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采芹笑道:“宋奎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他了無牽掛,我斷定他,是不會回來的。即使回來,也是害怕朝廷的壓力。”
宋奎的父母,已經去世兩三年了。
他還有兩個弟弟,也帶去了西海南大陸。
因為水土不服,有個弟弟死在了西海南大陸。
可以說,宋奎為了大航海事業,也付出了許多。
橡膠、紅薯、土豆、花生、西紅柿、玉米,都是人家從大西洋彼岸帶回來的。
“先試試看。”
葉坤點頭,又說道:“我們這邊,做兩手準備。你帶著兩個皇子,還有你大哥和魏家子弟,先做前期工作。準備工作,至少要一年。人員配置,兵力配置,都要有計劃,并且落實到位,才能前往西海新大陸。
我們在這里議論宋奎,實際上,可能是小人之心了。說不定宋奎接到我的調令,會立刻返回。”
魏采芹點頭:“我也打算準備一兩年,各方面都思考成熟了,準備到位了,再開始具體行動。”
葉坤也點頭,拉著魏采芹的手:“那我們……就早點休息吧。”
魏采芹笑道:“皇上過兩天去平野縣,我也想去。可是啊,西海新大陸的事情,是大事,我還是留在涿郡安排事情吧。”
葉坤笑道:“這個嘛,根據你的心情。你想去,就一起。不想去,我也不勉強。”
其實葉坤知道,魏采芹也想去平野縣。
就是不想和大家一起去。
如果葉坤單獨前往平野縣,魏采芹肯定樂意和他一起,來一個故地重游。
葉坤南下平野縣的事,太子葉封和國舅姜有寶,都已經安排好了。
年初十,葉坤帶著大家,從涿郡動身。
也沒打算在平野縣呆多久,所以這次,還是輕裝簡行。
這次不坐火車,直接乘船,走大運河路線。
乘船到洛陽,繼續南下,進入長江水道,就能抵達天門郡。
新式的兩層柴油游輪,打造得算是豪華,設備齊全,還有船載電報機、船載發電機。
一共三艘游輪,四艘護衛艦。
葉坤帶著姜有容等人,在船頭玻璃暖棚里喝茶,眺望大運河上下的風景。
帶喜心情激動,笑道:“如果不是皇上,我一輩子也想不到,從涿郡到平野縣,可以直接坐船。”
姜有容笑道:“大運河是后期建設的,沒有大運河,也沒辦法坐船的。”
帶喜點頭:“葉青陽,也是真不簡單,挖通了幾千里的運河。當然了,皇上更不簡單,是皇上規劃的路線,也是皇上的決心,才有了這千里大運河。”
“是勞動人民不簡單。”
葉坤糾正了帶喜的說法:“葉青陽只是一個管理者,養尊處優。干活的人,才是最辛苦的。而我,只是動動嘴皮子,在圖紙上面畫了一條線。”
說到這里,葉坤就想起修建大運河的幾十萬異族勞工。
他們才是大運河的功臣啊。
當然,也有許多漢人,參與了大運河的修建。
但是那些漢人,都是拿工資的,算是有償勞動。
異族勞工,完全是奉獻,沒有一分錢工資,只能吃一口飽飯。
劉月娟笑道:“皇上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線,千秋萬代的炎黃子孫,都會記住你的。”
葉坤這回也不謙虛了,點頭道:
“這條大運河,將會對華夏的政治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即便在后世一千年,大運河也會繼續發揮作用。
大運河和鐵路,算是我留給后人的一些東西。”
明珠公主笑道:“父皇留給后人的東西,還有很多啊。比如瓷器玻璃,比如引進的海外物產,比如槍炮,比如所有的科技產品……”
文阿秀說道:“皇上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這才是最寶貴的。有了皇上留下來的數學、物理化學基礎,后人解決問題,變得輕松容易了許多。
后人在這個基礎上,會有更大的發展。”
“得了,你們再夸我,我臉紅了。”
葉坤笑著擺手:“我們看看大運河兩岸的風景,說說別的吧。”
這時候,還屬于冬天。
春天沒有到來,大運河兩岸,也沒有多少風景可看。
運河兩岸的綠化樹,早已經成林。
但是這一段都是柳樹,還沒抽芽,看起來很是蕭瑟。
河水倒是清澈,但是也帶著一股寒意。
河道上來往船只不少,但都是匆匆而過。
河岸的道路上,也有很多來往的車輛。
葉坤舉著望遠鏡,特意數了一下,使用橡膠輪胎的馬車,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
“我們的橡膠輪胎生產,還是跟不上啊。所有的馬車、人力車、平板車,都能用上橡膠輪胎,才代表著橡膠工業的成熟。”葉坤有些感慨。
文阿秀說道:“皇上,橡膠輪胎的質量不穩定,容易壞。所以民間老百姓,有的不愿意使用橡膠輪胎,只用傳統的鐵箍木車輪。”
明珠公主笑道:“我們夷洲島的橡膠樹,現在也能割膠了,也有橡膠工廠。可是生產出來的輪胎,慘不忍睹。”
“慘不忍睹,那是多慘啊?”
葉坤苦笑:“我說過,工業化前三十年,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是垃圾。科技剛剛起步,很多產品的質量不如意,是難免的。
但是,我們華夏九州的工業化,也很快達到三十年了。大家要相信,產品質量會越來越好,精品會越來越多。”
姜有容說道:“我覺得,現在也有精品啊。瓷器玻璃,不是很精致?紅白砂糖,不是很可口?就說橡膠產品吧,生產出來的橡膠鞋底,可好了,又軟,又防水。
還有民間用的橡膠臉盆、橡膠水桶,橡膠豬食槽,都很耐用啊。”
葉坤苦笑:“可是,橡膠不是這么用的啊。橡膠做鞋底和容器,是我沒想到的。”
文阿秀笑道:“科技城和工部,還在研究,生產橡膠大桶,用來裝水泥。橡膠桶裝水泥,不透氣,耐用。”
現在的水泥包裝物,是麻袋。
尼龍袋搞不出來,只好用麻袋,或者木桶鐵桶。
麻袋裝水泥,翻來翻去的,幾次就不行了。
所以,工部就有人出主意,生產橡膠大桶,做水泥包裝物。
因為這些年,各地橡膠樹都已經成林,橡膠產量飛速提高,用不完。
葉坤笑道:“橡膠桶裝水泥,工部還是有能人啊。”
說話間,前方看見一座碼頭。
葉坤吩咐道:“減速,在碼頭停靠一下,我們上碼頭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