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弱?刑部尚書此人,從前甚是小心,如今更是對林家不甚友好,示弱根本沒用。”林從禮不贊同地搖了搖頭。
林十安卻覺得林知清的心思不會這么簡單:“大伯,知清的示弱,估計不會那么簡單。”
“不錯。”林知清點頭:“我這是在鋪墊。”
放大招之前的鋪墊。
“什么?”這一回,就連林十安都沒有聽懂。
林知清微微一笑,眼神中透著狡黠,她再次開口:“簡單來說,就是在他心里種下一顆種子。”
“我方才一直在暗示鎮遠侯府會對付他,即便他先前怎么想,如今也會對鎮遠侯府產生防守意識。”
“對鎮遠侯府的防守意識比較重,對林家自然不會那么在意了。”
“不在意林家?這又有什么用?”林從禮依舊有些疑惑。
林知清認真解釋:
“大伯,在發生一件大事的時候,人總是會將目光放到一個相對強大的個體身上,從而忽略其他相對弱小的個體。”
“就比如在戰場上,為何敵人講究擒賊先擒王,想先拿捏對方的將領?”
林十安熟讀兵書,率先開口回答:“是因為將領起到統領全局的作用。”
林知清點頭:
“對,這確實是表面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沒人注意到無名小卒,大家只會將目光放到對自己威脅最大的人身上。”
林從禮瞇著眼睛,聽明白了林知清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說,對于刑部尚書來說,你的示弱會讓他覺得他面對的最大威脅是鎮遠侯府,從而忽略林家。”
“沒錯,忽略林家,便方便我接下來行事了。”林知清心中顯然是有了計劃。
林十安和林從禮對視一眼,沒再多問。
有些事情,林知清想說的時候自然會說,她不說,定然也是有她的道理。
只不過,大概的意思林十安是聽懂了,他想要再確定一下:
“知清,你是不是想將刑部尚書拉到林家這頭來?”
“這話只對了一半。”林知清張口回答:
“更確切來說,我是想將他拉離鎮遠侯府的那頭,至于站不站在林家這頭并不重要。”
這一回,林十安和林從禮聽懂了她的意思。
林知清見二人明白了,張口詢問:“堂兄,大伯,你們對刑部尚書的兒子可有了解?”
這便是打算從刑部尚書的兒子入手了。
林十安心中有所猜測,開口道:
“此人自小便去了邊關,但并未闖出什么名堂,回京以后甚是低調,轉投文道,喜赴詩會。”
“先前我倒是遇到過他一次,看上去是個翩翩公子,對我也并無瞧不起之色。”
聽了林十安的話,林知清心中有數。
這些東西同她查探到的差不多,由此可見,此人隱藏得有多好。
不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刑部尚書定然是對這個兒子耳提面命過的。
畢竟若是再鬧出什么事,刑部尚書可就脫不開鎮遠侯府的控制了。
不過,林知清總覺得這刑部尚書之子絕不會那么安分,畢竟狗改不了吃屎。
她一定得找機會仔細查探一番。
這么一路思考,御史中丞的府邸很快便到了。
與其他兩個人不同,這是林知清第一次接觸御史中丞。
先前,她只聽過御史中丞王淵的名諱。
此人林知清是一直留意著的,畢竟前任御史中丞是直接拿出了林從戎通敵叛國的證據,導致林家破落的罪魁禍首。
他的學生王淵,自然也是林知清的觀察對象。
且這種觀察僅次于鎮遠侯府。
不過,即便林知清想盡辦法收集信息,也沒有在明面上找到過王淵同鎮遠侯府來往的痕跡。
并且,先前在要不要重審林從戎一案的爭端當中,王淵始終是持反對意見的。
即便鎮遠侯江云鶴親自請命,他也未曾改變想法。
林知清很有理由懷疑,這人根本不想讓林家洗脫冤屈。
想到這些,待馬車停在王淵府外之時,林知清下車后首先仔細觀察了一下王淵府邸的外部環境。
這府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小,甚至還沒林家大。
不過林家到底是掛著個侯爵的名頭,府邸大些也是沒問題的。
就在林知清觀察的時候,林家的小廝上前叫門。
等了沒多久,門房便出來了,他的眼神落在林知清身上:“林小姐,我家老爺受了風寒,不宜見客,請回吧。”
說完,他不等林家人再說什么,直接折返了回去。
“砰”的一聲,大門關了起來。
吃了這么一個閉門羹,林十安和林從禮都皺起眉頭。
尤其是林從禮,此等行為十分無禮,沒有絲毫待客之道。
林知清對此卻十分淡定:“既然如此,我們便回吧。”
“林家已經全了禮節,至于其他人如何,便不屬于我們要管的范疇了。”
林知清都這么說了,林從禮和林十安自然不會多說什么。
上了馬車以后,林從禮卻還是有些氣悶:
“我就沒見過誰當官當成這樣的,這直接將他不喜林家放到了臺面上,無禮,實在無禮!”
林知清知道林從禮因林家受辱,覺得心中不痛快,她開口安慰了一句:
“大伯,別人怎么對我們是別人的事,我們林家只需要管好自己,挺直腰桿,便不丟人。”
“更何況,御史臺的人一向不喜林家。”
“先前我同堂姐之事鬧出來以后,來府上的那位口吃的監察御史,對我們也沒有什么好臉色。”
“那是王淵帶出來的人,自然跟王淵站在一頭。”林從禮胸口微微起伏:
“現在想想,我當初低聲下氣地捧著人家,也沒換來半個好臉色,何必呢?”
大伯現在居然有這種覺悟了?
林知清聽了這話,同林十安對視一眼,二人雖有些驚訝,但更多的是欣慰。
林知清笑了笑:“大伯,先前的事早就過去了,你如今有這樣的想法是好事。”
“敬人者人恒敬之,重人者人恒重之。”
“他若不敬你,你當然不必費盡心思討好,我們林家的麻煩,不是討好某一個人就能解決的。”
若是林從禮從前聽到這些話,只會覺得“討好”二字非常刺耳。
但現在經歷了這么多的事,他心中很清楚,林知清說得是對的。
林知清,才是林家最通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