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第93章 紫宸問鼎,顧氏鳴鋒(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93章 紫宸問鼎,顧氏鳴鋒(求月票)

第93章 紫宸問鼎,顧氏鳴鋒(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4日  作者:魚羽漁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魚羽漁鈺 | 操控祖宗 | 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對于此事,顧易極為在意。

別的暫且不論,隨著時間的流逝,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顧氏的影響力一定要擴散到全世界。

這是一定的。

而這顧氏學院也絕對可以稱之為其中關鍵。

其不僅僅能夠傳言顧氏的影響力,亦是顧氏未來在整個世界扎根的基礎。

且不說在如今能夠給顧氏帶來多么大的幫助,只要按照如今的這個速度發展下去,顧氏學院在未來的發展又豈會差過孔子學院?

這對于整個顧氏而言,都可謂是一大關鍵。

顧易的心中不由得便生出了許多想法,不過卻立刻被他壓了下去。

當務之急仍然是解決九州內部的爛攤子。

大震關。

顧易決定派遣高仙芝領海軍趕赴遼東。

——清算遼東,勢在必行。

無論是為了九州的尊嚴,還是為了大唐的榮光,這都是他此刻必須邁出的一步。

如今的遼東局勢十分緊張。

雙方派系之間的爭斗已經完全陷入到了僵持的地步,既然有人心向九州,顧易自是要讓這些人安心。

顧易可不僅僅只想保留原本九州的領土。

很多東西,且不論后世如何,但在當前顧氏輝煌的情況之下,既然有這個機會,那他便一定會去試試。

這是一定的。

顧易絲毫都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如今的遼東之地是不可能擋得住唐軍的。

擺在他面前的難題仍舊是大唐內部的問題。

首先自然是恢復以往的秩序。

這一點雖然看似容易,但實則其中的難度也不是說說而已的。

無論是在任何時候,當一個制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之后,要想重新復原那便注定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哪怕顧氏如今的聲望已然通天。

當然,這還只是次要的。

真正讓顧易比較在乎的仍舊還是整個顧氏。

如今的發展已經與原本歷史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走了出去。

在原本歷史之中——

自安史之亂后,整個大唐便由盛轉衰,代宗李豫時期雖然徹底平定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影響,但亦是留下了很多的麻煩。

無論是宦官的隱患也好,亦或是形成割據局面的河朔三鎮也罷。

包括吐蕃。

這些都是原本歷史之中大唐后期所面對的致命難題。

而如今呢?

且不說安史之亂的傷亡減少了多少,無論是吐蕃也好,亦或是河朔三鎮也罷,乃至于朝中的那些宦官,如今更是全被顧氏斷了其崛起之路。

光憑著這一點來看,便能夠想象得到未來的顧氏將會承受到何種壓力。

甚至都可能不弱于昔年的三造大漢。

這才是讓顧易最為擔憂的點。

昔年三興大漢已經讓顧氏承受了太多太多,若非是顧氏的底蘊足夠再加上顧易的出手,甚至顧氏當時都有著分崩離析的風險。

那如今呢?

顧易的底蘊確實是多了不少,但顧易亦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耗掉所有的底蘊,這是必然的。

要說唯一的優點可能便是有著琉球的退路在。

包括顧氏也已經轉變了發展方向,無論如何也不至于如同當初炎漢末年時那般被困在巨鹿之地。

但此事仍是不得不讓顧易在乎。

當然,雖是如此,但顧易亦不會停下腳步。

智者千慮此乃為了顧氏萬世輝煌所必須要思量的,但在這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之上,顧氏也始終不會停下腳步。

至德二年,春。

顧軒終是在萬眾矚目之下返回了洛陽。

倒也并不是拖時間,只是如今的天下實在是有太多的事需要他這個太傅來處理,不得不拖到了現在。

這數月時間下來——

顧軒先后前往各地,一方面是為了掃清各地如今還有的殘軍劫匪,同樣也是在安撫各地的人心。

他先后前往了江南之地,包括如今海貿的關鍵之地明州。

重新規劃了整個海貿的具體制度。

海貿所牽扯的行業實在是太多,這就注定會引起之前的那般情況,當海貿出現問題的時候賴以生存的百姓就會生亂。

這是這種情況下必然的情況。

顧軒的內政能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完全地彰顯了出來,他竟然想到了大宋的一些制度,以更為具體的制度來管控起了這期間的交易。

簡單而言,就是在這其中添了一道坎。

讓官府參與其中。

這樣自是會帶來許多好處,倘若再發生這種狀況之時,官府亦是可以幫助百姓們處理貨物,以免民憤。

當然,這種制度自然也不是完美的。

以現在的情況或許還好,但隨著時間久了便一定會出現問題。

各個官員相互卡一道或者是聯合大商共同壓價,便足以徹底改變這個制度的性質。

但話說回來,世間本無完美之制。

以當前的生產力及信息傳播速度來看,這制度倒也符合當前的情況,要想解決海貿蓬勃發展所帶來的混亂,那就必須要經過官府的管控。

這是目前最為符合大唐的制度。

至于其他的,顧易目前還管不了那么多。

洛陽城。

鼓樂喧天,一身龍袍的李亨親率文武百官,于城外恭迎顧軒,萬千百姓翹首以望,場面恢宏。

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畫面。

甚至就連顧易對此都有些恍惚了起來。

依稀之間,他甚至都已經忘記了顧氏多久沒有受到過這種待遇了。

似乎自大漢滅亡至今,每一代的顧氏子弟哪怕是能夠立下大功,也很難在有生之年返回國都。

顧泉倒是回來了。

只可惜的是他的身份是注定不可能享受得到這種禮遇的,李世民倒是并不會吝嗇,但顧泉絕對不會要。

對于顧氏而言,這亦是多年未曾見過的殊遇了。

但可惜的就是顧易倒并不待見李亨這個皇帝,對此倒也并未有太多的感覺。

馬車悠悠,行至御前,穩穩停駐。

顧軒立時起身下車,正欲向李亨躬身行禮。

“太傅切莫如此!”李亨搶前一步,連忙扶住,話語間更是一把拉住了顧軒的手。

他凝望著顧軒那被風霜染得微黑的面容,聲音微哽:“太傅為我大唐社稷.當真是辛苦了!”

這一幅畫面無論是任何人看起來都會稱之為君明臣賢。

但在顧易的影響之下。

顧軒對于李亨這幅樣子倒也并未太過感冒,只是陪著李亨應付了一下表面功夫之后,便隨著眾人走進了城中。

如今的朝堂局勢亦是極為復雜。

扶持李亨上位的那些人,自是都得到了重用。

但他們與李亨之間的嫌隙是不可能完全翻篇的,說白了,他們是李隆基的臣子,而非李亨自己的心腹。

李隆基對李亨的限制實在太大,這就注定造成了如今的這種局面。

李亨對于這些人始終都有著一絲芥蒂在。

當然,他亦是不會選擇在這種時候直接對這些人下手。

李亨雖然不算是一個明君。

但他卻也有著一些政治手段,隨著局勢相繼穩定下來之后,一直都在和朝堂之上的這些個老狐貍們爭斗,提拔了不少人。

包括他的心腹宦官李輔國。

對于這些朝堂上的爭斗,顧易倒是完全不放在眼里。

手持太宗遺詔,且再加上有著平定安史之亂的功勞在,且不說是李輔國這些人,哪怕就連李亨這個皇帝顧易都無需太過在意。

哪怕他不愿意將顧氏暴露在明面之上。

但以現在顧氏的情況,亦是有很多辦法在頃刻之間讓整個大唐變天。

此次返回洛陽。

擺在顧氏面前的便只有一件事——改制變法!

大唐必須要變,既然顧氏已經注定要背負起極大的代價,那且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至少也要給九州與顧氏再爭來百年的發展期。

洛陽宮,紫宸殿。

金碧輝煌的大殿內,熏香裊裊。

龍椅上的李亨,臉上郊迎時的熱切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疑慮與一抹不易察覺的警惕。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玄宗舊臣如苗晉卿、王玙等人,面色沉靜,眼神深處藏著審視,李亨提拔的新貴,包括宦官李輔國,則帶著幾分揣摩和觀望。

“陛下,”顧軒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安賊雖平,然瘡痍遍地,府庫如洗;”

“河北雖定,隱憂未絕,吐蕃雖服,但尚未歸心。”

“此非尋常撫恤、休養生息可解之局,若只循舊章,恐盛唐之基,終將傾頹。”

“臣,請改制變法!”

顧軒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每一個字都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層層暗涌。

“改制變法?”

李亨幾乎是下意識地重復了一遍,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干澀,他緊緊的盯著顧軒,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龍袍的袖口,“太傅.何以如此急切?”

“我大唐立國百年,自有法度。”

“安祿山禍亂,乃人禍,非法弊,今賴祖宗庇佑,將士用命,太傅神威,方得撥亂反正。”

“正當安定人心,恢復元氣之時,貿然改制,豈非動搖國本?”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啊!”

李亨的話語,道出了殿內絕大多數朝臣的心聲。

雖然還不知道顧旋即到底有什么想法,但很多大臣亦是立刻點了點頭。

——改制所產生的變化太多了。

且不說當前的大唐局勢到底如何,這些人可沒有那么多心思,多是只關注于自身的利益。

扶持李亨登基已經讓這些人獲得了太多太多的東西。

若是當真要改制,他們很困難不受到影響。

當即便有臣子踏前一步,高聲附和:“陛下圣明!太傅功高蓋世,然治國之道,貴在持重!”

“租庸調制、府兵之法,乃太宗、高宗所定,行之有效。”

“今雖有戰亂損耗,只需寬賦稅、省徭役、勸農桑,假以時日,自可恢復,貿然變法,恐生不測之變!”

“正是!”另一名官員接口,矛頭隱晦地指向顧軒的權威,“《禮記》有云:‘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變法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

“太傅忠心為國,然茲事體大,當慎之又慎,需集思廣益,徐徐圖之,豈可一言而決?”

聲聲反對之音,瞬間響徹大殿。

倒也是有人支持顧軒的想法,但相比于反對者而言卻始終是占了少數。

當然,這也是因為顧氏名聲的關系。

若是換做了一個極為殘暴之人,這些人恐怕還會有所忌憚,但顧氏的名聲擺在這里,最起碼諫言還不至于引來顧氏針對。

聽著眾人的你一言我一語,李亨的表情也是愈發復雜。

與群臣的心思不同。

他是真的覺著此時改制確實是有些急切了。

當然,同樣也有著內心抵觸的一些想法。

或許正是因為知道自己這個皇帝來的到底是有多么不容易,李亨對于權力的掌控欲遠超常人。

無論是群臣手中的權力也好亦或是顧軒這個太傅手中的權力也罷。

他都想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哪怕明知道顧氏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皇位,但是他的心中也始終都有著一根刺在,根本無法克制下去。

顧易對此亦是毫不意外。

無論是在任何時候,變法改制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且不說原本歷史之中的那些人,就說顧熙昔年想要實行的變法又如何?

這種事本就不是急于一時的。

待群臣話音逐漸落下,他這才心念一動操控著顧軒淡淡說道:“陛下與諸位同僚,言人心思安。”

“然,思安者,是思開元之安?”

“還是貞觀之安?”

“亦或是思安史之亂前,那藩鎮坐大、邊備松弛、吏治漸腐、府庫漸虛之安?”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瞬間便讓整個大殿陷入了死寂。

顧軒站在原地掃視了一圈愕然的眾人,旋即再次朝著李亨拱了拱手:“臣知陛下憂心國本。”

“然國本不在固守舊章,而在社稷永固,黎民安康。”

“變法,非為標新立異,乃是為我大唐鑄就真正的、萬世不易之根基!”

“具體條陳,臣已草擬成冊,明日便可呈于陛下御覽。”

“事關國運,還請陛下早做圣斷!”

顧軒話音落下,不待李亨有任何回應,已然拱手朗聲道:“臣此行歸京,鞍馬勞頓,心神俱疲,先行告退!”

說罷,竟是毫不猶豫地轉身,袍袖微揚,徑直朝著那巍峨的殿門大步而去。

整個過程雖未失禮數,但那不容置疑的決絕姿態,卻帶著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整個紫宸殿,仿佛被瞬間抽空了聲音。

所有人——上至龍椅上的李亨,下至兩班文武百官——都僵在了原地。、

李亨臉上的表情急劇變幻,他張了張嘴,喉結滾動,最終卻一個字也沒能吐出來。

群臣更是面面相覷,或瞠目結舌,或低頭垂目。

偌大的殿堂里落針可聞,只剩下顧軒沉穩而清晰的腳步聲回蕩,直至身影消失在殿門之外。

與殿中凝固的驚駭截然不同,此刻的顧易,內心卻是古井無波。

這一切,自然是他有意為之。

倒也并不是因為有什么他心,剛剛進入游戲的顧易都對皇位沒什么興趣,就更不要說如今早已有了成長的他了。

此行他只為讓群臣站隊,同樣也是在向整個天下表明態度。

顧氏已經不是前漢時的顧氏了。

顧氏子弟可為一國而死,但前提是龍椅上坐著的那位值得,除此之外顧氏所念的唯有九州萬方。

無論是李亨的那點心思也好.亦或是朝臣的那點心思也罷。

顧易都能看的出來。

以往的他,或許還會選擇和這些人斗上一斗。

但最起碼現在他完全沒有這個心思。

顧氏從來都不是軟柿子,琉球送來的消息讓顧易漸漸意識到了一個以往他從未在意過的問題。

連曲阜孔家那般,在異族鐵蹄下也能曲意逢迎、保得家族綿延香火不斷的家族,都能安然長存于青史

如今的顧氏,為何不能?

(Ps:跪求月票,求兄弟們多多支持一下,魚萬分的感謝。)


上一章  |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