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卷
通過倪文昭的反應,宋思銘基本可以確認,倪文昭的那個同學,并不滿足于縣城的一個批發市場,還有意到王寨鄉投資。
但投資什么項目,應該沒有想好。
招商目錄對外公布前,先提交到縣委縣政府,倪文昭就可以優先讓他那個同學,在招商目錄中挑一挑選一選。
相當于打仗的時候,先搶占有利地形。
嚴格意義上講,這種操作,對于其他投資商,是不公平的。
但是,招商和招標不同,很難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公開,只要倪文昭那個同學,是正經的商人,宋思銘也不介意睜一只眼閉一眼。
最終,縣委書記倪文昭的調研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倪文昭走后,宋思銘和一眾班子成員,以及重點項目指揮部的幾個人,關起門來,又開了一個會。
討論下一步的招商重點。
第二天便形成了一個招商目錄,提交給了縣委縣政府。
提交的同時,宋思銘也沒忘和縣長冉再宇打招呼,告訴冉再宇,招商目錄的項目先緊著縣委書記倪文昭挑,免得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為了和倪文昭和平共處,早日送倪文昭高升,冉再宇連精心籌劃的批發市場項目都放手了,更何況這些還停留在紙面上的項目。
冉再宇權當沒有收到王寨鄉的招商目錄,把所有的選擇權,都留給了縣委書記倪文昭。
接下來的幾天,相對平靜。
宋思銘沒再東奔西走,在王寨鄉過了幾天的規律生活。
到點起床,到點吃飯,到點工作,到點睡覺。
但是,這種規律生活,注定長久不了。
副市長程奎一個電話,宋思銘立刻奔赴市區。
江北大學青山校區的前期手續,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新校區將正式進入到建設階段。
為此,江北大學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常駐青山。
而青山市政府,也成立了一個江北大學新校區項目指揮部,與江北大學的新校區工作組,進行對接。
程奎沒跟宋思銘打招呼,就給宋思銘掛了一個新校區項目指揮部副總指揮的頭銜。
除了宋思銘,還有一個副總指揮,是青北區區長余永旺,江北大學新校區,位于清北區的核心區域,一些協調工作,必須由余永旺來做。
至于總指揮,自然而言就是副市長程奎了。
得知自己成了副總指揮了,宋思銘也是很無奈。
本以為江北大學新校區,對自己而言就是一個臨時任務。
市政府和江北大學簽約后,就沒他什么事了,可如今頭銜加上了,臨時任務一下子就變成了長期任務。
程奎則是有程奎的考慮。
論級別,宋思銘當這個副總指揮,確實是有點兒不夠格,但問題是,有些事,離了宋思銘是真的玩不轉。
宋思銘本身是江北大學的畢業生,和江北大學的好幾個領導關系都比較好,特別是負責新校區建設的副校長毛文康。
前段時間,電話交流的時候,毛文康強調,江北大學新校區的建設離了誰都行,就是離不了宋思銘。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程奎自然要拉宋思銘“入伙”。
而毛文康這么重視宋思銘的原因,程奎也能猜一個大概,大概率是毛文康,已經知道宋思銘是葉家的女婿。
想通過宋思銘,傍上葉家這棵大樹。
不同于天天扎在實驗室的江北大學常務副校長呂建營,毛文康一看就是要走仕途的。
而葉家在教育系統的影響力,公認的高。
所以,之前,毛文康邀請他和宋思銘去家里,主角其實是宋思銘,而不是他這個青山市的常委副市長。
當然,這并不會讓程奎有任何的不舒服。
體制內的兩人關系好,因為脾氣相投,性格相近才關系好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還是你能給我辦事,我也能給你辦事,才走到一起。
他有什么好事,都想著宋思銘,不也是因為,宋思銘關鍵時刻,能幫他解決問題嗎?
給宋思銘一個副總指揮的頭銜,以后再有和江北大學相關的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召喚宋思銘了。
而今天就是一個開始。
江北大學新校區工作組,正式入駐青山,肯定是讓宋思銘這個江北大學畢業生接待最為合適。
工作組暫時的辦公地點和住宿地點青山市迎賓館。
宋思銘到的時候,副市長程奎,青北區區長余永旺已經到了,除了他們,還有百強機械董事長,總經理,羅百強。
為了江北大學新校區的建設,羅百強主動把百強機械的老廠區讓了出來,能露臉的時候,肯定得讓羅百強露露臉。
當然,露臉之余,羅百強還想進一步與江北大學建立深入聯系。
上次,跟宋思銘促膝長談一番之后,羅百強對百強機械未來的發展,有了更為清晰的規劃。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研,百強機械已經確定,進軍智能機械產業,重點攻關人形機器人。
但以百強機械自己的技術水平,上來就搞人形機器人,肯定是搞不明白的。
因此,必須走產學結合的道路。
而江北大學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一直處于國內的第一梯隊,去年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智能機械學院。
與江北大學的相關技術團隊合作,乃是首選。
等待的間隙,羅百強將自己的想法,跟宋思銘說了說,宋思銘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青山市委市政府,為什么要不遺余力地引進江北大學新校區?
不就是為了產學結合,把學術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嗎?
他向羅百強保證,肯定會促成百強機械與江北大學的合作。
正說著,江北大學的車到了。
一共三輛商務車,十幾個人。
帶隊的是江北大學副校長毛文康。
也正因為毛文康帶隊,程奎才會親自到迎賓館的門口迎接,如果只是工作組,兩個副總指揮就夠了。
毛文康先和程奎握手。
排在后面的宋思銘,目光從十幾名工作組成員身上劃過。
基本上,都是年輕人,
這也正常,年齡大的,拖家帶口,常駐青山,也不現實,只能讓年輕人先上,這也是體制內的慣例。
“她也來了。”
而看著看著,宋思銘就在工作組的人群中,看到了一個熟人,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郵件至:admin@shuquta,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