。”
這一刻,整個會議室瞬間陷入死寂,只有墻上的掛鐘在滴答作響。
肖如水手里的鋼筆“啪嗒”一聲掉在筆記本上,墨汁暈開個小小的黑點。
組織部長張銀峰的喉結明顯滾動了一下,似乎想說什么又咽了回去。
熊楊的手指在桌下輕輕敲擊著膝蓋,片刻之后,眼神里閃過一絲了然。
“沈書記,這……”
市政法委書記趙茹最先開口,她十年前曾任香房區政法委書記,此刻指尖無意識地捻著會議桌邊緣的木紋,臉上堆著標準的微笑,眼底卻藏著驚疑:“香房區的兩位同志固然優秀,但從區縣直接提拔到市委秘書長,是不是步子有點大?政法系統與區縣工作差異不小,協調市委日常事務需要極強的全局觀……”
出人意料,她居然沒有馬上同意沈青云的建議。
沈青云放下茶杯,杯底與桌面碰撞發出輕響:“趙茹同志擔心的是資歷?趙明奇同志在香房區工作五年,程立東同志也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都是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干上來的。”
說著話,他翻開面前的文件夾,抽出兩份簡歷:“趙明奇同志主抓的教育園區項目,被評為全省民生工程示范。程立東同志牽頭的老城區改造,群眾滿意度連續三年全市第一。這樣的干部,難道不配進市委班子?”
“沈書記說的對,兩位同志的政績確實很突出。”
張銀峰作為市委組織部長,連忙說道:“只是市委秘書長需要協調各方,對市直機關運作得非常熟悉,他們可能經驗上差一點,書記您看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他是真的沒想到,沈青云招呼都不打一聲,就直接再常委會提出這樣的事情,所以下意識的反對了一句。
“孰能生巧。”
沈青云打斷了他的話,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當年我從公安系統調到湘南省當市長,不也有人說我不懂經濟工作,但現在我也堅持下來了。實踐出真知嘛。”
說到這里,他看向眾人,表情平靜的說道:“這個提議供各位參考,下周常委會進行表決。大家回去后可以多了解兩位同志的情況,也可以找他們談談心。”
他的視線在每個人臉上停留片刻,像是在觀察什么,最后說道:“香房區能在復雜的轉型期保持穩定發展,說明這兩位主官不僅有能力,更有擔當。這樣的干部,就該給他們更大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