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嘴巴張了又閉,閉了又張。
卻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因為棠溪不是在大放厥詞。
恰恰相反,她太懂了!
懂到直接戳破了研究人員想要研究一款集手槍、沖鋒槍優點為一身的全新沖鋒手槍的美夢,一盆涼水讓所有人都清醒了過來!
“難道說……我們設計的這款槍,一點用都沒有嗎?”
研究員在說話時,嘴唇在哆嗦,眼睛紅紅的。
他不敢接受這個結果,以至于整個人看起來有些可憐。
不怪他是這個反應。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兒去。
一款手槍從構思到設計再到量產,整個過程不僅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心血。
最重要的是,還要花費許多的金錢!
現在國家百廢待興,工人嘔心瀝血辛辛苦苦賺回來的外匯,如果就被他們浪費在了這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上面……
誰能想得通?
棠溪見了,原本有更多的話等著說。
這下也咽了回去,只是沉默。
旁邊的莊濤看著看著,笑容逐漸消失。
他原本是抱著讓棠溪跟其他人交流的想法而來。
就像是鯰魚效應,希望棠溪的存在,可以激起其他人的一點好勝心。
可他哪里知道,棠溪根本不是鯰魚,而是直接掀桌子的大魔王啊!
他肅著臉,將那把槍拿起來仔仔細細檢查過。
整個過程持續了至少二十分鐘。
終于,他丟下一句:
“開會!”
頓了頓,特意放緩聲音,對棠溪說,
“小棠你也來。”
這一幕剛好落在聞訊趕來的呂浩眼里。
他不知道一秒前的莊濤有多么震怒嚴肅。他只看到莊濤繃著臉,臉上有殘留的怒火,仿佛全是朝著棠溪去的。
……哈!他就知道!棠溪果然翻車了!
呂浩幾乎要控制不住笑意,只能拼了命地壓制住上揚的嘴角。
他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假惺惺地問起同事:
“發生什么事了?氣氛好像很緊張啊!”
被問到的同事,心思全在剛剛離開的那群人身上,根本沒注意到呂浩的惡意。
于是便嘆著氣說:
“他們本來是想要炫耀一下最近的新成果,哪知道被全盤否定了……”
呂浩忍著竊喜,驚訝道:
“該不會是那個棠溪同志說的吧?她這么不懂事嗎?”
同事還沉浸在兔死狐悲的傷感里,不斷檢查著自己的工作:
“哎,之前我看老秦他們做的東西還挺羨慕的,后悔沒有加進去,哪知道現在情況變化得這么快,要是我們的東西也被否定了……嗯?你說什么?不懂事?”
呂浩越來越興奮,根本沒注意到同事古怪的眼神:
“對啊!她今天才是第一天來吧?居然就對著秦哥他們東西大放厥詞,還鬧得所有人都不愉快!嘖嘖,果然還是家境太好,所以不懂人情世故!”
附近聽了呂浩這些感慨的研究員們,神情都有些微妙。
有人忍不住八卦問了句:
“你知道小棠同志的家世嗎?”
呂浩總算等到機會,便迫不及待地說:
“我也只是偶爾見到她丈夫來接她,開的軍車,是位級別很高的領導,他們倆看著年齡差距還蠻大的……”
聽到這句,大家腦子里自動就浮現出一個嚴謹肅穆的中年男人形象。
身邊再配上那位貌美如花、柔弱纖細的棠溪同志……
唔,不好說。
呂浩原本以為會有人跟他順勢討論起來。
這樣也方便他說點似是而非的話來添把火,讓大家在背后議論得更熱烈。
類似的小手段,他搞過許多次。
但是他沒有想到——
無一人接話。
其他人就算驚訝一下棠溪丈夫的年齡身份什么的,也不想在這個話題上深究。
因為棠溪本人帶給他們的震撼,遠遠超過一切。
特別是剛才親眼見識了棠溪是怎樣碾壓全場,寥寥幾句話便壓得那些比她還要大十幾二十歲的研究員喘不過氣,甚至懷疑起自己的職業素養來……
他們潛意識對棠溪是畏懼的。
既然畏懼,自然慎言。
這是絕對實力帶來的壓迫感。
唯獨呂浩不知道緣由,上躥下跳半天都沒能得到預期的效果,郁悶得要死。
會議室。
整個小組的研究員都像犯了錯似的,低著頭,坐姿拘謹。
坐在上方的莊濤見狀,有些惱火:
“我讓你們來,是想讓你們檢討這次的錯誤!不是光傻坐著的!”
作為組長的秦研究員,不得不頂著壓力開口:
“所長,這次是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想得不夠周到。不管扣工資還是什么,您怎么處罰都好。”
莊濤沉著臉:
“所以你們是認可小棠同志的意見嗎?”
秦研究員嘴唇抿成一條線:
“……嗯。”
“很好。”
莊濤果斷看向坐在末尾的棠溪,
“小棠同志,你剛才還有一些話,想說卻沒說出來吧?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你把所有的意見全部說出來!不要害怕得罪人!我只怕所里的人因為這次事情不夠警醒!”
棠溪猶豫了下,還是緩緩點頭:
“其實我思考過了,這次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的研究人員缺乏和國外同行業的技術交流。像是大容量彈匣這點,應該是他們隱約意識到國外的槍械設計正在往這條路走,便也選擇了跟隨。但其實零部件的加工、新材料的運用之類的技術,都是靠著自己摸索的,對嗎?”
秦研究員心情復雜地看了眼棠溪。
既對她戳穿他們的美夢、毀了大家長時間的努力,忍不住生出小小怨氣。
又對她的辛辣眼力和精準判斷感到欽佩,由衷地認可她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抱著這樣難以言說的心思,秦研究員頷首,姿態放得很低:
“沒錯。我們一開始的思路就是想借鑒駁殼槍的結構設計,在槍身的材料上,第一次選擇了工程塑料,準星上增加了熒光點,還有輔佐夜間瞄準……里面還有一處設計,就是既可以把槍套當成槍托,也能直接使用駁殼槍的槍套,或者專門設計一把匕首,安裝在握把上。”
秦研究員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