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周五,上午,陽光明媚。
作為碳硅集團最早一批搬遷到臨港臨時總部的員工,姚陽暉匆匆吃了個早餐就騎著自行車前往公司。
因為上班的地方有段距離,之前買的四手電瓶車又壞了,他最近幾天只能早一些動身。
“老姚,瞧你臉上的汗,你不買輛車也買個電瓶車啊。”同事施天齊端著茶杯,慢悠悠的打趣了一句,“你看你皮膚黑的,再曬就更黑了。”
姚陽暉笑道:“我要買啊,但我得等咱們公司的車出來再買它呀,我現在決定就騎自行車了,每天騎一騎,還鍛煉身體呢。”
施天齊搖搖頭,樂呵呵的又和新調來部門的同事們聊天去了。
姚陽暉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緩了緩神。
雖然現在待遇不錯,但他從小到大節省慣了,還是舍不得多花錢,就算租房也是找人合租到稍遠的位置,選擇多拿1000塊錢的租房補貼。
姚陽暉看了一會文件,聽到同事們又在討論公司的改組以及人事的任命,沒有參與進去,只是默默處理手頭上的工作。
碳硅集團自從拿到融資就在大力招人,尤其臨港定下臨時總部的地址,更是連帶著調整和變更了機構的職能。
姚陽暉屬于“申城碳硅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這次的部門也跟著變動,調整為戰略規劃部,有了更多的權力,而且還要多出來一位副總監。
這個職務的人選成為同事們這周閑聊的第一話題。
海外歸來的施天齊就是大家猜測的第一候選人。
上午的工作結束,姚陽暉剛起身要去食堂里看看今天中午有什么新菜就被總監袁景喊到了辦公室,得知一個讓自己既驚又喜的消息。
“老姚,上面確定咱們部門的副總監就是你來當了。”袁景給予最新通知。
姚陽暉愣住:“我?袁總,我?”
袁景瞧著他一臉的難以置信,也笑道:“上面定的,據說是經俞總的手了,你得好好干啊,我估計未來兩三年,咱們供應鏈管理還得和投資那家集團子公司有一定的合并。”
姚陽暉還是難掩心中的情緒,不敢相信是自己獲得提升,遲疑道:“袁總,這……為什么是我啊?”
他今年三十有二,學歷本科,工作履歷并不耀眼,而同事們各方面都光鮮很多,有的是博士,有的是大廠背書,有的工作能力很強,還有的幾乎沒有短板。
姚陽暉沒想過也沒為新職務鉆營過,此刻恍如中了彩票。
袁景其實也不明白為什么是姚陽暉上位,事實上,他推薦的也不是這位,但結果已定,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他此刻只是含笑道:“老姚,你怎么那么沒自信啊,工作都是能被看到的,這個消息你先心里有數,回頭再宣布。”
姚陽暉確實沒什么自信,同事們都更耀眼……自己其貌不揚,連……連戀愛都沒談過呢……
他出了辦公室,先去食堂吃飯,中午沒有休息,只是默默消化消息,下午也繼續忙活工作,但臨近下班,副總監職務的確定直接讓不少人的目光都變得異樣。
尤其自認對副總監十拿九穩的施天齊,他更是直接走到了姚陽暉的面前。
“喲,老姚,人不可貌相啊。”施天齊的語氣不陰不陽,臉上帶笑,“你這不聲不響的就把職位拿下來了,有什么秘訣別藏著掖著啊。”
姚陽暉感受到不少同事看過來的視線,但還是吐露實情:“我也不清楚,就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施天齊的笑聲變大了:“老姚,你這人有意思,你得給我們傳授傳授當領導的經驗啊,哪有不知道自己怎么升職的啊。”
姚陽暉不擅長口才,有心想回兩句,但此刻的思緒仿佛打了結。
這時,施天齊瞧見總監袁景的身影,連忙走過去詢問這次的具體情況。
姚陽暉默默收拾東西,又默默的離開辦公室,騎上自己的自行車,帶著驚喜和茫然的回到合租房。
他還是有些難以置信,這天晚上一度擔心職務能不能最終落實,甚至覺得可能是上面搞錯了。
次日中午十一點,本來周六休息的姚陽暉因為需要處理鵬城供應商的問題而來到公司。
他剛打了幾通電話就瞧見院子里來了一輛奔馳,赫然是大老板俞總的車。
姚陽暉透過窗戶,瞧見了俞總和他的客人沒有上樓,只是指著另一個還未建設的總部廠址方向聊天。
他心里不太安穩,有心想去問問據說經手了自己職務的俞總,又擔心打擾他的工作便按捺住了心思。
只是,中午在食堂吃飯,姚陽暉剛打了飯坐下就瞧見俞總一行人也來到食堂,恰好坐在隔著兩個座的對面。
他心里糾結一會,忽然聽到俞總的聲音。
“姚陽暉,是姚陽暉吧,來來來,坐這邊。”俞興招呼給自己留下印象的員工。
姚陽暉驚訝于大老板能記住自己的名字,端著餐盤坐到了旁邊。
“這是要做空氣懸掛的郭總。”俞興笑著介紹道,“這是我們供應鏈公司的副總監姚陽暉,剛提上來的,工作能力很優秀。”
過來參觀考察的院士之子笑著和黑漢子打了聲招呼。
俞興繼續說道:“我們極其重視國內電車供應鏈的培育和發展,郭總,可能我說這個話顯得比較自大,但碳硅集團的發展過程也必然是帶動國內供應鏈發展的過程。”
郭川捧場道:“哪里有什么自大,這就是客觀描述啊。”
俞興嚼了一口米飯,笑道:“郭總,你知道我這幾個月搭建團隊和調研、聯絡、投資國內供應鏈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嗎?”
郭川洗耳恭聽。
“是我能感受到國內實際已經有很多技術儲備的,有的是直接可以用,有的是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俞興很嚴肅,“就像郭總這個空氣懸掛,囊皮能從輪胎廠商那邊合作,分配閥能從電磁閥那邊切換,還有空氣彈簧,昆山那邊的達尼思公司,它給日企搞變速箱殼體自動裝配線,使用力控伺服系統實現微米級精度控制,這樣的技術就可以直接用于空氣彈簧的金屬件壓裝環節。”
“這還只是空氣懸掛,我們碰到的類似情況在各個環節……夸張點說,像是井噴。”
“過去十年時間,國內的工業化發展很快,對于我們啟動電車項目就積累了許多技術。”
“我們接觸的很多廠商,有的沒有轉型想法,有的早就蠢蠢欲動,而碳硅集團這樣一個項目像是一個契機,就把大家的力量和技術都引發出來了。”
“郭總,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這就是到了時間了。”
俞興一番侃侃而談。
郭川沒有敷衍,聽完這些話后認真了許多。
半晌之后,他問道:“俞總,據我所知,空氣懸掛是可以從國外廠商那邊采購的,像德國博世,它是愿意出售的,你為什么還要參與到這個環節呢?”
“不錯,郭總,這是可以買的,無須諱言,我們其實也和博世接觸了。”俞興很坦誠,“但恰恰是和他們接觸之后,我們反而更堅定要擁抱國內產業鏈,哪怕是從零開始。”
他看著郭川的眼睛,問道:“如果郭總和我們合作研發,你會介意我們一起調試參數嗎?”
郭川只短暫思考一秒就答道:“當然不介意。”
“是啊,但博世不行,它是拒絕開放核心參數調整權限的,不要說我們這樣一個新項目了,就是它給申城的凱迪拉克工廠提供的空氣懸掛產線,也是封閉式控制系統,國內工程師是沒法進行二次開發的。”俞興談到現狀,“可是,我們做電車,做電氣化革新,需要的就是對核心零件的掌控,不能讓它‘令出多門’。”
德國博世是全球知名供應商,采用的是許多行業都存在的“交鑰匙”模式。
類似的還有聯發科,也是這一模式,直接提供核心零件,內地很多山寨手機廠商就是從聯發科進貨后再進行包裝就直接出售。
這種模式很方便,然而,并不適合碳硅集團的需求。
碳硅集團需要進行軟硬件一體化的深度集成,這就很難與博世談,憑借現在的體量也壓根無法議價。
郭川凝重的點點頭:“這是根本沖突。”
“倒也不是說那么根本,如果我們采購了博世的空氣懸掛,那肯定比沒裝懸掛的車有更好表現,博世的質量也很好嘛。”俞興笑道,“只是說,綜合考量,我們認為看似比較難的路反而是先難后易,所以,我們愿意進行這種嘗試,如果郭總下了決心,但最終沒做好,我們也還是會采購外國廠商零件的。”
郭川露出一個笑容:“這是當然,俞總快人快語,我就喜歡俞總這樣的交流方式。”
“不單是我的想法,也是我們團隊交流和爭吵后的結果,還是大家一起認真做事更能推動項目的進展。”俞興說到這里,又用筷子示意旁邊的副總監,“像姚陽暉,你別看他五大三粗的,但觀察和思考都很敏銳,之前在相關的調研報告里聊國外的項目情況,都十分到位。”
“俞總中午不讓喝酒,姚總監,那就喝湯,敬你一杯。”郭川半調侃的舉了舉湯勺。
姚陽暉趕忙隔空碰勺,沒想到俞總還會點名,這是真的知道自己啊。
他參與進聊天,感覺大家都很放松,終于忍不住問出了心里的疑惑。
“俞總,聽說,我們部門的副總監是你確定的,可是,我……”姚陽暉不太自信,迎著俞總的目光更覺緊張,沉默幾秒后干脆心一橫,“我的學歷和工作履歷都不出眾。”
郭川有些驚奇的看著這一幕,怎么還有這樣的?
俞興笑了:“你這么想嗎?我覺得還行,你過去不也是在上汽扎扎實實的工作嘛,本科學歷,當初是成績不好嗎?為什么沒有讀研?”
姚陽輝吸了一口氣,答道:“我當時就想早點工作,減輕家里負擔,俞總,我老家是在山里,我從小就幫家里放牛,后來上學也晚,大學成績還不錯。”
“你這膚色就是放牛曬的是吧?”俞興調侃一句,說道,“不光是我,劉建凱,你還記得吧,他對你的評價也不錯,認為你是一個能扎實做事的人,另外,我看過你對美國Fisker公司的分析,我認為很有啟發和參考,不算今天,我基本都大致看過大家遞交的工作報告和材料,我覺得你的視野還挺寬廣的,這一點值得稱贊。”
Fisker是一家美國電車公司,技術路線就是增程式電動車,創建于2007年,但現在的情況不是太好。
“公司現階段需要扎實做事的人,也需要能夠認真思考行業的人,所以,你升職了,這是答案。”俞興說完這次的升職,繼續解決這位員工的情緒問題,“姚陽暉,你可能是不夠自信,由于種種原因,你的同事們都看起來更……更有光彩吧。”
他微微一笑:“就像我剛才和郭總說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你如果繼續扎扎實實的做好工作,繼續敏銳的進行思考,未來哪怕不在碳硅集團,我相信你也會有所成就的。”
“況且,放眼咱們整個集團公司,保研的,讀博的,出過國的,不說比比皆是,也確實很多了,但像你這樣放過牛的可能才是獨一無二。”
姚陽暉聽著俞總真誠的聲音,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士為知己者死。
他沒有說出這句話,只是默默的點頭。
俞興給予最后的鼓勵:“姚總監,大膽一點,公司以后會有更快的發展。”
姚陽暉回了最普通的話:“好,俞總,謝謝你。”
“吃,吃,菜都涼了。”俞興的注意力重新回到郭川身上,“郭總,咱們中午沒喝酒,你既然說我快人快語了,我也就直說了,咱們以后都可以少喝點酒,多做點事。”
郭川旁聽了俞興對員工的鼓勵,頗為欣賞的問道:“俞總,我現在就只有最后一個問題,臨港這邊的招商政策怎么樣?”
俞興有些驚訝:“郭總想把公司放在這邊?”
“還沒確定,俞總,這邊卡不卡你們?”郭川問了個小問題,又像是無形中反應自己碰到的現實問題。
“目前還沒碰見。”俞興斟酌道,“未來不清楚。”
郭川微微點頭:“那行,你碰見了就和我說,反正我距離落實還有時間,如果臨港這邊的政策好,也沒那么亂七八糟的事,我是愿意和碳硅集團進行更密切的合作。”
俞興笑道:“那我要是碰見,真不知道該不該和你說了。”
郭川莞爾,心里已經有了最后的決定。
從意向到調研再到投資,空氣懸掛的項目可以正式啟動了。
下午一點半,郭川正和俞興聊著項目與供應鏈,剛接過對方遞來的煙就見他指了指旁邊的人。
“郭總,介紹一下,這是玲瓏輪胎的王曉萱王總。”俞興介紹比約定時間還早到一些的王曉萱。
郭川一邊握手,一邊驚訝道:“我看到王總往旁邊默默一站,還以為是俞總的助理。”
“我不用這么漂亮的助理。”俞興笑道,“王總是專程為你而來,想為你的空氣懸掛提供囊皮。”
郭川轉了轉念頭,先看王曉萱,再看俞興,沉吟道:“囊皮這一塊,我記得碳硅集團給我推薦了兩家,然后我問了問,覺得賽輪集團比較合適,嗯,還正是問的玲瓏輪胎。”
“是的,但王總這個人很有主觀能動性,她愿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這一塊業務的開拓。”俞興介紹道,“考慮到技術環節的情況,我就想著還是王總自己來對接。”
王曉萱知道俞總的推薦只會到這種程度了,立即說道:“郭總,我已經和家里談好,愿意成立專攻囊皮業務的新公司,將會全力配合你與俞總的團隊,我們已經擁有高硅白炭黑復合材料和適配的硫化工藝,明年會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未來兩年就能建立囊皮產品的疲勞測試標準,這一次是我這邊的全力以赴。”
郭川有點被“全力以赴”四個字打動,又看了眼笑瞇瞇的俞總,思考一番后給了個態度:“那就談談看。”
王曉萱壓住心里的興奮,知道機會已經展開半扇門,沉聲道:“郭總,我們不會讓你失望的。”
郭川沒有回答她,而是看向俞總,沉聲道:“俞總,我和王總不會讓你失望的。”
俞興哈哈大笑,連連擺手:“郭總,你們談你們的,這真跟我沒有半毛錢關系,反正,你的東西做不好,我是不會采購的。”
郭川點頭后再看向王曉萱:“王總,聽到了吧,你的東西做不好,我是不會采購的。”
他最后說道:“俞總,藏器于身,待時而動,那位姚總監是這樣,我這邊是這樣,俞總和你的電車項目是這樣,整個供應鏈也是這樣,王總今天同樣應了這句話,倒是挺巧。”
俞興含笑頷首,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