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數據公司要秘密籌建試水短視頻的項目。
這件事很快在核心高層會議上通氣。
試水動作沒有太超出大家預料,俞總對短視頻明顯有著更高級別的關注,但這一試就試到海外,確實讓人沒想到,而組建團隊的領頭人是呂海穎,這又情理之中了。
“最新熱點的內容建設工作也很重要,俞總,海外的東西是不是換個人?”翟逸飛有時候說話就顯得那么不合時宜,但這又顯出他對呂海穎今年工作的認可。
呂海穎知道這位的脾性,笑道:“翟總別留我,這是我主動請纓的,要是我沒干好,到時候灰頭土臉的回來,翟總到時候再拉我一把。”
俞興頷首:“只是工作重心的變動,又不是派去海外常駐了,技術團隊這邊……葛總,你考慮考慮?”
他的視線放在了葛智杰身上,這位從微信到碳硅數據,工作也是很踏實的。
葛智杰倒沒什么猶豫,只當作類似又一個“軟件矩陣”的項目開發。
組織框架先確定呂海穎葛智杰的搭配,緊接著就由他們再抽調合適的人選,但這樣的APP前中期也不會有太大的人員規模,剛開始就是做APP的研發和適配。
俞興有從零開始做微信的經驗,心里自然存在大致的進度,不過,因為面對海外市場,如果能有不錯的推廣效果,那就必然要有派駐在外的運營、商務、法務等團隊。
拋開對海外市場的陌生,大家對于試水的動作倒是都有一致的同意態度。
這天晚上,鐘志凌回家之后才提了白天沒在會上說出來的思慮。
他們兩口子就是這點好,擁有其他高管難以比擬的優勢,可以把事情推心置腹的分析。
“興哥要設立子公司,這個子公司現在就確立會接受融資,中間又用離岸公司來規避國內對手的注意,他是太在意這個方向了啊。”鐘志凌如此說道。
這是白天一嘴帶過的事情,但細節里藏著真實的想法。
呂海穎微微點頭:“我也這么感覺,不然不用費心思規避企鵝、阿里或者百度等公司的注意力,師兄確實在這方面是有名聲的,免得無謂的糾纏和競爭。”
他們已經知道師兄的重視,但重視到這種程度還是挺罕見的。
兩人仔細琢磨,倒是有點之前做微信那種APP的投入感覺了,只是因為現在不像那時候缺兵少糧,可以更加從容的來調動資源和布置工作。
“你要是去做海外市場,免不了飛來飛去,那樣也太辛苦了。”鐘志凌聊完工作,難免心疼媳婦。
“產品做不好,那就沒什么好飛的,產品一般,那也不會飛太多,要是市場反饋很好……”呂海穎頓了頓,玩笑道,“那我就帶鐘愛一起飛。”
該辛苦的時候就要辛苦,就是不太舍得陪伴女兒的時間,但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呂海穎這么一說,忍不住去臥室看了看已經睡著的女兒。
等到出來,她便打開筆記本,整理新項目的籌備工作,盡管前期以研發為主,但還有一項關于海外音樂版權的事情不容忽視,可以提前進行準備。
碳硅數據公司有了秘而不宣的新動向,碳硅集團事關一體化壓鑄的研發卻出現明顯的遲緩。
這種遲緩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力勁是上市公司,擁有技術儲備,也是在論證方案通過之后才確定接下來自碳硅集團的活,但真正推進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浮現。
俞興手頭上拿到了一個單子,上面列滿目前所遭遇的情況,即便沒有詳細闡述技術困難,就這么一條條的列出來也列了三頁紙。
他眉頭緊鎖的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許久之后向秘書詢問了一個問題。
“力勁已經收購了意德拉,它這個模板怎么還需要研發?為什么不直接使用意德拉的?”
章陽煦本以為老板是在考慮整體合作,沒想到他直接指了一條看起來不太合理的技術問題。
他湊過去看了看,發現是壓鑄機模具和模板在高溫形變上的難題。
按照力勁方面的說辭,超大型壓鑄機的壓鑄過程要承受1000度以上的鋁液高溫,而模具、模板就會因熱脹冷縮而產生明顯形變,國內目前技術下的模板容易出現縮孔、縮松等缺陷,這樣就會讓模具壽命變短。
力勁給出的數據是,國產模具壽命可能不到500次壓鑄,而進行對比的國際公司正是它收購的意德拉,模板壽命能達到2000次以上。
章陽煦自己看完這條再按照老板的話琢磨,對啊……國內的不行,為什么不能用它買下來的意德拉?
他難以回答老板的問題,連忙又聯系內部和力勁對接的工程師團隊,但也沒得到明確的答案。
如此一個個電話打過去,將近一個小時卻始終沒有合理的回應。
章陽煦這時候明顯感覺到老板的不滿,額頭有些冒汗的又確認一番之后無奈的給了最終回饋:“俞總,可能是工藝不同,呃,還有,還有……”
俞興打斷道:“‘可能’?連個準確的答案都拿不到嗎?”
章陽煦無言以對,壓鑄機這一塊幾乎全是力勁的研發力量,公司這邊只有幾位相關專業背景的負責跟進度,這就很難具體到每個問題上面。
“算了,這份報告重新再研究一份更便于理解的,總裁辦那個技術室再擴增搞一搞。”俞興不再在小問題上糾葛,“我直接問力勁的杜總。”
章陽煦小心應下。
俞興的情緒不佳,倒不全是因為內部沒把東西搞透徹,更因為他在這三頁報告里翻來覆去的只看到三個字——得加錢。
除了技術工藝的問題,報告里不少篇幅都談到預算的增加。
俞興自己在辦公室思考了一會,隨即才打給了力勁的副總裁杜耀杰,對方正是力勁與碳硅合作的負責人。
他沒有太多客套,很快就把沒在內部得到解決的問題提了出來。
“我們確實收購了意德拉,但現在是消化技術,沒法直接拿它的模板過來用。”杜耀杰能猜到俞總的疑惑,很認真的解釋道,“那些技術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轉過來,它們是分散在意大利工廠的設備、生產流程和工程師經驗上面的,我們在國內沒法完全復刻那些產線。”
他舉了個例子:“意德拉模板的熱處理要在真空爐里搞12個小時以上的精確控溫,但我們在國內的產線沒法符合這種工藝的要求。”
“還有機床,意德拉的是德國德瑪吉五軸聯動機床,平面度誤差控制在±0.02mm以內,我們現在用的沈陽機床誤差是±0.08mm,這點就直接導致了模板壓鑄時因為應力集中而出現龜裂。”
“俞總,這些類似問題是收購沒法直接解決我們現在情況的原因,而且,意德拉的后續維護也是個問題,像耐磨涂層材料,后期如果從歐洲空運,交貨周期也得有一個月的時間,那就沒法對碳硅集團的問題快速響應了。”
“我們現在和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在搞自己的模板,有些東西和意德拉技術體系也不一樣,熱處理工藝用的鹽浴淬火就是那邊沒有的。”
“整個項目的處理,我們是消化技術,局部引進,整體創新,所以……時間上確實比預期的要慢。”
杜耀杰的語氣很誠懇,不知道俞總能不能理解力勁現在所面臨的難處。
聽起來有點像是找理由,但不同體系的推陳出新會遇見方方面面的問題。
他見電話另一端的俞總沒有聲音,念頭飛快轉動的又舉了個例子:“俞總,這里面還存在比較關鍵的問題,就好像碳硅集團使用國產供應商一樣,我們如果從德國力士樂采購專用液壓閥組,那就必須搭配專屬伺服控制系統,這樣捆綁的成本就超過1000萬,國產方案只要300萬。”
“最為重要的是,力士樂他們只給我們提供黑盒產品,不開放底層控制邏輯,這就讓我們沒法根據壓鑄工藝優化液壓響應參數,壓射速度穩定性誤差可能就從±2上升到±5,設備性能能做到8成都是好的。”
俞興聽到這里,基本明白了力勁集團現在存在的問題。
但是,這明白之后似乎就讓人頭疼了。
他忍不住問道:“杜總,你覺得碳硅集團還能用上你們的壓鑄機嗎?”
“能!”杜耀杰十分堅定,隨即放低聲音找補,“就是不好說什么時候能用上。”
俞興無奈:“杜總,你倒是實誠。”
“俞總,你有事說事,我也就有事說事,免得彎彎繞繞的讓你搞不清情況。”杜耀杰吸了一口氣,“技術問題需要時間來攻克,我還是有信心的,但研發成本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至少會提升50……”
俞興轉了轉念頭,說道:“杜總,你有話就直說。”
“是,俞總,你今天不給我打電話,我這兩天可能也要飛到臨港。”杜耀杰斟酌道,“研發成本要漲,潛在意向的客戶只有碳硅集團,未來市場不確定是什么狀況,這個……力勁內部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力勁現在需要投入更多的錢來做研發,盡管可以在價格上轉嫁給客戶,但這個客戶是一家創業型車企,沒準最后還沒轉呢,客戶就不在了……
如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倒不是就要一下子放棄超大型壓鑄機的研發,而是可以放緩這方面的投入,放寬項目的期限。
這種聲音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大家都必須尊重市場,也重視風險。
俞興瞬間明白杜總的言下之意,沉吟片刻后問道:“杜總是怎么想?有沒有讓大家都放心的方案?我相信力勁也是需要進行這種方向的研發和積累,現在這種情況,你們開始不信任我們,我們也心里出現疑慮。”
力勁嘴上說能夠研發出來,碳硅嘴上說不會倒閉,只嘴上說是不保險的,更何況,研發遭遇各種問題。
杜耀杰提出一個之前碳硅集團提過的方案:“俞總,咱們可能還是需要談一談合資公司的可能性,看看研發方面怎么形成合力。”
“我說要合資,你們非不要。”俞興既嘆也笑,“我同意不合資,你們現在又要合,就是想讓碳硅集團掏錢唄?”
杜耀杰沉默著尋找更容易被接受的游說措辭,不曾想,直接在電話里聽到了俞總的態度。
“那就合吧,該掏錢也掏,杜總,你來臨港,帶人過來,咱們當面談。”俞興沒有猶豫,“掏錢這件事,我是能理解的。”
杜耀杰感謝俞總的理解,但沒有宣之于口的也有一個問題,俞總怎么方便掏錢出來。
難道還是百曉生的股票嗎?
他心里猜測,迅速點了人馬,飛向臨港。
八月初,企鵝門戶網站出現一則新聞,內容是微視負責人邢宏宇對外界輿論姍姍來遲的反擊。
他在采訪中表達了對微視成功的信心,提到項目的使命就是貼合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需求,以及,點名批評了俞總之前的看衰。
邢宏宇很無奈,其實不想接受這樣的采訪和表態,但是,他在微視會議上討論功能與需求的時候提到了自己與俞總的交流,然后不知道被誰把小報告打到了總裁和掌門人那里。
總裁劉熾平面上沒說什么,眼神里卻似乎帶了點東西,隨即便出現自家媒體來采訪的情況。
邢宏宇不知道這算不算表明立場,只能硬著頭皮給出符合微視負責人的回應。
這天的報道一出爐,晚上下班回到家,他猶豫很久之后才在微聊上給俞總發了條消息。
邢宏宇:“俞總,真理是愈辯愈明的,我沒有針對你個人的意思。”
大約半個小時,他看到了來自俞總的回復,心情變得更為復雜。
俞興:“沒事的,我理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邢宏宇愣住了,自己完全沒提在公司內部的遭遇,但對方仿佛就能猜到,而態度又是如此的貼心……
他拿著手機,不知道還能回復些什么。
臨睡前,邢宏宇又收到一條消息,不是微聊,而是來自俞總的短信。
俞興:“加我微信吧。”
邢宏宇猶豫幾秒后給了回復:“好。”
連俞總都能用微聊,自己又有什么不能用微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