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蘇瑤鄭重道:“青娥,你喜歡什么樣的男子,只要是你看上的,我一定讓他心甘情愿的娶你。”
“小姐!”青娥生氣了,“我說過了,我一輩子都留在你身邊。”
“走,喂兔子去!”
王蘇瑤不好再說,沖她笑笑,拎起裙擺跑了出去。可她現在,哪里有心情喂兔子,一根胡蘿卜,小兔子才啃去小拇指甲蓋長,她就丟下胡蘿卜,去了離福寧殿最近的位置。
一個時辰,兩個時辰,福寧殿前人影流動。
趙弘佑走回東宮,在路上看到了王蘇瑤。他拉過她的手,往回走:“在這等了多久?”
“沒多久!”
沒多久是多久?
見她不愿說,他也沒有追問,嘆道:“琻國攻下了燕京。”
“那義父呢?”王蘇瑤知道,雖然陛下仍沒有下令支援前線,但他不會守在白溝河,因趙弘佑那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晚了一些!”趙弘佑道:“楊將軍攻下六州,其余全部落在了琻國手中。如今琻國占據燕京根本叫不開城門,陛下想派使臣,前往交涉。”
王蘇瑤發愁:“戰場上都打不下來,交涉有什么用。”
趙弘佑撫平她眉間皺起的憂愁,道:“婠婠,我現在真的有些后悔,同你說那么多事情了。”
“晚了!”真正關心的人,他在乎的事情,她又怎么會視而不見,安享富貴呢!王蘇瑤問:“陛下定下誰去了嗎?”
“還沒有!”想起福寧殿中的情形,趙弘佑覺得形勢不樂觀,“六弟主動請纓,我覺得父皇屬意他。”
“不能是他!”因海上的事情,王蘇瑤一直不放心壽王,聽到這話,心里更加不能平靜,“二郎,絕對不能是他。”
壽王一定會勾結琻國害他。
趙弘佑道:“婠婠,我覺得,父皇不會讓我去。”
“那也不能是他。”王蘇瑤急了,“我朝皇子本就沒有參政議政之權,若非當初你流落在外,他是朝中唯一的皇子,怎會參政議政。若是陛下定要他去,我就將他的身世公之于眾。”
趙弘佑捂住了她的嘴巴。
回到東宮,關上書房的門。趙弘佑扶情緒激動的王蘇瑤坐下,問:“婠婠,你怎么這么大的反應。”
“我不知道!”她就是知覺,知覺壽王去,一定會有大事發生。
趙弘佑摟住瑟瑟發抖的姑娘,道:“我想想辦法,但我也不知為何,我總覺得父皇越來越偏袒六弟。而我要做的事,他總是不允。”
因為你如今是離皇位最近的人呀。王蘇瑤不好挑撥父子關系,道:“讓爹爹去。爹爹向來與你不睦,陛下應該會答應吧?”
趙弘佑不解:“可他去,跟六弟去有何不同?”
“我想,會有不同的。”王蘇瑤看向趙弘佑眼睛,仿佛要探進他的心底。趙弘佑點頭,“父皇已經屬意六弟,怕也只有岳父能改變這個結果。”
遼丹覆滅,陛下收復幽云十六州,建立不世功勛的期望達到頂峰。兩日后,王欽帶著皇帝的期望踏上去往燕京的征途。
王蘇瑤和趙弘佑站在汴京城墻上,望著遠去的馬車,轉身下城樓。王蘇瑤走上馬車,見趙弘佑不進來,問:“二郎,你不回去嗎?”
趙弘佑上馬,行至車窗前,“我去趟駟馬監,看看戰馬。”交涉不成還是小事,最怕的是琻國胃口不止遼丹。如今戰事拉胯,難免不讓琻國心生異動。
小小的窗子里露出女子可憐巴巴的臉龐,王蘇瑤幽怨道:“去吧去吧,誰讓您這太子殿下的身份比人家夫君的身份重要。”
趙弘佑笑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俯身,吻上不饒人的小嘴。
“你干什么!”王蘇瑤縮回腦袋,臉漲得通紅。
趙弘佑義正言辭:“許你撩人,不許我反撩嗎?”
“誰撩你了!”王蘇瑤羞的落下窗帷。
趙弘佑輕夾馬腹,昂首離去。青娥趴在另一面車窗前,看殿下遠去,一臉佩服的看向王蘇瑤,“小姐,你這撩人的本事是挺厲害,從哪學的?”
“死丫頭!”
王蘇瑤將人按在輿凳上。說起這事來,她也挺羞臊的。她覺得她那一日在妓館不是白帶的。只是取悅心愛的人和被迫取悅男人,心境總是不一樣的。
車輪轉動,駛向皇宮的方向。道路兩旁,是熱鬧的叫賣聲。一筐又一筐色澤濃郁的桑葚映入眼簾。
王蘇瑤透過窗子,問拎著兩筐桑葚叫賣的老婆婆,“桑葚這么早就下來了嗎?”
老婆婆笑道:“今年雨水充足,桑葚長得好。”
確實,色澤黑紫、汁水飽滿,確實長得好。王蘇瑤將兩筐桑葚全買了,讓車夫改道去楊府。
“嫂嫂愛吃桑葚!”她對青娥道。
其實,她也愛吃桑葚,只是桑葚吃完嘴唇發紫,她小時候不敢吃,只能看著楊姐姐將全部的桑葚吞入腹中。
青娥嫌棄:“少夫人還買不起筐桑葚呀?”
“這叫心意,懂不懂。”太子妃要雅致端莊,她好不容易喬裝出來一次,干嘛那么早自己回籠子里。
兩筐桑葚都是臂挎的小竹筐,王蘇瑤和青娥下馬車后,兩人一人拎著一筐前往瀟湘閣。進入瀟湘閣,楊家二嬸極其好辨認的嗓音再次飄入耳中。
“瀟瀟,你們成婚都奔四個年頭了,這肚子還沒動靜不是個事。你自己提出來,總比他提出來不傷夫妻感情。”
“我瞧著曉雨就挺好,對你還忠心。”
被點名的曉雨坐在門口的石階上撐著腦袋,沖著剛剛踏入院中的太子妃和青娥笑。那駕輕就熟的樣子,好似不是第一次。
楊瀟瀟的聲音傳出:“二嬸,你再不走,我可就要趕人了。”
“瀟瀟,你別任性。他畢竟是王家唯一的兒子。他雖面上不說,但心里定然著急。王家更著急。”
“著急什么?”
王蘇瑤走進去,打斷楊家二嬸的嘮叨。
楊家二嬸忙起身行禮:“臣婦不知太子妃駕到,有失遠迎,還請太子妃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