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第103章 千古之謀,顧軒薨(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3章 千古之謀,顧軒薨(求月票)

第103章 千古之謀,顧軒薨(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5日  作者:魚羽漁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魚羽漁鈺 | 操控祖宗 | 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此事牽連之廣,前所未有。

其影響,絕不僅限于當代。

——關鍵在于整個顧氏一族的未來,乃至整個九州的命運。

隨著此事塵埃落定,顧易亦不得不讓顧軒將全部心神投入其中,免受瑣事紛擾。

此舉在群臣看來,自然成了放權的信號。

對此——

無論是群臣,還是皇帝李豫本人,其實早有預料。

畢竟顧氏歷代子弟皆是如此。

每當完成一件關乎天下的大事,待時局漸趨平穩,他們便會悄然放下手中權柄,毫無留戀。

如今顧軒循此舊例,又有何不可?

然而,李豫對此卻頗為不情愿。

他似乎真的已將顧軒視為師長,雖無名分,卻絲毫不減其敬重之情。

眼見顧軒放權,他再三推辭無果,竟使出了裝病這一招,只為挽留顧軒繼續執掌朝堂。

對此,顧軒的回答同樣簡潔有力:

“雛鷹尚有振翅高飛之日,何況帝王乎?”

望著顧軒那一頭刺目的白發,李豫縱有萬般不舍,也無法再強求。

他終究只能接過顧軒遞回的重擔,扛起整個大唐的江山。

時光荏苒,歲月更迭。

巨鹿。

顧軒并未去參與顧氏書院的建設之中,以如今顧氏的聲望再加上李豫已經點頭答應了,這點小事自是無需顧軒親自費心。

雖然如今的顧氏子弟們才能有著些許不足。

但做起這些事來亦是得心順手。

在云韶閣的加持之下,這“顧氏學院”的名頭傳的極大。

尤其是再加上如今天下之中有著不少的傳聞,稱顧軒此次放權便是為了在“顧氏學院”之中傳下本領,這無疑是更加讓天下士人們矚目。

無數的學子們從各地匆匆而來,就是想要親自探尋這其中的關鍵。

也正是因為如此。

顧氏學院的名頭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九州,并且還在朝著四方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

在此期間,顧易已經為此制定出了詳細的規劃。

巨鹿顧氏學院自是其中核心。

而其他天下各地的學院之中,也唯有最為頂尖的學子可以在顧氏的引導之下前來此地。

顧易為此所設下的要求是不僅僅是他們融合九州文化的能力。

關鍵仍是“特殊”的思想。

為此,顧易更是制定出了一系列基礎的考驗,就是為了辨別其中的人才。

這自是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不過顧易倒也并沒有太多的顧慮,待此次操控結束之后,他一定會常常盯著各地顧氏學院之中的學子們。

若是當真出現了什么驚世奇才,他自會出手。

——天下之間,紛擾不斷。

雖然顧氏學院面對于大眾的東西和平常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在種種的傳聞之下,無數學子們卻仍是不愿離去,始終都堅信這其中會有什么驚世之物。

這自是也有著顧易的暗中推動。

顧軒自放權后便深居簡出,即便偶爾露面,顧易也操控著他直言相告——正在為學院著書立說。

此言一出,自然激起更多揣測與傳聞。

學子們對此趨之若鶩,倒也合乎情理。

這也并非是顧易刻意而為。

顧軒確實是在著書。

此事除了他之外,無人可以做。

不,甚至就連顧軒都不能。

這對于當今的世人們而言已經完全涉足到了“未知”的領域,即便是顧軒,亦需顧易在幕后全盤掌控,憑借其洞見,撰寫出一部部迥異于當世的典籍。

值得一提的是,顧易在此其中也未曾涉及到什么高深莫測的知識。

譬如開篇第一句,便是直白的叩問:“你可知,何謂力?”

沒有華麗的渲染,唯有直指核心的發問。

隨后——便是一個個看似尋常卻引人深思的問題。

“為何靜物安然不動,而清風拂過便能使之輕搖?”

“為何輕撫刀刃不傷分毫,揮斬之下卻可破甲殺敵?”

“落葉為何終歸塵土?”

這些疑問,在今日看來或許無比簡單,但在當時,卻是為閱讀者開啟認知新天地的絕佳路徑。

九州大地從不乏聰慧之士。

只要有人開始思考這其中的玄妙,顧易所期望的效果便已然達成了。

他需要讓九州的人才一步步的將這條道路走通,也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時間匆匆流去。

即使無人可以在顧氏學院之中獲得什么,但亦是無法阻攔學子們的瘋狂。

相反——

天下間關于顧氏學院的種種傳聞確實越來越甚,只因顧軒曾特意派人護送出了不少的書籍。

并且還明著放出了消息。

——唯有最為頂尖的人才才可觀致。

顧易雖然不懂別的,但卻懂一點炒作。

他深知,唯有讓顧氏學院的影響力如磁石般恒久不衰,持續吸引天下才俊蜂擁而至,方能最大程度地網羅英才,避免滄海遺珠之憾。

此乃顧氏千秋大計,亦系九州未來之關鍵。

顧易豈容半分差池?

這層層遞進的舉措,猶如無形的推手,不斷催生著流言蜚語,令學子們為之瘋狂。

也正因這股狂熱,“人能勝天”之說,借由學院這方沃土,其影響終如漣漪般在九州悄然擴散開來。

——此事,牽動之大,超乎想象。

昔年顧熙道出此言,乃是彰顯其戰勝天災的鋼鐵意志。

而在這煌煌盛世之下,

此言卻被許多人解讀為另一種可能:那便是挑戰當世之“天”——皇帝李豫!

這已不僅僅關乎皇權威嚴,

更深深觸及了儒家道統的根基。

由此掀起的滔天巨浪,其風波之烈,可想而知。

歲月流轉,持不同見解者竟漸漸形成了兩大壁壘分明的學派,終日于顧氏學院之內唇槍舌劍,交鋒不休。

顧氏對此卻始終緘默,放任自流。

縱有質疑之聲起,唯有當提及昔年顧熙舊事時,方會有人出面援引其例,輕輕帶過。

至少在現在,此事終究影響不到顧氏。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大唐,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鼎盛。

李豫恪守住了自己的本心,并未去針對御史臺,保證了顧軒昔日改制所留下的種種,讓這股風繼續吹了下去。

期間雖也會有意外,也會有天災。

但對于當前的大唐而言,卻始終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根本不足以影響到大勢。

也正是因為如此。

顧易明顯的發現顧氏愈發的外強中干了。

不僅僅是第二十二代子弟。

甚至就連相繼出世的第二十三代子弟的才能都受到了十足的限制,一切的一切就亦如昔年三興炎漢時那般,縱觀整個家族之中,沒有一個能扛起大旗之人。

不,不僅僅如此。

此次所造成的影響甚至都超越了昔年。

顧易能夠明確的感覺到,家族子弟們的品行亦是差了不少。

哪怕是在顧氏已經提供了一切,并且還有著得天獨厚的教育之下,家族子弟們的品行也是愈發的不受控制。

觸犯家規、受家法懲處者,數量與日俱增。

甚至就連顧軒的身體都在越來越差。

明明他已經放下了一切,只是整日的著書,但身體的衰弱速度卻也遠遠超過了以往。

顧易心知肚明這意味著什么——那是無形的枷鎖在收緊,是命運對“逆命者”愈加沉重的反噬。

可他,又能如何?

顧氏走到近幾日,本就本就是一次次的逆天改命!

縱使前方阻力如山,縱使代價如淵似海,也不可能讓如今的顧氏退步。

這一步,當顧氏踏出的那一刻起,便不可能再回頭了!

大衍八年,九月。

洛陽。

在萬民的注視之下,滿頭白發的顧軒親自將裝著他心血的包裹送到了護衛之中,頓時便引起了陣陣的驚呼之音。

無數人在關注著那些個包括。

同樣也有無數人看到了愈顯衰老的顧軒。

顧軒確實太老了。

著書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雖然顧易已經不斷縮減了顧軒的工作時間,但他在這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仍舊是旁人難以想象的。

沒辦法,顧易不可能包攬一切。

作為一個現代人。

很多他潛意識里所認為是常識的東西在古人們眼中就是值得探索的。

顧易只能根據自己的想法然后讓顧軒進行不同的撰寫。

最關鍵的是,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顧軒在這其中獲得認知拓展的同時,所付出的心血亦是與日俱增。

就以此次所送出的《格物初探》為例。

其中所涉及到的東西早已不再是最基礎的知識了,包括的領域有極多。

“水遇寒則凝為冰,遇熱則騰為氣,何也?”

“金石沉重,羽毛輕浮,置于水中沉浮各異,何也?”

“木燃為灰,鐵銹蝕為粉,其質可變乎?可變者幾何?”

“兩石相擊則生火,鉆木亦可取燧,熱自何來?”

“圓石滾于坡,方石滯于坡,其形何以制其動?”

在撰寫出這一個個問題的同時,來自認知上的困擾也在時時刻刻困惑著顧軒自己。

這對他這種人而言終究也是一個消耗。

但顧易無法去阻止這一切。

“探知欲”亦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尤其是顧軒這種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之人更是如此。

他并不是沒有想過停下,畢竟這一次留下的也已經足夠多了。

然而,未過幾日——

顧軒于深夜悄然步入祠堂。

昏黃的燭光下,他虔誠地跪倒在列祖列宗的靈位之前。

白發垂落,映襯著愈發枯槁的面容,他的聲音卻帶著一種近乎狂熱的堅定:“不肖子孫顧軒,叩請列祖列宗!”

“祈請先祖英靈,再次垂降神思!”

“為家族千秋計,為九州萬民謀,續留無上典藏!”

“軒之殘軀,何足道哉?但請先祖.莫要顧惜!”

這便是顧軒的卓絕之處。

他清晰地感知到,那些顛覆乾坤的奇思妙想,絕非自身所能企及。

他將這一切的“開悟”,都虔誠地歸功于——

祖宗的顯靈。

顧易本想不去管這些,但隨后的幾日,顧軒的身體編輯每況愈下,并且還始終堅持著日日跪拜先人。

這似乎也同樣成為了他的另一種執念。

別忘了,顧軒本就是一個執拗的人。

昔年處理朝政時他親力親為,事無巨細。

如今面對整個家族。

他亦是如此。

而這一次,顧易也是不得不選擇從了顧軒的心愿,繼續向他灌輸起了各種各樣的理念。

大衍十年,十一月。

在耗費了無數的心血之下,時隔兩年多的時間,《數理問》終是著成。

其實如今九州的數學已然遠遠超過了原本歷史,但如今亦是更為清晰的探索,有關于基礎的度量之學亦有探索的圖形與空間。

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知識。

但只要能和現實中的關系所捋清,亦是極大的助力之一。

顧易本想就此停下,但眼睜睜看著顧軒每日仍舊準時坐在桌案之前,執拗的拿起筆,他亦是不得不接著走下去,牽引著顧軒的思緒再次將目光放在了天空之上。

——《觀天錄》落筆。

“日升月落,晝夜交替,其行可有常軌?何以測之”

仍是由基礎入深,一點點的去引導觀書之人對于這一切的探索方向。

這亦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寒冬凜冽。他裹緊棉衣,在暖爐旁仍忍不住微顫,卻一筆一劃,專注書寫,絲毫不顧那一個個家族子弟們的勸阻,甚至就連李豫的圣旨都未曾讓他停下腳步。

大衍十一年,二月。

冠軍侯府。

“父親,您歇歇吧!”子弟們跪了一地,淚眼婆娑,“我顧氏先人有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父親何必如此辛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顧軒輕聲重復,目光掃過眾人,緩緩搖頭,“我豈能停下?”

以他的識人之明與治國之才,又豈會看不清家族后人們的才能?

正因如此,他才如此堅持。

后人難堪大任。

他必須,也只能由自己,將未竟之事做完。

話落,他猛地表情微微一邊,連忙抓起了一旁早已準備好的手帕,捂住了嘴中咳出的鮮血,不讓其染了面前的著作。

“父親!!!”

子弟們瞬間大亂。

但顧軒卻直接擺了擺手,顫顫巍巍的呵道:“下去!”

縱使再怎么不愿,但眼睜睜看著顧軒如此的態度,子弟們亦是不得不聽從指示,默默的從屋中退了出去。

室內重歸死寂。

顧軒喘息良久,才重新拾起筆,一點一滴,艱難卻堅定地續寫著。

時間無聲流淌,不覺已至深夜。

自開始撰寫《觀天錄》,顧軒便重拾了觀星的習慣,只是視角與從前截然不同。他也常借此機會教導子弟。

夜色如墨,星河璀璨。

顧軒坐在椅上,仰望著漫天繁星,口中不斷闡述著自己的領悟。子弟們雖未必盡解其深意,卻個個屏息凝神,神情專注。

就在這低語縈繞之際——

顧軒身體猛地一顫,仿佛瞬間感受到了什么,他驟然捂住心口,臉色劇變。

“快——扶我去書.”

他急欲開口,話音卻戛然而止。

“父親!”在場子弟立刻察覺異樣,面色慘白地撲上前去。

未等他們近身,顧軒已用另一只手死死攔住眾人。

他目光如炬,死死釘在最前面的幾個兒子臉上,雙拳在不覺中攥得骨節發白,用盡最后的氣力嘶聲道:“我命將終——”

“《觀天錄》未竟.是我之過!”

“爾等切記——”

“他日族中若有賢才,務必告于祖廟,為我續完此書!”

他氣息急促,仿佛強撐著最后一口氣,手臂因過度用力而劇烈顫抖。

“家族事務.我已無力他顧。”

“——但汝等要謹記!”

“朝堂若生變,無需在意!顧氏當以學院為根基萬不可.再生波瀾!”

聲聲哀泣之音在這剎那間響起。

顧軒顯然是想再說些什么,但終究是不可阻攔命運的終點。

就在下一瞬間。

他緊緊繃著的最后一口氣終是散了。

“噗”的一聲。

一大口鮮血瞬間便從他的口中吐了出來,他整個人的身體在剎那便直接倒了下去,再也沒有了半點聲息。.

(Ps:跪求月票,跪求兄弟們多多支持一下,魚萬分的感謝。)


上一章  |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