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記事第154章 153.靈柩棺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秦時記事 >>秦時記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4章 153.靈柩棺槨

第154章 153.靈柩棺槨


更新時間:2025年06月19日  作者:荊棘之歌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荊棘之歌 | 秦時記事 
柿餅諸事交給赤女,秦時就沒再關注了。

這樣沒什么難度的事,假若還需要她親自在旁盯著,便是千個萬個自己,這輩子也難成大事。

而眼下最要緊的,則是送燕將軍下葬。

孟秋已過,仲秋才至,清晨卯時的露水已然深重,空氣中有著絲絲縷縷的涼意。

太史令袁忻率眾在墓地高頂大聲宣唱葬詞。

豎穴土坑墓中,青膏泥和白膏泥以層層封裹土中潮氣,然后有層層疊疊的木炭鋪上。

燕將軍一應生活場景已在墓室中布置完畢。

此等墓室,除工匠仆從外,自然不會再請大家前去探看。

秦時因身份貴重,只略錯王子公主一個身位,與送葬隊伍綿延數里上得山來。

馬車運載著靈柩,烈烈旗幟隨著秋風飄舞,空氣中傳來鼓樂手奏響的哀哀之聲……

秦時側身看去,只見龐大的運輸隊伍中,除了陶俑銅人,還有《山海經》中各種奇國人物雕塑。

此等陪葬,乃是盼望逝者能入死國,而后另有別處時空的人生。

再向前方看去,巨大的靈柩上端雕刻著博局紋——

仙人用博局排布人間生死命運,博局紋也定然記載著天地法規。

用此靈柩,是借由天命之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此轉換時空與生死。

再向下去,則依次排布著銅錢紋、斜線紋與菱形紋,紋路搭配著柏樹、鸮、水中魚。

此乃地之血、肉、骨,水、土、石。

秦時收回視線。

燕云已經是她見過對陪葬死生事,最為淡泊的一位了。

可就算如此,如今薄葬,一應該有的器具、雕刻和期望,都半點沒少。

這定然是他生前過問,并著重安排過的。

只看這些紋樣便可知道,此時所有人都賦予墓室為生死道場。

倘若下得墓穴深處,還將能看到頂部的諸天星辰圖。

如此天地陰陽,乾坤結合。生者入死國,時空轉換,尸解為仙,乃入新生。

這,才是人們對死亡最大的寄望。

在這種龐大且根基深厚的教育理念下,秦時恐怕一生都顛覆不了姬衡厚葬的理念。

驪山地宮,就算征發十萬百萬民夫,他也一定會建成。

沒人能夠阻擋。

她跟隨靈柩慢慢上山,王子公主也在這等肅穆的儀式下越發認真。

而隨著靈柩送入山頂,豬牛羊牲也緩緩送入墓室,太史令袁忻高聲唱詞,敲定靈柩入墓的吉時。

家將仆從們齊齊用力,而后小心謹慎的將靈柩運往墓穴——

“封——墓門!”

緩緩的石門封鎖,青膏泥重重疊疊。

家眷們哭靈的聲音同樣響起,在卯時末的朝陽霞光中,哀聲不絕。

“設犧牲——”

豬牛羊、各色祭品等,又被一一陳放入槨室。

再轉入耳室。

而后工匠退出。

太史令高呼——

“填土——”

“封墓!”

這一場龐大的祭祀持續如今,往來吊唁的賓客們終于陸續散場。

秦時回到燕府,已然疲憊不堪。

她吩咐道:“收拾行囊,再去命人回稟王子公主。待我去與燕家人道別,就該回咸陽了。”

烏籽點頭:“諸般行囊已經收拾齊全,只需將秦君慣用物品收起,便隨時可以回程。”

秦時點頭。

而在燕家正堂,燕老夫人坐在上首,也同樣精疲力竭。

靈柩與祭品已然消失,空空的廳堂無端顯出寥落來。

燕瑛眼中血絲密布,但此刻卻仍是跪地,聲音沙啞:“母親,恕女兒不孝。”

父親雖已下葬,可她作為親生兒女,此刻還需要行三日后的虞祭,更往后還有卒哭祭……

但此刻,她卻也要迅速返回咸陽復命。

然后不得休息,仍要星夜疾馳,回到百越。

燕老夫人搖了搖頭,只摸了摸她光滑卻微黑的面龐:“你們兄弟姊妹從無不孝,我燕家歷代侍奉大秦,你們也同樣如此。”

“大王信重,令你姊妹南守百越,你兄長北卻匈奴,你阿父駐守中原……”

這等史無前例的將大秦軍政一應交由燕家人手上的安排,燕家上下,自然是肝腦涂地,九死而猶未悔!

而如今,燕老夫人作為一個母親,擋不住兒女的報國之心,只能最后吩咐她:“回咸陽時切勿騎馬,乘馬車,而后睡上一覺吧。”

只為了趕她阿父的葬禮,便不知有多久未眠。而后停靈送葬,諸多時日,每日合眼不過一二時辰。

若再要星夜奔馳回百越……

寧姬作為生母,此刻在旁心疼地看著女兒,但最終卻也只低聲說道:“上馬車,再睡上一覺吧……”

如此——

返程!回咸陽。

燕瑛答應得好好的,但回程路上,車隊才出頻陽,她就已經向秦時請見。

馬車停下,秦時客氣下車:“郡尉功勛卓著,該是我來請見才對。”

燕瑛踏上馬車,黑亮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她,而后微笑:“秦君要與我如此客氣么?”

秦時瞬間笑了起來:“正有事要尋郡尉。”

燕瑛看著她:還真有啊?

她此番來請見,只是想再近距離跟大秦未來王后多些了解,畢竟自己遠在百越,若一國王后對她心生不滿,總要處處掣肘的。

但,話又說回來。

自己都遠在百越了,又有什么值得對方來問的?

雖不知這位貴女身份如何,但總不至于對百越都了如指掌吧?

這念頭才剛轉過,就聽秦時說道:“郡尉駐守百越數年,敢問百越是否有部分地區已開始雙季種稻?比如嶺南交趾。”

此處在如今越南北部紅河地帶,但在秦時,是統歸于百越的。

她并不能確定。

因為最早記載雙季稻的,乃是東漢楊孚《異物志》:交趾稻夏冬又熟,農者一歲再種。

但漢朝都有文字記載了,如今往前推一推,已經有實際種植的概率應該很大吧?

她雙目灼灼,等著燕瑛回答。

而燕瑛沉默看著她:“嶺南,交趾?”

她身為駐守百越的郡尉都不曾知道交趾有什么雙季稻,為何秦君卻能直言相詢,且看起來并非疑問,而是篤定呢?


上一章  |  秦時記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