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卷
金陽市。
周志君與周少華到省委面見省委書記夏安邦。
“夏書記。”
夏安邦點點頭,示意兩人坐下。
“周志君同志,周少華同志。”
“你們這次來省里匯報工作,聽說是因為鐵蘭縣想要撤縣設市,是吧?”
周志君與周少華點頭。
周志君是市委書記,開口回答說:“夏書記,關于鐵蘭縣撤縣設市,我們市委市政府是經過深思熟慮,與鐵蘭縣的左開宇同志,唐揚同志是溝通了無數次。”
“經過無數次的磋商,最終確定,全市全力支持鐵蘭縣的撤縣設市。”
夏安邦掃了周志君一眼。
這南玉市委市政府支持鐵蘭縣撤縣設市的事情,他夏安邦還是心知肚明的。
因為這段時間,夏安邦一直在關注這件事。
上次梅驍塵向他匯報,左開宇到省里來求助,他就知道左開宇是被南玉市委市政府為難了。
當時他還想著讓梅驍塵出面疏通一下,卻沒想到為時已晚,左開宇已經去了迎港市。
他就關注著迎港市,想看看左開宇到迎港市能折騰出什么動靜來。
沒想到,這一折騰,迎港市竟然對南玉市進行了經濟援助。
這些事兒,根本瞞不過夏安邦的眼睛。
如今周志君說出這么一番冠冕堂皇的話來,夏安邦只是笑了笑,并未揭穿。
他說:“如此說來,你們南玉市委市政府是辛苦了。”
“這撤縣設市可不是一件小事,你們南玉市委市政府能夠上下齊心,支持鐵蘭縣,看來,你們南玉市現在上下已經擰成一股繩了。”
“是抱著必然成功的決心吧。”
周志君點點頭:“夏書記,對。”
“所以此番,我和少華同志趕來省委見您,就是希望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如此,到了中央,鐵蘭縣撤縣設市成功的概率也才能增加。”
夏安邦也就點頭:“你們放心,這件事省委省政府會詳細研究的。”
“既然你們南玉市委市政府敢來省里匯報,說明此事是你們認真研究過,有成功幾率,對你們南玉市的發展,對鐵蘭縣的發展是有利的。”
“只要省委省政府研究審批通過,省委省政府必然成立相關的工作小組,到京城去推進這件事的成功。”
周志君連連點頭:“感謝省委的支持,感謝夏書記的支持。”
夏安邦擺手道:“好了,其他的工作你們找梅驍塵同志匯報就行,我也就不留你們了,去吧。”
兩人點頭,告辭離開。
回到酒店,周志君馬上與左開宇見面,對左開宇說:“開宇同志,省委夏書記很支持鐵蘭縣撤縣設市啊。”
“你這步棋是走對了。”
左開宇輕笑道:“哦,周書記,是嗎?”
“既然有夏書記的支持,省委的支持,我想我們鐵蘭縣撤縣設市成功的幾率很大呢。”
“到時候,周書記你就是鐵蘭縣撤縣設市成功的功臣啊。”
周志君趕忙擺手,說:“開宇同志,此事還長遠呢。”
左開宇也微微點頭。
當天下午,左開宇接到省委書記夏安邦親自打來的電話,不是他秘書打來的,是夏安邦親自打給左開宇的。
“開宇,來省委一趟吧,撤縣設市的事情,我們從長計議。”
“省里面沒有問題,你們送來的資料相關的工作人員也看了,也沒有問題。”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在京城!”
“你來省委見我,我們見面細聊。”
左開宇答應下來,隨后趕往省委見夏安邦。
見到夏安邦時,梅驍塵也在。
兩人看著左開宇。
左開宇也盯著兩人。
梅驍塵驚嘆一聲,說:“開宇同志,真是沒想到啊,我給你講了一個故事,你就從迎港市給化了這么大的一個緣。”
“這鐘復生并不好對付吧,我想著他能給到的幫助也就十個億以內。”
“可如今細細一算,這迎港市給予南玉市的經濟援助不下三十個億啊。”
“我講的這個故事真這么值錢嗎?”
這把梅驍塵都搞得不自信了。
他怎么算,也沒有算到他給左開宇講的那個故事價值三十個億,這還是初步估算,未來持續投入,必然是能達到四十個億的。
的確,梅驍塵無法知道這里面還夾雜了秦凱旋的事情。
如果沒有秦凱旋的事情,他給左開宇講的故事也就五個億頂天,完完全全達不到他所說的十個億。
但是這件事左開宇自然不能揭示,他只是笑著說:“梅省長,你這個故事就是價值三十個億。”
“是你低估你這個故事了。”
梅驍塵自然不信,他搖了搖頭:“不,不,我心里是有一桿秤的。”
“沒有這桿秤,我怎么當南粵省的省長啊?”
“開宇,你指定是有什么事情隱瞞著我們。”
左開宇一笑:“梅省長,這要是深究下去,可就沒得談了。”
梅驍塵倒也點頭,說:“是啊,都有自己的秘密,既然你不愿意說,我也不深究了。”
夏安邦也說:“說正事吧。”
“你們準備的資料,省里面專家組評定是沒有問題的,覺得完全達到了撤縣設市標準。”
“但是,這是我們省里根據這幾年國家撤縣設市的標準來評定的。”
“今年,或者說是明年,這撤縣設市的標準變不變,怎么變都是未知。”
“因此鐵蘭縣撤縣設市的關鍵點還是在京城。”
“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一個工作組,派遣到京城,專門跟進這件事。”
“開宇啊,你也到京城去跟進一段時間,如何?”
左開宇就猜到了,夏安邦必然要讓他到京城去跟進這件事。
與其說是跟進,不如說是夏安邦想讓左開宇到京城走走關系,利用各方人脈,一起為鐵蘭縣撤縣設市這件事出出力。
夏安邦可知道,左開宇背后的關系多著呢。
還能說上話的姜永浩。
如今已經轉任第二副總的紀春臨。
左開宇點點頭,說:“夏書記,這是分內之事,我自然要去。”
夏安邦點頭一笑:“好,你能去,這件事必然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