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白靜漾出一臉笑意。
“我還怕哥被她美色所誘惑呢。”
林豐伸手捏了捏白靜那潔白如玉的臉頰。
“有你在側,我啥也干不了啊。”
白靜嬌嗔著:“哼,我可以回避嘛。”
“呵呵,開個玩笑而已,原則問題,不能違反。”
林豐微笑搖頭。
他倆說著話,有軍卒進來稟報,說崔贏一行二百騎,已經到了城下。
崔贏腳步姍姍,走進來時,一臉的可憐兮兮。
嬌美的面龐,妖嬈的身段,更顯得讓人心疼。
尤其是男人。
白靜給她端上茶水,安靜地站在林豐身后,垂下眼簾。
屋子內靜悄悄的,只聞幾人的呼吸聲。
沉默半晌,見林豐不說話,崔贏無奈地開口道。
“林豐,如果你放過我父親,我...我可以答應你的任何...條件...”
崔贏說完,臉色紅得像一只熟透的蘋果。
任何男人都能明白她說這話的意思。
白靜也禁不住瞥了崔贏一眼,心下惴惴不安。
她沒有嫉妒崔贏的美貌,只是擔心,此時崔贏的態度,會影響林豐的判斷。
聽了崔贏的話,林豐輕輕端起茶盞,抿了一口。
“可以啊。”
白靜和崔贏都同時一驚,怎么答應得如此痛快?
崔贏的那雙美麗的大眼睛里,頓時放出光芒,緊緊盯著林豐。
“真的,你說的可是真話?”
她的聲音都發著顫。
“當然是真的,崔大將軍乃朝廷重臣,豈能輕辱。”
林豐笑道。
崔贏立刻笑顏如花,讓屋子里一時春光無限。
白靜心內翻騰著,怎么林豐出爾反爾呢,剛才還說堅持底線,這一見美女,立刻垮了。
一股酸澀從心底逆沖上來,只是緊緊咬住嘴唇,忍住不說話。
“林豐,那趕緊下令讓你的清水軍撤下來吧?”
崔贏兩只白玉般的小手,擺弄著胸前的一顆玉石墜飾,一臉嬌羞地說道。
她很得意,對自己的美貌,向來相當自信。
這次更是驗證了林豐對自己的態度,令她十分滿意。
林豐微笑搖頭:“不用撤,你回去跟崔大將軍說,可以帶一千護衛,從清水軍營地撤往鎮西內部。”
“啊?”
崔贏頓時傻了。
“你...怎么會...這樣...”
她一時無法反應過來,磕磕巴巴地。
白靜此時卻差點笑出聲來。
這個林豐,這樣的大事,還在玩文字游戲,真損。
頓時覺得渾身舒暢起來。
林豐解釋道:“崔大將軍我是不會動的,你也一樣,但是,邊軍其他人,請恕我不能放過。”
崔贏頓時急了。
“可是,可是林豐,我爹沒了邊軍...”
林豐淡淡地說道。
“他可去府城做個閑散富家翁啊,將來子孫繞膝,那得是多好的日子。”
崔贏一時想不出反駁的話來。
林豐冷笑一聲:“別告訴我,你不知道邊軍的幾個高級將領,勾結韃子的事情,他們貪腐軍資,欺上瞞下,壓榨軍卒的血汗,他們不該死,這天下還有公道嗎?”
崔贏更是無話可說。
她當然心里很清楚,宋軼、孔晉、李鈺等人的私下行為。
雖然心中不齒,可父親沒說話,自己更是無能為力。
“給你們崔氏父女,網開一面,是我林豐最后的底線,如果你父親想與邊軍共存亡,那我也會成全他。”
說完盯著崔贏那張吹彈可破的嬌顏。
“只不過,丑話說在前頭,也許邊軍軍卒都能活下來,跟你父共亡的,只是那幾個勾結韃子謀逆大宗朝廷的家伙。”
崔贏張了張嘴,依然覺得大腦中毫無反駁的言辭。
林豐擺手:“盡快回稟吧,何去何從,讓你父定奪。”
崔贏木呆呆地站起身子,腦袋和身體一起轉向,邁著機械步伐,走出屋門。
林豐坐著沒有動,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崔贏,你們只有三天的時間。”
看著崔贏的身影消失在門口后,白靜笑著贊道。
“哥,你真是帥極了,這番話說的,令人蕩氣回腸,熱血翻涌呀。”
林豐看著白靜那嫻靜的臉頰,笑道。
“嗯,剛才確實感到身后有一股血氣在翻騰,某人差點要對我動手。”
白靜沖他翻了個白眼。
“討厭,哥怎么那么討厭呢。”
說完,撅了小嘴,扭著身子去收拾茶水盤。
崔贏回到邊軍大營,她無法跟父親交代事情的經過,只把自己關在帳篷里,誰也不見。
崔永聽到侍女回稟,說大小姐已經回來,卻沒來見自己,就知道事情談崩了。
心中卻也堅定了自己與林豐的決戰之心。
當天晚上,清水軍繼續之前的宣傳攻勢,十幾個喇叭繞著邊軍大營,幾乎同時開始吆喝起來。
已經被折騰了一晚上的邊軍軍官們,再次巡邏了半夜。
覺得任他們吆喝了這么長時間,邊軍軍卒也沒有任何動靜,估計沒有軍卒敢越營逃跑。
再加上身心疲憊,便放棄了繼續巡邏的打算。
誰知過了子時后,許多軍卒見外面沒了巡邏的督察隊,有大膽的便開始謀劃越營去投清水軍的可行性。
處在營柵邊緣的是乙字第六營的軍卒。
這里的軍卒一個帳蓬內便睡了十二個人,包括甲正在內。
一個叫陶金旺的邊軍甲正,老家正是清水縣沙柳村,與嶺兜子隔得不算太遠。
他早聽過許多林豐的神奇傳說,也知道清水軍的優厚待遇不是假的。
清水軍團里有他不少老鄉呢。
眼見清水軍圍了邊軍大營,心思便活動起來。
邊軍軍官心黑手狠,壓榨軍卒毫不手軟。
這都形成了潛規則,如果你在邊軍當了軍官,不去貪腐壓榨,就無法融入軍官階層中去。
陶金旺熬了好多年,終于算是看清了,在邊軍里,如果家中沒甚家底,你就別指望了,那是暗無天日,出頭無望。
如今聽到清水軍的宣傳,覺得正是個大好時機。
陶金旺便私下里鼓動了幾個相熟的軍卒。
誰知幾個人一拍即合,早就受夠了這種苦日子。
經過暗中商量,十幾個老鄉湊到一起。
陶金旺以同村的陶大壯、陶二虎三人為中心,串掇了近三十個軍卒。
悄悄收拾好行裝,趁著夜色正濃時,翻過了營柵。
按照清水軍的要求,將一條白色衣服,挑在一根木棍上,翻過壕溝,沖向對面的清水軍營。
三四萬邊軍軍卒。
大膽的并非只有他們這么幾個。
陶金旺等人卻是第一個棄暗投明的。
他們被接進營地后,立刻受到清水軍的熱情接待。
然后,只喝了一碗熱水后,就扭身來到營前,接過其他軍卒的喇叭,開始勸自己的兄弟們投營。
這個效果要比剛才好上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