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沈青云回到了市委家屬院。
華陽市的市委常委們,幾乎都在這里居住。
作為市委書記,他的住處自然是市委一號樓。
這是一棟三層別墅,沈青云的行李箱已經比胡國忠派人送了過來,房間明顯是提前打掃過,屋子里很干凈,冰箱里也都裝滿了水果。
看的出來,這位胡秘書長在這方面的服務還是很到位的,屬于那種很擅長揣摩上面領導心思的干部。
“書記,我先回去了。”
秦海川把沈青云送到門口,隨后對他說道:“您有什么事情,隨時給我打電話,我家就在這附近的小區住。”
“好。”
沈青云點點頭,自然也沒有多說什么。
司機和領導之間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已經綁定了,這一點兩個人都清楚。
回到自己的住處,沈青云簡單的看看房間,便給周雪打了個視頻電話,兩個人聊了一會天,周雪問他在華陽市的感覺怎么樣,沈青云笑著說道:“總體來說還不錯,畢竟剛開始。”
“注意安全。”
聽到沈青云的話,周雪囑咐了一句,沒有再說什么。
她很清楚丈夫的工作性質注定不會輕松,自然也知道該怎么做才是最合適的。
第二天上午。
沈青云來到市委上班。
“書記。”
胡國忠拿來了一沓文件,對沈青云說道:“這是需要您審閱的。”
“好。”
沈青云點點頭,讓他把文件放下,忽然開口問了一句:“老胡,你在華陽市工作多少年了?“啊?”
聽到沈青云的這個問題,胡國忠一愣神,隨即連忙說道:“差不多二十年了。”
“二十年。”
沈青云微微點頭,隨即笑了笑:“倒是也不短了。”
說著話。
他直接吩咐道:“你通知一下,下午你陪我去平陽縣調研。”
“是。”
胡國忠聞言連忙點頭答應著。
很快。
消息便從市委傳達到了平陽縣。
中午十一點,陽光透過淡薄的云層,紛紛揚揚地落在平陽縣城的各個角落,給這座縣城增添了幾分生機。
入城口附近,平陽縣委書記趙國強、縣長張平原早就帶領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在這里等候了。
他們穿著正裝,神色中既有期待又帶著一絲緊張。
畢竟大家都很清楚,這是新任市委書記第一次下基層調研,這要是有什么地方讓他不滿意,自己的仕途也就算到頭了。
“書記。”
張平原站在趙國強的身后,低聲說道:“是不是快到了?”
“剛才秘書長發信息,說還有二十分鐘。”
趙國強對張平原說道:“都準備好了么?”
“準備好了。”
張平原連忙說道:“該通知的都通知了,主要沈書記臨時通知,咱們可以準備的時間不多。”
“那也沒辦法。”
趙國強苦笑道:“我也沒想到,沈書記會先來咱們縣。”
他這可是心里話,做夢都沒想到,沈青云竟然先來了他們平陽縣視察,要知道一般情況下,他應該先在市里轉轉的。
沒多久,沈青云的車隊開了過來。
趙國強立刻挺直了腰板,臉上露出熱情洋溢的笑容。
車隊停下,沈青云邁步從車上下來,趙國強快步上前,伸出雙手緊緊握住沈青云的手說道:“書記一路辛苦了,平陽縣全體干部群眾熱烈歡迎您的到來。”
兩個人昨天見過面,雖然有點陌生,但不至于一點不熟悉。
“國強同志客氣了。”
沈青云微笑著點點頭:“咱們都是為了工作,為了群眾。”
一旁的市委秘書長胡國忠也笑著說道:“沈書記對平陽縣的發展一直很關注,這次來就是想實地看看情況。”
縣長張平原聞言連忙說道:“書記,我們都盼著您來給我們指點迷津呢。”
都是老江湖,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自然很清楚。
簡單的寒暄之后,沈青云的調研便正式開始。
在平陽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陪同下,他開始了自己就任市委書記之后的第一次調研。
沈青云的第一站是平陽縣的經濟開發區。
在開發區的規劃展示大廳里,趙國強向沈青云詳細介紹了開發區的規劃布局、產業定位以及目前的招商成果。
沈青云一邊認真聽著,一邊不時提出問題。
他看著規劃圖,皺了皺眉問道:“趙國強同志,你們這里規劃了幾個產業園區,但是我看主導產業似乎不夠突出,這在產業集聚和競爭力提升上可能會存在問題,你們是怎么考慮的?”趙國強心里一緊,連忙解釋道:“書記,我們原本的設想是多產業并行發展,這樣可以分散風險,而且我們覺得每個產業都有發展潛力。不過,您說得對,可能在突出主導產業方面我們確實做得不夠,回去后我們馬上研究調整。”
不得不承認,這位沈書記雖然年輕,但確實有幾分本事,一下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原本趙國強還有點不以為然,現在卻覺得自己必須要小心一些了。
沈青云微微點頭,認真的說道:“產業發展不能貪多嚼不爛,要有重點,形成產業鏈條,才能真正提升開發區的經濟實力。”
胡國忠在一旁補充道:“書記說的對,省委一直強調產業要走集聚化發展的路子,這樣才能形成規模效應。”
趙國強連忙點頭:“是是是,胡秘書長說得對,我們一定按照沈書記的指示,重新梳理產業規劃。”
他又不是白癡,這種時候當然要順著這個話題說下去才行。
緊接著,他們來到了一家在開發區落戶的企業。
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
沈青云走進車間,與工人們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工作環境、收入待遇等情況。
一位老工人激動地說:“領導,您能來我們車間看看,我們心里真高興。這幾年企業效益好了,我們的工資也漲了不少,工作環境也比以前好多了。”
沈青云笑著說:“看到你們生活越來越好,我就放心了。你們在一線辛勤工作,為企業發展、為地方經濟做貢獻,辛苦了。”
隨后他又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融資難,希望政府能夠在這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沈青云當場指示隨行的市金融辦負責人:“你們要盡快和這家企業對接,深入了解情況,研究具體的幫扶措施,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
市金融辦負責人連忙應道:“好的,沈書記,我們一定盡快落實。”
趙國強也說道:“書記,我們縣里也會積極配合市里的工作,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希望你們說到做到。”
沈青云嚴肅的說道。
他很清楚,當著自己的面,這些人什么話都敢承諾,但事后會不會落實,這就要看他們的執行力了。
這種事情,在基層當中是很常見的。
離開企業后,調研隊伍前往平陽縣的農村地區。
在一個名為桃源村的地方,沈青云看到了大片的農田和錯落有致的農舍。
桃源村近年來在發展特色農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村里種植了大量的有機蔬菜,還發展了農家樂旅游項目。
村支書向沈青云介紹情況時,滿臉自豪:“沈書記,我們村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多虧了縣里引導我們發展特色農業,這蔬菜和農家樂的收入,讓家家戶戶的錢包都鼓起來了。”
沈青云笑著說:“這就對了,農村要發展,就得立足自身優勢,搞特色產業。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他看著周圍的農田,心里想著,農村的發展潛力巨大,一定要好好引導,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書記說的對。”
縣長張平原在一旁點點頭道:“我們縣接下來打算進一步擴大特色農業的種植規模,同時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
沈青云滿意的點頭道:“這個思路是對的,關鍵是要落實好,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村里的一處農家樂,沈青云還與幾位村民圍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著生活的變化,也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村里的道路還不夠好,孩子上學的學校設施有待改善等。
一位村民說:“沈書記,我們村的路下雨天就特別難走,您看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修修?”沈青云認真地聽著,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
他對村民們誠懇的說道:“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實在,我們一定會想辦法解決。修路和改善學校設施的事,我會讓縣里的同志抓緊研究,盡快拿出方案。你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跟在一旁的趙國強也連忙說道:“鄉親們,沈書記這么關心我們,我們一定盡快把這些事辦好,不辜負沈書記和大家的期望。”
村民們聽了,都高興地鼓起了掌,畢竟這可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