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記事第95章 94.退火工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秦時記事 >>秦時記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章 94.退火工藝

第95章 94.退火工藝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5日  作者:荊棘之歌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荊棘之歌 | 秦時記事 
這次再來鐵官工坊,秦時所得的待遇與之前又大不相同。

之前她雖為秦王看中的貴人,但一無實權,二無實職,三無家族,在如今聽起來只有一時虛名。

因此鐵官工坊諸人雖恭敬謹慎,可也僅此而已了。

但如今,早在凌晨便已有傳令官星夜前來傳訊,等秦時抵達,鐵官工坊外已上上下下靜候了許多人。

“拜見秦君!”

秦時穿越重重軍士看守,最終在鐵官工坊處下車時,鐵官已帶著臣工匠人們候在這里,被烈日曬得面色紅赤、汗出如漿了。

秦時點了點頭,而后從赤女手中接過承載著大王印璽的小小案幾。

螭虎印雖小巧玲瓏,可代表的卻是無上權威。

她朗聲道:

“奉大王令前來鐵官工坊,但有吩咐,爾等當盡心竭力。”

“若有不從,立時當斬。”

鐵官迅速躬身下拜,身后諸匠人們也狠狠跪地:

“謹遵王令!”

持衡擁璇的印記仿佛還殘留在掌心,但現下還不是她立威示德的時候。

因而秦時將印章遞給一旁的赤女,而后直接吩咐道:“爾等各自做事去。”

“鐵官,先帶我去見如今最有本事的匠人們吧。”

鐵官迅速應諾,只隨后猶豫:“秦君是要見我秦國匠人,還是連同六國遺民?”

秦時毫不猶豫:“都帶來吧。”

她在鐵官工坊接待王駕的偏殿處,見到了這群如今頂尖的鐵匠。

如今頂尖匠人便如同當年的歐冶子一般,各自也有各自的驕傲。他們不如一般鐵匠鐵工那樣卑微,精神狀態肉眼可見。

左邊秦國工匠態度恭敬,渴望一展拳腳能得加官進爵,改變如今的階層。又怕工藝太過突出,因而被選中驪山地宮,總體來說,感覺有些矛盾。

右邊六國帶回的工匠眼中黯淡無光,雖同樣恭敬,卻有幾分麻木的狀態。

秦時并未在意:

“爾等拿手的本領都是什么?”

鐵官自然優先介紹秦國匠人:“回秦君,此處鐵官工坊只供王師,從車駕到矛戈劍戟,諸匠人們都得心應手。”

他說著,令人捧出一個個匣子:“這是我處打造的箭頭。”

這是和秦國著名的流水線軍工廠做出來的成品,不僅鋒銳無匹,甚至誤差極小。

在如今,正是因為各種武器以及物品零部件的統一規格,使得他們能夠被大量生產,戰場上迅速更替。

這才在大秦踏平六國的過程中,立下赫赫功勞。

而如今,鐵官不知秦時要做什么,甚至還捧出了一枚車用齒輪。

這讓她下意識看了看自己的腕表。

她一動作,屋子里靜候著的鐵匠們也都跟著看了過去。

雖然有一些距離,可同為匠人,仍舊被上頭精密的符號和勻速轉動的指針所吸引。

秦時拿起那枚齒輪,想起后世在咸陽北出土過的一個齒輪。

這一刻,歷經千秋歲月帶來的交集,讓她不由心生感慨:

“這是青銅包鐵芯齒輪嗎?”

鐵官一愣,冶工鐵匠們也愣住了。

這位貴人居然真懂嗎?!

甚至旁邊略帶消極的六國工匠們都忍不住抬起頭來——

青銅包鐵芯?!

可惡!怎么是暴秦有這樣的工藝!

秦時只看了理論,據說這種工藝需要爐膛在一瞬間達到3000°才能做到。而在如今,秦國的普遍鑄鐵工藝也不過1200°頂峰。

畢竟大多數鑄鐵因為雜質過多,并不需要達到1500°熔點。

那一瞬間3000°的溫度會瞬間毀掉一個黏土高爐,甚至無從揣測工匠是如何做到。

要知道,再往后1000年,這個溫度都仍是難以達到。

偏偏他們能將這種工藝應用在王駕車子的齒輪上,顯然已然能將偶然,確定為必然。

除了過于拋費金錢人力物力之外,沒有一絲缺點。

秦時忍不住心中苦笑:姬衡他,真是頂級低調的奢華又簡樸啊!

再看看一旁的各色兵器物什,不需要對鐵質有多么深的了解,或者觀察特性結構,只看旁邊六國工匠逐漸微微昂揚起來的精神就知道。

大秦雖在鐵工處有額外發展,但論及做兵器,能力仍是不如楚燕。

但這也不怪工匠,實在是之前楚地才有著豐富的鐵礦,能夠任鐵匠施為。

而在咸陽,只渭水河畔這里少少的那些產量,實在夠不上大展拳腳。

她緩緩走過去:“爾等所造堅兵利器呢?”

楚地工匠緩緩抬頭,說道:“如今國破家亡,貴人親至,小人等又怎敢有利器?”

這話說的。

之前秦國工匠的那些東西,也都是由鐵官命侍從捧在一旁,等待秦時一一看過的。

秦時也沒不高興——雖然立場不同,但人家確實國破家亡了,發點小脾氣就罷了。

反正,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都是天命罷了。

因而淡然一笑:“那不看也罷了,無非是些基礎的百煉鋼技術。”

她輕描淡寫,仿佛隨口閑談:“我想想,是生鐵冶鑄,利用生鐵退火工藝,將其反復加熱、折迭、鍛打……”

這個工藝在如今很先進,但是對比后來漢朝進一步發展的可鍛化退火工藝,顯然還遠遠不夠。

不過在當今,爐溫從1000°穩定提升到1200°,偶爾更高,就已經形成了一個技術上的大進步了。

再加上獨特的生鐵退火工藝,只楚燕專有,但顯然國仇家恨,讓他們私下有了隱約同盟。

如今,那些六國工匠們的驕傲和瞧不上,可以理解。

畢竟秦國差就差在這個工藝上。

僅僅只只言片語,且有些用詞與工匠們的用詞并不相同,但其中表達的意思,卻也足夠讓這群六國工匠們瞪大眼睛了!

怎么、怎么不講武德!

怎么會有人能輕描淡寫的,將他們秘而不傳的秘密這么隨口說出來呀?!

另一側,秦朝工匠們更是目光炯炯,耳朵豎的老高。有手癢的不斷搓著拳頭,顯然已經想立刻嘗試了。

就連鐵官也目光燦燦,此刻眼巴巴看著秦時,恨不得寫滿臉的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

而秦時微微一笑,仍是輕松又篤定:“退火工藝確實很了不起,不過可鍛化退火工藝你們顯然還沒掌握。”

“既如此,就也用不上你們了。”

“鐵官,令他們退下吧。”

來啦!五一假期都快樂嗎?

來晚了,實在是看材料學睡過去好幾次。

想寫點靠譜的,好難啊。

關于冶鐵還有很多要寫,總不能白看資料了是不是

關于秦朝工藝巔峰,由于史料在不斷更新,還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營銷號真假理論參雜,再加上工科和材料學我實在吃不透……總之,迭加以上種種緣由,我想說得是——

這里如果哪里工藝沒寫對,或者年代錯誤,科技樹發展錯誤,還請包容一下。


上一章  |  秦時記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