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第175章 二廢太子(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父是康熙 >>家父是康熙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5章 二廢太子(1)

第175章 二廢太子(1)


更新時間:2025年02月18日  作者:大司空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司空 | 家父是康熙 


歷朝歷代,都執行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

建國之初,人口少,確實沒問題。

然而,一旦人口爆炸式的增加,土地不僅不夠分,還被官紳兼并嚴重,餓肚子的那批人就該揭竿而起了。

王朝周期律,根子問題就是土地的有限,和人口的持續增加之間的巨大矛盾。

胤禑利用康熙的見識短板,壟斷了張家口到京城的官道收費權,嘿嘿,就再也不可能缺銀子花了。

要知道,在后世,最賺錢的高鐵線路,就是京滬高鐵。

在京滬線上,趟趟高鐵,都是客滿,想虧本都不可能。

胤禑壟斷的官道收費權,無本萬利,充其量也就是養一批收費的差役罷了,利潤率冠絕整個大清的一切買賣。

當然了,胤禑從不做吃獨食的爛事,康熙的小金庫必須持續增加,這是大前提。

等康熙提及廣州海關監督衙門,收的稅越來越少的問題時,胤禑卻閉緊了嘴巴,不肯作聲了。

手不能伸出太長,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在古北口,康熙召見了直隸提督馬進良及其長子馬龍。

直隸提督,駐于古北口,轄提標四營,節制三鎮七協,拱衛京畿險塞,其地位十分重要。

現任直隸提督馬進良,已經在任近二十年之久。

不僅如此,馬進良的長子馬龍,居然任提標中軍參將。

未入八旗的父子二人,居然帶兵同守一城,可想而知,康熙對馬進良有多信任?

當然了,馬進良出身于甘肅西寧,這也是康熙格外寵信他的重要基礎。

“賞戴花翎、直隸提督,臣馬進良,恭請圣安。”

“直隸提標中軍參將,臣馬龍,恭請圣安。”

“起吧。”康熙笑瞇瞇的說,“棟宇有大功于朝廷,來人,賜座。”

站在一旁的胤禑,深深的看了眼馬進良。

嗯,眼前這個老家伙,絕非一般的莽夫丘八可比!

馬進良故意把康熙的恩賞頭銜,擺在最前邊,顯然是想告訴康熙,老臣是您一手拔擢的忠犬。

在大清,花翎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這里的“眼”,并不是孔洞,而是孔雀翎毛上,像眼睛一樣的圓形花紋。

孔雀翎上,一個圓圈就算一眼,三個圓圈就是三眼。

照規矩,貝子和固倫額駙,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及和碩額駙,戴雙眼花翎。除此之外,朝廷命官須奉特旨,才有資格戴單眼花翎。

在康熙朝,親王、郡王和貝勒,照例不戴花翎。直到乾隆朝,貝勒以上的諸王,才開始戴三眼花翎。

到了道光朝,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國庫異常空虛。

在曹振鏞的建議下,朝廷在捐官之外,竟然出現了“捐翎”的制度。

捐銀7000兩,賞戴單眼花翎。捐銀5000兩,賞戴藍翎。

君臣相處了幾十年,馬進良也很清楚康熙的脾氣。

若是胤禑不在場,馬進良肯定敢坐。

但是,胤禑都站著,馬進良就沒膽子坐著說話了。

“回皇上,老臣習慣了站著拉弓,馬上騎射,還是站著為好。”馬進良這么一說,胤禑情不自禁的高看了他好幾眼。

這個老家伙,別看是個帶兵的武夫,情商比進士出身的年羹堯,強出去太多了,完全沒法比。

晚年的康熙,因為年紀大了,車轱轆式的廢話特別多,胤禑早就見怪不怪了。

反正吧,左耳進,右耳出,馬虎過去也就罷了!

足足半個多時辰,康熙都在回顧平三藩、收臺灣及三征噶爾丹的輝煌往事。

不過,在康熙的車轱轆話之中,胤禑倒是找到了馬進良格外受寵的原因。

人家馬提督,在平三藩和三征噶爾丹的戰爭中,不僅戰功卓著,還曾經多次身負重傷,真替大清流過不少血。

康熙還沒有老糊涂,他說的廢話,確有人老話多的成分。

可是,胤禑聽得出來,在康熙的諸多廢話之中,藏著的東西,令人不寒而栗。

“棟宇,拱衛京師,朕信得過你!”康熙此話一出,不用說胤禑了,馬進良也徹底明白了。

“皇上,旨意到時,臣必率軍勤王。”馬進良斬釘截鐵的表明了,絕對支持康熙的態度。

每逢大事之前,不動聲色的召見帶兵都統和綠營將軍們,是康熙的固有習慣。

自古以來,皇帝都要依靠刀把子,才能講清楚“成王敗寇”的硬道理!

康熙撫慰了馬進良之后,又和馬龍隨便聊了幾句。

“小十五,你的手下正好缺個真上過戰場的好幫手,朕看啊,馬龍就挺合適的。”康熙一說這話,胤禑瞬間秒懂,這是想讓馬龍留在他的身邊,當人質了。

值此二廢太子之前,作為掌權幾十年的皇帝,康熙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影響。

其中,掌握著直隸綠營近十萬兵馬的馬進良,更是重點關注對象。

過往的所謂忠誠,放在當下,還靠不靠得住,都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不客氣的說,馬進良以前的忠誠,已經清零了。

現在,還忠不忠,就要看表現了!

康熙把馬進良最有出息的一個兒子,擱到胤禑的眼皮子底下,就是怕有個萬一!

帝王心術第一條,信任就是毒藥!

李隆基逃去蜀地的路上,能想得到,他最信任的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居然會逼宮么?

不說現在了,當初一廢太子之前,如果不懷疑胤禑的忠誠,康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盡管康熙沒有明說,但是,二廢太子之前的放風之意,昭然若揭。

朕和太子,你跟誰走?

選對了,飛黃騰達。選錯了,身死族滅!

胤禑心里門兒清,康熙的頻頻放風,打招呼,不就是想打草驚蛇嘛!

俗話說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在康熙召見過的重臣和將軍之中,難免隱藏著太子的人。

想想看,若不是景熙挾私告狀,康熙根本想不到,步軍統領托合齊,居然是太子一黨的靈魂人物。

把風放出去了,下一步,就看太子如何應對了!

胤禑倒是看得明白康熙的心思,再廢太子之前,康熙不想繼續耍流氓了,打算占據大義名分的至高點。

漢武帝收拾劉據,就是利用江充,故意將其逼到絕境。

要么舉兵謀反,要么束手就擒,只能二選一!

此前,只要被廢的太子,都死光光了!

馬進良父子跪安后,康熙問胤禑:“你若是他,會怎么做?”

胤禑眨了眨眼,小聲說:“君臣父子,乃是人倫大道,臣兒寧死不敢忤逆君父。”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胤禑,忽然高聲吩咐道:“叫張廷玉!”

張廷玉來了之后,拿出早就擬好的旨意,沉聲道:“有旨!”

胤禑趕緊伏地聽旨。

“上諭,著皇十五子、貝勒胤禑,節制御前三營,欽此!”

御前三營,就是上三旗的前鋒營、驍騎營和護軍營,總兵力多達三萬余人。

不夸張的說,此旨一出,胤禑已成整個大清朝,除了康熙之外,兵權最重之人。

在大清,御前兵馬,一共四營。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八旗步軍營。

八旗步軍營,也就是步軍統領衙門。

如今,擁兵三萬多的步軍統領隆科多,也歸胤禑節制。

圣駕抵達了熱河行宮之后,康熙以每天召見五人的頻率,挨個給科爾沁蒙古諸王貝勒們,放風打招呼。

一直隨侍在側的胤禑,看得很清楚,康熙的注意力,完全被太子吸引了,而疏忽了隨行的老八他們。

不客氣的說,康熙如果突然暴死,實力大損的太子,很可能不是老八及旗主諸王的對手。

其中的核心,便是托合齊被老八的舅舅景熙,拱下了步軍統領的寶座。

當然了,胤禑還很清楚,別看他節制了御前四營,權勢滾滾滔天!

天知道,暗中有多少只眼睛,盯著他的一舉一動?

康熙敢把御前四營交給胤禑節制,就不怕他出妖蛾子!

胤禑乖乖聽話,御前四營的官兵,就都會聽令行事。

若是胤禑起了歹念,他其實和光桿司令,也沒啥區別。

放眼望去,御前四營的帶兵都統們,誰不是康熙親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將軍?

首爾之春,全小將搞政變的總兵力,也就是四個多團的樣子。

就這么點人,擒鄭升和、張泰玩,卻如探囊取物爾!

根子問題,就在于,鄭升和及張泰玩,并無舍命追隨的團營級部下,都是光桿司令。

但凡,鄭升和有胤禑十分之一的聰明勁兒,提前籠絡住了幾個團的死黨,全小將必敗無疑。

康熙特別怕熱,熱河行宮卻在擴建中,很多適合避暑的地方,尚未完全建成。

所以,康熙下旨,繼續往北走,去木蘭行宮避暑。

夜深人靜之時,胤禑正帶人巡視御前三營的夜間防務。

忽然,有人驚聲叫道:“快看,那邊失火了!”

胤禑扭頭一看,好家伙,在漆黑的夜空里,行宮里邊,居然烈焰滾滾,火光沖天。

“來人,傳令下去,御前三營集體戒備,各自守好防區。若無爺的軍令,膽敢擅自離營者,以謀反論處!”

胤禑已經不是帶兵的初哥了,他心里非常明白,越是混亂之時,守護皇帝的禁軍,越不能擅自亂動。

這個時候,若是御前三營,離開了自己防區,亂七八糟的跑去救火,那才是真的要出大事了!

PS:這是補昨天的二更,今天月票超過6000張,拼死有三更!


上一章  |  家父是康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