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看起來十分熱心腸的大娘指著地上那些箱子問道:“這都是啥呀?”
林英矜持地笑道:“我爸和我妹夫知道我們家辦喬遷宴,特地送來的海鮮,都是今天凌晨剛送到港口的,勞煩嬸娘幫忙把東西送回我家。”
“好好好!你爸可真大氣!要我說你爸對大海就像對親兒子一樣,竟然連宴席都操心上了!”張翠香一個勁兒地夸獎林義。
林義滿面紅光,一手牽著一個孩子進村。
邊上見不得林英好的婦人用不大不小的聲音陰陽怪氣地說道:“娘家真這么好就該出錢幫忙蓋房子,徐大海這房子可是借高利貸蓋的,到時候還不上錢,他老丈人能幫著還不成?”
林義聞言,腳步頓足,看向那個女人,“你說啥?大海借高利貸蓋房子?”
眾人紛紛停下腳步,七嘴八舌勸說。
林義總算聽明白了事情原委,頗為無語,“誰這么缺德造謠?我女兒女婿可沒借高利貸,他們蓋房子的錢是我給的!”
一干人等驚得瞪大眼睛,紛紛看向林義,滿臉不可思議。
張翠香更是激動地沖到林義面前,“阿英他爸,你給阿英多少錢蓋房子啊?”
林義沉吟道:“不多,就三千,她妹妹另外給了兩千,咋地?有什么問題嗎?”
張翠香倒吸一口冷氣,連連搖頭,說話聲音都結巴了,“沒沒啥問題,就是沒想到”
沒想到林英娘家竟然這么有錢!
眾人心思各異,很快林英娘家拿五千給徐大海蓋房子的消息就傳開了。
王喜梅和張桂芝最先跳腳。
“媽,你不是說老二兩口子是借了高利貸才蓋了房子嗎?怎么成了二嫂娘家給出的錢了?”張桂芝一臉控訴,要知道,當初就是因為信了王喜梅的話,他們夫妻倆果斷跟二房斷了關系,連今天的喬遷喜酒都沒去吃,沒想到竟然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林英娘家這么有錢,他們這是生生絕了自己一條財路啊!
王喜梅憤怒地沖到徐大海新家,在門口哭天喊地,罵徐大海是白眼狼,故意欺騙她!
徐大海不想在大喜的日子和王喜梅胡攪蠻纏,把大隊長和村支書都請了過來,當著全村的人面控訴王喜梅,“當初大哥結婚的時候,你們出錢出力蓋大房子,什么好處都給了大房,我什么都沒說你就當我傻,當我好欺負,老三超生罰錢你們說掏就掏,就我是撿的!
咋地?你不把我當兒子看還不允許我老丈人心疼我?借高利貸這種話可不是我說的,是你自己說的!也是你到處傳的!
如今大家都在這里,問問他們,我是不是親口承認過借高利貸!你就是見不得我好!如今你自食惡果也是活該!”
徐大海第一次把話說得這么絕,這么狠。
王喜梅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又羞又惱,差點站不住。
徐大川和張桂芝趕來和稀泥,低聲下氣給徐大海賠禮。
“二哥,媽就是老糊涂,她那張嘴你還不知道?大家可沒信她的話!之前都是誤會,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別生氣。”
徐大海打斷他,“可別!斷親書都蓋章了,大隊長和村支書都在,咱以后就跟村里族親一樣,別說得那么熱乎,之前說好的怎么辦,以后還是怎么辦,其他的沒有掰扯的必要。
她以后愛疼誰疼誰,都跟我沒關系!”徐大川和張桂芝沒想到徐大海會這么決絕,面色難看。
這時林義從屋里出來,沉著臉看著王喜梅,“親家母,當初咱們兩家說親的時候,你還記得你怎么跟我說的嗎?你說你最公平,不是那種苛待兒媳婦的人,可我現在看來,你這三個兒媳婦就我女兒過得最辛苦,你不害臊嗎?”
王喜梅當眾被林義打臉,是真的掛不住了,憤怒地瞪了徐大海一眼,扭頭氣呼呼地走了。
村民因為林義拿好幾千給徐大海蓋房子,下意識認為林義財大氣粗不能得罪,見林義如此維護徐大海,暗暗羨慕。
沒了搗亂的王喜梅,宴席正常進行。
那些海鮮有魷魚和小黃魚,還有一箱蟶子。
掌勺的師傅不太會做海鮮,還是林義親自過去指點,三道海鮮讓沒怎么吃過海鮮的村民長了見識,更是認為林義不凡。
徐健徐康已經懂事,知道外公今天給他們爸媽撐腰,十分殷勤地圍著林義轉,把平安和丫丫照顧得特別好熬,還帶他們認識了自己的小伙伴。
張翠香作為徐大海比較親近的長輩,和林義坐了一桌,說起孩子,立馬把平安和丫丫一通夸。
“親家公,你這兩個外孫養得可真好,看著就跟村里的娃不一樣!”
林義贊同地直點頭,“他們的爸媽費盡心思栽培,可不得不一樣嘛!”
“咋栽培的?”張翠香好奇打聽,其他人也紛紛豎起耳朵。
林義呵呵笑道:“我這孫子出生有些體弱,一邊手腳不靈活,他爸媽了幾萬塊蓋體育館,就為了讓孩子鍛煉,暑假還給報才藝班,琴棋書畫啥都學。”
眾人不可思議地瞪大眼睛,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林義又道:“我呀剛剛在市里給阿英買了一套房子,以后讓阿英帶著孩子去市里讀書,都是我的外孫,不能偏心對不對?”
張翠香訥訥點頭,神情呆滯,其他人也靜了下來,完全不知道怎么接這個話。
林義對這個結果很是滿意,吃了宴席就帶著兩個孩子坐班車回去了。
徐大海一家子親自把他們送上車才回去。
過了今天,整個徐家村都知道林英娘家特別富有,還特別疼愛林英這個女兒,王喜梅幾個悔得腸子都青了。
徐大海也是知道感恩的。
搬了新家,等兩個孩子開學,立馬帶著一堆土特產去市里感謝林義和陳文軍。
林義忙得腳不沾地,把東西收下后,正兒八經問起徐大海的打算,“養兩個兒子可要費不少錢,要不是這次去徐家村,我還不知道阿英之前日子過得那么難,你們村說真的,沒啥賺錢的機會,那幾畝地阿英一個人都伺候得過來。
要我說你還不如出來工作,看看兩個孩子,不到一個月就能攢下四百,不比你留在村里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