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
“麗新紡織三十個點,值多少錢,想換飛馬波鞋十個點。”尹照棠冷笑一聲,掃掃衣領的浮灰,語氣已毫不客氣。
“當我第一天出來混啊!”
林百欣攤開雙手,出聲道:“做生意,是這樣的,資源整合,互惠共贏。”
“一個人掙不完所有錢,該讓,要讓,后生仔”
尹照棠探出林百欣的口風,懶得再費口舌,雙手撐桌,起身擺正領帶,出聲話道:“今天,多謝林伯請客,有時間再聚啦。”
“閃了。”
林百欣并不起身相送,端坐主位,拿大喊道:“阿棠,有興趣,想清楚,打電話咯。”
“尹生,我送你。”林建岳起身說道。左手立刻轉手攔人,出聲道:“唔用啦,岳少,多陪陪你老豆。”
一行人匆匆離開。
林建岳扭頭道:“真系夠會擺譜,多聊兩句都不肯。”
林百欣倒不生氣,端起燕窩,嘗了一口,招手道:“阿岳,坐下來繼續食,不要浪費。”
倆人坐在桌邊,真就下筷喝湯,填飽肚子。等老豆放下碗筷,林建岳出聲勸道:“老豆,大幾億的生意,慢慢談咯。”
“一下把神仙棠逼太緊,小心鴨子飛了。”
林百欣捻著餐巾,擦擦嘴角,笑道:“不逼年輕人一把,年輕人還會發夢。生意場上,要抓得住機會,仲要懂得施壓。”
“把家里的保鏢辭退了。”
林建岳嫌老豆啰嗦,抽著煙,不耐煩道:“我知,我知啦。”
左手跟著大佬坐上勞斯萊斯,把車門關上,爆出粗口:“林百欣那個老撲街,獅子大開口,想吃掉飛馬啊!”
“麗新紡織,值得多少錢,五個億都不到,想跟飛馬一比三,做夢!”
紡織業作為流水線行業,往年掙得錢,已經被分紅。剩下的機器,工廠,每年都要折舊,跟不上市場的要淘汰。
飛馬在內地的土地,工廠,門店,固定資產已經上億。
加上品牌價值。
未來年營收沖十幾億去的。
一個正如驕陽初升,收益肉眼可見會漲,一個已是夕陽西下,前景黯淡。敢開口一比三做股權置換,林百欣是吃準飛馬急用貨,貼心橫插一杠。
要是林家肯拿整個麗新集團的股權,做一比三置換,看在旗下地產業,酒店業的份上,尹照棠還有心談一談。畢竟,麗新集團每年營收都有七八億,大集團總市值超過百億,屬港島的龍頭企業。
但只一間麗新紡織,算上后續在內地建廠的投資,要求股權置換,也等同叫飛馬割肉。
并且麗新紡織在臺島設有分廠,里頭還有臺島政客黑幫的干股。跟麗新紡織置換股份,飛馬股權架構,會沾染上臺資背景。
短期內沒問題,但長遠看,非常有損公司發展。
下訂單采購問題,絕不能跟麗新換股!
尹照棠坐在車內,板著張臉,接過左手遞來的煙,把麗新的算盤講出來:“林伯是吃準飛馬步入爆發期,仗著把控原料供應,想搭車掙錢。奧運廣告是有時效性的,不趁現在擴張,再想打入國外市場,需要費五倍十倍的精力。”
“做生意,有時候,就講一個機遇。奧運是飛馬的機遇,看覺得我們不可能坐視機會飛走。一手拿蘿卜,一手拿大棒,左右都是在用原料供應當牌打。”
“飛馬不能受制于人。”
左手幫大佬點完煙,收起火機,吐氣道:“但廣告確實有時效性,奧運會已經結束,殘奧會關注度又不夠。”
“跟歐美的代理商們,最好是早點敲定合同。”
要同國外代理商定合同,便要搞定產能。要不然代理商門店開出來,過幾個月收不到貨,每人都要送飛馬一封起訴狀。
此時,最關鍵的原料,確實成為麗新的一張王牌。在做生意的眼光上,林百欣無可挑剔。但林百欣逼錯人了。
只見,尹照棠已恢復冷靜,按下手道:“不要急,我們出來混,不是靠運氣。你都知公司為洛杉磯奧運會籌備多久,類似的機會將來還有。”
“國際性的大品牌,要能穿越歷史周期。例如美國做帆布鞋的匡威,清代人在穿,民國人在穿,現在有人穿,將來還有人穿。”
“在我心里,飛馬一號就是匡威帆布鞋那種,能賣幾個世紀的硬通貨,飛馬會成為運動界的匡威。”
“而現在,對手覺得我們急,我們越要慢下來。”
左手神色間帶著的幾分焦躁,竟漸漸被撫平,明亮的眼神,睿智靈巧,點頭稱贊:“大佬,你說的對。”
“我們不急,急得就系他們!”
“下一步點做。”
似乎只要把著急擴張飛馬的執念放下,飛馬左右騰挪的余地便變得非常大,麗新的施壓也變得可笑。
當然,生意人最重眼前利益,所有人都會在爆發期,拼命掘金。小的股權置換,大的簽對賭協議,股權贖回。
要是一心鉆錢眼里,麗新的股權置換,其實非常誘人。一次性解決原料供應,不要付一分錢,還有賬面浮盈。
可卻會為未來埋下隱患。
在所有人都拼命想把盤子撐大時,肯放下放慢腳步,更顯商業魄力,強大心臟。
不過,慢一步,不代表舉手投降。
尹照棠彈彈煙灰,講出應對辦法:“第一,先同內地聯系一下,送幾批在用的紡紗,布料去,問遍全國,有沒有公司能做。只要有廠子能搞,馬上投錢生產,下大訂單。第二,改集采為分采,到新加坡,臺島,多找幾間廠子,買貨,買廠,雙管齊下。”
“第三,把國外代理商合同里的擴店數量做縮減,減少供貨壓力,大不了少掙一點,都不要給公司埋雷。”
左手緩緩頷首,感覺妥當,但想到代理商難纏的樣子,又不禁嘆氣:“要系那些外國佬問起來,我就說公司沒計劃大舉擴張,以亞洲業務為主?”
尹照棠搖搖頭:“鬼佬那么精明,騙不過的。實話實說,飛馬品牌,向來是走精品策略。我們門店不追求多,但追求精。把開店選址,店鋪面積,服務人數做好細致約定,慢慢做,過個半年一年,原料供應肯定能緩過來。”
國內不缺紡織技術,只要不急功近利,給國內一些設備整備,和產品研發的時間,提供飛馬的原料絕無問題。
要不是,先前飛馬長期找麗新集中采購,叫國內紡織業找不到機會。早有紡織廠著手研發,準備供貨。
現在麗新的背刺,其實是在給國內紡織業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