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林義這下才沒再繼續念叨。
第二天,林英一家還沒走,洪偉民一家來了。
林娥時隔多年回市區,只覺得日新月異,看啥都陌生新奇,嘴里一個勁兒地念叨:“這條路以前是下田那條土路吧這邊是去南溪?不對呀!以前我們是走.”
林娥就這樣嘀嘀咕咕一直到上了南嶼。
林義見到多年沒見的大姐,老淚縱橫,雙方站在豁口大門寒暄了好一陣子。
陳文軍才勸道:“爸,大姑,我們進屋說話吧。”
林娥點點頭,由林義扶著往里走。
見到島上的田地房屋樹木,林娥驚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這一片都是文軍和阿琴置辦下來的?”
洪偉民一個勁兒地點頭。
黃月珍笑道:“媽,這些田是我和大舅舅一起種的,后面還養了豬雞鴨鵝,還有體育館,可以鍛煉身體,是不是特別好?”
林娥訥訥點頭,兩只眼睛都看不過來了。
洪少陽算是第二次過來了,還是覺得震撼,更別說他的弟弟妹妹。
一行人剛到院子,林英一家也迎了出來,又是一陣寒暄。
黃月珍得知林琴大年初一生了兒子,高興得不行,沒等她冷靜下來,就聽說林英兩口子要收養孩子。
多少有些舍不得,趕忙進屋將睡醒的小丫頭抱出來玩。
林英呵呵笑道:“昨晚這孩子就跟我們兩口子一起睡,確實挺乖的,也不認生。”
“還小!”黃月珍抱著哄了一會兒,把孩子給了眼饞的林娥,問道:“你們要收養的話名字想好了嗎?”
“還沒呢!我準備讓阿琴幫忙想一個,她不是念書嗎?讓她取個響亮的好名字。”
林英這算盤打得特別響。
所有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林琴在二樓坐月子都聽見了,忍不住勾起嘴角。
在林英過來討名字的時候,她果斷在紙上寫下三個大字“洪欣怡”。
林英仔細看了看,讓林琴把丫丫的大名陳欣悅也寫上去,仔細比對了一下,樂了,“還別說,要是一個姓,出去大家都知道她們倆是姐妹!就這個名字了!”
因著小女嬰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大家拱火,讓林琴和陳文軍給剛出生的兒子也取個大名。
林琴直接把皮球踢給陳文軍。
陳文軍倒是樂意得很,尋思道:“平安大名是陳瑞予,老二大名就叫陳瑞銘,小名阿琴定。”
林琴點了點頭,“這個名字倒也不錯,小名就順著平安,叫喜樂。”
于是,剛出生沒幾天的小男嬰有了自己的大名和小名。
徐家和洪家在南嶼住到大年初五才離開。128.
洪偉民還得去南港上班,沒跟著一起回去,是黃月珍帶著一家老小坐車回去。他們一走,林琴繼續老老實實坐月子。
因著人手不足,接下來陳文軍沒敢再讓林義跟著一起去南港。
林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操作的,見他一個人忙得過來也沒追著打聽,直到出了月子才知道陳文軍早上不擺攤了,轉而跟市區好幾個菜市場的魚販合作,將海鮮批發給他們,不僅生意做得更大,賺的錢更多,最主要的是還節省了不少功夫。
她將陳文軍狠狠夸了一頓。
陳文軍倒是不好意思了,“其實還真不是我有生意頭腦,是表哥跟我說今年開始,漁船不止凌晨五點進港,四點就會回來一波,我就尋思著多跑一趟,批發更簡單一些。”
林琴知道這個情況后,當即建議道:“咱家買了那么多店面,找一間最大的裝修一下,買幾個大冰柜,到時候海鮮全都放在店里,他們批發的就到店里拿貨,還能兼著單賣,兩不耽誤。”
陳文軍眼睛一亮,大喜,“還是媳婦聰明,這樣的話我多跑幾趟也沒關系。”
林琴點了頭,“反正我出了月子,可以幫你看店,你一天跑個三四趟南港都沒問題,讓鄭國興到咱店里挑選海鮮,這樣更方便,咱可以在價格上給他優惠一點,他鐵定樂意。”
事情說定后,陳文軍立馬把自家幾個店面都轉悠了個遍,看來看去也就距離劉家最近的那間店面最合適。
一來這里是正規店面,不需要過度整改,二來地方夠大,足夠他做買賣。
陳文軍把結果告訴林琴后,回頭找了幾個人過去,把店面重新裝修了一下,又去了高磊的倉庫,挑選了四臺大冰柜。
前后用了四五天的時間就搞定了。
“文軍海鮮批發店”開張這天,林琴讓人在店外擺了幾個籃,放了一串鞭炮,隨后立馬進去忙活。
陳文軍凌晨三點出發去南港,不到五點會先送一波海鮮到店里,也是這個時候林琴就要開始忙活了。
差不多六點半,第二批海鮮到貨。
在八點之前,店里一直都有商販過來,林琴壓根沒有空閑的時候。
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陳文軍弄回來的兩船貨都會賣光。
緊接著就是傍晚那一批貨,這些貨是專門批發給飯店的,林琴上完課再過來幫忙,絲毫不會耽誤。
這種生活累是累了一點,但挺充實的,全家都樂此不疲。
轉眼到了炙熱的六月,也是高考的時間。
林琴努力了一年,是時候檢驗學習成果了。
這對全家來說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陳文軍甚至還想關店兩天,過去給林琴加油助威。
把林琴嚇得不行,“你可別折騰,我自己幾斤幾兩心里清楚,這次就當提前去混個經驗,別指望我一次就考上,你該干嘛干嘛去,請表嫂過來幫兩天倒是真的。”
陳文軍沒法子,只能按照林琴的意思辦。
到了考試這天,林義大清早給她煮了兩個大紅鴨蛋,還有一碗面條,目光熱切地看著她,“好閨女,你盡管好好考,努力考,咱不留遺憾。”
林琴猛點頭,吃了一碗面條兩個鴨蛋,扛著自行車上了阿公的漁船。
到了考場,她發現大部分考生都緊張兮兮,神情嚴肅,整得她都跟著提心吊膽,做題的時候更是半點都不敢松懈。
兩天高考對林琴來說就像過了兩年,不由得暗自苦笑,她還真不是讀書的料,要不是憋著一口氣,只怕是做不到這個地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