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廟祭祀后,這是王后首次動用私兵。
且是一部,足足2000人。
又要千里迢迢前往渤海郡,同時,帶領他們的還是并未設有官職的燕琮。
姬衡在章臺宮接到王后手書,此刻看著階下敬拜的英武少年郎,眉頭略皺。
“王后為卿所請大農丞,又專司制鹽……”
“所說雪花精鹽一事,又是如何制得?”
燕琮神色沉穩:
“王后有言,如今秦國精鹽,顏色不夠純凈,味道也略發苦,”
“哪怕咸陽宮中重重篩選,細品起來,也仍舊不夠純粹。”
“她恰好有治精鹽之法,觀之如雪粒,潔白尤勝羊脂,且比現如今煮海水只法要更更簡單。”
“如今天氣將寒,渤海郡也即將溫度降低,但對比咸陽,仍舊是十分令人舒適的溫度,恰好可去海邊做出諸多工事。”
“若得上好雪花精鹽,來年便可令商人帶去西域戎狄之處,為我大秦換得諸多好物。”
他雖書讀的一般,但復述起王后的話來,卻是格外精要,半分重點也不差。
至于精制鹽的法子,王后雖細細交代了,他又有圖紙文書,詳詳細細。
但大王沒問,燕琮自然也就不說。
論起保密與沉穩,他當真沒被看錯。
姬衡也并不過問這些細節。
他只是眉頭微皺:“鹽工徭役辛苦,卿年齡尚小,又帶這一部私兵……可要寡人再為你配一二副手,提供驅使?”
自古兵卒難馴,倘若領他的是燕云燕將軍,姬衡根本不必有此憂慮。
但燕琮如今還未成丁,突然受此重擔,少年信心格外重要,姬衡并不愿其在這小事上被摧毀。
燕琮卻還是拱手道:
“回稟大王,軍中諸事,父親曾言傳身教。若為王后吩咐盡快達成,一二副手,臣滿心接納。”
他說的雖謙虛,但姬衡卻聽出了未竟之語——
“也就是說,若寡人不如此安排,你也會慢慢收服這些人?”
“好!好!好!”
他撫掌而嘆:“不愧是燕師的兒子!雄姿英發,意氣如虹。”
“既如此,便依王后安排吧。”
他拿過一旁的詔書,取出印璽來加諸寶印。
看著燕琮意氣風發卻又沉穩漠然的模樣,想起昔日燕云不茍言笑時的狀態,也不禁又深深嘆息一聲。
但不管如何,燕師子嗣有這番膽氣,又有這一番沉著性格,于他而言,其實頗為高興。
待來日,說不定大秦又要有一位無雙將種。
這份情緒一直持續到夜間回到蘭池。
而秦時問也不問,只是含笑道:“大王今日見燕小郎……”
她微微笑著,很是篤定。
姬衡也微笑起來:“確如王后所說,可堪大用!”
侍從們一一服侍他更衣洗漱,等到一盞熱茶送來,他這才好奇:
“只這雪花鹽一事,之前寡人曾聽王后說過,當時只道不急。”
“又為何如今再有月余就是新年,還要另他們千里迢迢前去渤海?”
說到這個,秦時的面上不由帶出了些幽怨,平日里湛湛有神的眸子仿佛含嗔,連聲音也可憐起來:
“本來是不急的,只是國庫中若有錢,大王為何次次賞我,都動用私庫呢?”
姬衡不由啞然。
因為國庫中的那些錢,打六國時用了許多。
從六國中搜羅來的,又很快消耗在修馳道、修長城、修靈渠、修驪山地宮……上了。
總之,如今只能換一句空空如也。
不過姬衡倒也并不太為金錢操心。
因為如今沒什么民生工程要花錢。
而按照慣例,百姓服徭役時,口糧都是需要自己帶的,否則這偌大秦國,又哪來的金錢支撐他連年征戰?
秦時正是知道這一點,才一門心思想盡快搞錢。
有姬衡這樣黑心而不自知的資本家,他竟還想要去打百越?
三軍未動,糧草又從何來呢?
百姓當真要熬不住了!
倘若此情此景套在她所知歷史的那位始皇帝身上,也怨不得他一死,就天下分崩離析。
胡亥的不做人是一回事,百姓們再支撐不住了,卻是根本因素。
不過提起國庫,秦時雖幽怨,但論起大王賞賜,卻仍是十分開心。
此刻便又貼坐到他身邊,歡喜道:
“我今日令燕琮帶千枚金餅前去渤海郡,大王賞賜,正解了燃眉之急。”
“實在是我身無恒產,這才叫大王多操心了。”
身無恒產雖是個大大的缺點,但相比于她無家無族,無背后勢力,卻又是大大的優點了。
姬衡并不在意。
這普天之下,若有誰比他更有錢,那才是大大的問題。
因而反而愉悅道:“國庫再空虛,王后所用,寡人亦是支撐得起。但有所缺,盡管報于周巨就是。”
這話說的不可謂不豪氣。
論起殺傷力,堪比那句我養你啊!
但與那句話相同的一點是——這種養,只能維持生活,不能支撐夢想。
秦時心想:我還想鋪水泥,煉橡膠,打龍骨,做巨船,改良醫藥,提升壽命,多增人口,擴大版圖……
大王雖說的豪氣,但這里頭哪一項,不需要巨大錢財?
她還是自力更生比較靠譜。
不過有人心甘情愿花錢,這是個再好不過的習慣,她也絕不能辜負。
因而便開開心心道:
“我想打一副玉璜項鏈,只是大王之前賞下的玉都不太合用,不知能否再去庫中挑選一些?”
殿內服侍的服彩微微抬了抬眼皮。
王后……真會哄大王啊。
雖然她也不太懂,為何明明是在索取,大王卻顯得頗為開懷。
那玉璜項鏈沉甸甸的,之前早命少府做了兩套,但除了極廟祭祀,王后日常基本沒有帶出門過。
大王甚至還曾賞下幾副,但王后也只愛夜間拿出來欣賞一番,日常同樣不帶。
如今說這話……
她有諸般打扮王后的心思,但對方卻不是總配合的,此刻心中不乏幽怨。
只是秦時這話,倒令姬衡回過神來:
“王后自去吧。”
“六國收藏中頗有些珍奇金玉珠寶,挑選后令少府快些打造。”
“十月初一新年,王后也該接見諸位臣工了。”
蘭池宮里一派融洽和美。
而在咸陽宮的偏僻道宮中,還有一人面色發綠,顯然十分慘淡。
此人,正是曾豪言七日煉得金丹一枚的方士茅生。
他本來還想營造出一番仙風道骨,但不曾想這位王后如此犀利,竟叫他自己口服金丹。
且若仙丹煉制不夠,便不得見葷腥。
如此,他在咸陽宮中被重重軍士看守著,如今已有一月沒能吃上一口肉了!
如今說話都有氣無力,面色在銅鏡中,更是顯得慘綠慘綠。
可憐他自從塑造仙名,四方恭請,又何嘗受過這等苦楚?
如今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不該被遠大前景沖昏頭腦,然后來咸陽宮自投羅網。
想到這里,他心中也滿是幽怨:
大王也是堂堂君主,怎么喜新厭舊這么快?
他在四方游散時,還曾聽說大王四處尋仙求道問金丹。
可誰知剛來咸陽,對方就變了。
這變心速度之快,倘若茅生能知后世之事,心中都要大罵一句渣男了。
但如今……
他看著手中薄薄能照出人影的稀粥來,里頭淡黃色的黍米,都快要看不出顏色來了。
而且,不知是不是錯覺,茅生總覺得里頭的米粒,比昨日更少。
因而又努力瞪大眼睛,提高有氣無力的聲音,喝問門口守衛。
“爾等是不是虧待我了?”
“這粥水怎么日漸稀薄?!”
他雖沒煉出金丹,但做事的態度卻是萬分虔誠的。
因而每日煉丹之前,還需沐浴焚香,靜心更衣。
這幾日沐浴的時候都險些暈在桶里,而后數次煉制,從靈藥萃取,再到還丹,制作期間總有些大大小小的問題。
放在平時,這樣方顯得他金丹煉之不易。
但在如今,他越是靜心,越是靜不下心。
火焰在丹爐中熊熊升騰,他腦中想的卻是烤雞、豬豚與羊肉。
然后腹中擂鼓,口水橫流。
稍不注意,又壞了兩回丹了。
如今再這么吃下去,恐怕他這輩子都煉不出金丹來了。
然而門口守著的軍士一言不發。
送粥水的黃門卻微微欠身,姿態恭謹,語音也沒什么差錯:
“方士大人說笑了,此前五谷俱全,可金丹仍是未見蹤影。因而小人們斗膽猜測,恐怕是吃的不夠潔凈。”
“如今換了這黍米粥,前日方士大人不是已煉到還丹這一步驟了嗎?只差一點點便能成功,可見其卓有成效。”
茅生登時快要暈過去!
吃得不夠潔凈?!
一日兩餐只這兩碗粥水,飴糖與精鹽一概都無。前幾日還供應有腌薤,后來連這些都沒了。
他如今如廁都只有稀薄的水!再潔凈下去,且叫他不必用恭桶了罷!
然而他沒暈過去,黃門卻仍是忠心耿耿為金丹著想:
“此次若再不成丹,下一旬,小人還請方士大人試一試米湯吧。”
茅生喘著氣,兩眼發黑,頭暈目眩。
一時竟不知是饑餓導致,還是自己受不得這屈辱。
如今黍米粥已經能數得清米粒了!
若再換成純純米湯,這哪里是要他煉金丹,這是恨不得將他活祭呀!
他悲切地哭出聲來:“我要見大王……”
但想想在章臺宮被那冷峻威嚴如猛獸的君主一聲號令拖了下去,這話到嘴邊,又換成了更慘痛的呼喚。
“我、我這金丹不成,是有原因的——”
“我要見王后!”
王后并非輕易得見的。
但黃門有此消磨人的手法,自然也與秦時之前的吩咐有關。
此刻他雖表現得萬分艱難,卻仍是在茅生軟語相求之后,向蘭池宮回稟了消息。
而秦時這段時間來諸事不斷,一時還真差點忘了這求仙問道之人。
“果真一枚金丹都沒煉出來嗎?”
她很是好奇。
黃門點頭:“丹房重地,小人不敢輕入。但茅生每次成丹失敗,原因多有不同。”
“以小人淺見,并不像是刻意為之。”
秦時也覺得不像。
畢竟茅生被人追捧久了,除了裝出一副仙風道骨、瞧不起所有人的模樣,其他時候的演技,接近于零。
她來了興趣:
“那看起來確實挺難的。”
之前茅生這般那般的的講,她還以為不過是饑餓營銷的噱頭。
如今想來,還真有諸多精巧步驟。
“既如此,帶我去丹房看看吧。”
那璀璨金丹,到底是怎么煉成的,她只知理論,卻還未曾見過實操呢。
偏僻道宮中,茅生有氣無力的盤坐在蒲團上。
他腹鳴如鼓,身子更是軟的連腰都挺不直了。
但自己的方士包袱還在,待會兒王后若來,見到自己這般凄慘,豈非更不信他有本事了?
因而又尋出腰帶來,狠狠將肚子勒了又勒。
他常守在熱氣騰騰的丹房,衣服或是飄逸的麻紗,或是單薄的絹布。
如今遠遠看著,站在門口,風一吹,細細的腰肢和精瘦的身形盡顯。
秦時不由訝異:
這方士為了取信于人,營造出這么一股飄然欲仙的狀態,自律倒還真是蠻好的!
畢竟她雖有暗示叫黃門不必令茅生過得太好,卻未曾想,黃門的主張是叫他餓著。
也是,只有真正餓過的人才知道,這是如何的抓心撓肺。
等到走近時,秦時的想法又變了。
只因一段時間不見,茅生的面皮松垮,臉頰凹陷,面色更是慘淡發青,跟初識見到的白里透紅的健康模樣,又格外不同。
這樣瞧來,哪里像是仙風道骨呢?
分明是個妖道。
她頓時真心誠意的感嘆起來:
“原來煉不成金丹,對茅生你的打擊這么大嗎?”
都形銷骨立了。
茅生不知如何回答。
他只偷偷看了一眼眉目如畫,氣血豐盈的王后,心中恨恨的想:
不怪是想出這等惡毒法子來磋磨自己的王后,連言語都這般惡毒!
難道是他不想吃肉,不想煉金丹嗎?
但就是出問題了啊。
如今對方在自己困頓饑餓之際,又要看他煉丹……
如此,自己師門秘傳的丹經一冊,諸般秘要,豈不是都要被這惡毒又強勢的王后學到了?
想到未來丹經失傳,道統斷絕……
他不禁悲從中來。
隔壁宋檀記事353萬字了呀!已超過我的歷史極限兩倍,好開心!!!
繼續繼續,還有好多內容要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