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二個知道趙俁是穿越者的女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二個知道趙俁是穿越者的女人

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二個知道趙俁是穿越者的女人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03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皇家科研院坐落于艮岳萬歲山的西北角,依著金水河支流而建,既保留著大宋宮殿慣有的飛檐斗拱形制,又在細節處透著工業革命初期的元素。

朱紅宮墻內穿插著鑄鐵支架的回廊,琉璃瓦下懸著銅制風標,宮門口的石獅子旁立著兩座一人高的黃銅齒輪。

進入院中,最顯眼的是中央那座磚石砌成的大煙囪,二十四小時都冒著淺灰煙氣,內里安放著三臺臥式蒸汽機,黃銅汽缸外包著木殼隔熱,活塞桿連著巨大齒輪,轉動時帶著鐵鏈拉動整座皇家科研院的動力軸,軸上的傳送裝置分別通向各個工坊,機器運轉的“哐當”聲混著水汽噴出的“嘶嘶”聲。

除了大煙囪,最顯眼的就是不遠處的一座觀星臺,它保留著大宋傳統的高臺結構,但頂部不再只有渾天儀,還架著十幾臺高倍望遠鏡,臺下還掛著一個用齒輪組制成的巨大機械鐘,兼顧承擔晨鐘報時的功能。

金水河上,停泊著科研院的試驗蒸汽船,烏木船身配著鐵皮煙囪,船夫不再劃槳,而是扳動黃銅閥門調節蒸汽大小,船尾螺旋槳轉動時,攪起的水花驚得岸邊柳樹上的黃鸝亂飛。

院中還有一個巨型工匠房,一眾工匠三五一群,各忙各的。

靠里的架子上擺著蒸汽船的模型,旁邊的架子上是形狀各異的火車模型,還有一個落滿灰塵的架子上擺著的是幾架飛機的模型。

此刻,不少工匠正圍著一輛“汽車”忙碌,該“汽車”的車身是榆木打造,特別龐大,可即便這樣,除了留有能夠一個人坐的地方,車上的其它地方仍舊全都被蒸汽機所占領。

趙俁一行進入皇家科研院后,就見,主樓青磚鋪地的大廳里,擺著數十張紅木長桌,桌上不是文房四寶,而是玻璃燒杯、銅制天平與刻度精確的木尺。穿圓領襕衫的研究人員,正在手動纏繞著線圈配合磁鐵制作最簡單的電機,他們身旁已經堆了不少形態各異的直流電機,由蒸汽機帶動磁石旋轉,銅線上連著的白熾燈開始發光發熱。

大廳的正中間,掛著一幅毛筆字:“格物致知”。

這四個字正是趙俁親筆所寫。

院內院外站滿了身背弓弩或者李琳銃的禁軍。其守衛之嚴,絲毫不輸皇宮大內,可見趙俁對這里的重視程度。

見趙俁來了,所有禁軍都在第一時間向趙俁行禮。

那些對著轉動的齒輪與冒氣的鐵家伙皺眉不已的科研人員看到趙俁后,也慌忙行禮,當然還有一些廢寢忘食的科研人員,沒看見趙俁,或者沒反應過來給趙俁行禮,趙俁也不怪罪他們。

趙俁徑直來到主樓的最頂層。

還沒進入其中,松節油與金屬銹的混合氣味便撲面而來。

來到最頂層,就能看見,案幾上、地面上,攤滿了圖紙,有火車的分解圖,有汽車的分解圖,甚至有飛機的草圖。

墻角立著三臺精密機床,鑄鐵床身帶著剛切削的寒光,導軌上還卡著沒打磨完的黃銅連桿,旁邊堆著鐵屑、斷齒的木齒輪,用粗瓷缸裝著的鋼鋸條堆得半人高。車床的金屬嗡鳴聲混著宦官工匠加工機械零件的聲音此起彼伏。

還有一些宮人捧著麻紙記錄數據,用算盤核對蒸汽壓力數值,算珠聲里混著銅制壓力表的滴答聲。

靠窗處,一張榆木長桌被占得滿滿當當,一邊擺著大宋官窯的瓷碗,里面插著鑷子、鑿子,另一邊是用算盤計算的公式草稿,密密麻麻,像天書一樣。

正中間一個單獨的玻璃房中,麻曉嬌正在親自組裝著一臺內燃機,此刻已經到了最后時刻。

玻璃房內,頂著一對西瓜一般大胸的麻曉嬌,正半蹲在鑄鐵工作臺前,深灰工裝褲膝蓋處磨出淺白,卻襯得腰線愈發利落。她未梳繁復發髻,烏發用一根銅簪松松挽著,幾縷碎發垂在汗濕的額角,沾著點鐵屑也渾然不覺。

已經三十出頭的她,眉眼間還帶著幾分未脫的嬌憨,俯身調試內燃機活塞時,鼻尖微微蹙起,像只專注的小獸,誰能想得到,她已經是五兒一女的母親,其長子更是已經十六七了?

當她抬手抹去臉頰汗珠,露出皓腕上因常年握工具而磨出的薄繭,那股子脂粉堆里尋不見的英氣便漫了出來——要知道,這雙手既能做細致的實驗,更能精準扳動扳手,將锃亮的黃銅螺栓擰得絲毫不差。

工裝褲口袋鼓鼓囊囊,露出半截麻紙記的參數,腳邊擺著一雙繡纏枝紋的軟底鞋,她嫌礙事,早踢到了一旁,而踩著一雙穿和脫都非常方便的千層底布鞋。

此刻她正偏頭聽著氣缸排氣聲,嘴角噙著點笑,那笑容里沒有后宮女人常見的溫婉,倒像是解出難題的孩童,眼里亮得能映出內燃機轉動的火花。

趙俁走到麻曉嬌身后,也不嫌她現在一身油污,一把將她給抱了過來。

麻曉嬌急了,大喊:“你等等!我的內燃機馬上就成功了,你再等我一會。”

“工作是干不完的,明天再接著弄亦不遲也。”

說話間,趙俁就將麻曉嬌扛在肩上,帶著她往外走。

麻曉嬌求道:“再給我一個時辰,半個時辰也行,我一定能成功!”

可趙俁理也不理,直接就把麻曉嬌給扛走了。

見到這一幕,皇家科研院中的人也是見怪不怪。每當麻曉嬌連續加班沉浸在研發中不可自拔之際,趙俁就會親自來一趟,將麻曉嬌給帶去休息,絕不讓麻曉嬌透支她自己。

其實,回去的路上,麻曉嬌就老實認命了,可趙俁卻絲毫都沒有把她給放下來的意思,而是一直將她扛回她的宮里。

見麻曉嬌又一次被趙俁給扛了回來,喜多趕緊帶人給麻曉嬌安排洗澡水,準備晚膳,同時做好趙俁在她們宮里夜宿的準備。

等洗澡水放好,趙俁親自抱著麻曉嬌進入浴室,甚至跟宮人一塊幫麻曉嬌洗澡。

都這時候了,麻曉嬌還在埋怨趙俁:“官家再給臣妾點時間,臣妾定然能研發出內燃機,官家可知,只要有了內燃機,我大宋的機械動力將更上一個臺階,不再局限于蒸汽機那龐大的體型和繁瑣的設置。內燃機可裝進汽車、火車,乃至飛機,讓我大宋的交通工具煥然一新,速度與效率并存。不僅如此,它還能帶動各種機械設備,助力農業生產,提升工業制造……”

趙俁就靜靜地聽著,同時親自幫麻曉嬌搓洗她沾著油污的身體和鐵屑的頭發。

等麻曉嬌埋怨完,趙俁才說:“不差這些許時間,你吃飽、睡好,明日再繼續,亦不晚矣。”

人都被趙俁給帶回來了,麻曉嬌再揪著趙俁不讓他研發完內燃機的事不放,也沒用了。

所以,埋怨了趙俁一會,麻曉嬌就把這件事給放下了,而是又說:“官家忒性急也,臣妾叫官家過去,乃是想為官家展示電報,卻因官家不給妾臣說話之機,使官家白跑一趟矣……”

其實,發明出來了電,電報就相對比較容易突破了。

麻曉嬌首先提出來了“電可以傳導”的理論基礎,又提出了“用電流的通斷來編碼文字”,然后帶著手下的研發人員和匠人用電磁繼電器原理設計出對應的發報機、收報機。

在這之后,有專門的人在麻曉嬌的指導下,突破信息編碼、信號傳輸控制等關鍵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一個環節是,電報線的防護層研發。

雖然麻曉嬌知道,電線外面的塑料主要由高分子聚合物加工制成,常見原料來源于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通過化學加工提煉出基礎化工原料,再經聚合反應生成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塑料樹脂,最后經熔融、擠出等工藝包裹在電線外層,形成絕緣保護。

但這套工藝對這個工業還極其薄弱的時代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關鍵,麻曉嬌也不太擅長化學。她上一世都是用現成的。

沒辦法,麻曉嬌只能一邊給大宋的科研人員提供研發方向讓他們從石油中提煉塑料,一邊尋找代替方式。

麻曉嬌她們試過很多方法,像是竹管蜂蠟密封,又像是皮革瀝青涂層。

最終,麻曉嬌他們選擇了天然樹脂麻布多層包裹,也就是,用松香、生漆等天然樹脂加熱后涂覆在銅線外,再裹上浸過桐油的麻布,反復多層迭加。

——樹脂能隔絕潮氣,桐油麻布可增強耐磨性,且這些材料在大宋都能輕易獲取(松香來自松樹,生漆、桐油是常見涂料)。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最早的有線電報終于研發出來了。

雖說這個階段的電報存在著諸多的缺點,像信號傳遞距離極有限,往往不過數十里便衰減得難以辨識,稍遇陰雨潮濕,電流更易泄漏,報文常變得支離破碎;發報機與收報機的靈敏度不足,電磁繼電器反應遲緩,使得電碼傳遞速率極低,一份百字報文往往要折騰半個時辰;至于那天然樹脂與麻布構成的防護層,雖能勉強防潮耐磨,卻經不起長期日曬雨淋,尤其在南方梅雨季,外層麻布易霉爛,樹脂層也會因溫濕度劇烈變化而開裂,隔三差五便要停工檢修。

好在這些問題并非無解。傳遞距離短,便效仿驛站模式,每隔三四十里設一座電報站,安排專人負責信號轉接;靈敏度不足,便讓工匠反復打磨繼電器的銅片觸點,調整磁石強度,慢慢摸索出更穩定的觸發機制;防護層易損壞,就專門組建巡線隊伍,定期更換老化線段,遇惡劣天氣提前加固。

雖離此時的電報與理想狀態相去甚遠,但它終究實現了“隔遠傳書”的核心功能。

關鍵,能用,便是第一步。路是走出來的,機器設備也是用著用著,才知道該往哪兒改。

可以說,電報的誕生,絕對是通訊史上里程碑式的發展過程。

這也就難怪,麻曉嬌想快點向趙俁展示他們的研發成果了。

趙俁邊親自幫麻曉嬌擦拭著身體,邊聽麻曉嬌給自己介紹電報的研發過程與意義,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

等一眾宮人幫麻曉嬌穿好衣服,趙俁陪麻曉嬌吃了晚飯。

趙俁過午不食,所以,這頓飯是,麻曉嬌吃著,趙俁在一旁看著、陪著、甚至是親自給她夾她喜歡的菜肴。

對于麻曉嬌,趙俁展示出來了遠超別的女人的耐心。

晚上,睡前小游戲玩完,趙俁讓喜多將旁人帶下去,摟著麻曉嬌準備入睡。

麻曉嬌躺在趙俁懷中,頭枕著趙俁的胳膊,憧憬道:“待臣妾為官家研發出火車、汽車、飛機、大炮、坦克、戰艦、潛艇,以及電話、手機,官家便可統一全球,恁地時,農有馀粟,工有馀器,異日車舟四達,訊息瞬至,波斯獻香,西域供玉,江南輸錦,北地貢裘,各取所需,何用干戈?稚子皆入學,醫者研藥,匠者造器,人人樂業……”

聽麻曉嬌說著幼稚的話,趙俁暗中搖頭不已,他很清楚,麻曉嬌描摹的那番景象,終究只是空中樓閣。

人性之中,欲望如影隨形,或求溫飽,或逐名利,或貪權勢,縱是四海歸一,這根深埋于骨的引線也斷難拔除。

世間物產總有豐瘠,土地有肥磽,技藝有巧拙,有人坐擁萬頃良田,便有人困于寸土難生;有人執掌百工之技,便有人只能俯首勞作。如此差異之下,不均之感自會滋生,怨懟之情亦會暗長,所謂“各取所需”,不過是忽略了人心無盡的奢望——今日求得一粥一飯,明日便想綾羅綢緞,后天更欲金玉滿堂,永無饜足之時。

階級的壁壘,更是難以消弭。縱無國與國的疆界,也會有朝野之分、上下之別,有發號施令者,便有俯首聽命之人;有居廟堂之高者,便有處江湖之遠之人。層級既存,規則便生,而規則的制定者,終究會為自身所處的階層謀利,其間的傾斜與偏頗,便是矛盾的溫床。或是苛捐之重,或是徭役之繁,或是權柄之私,但凡有一處失衡,便足以讓平靜的水面掀起波瀾。

即便有一天趙俁真能統一全球,也不過是將紛爭的范圍從列國之間轉向域內之隙,使世界暫時少了些紛爭罷了。

這人性的復雜,從不是幾部機器、幾條線纜便能熨帖平整的,正如江河行地,雖可疏浚導流,卻斷難讓其永不泛濫。

麻曉嬌心中的理想國,是基于萬物皆善的假設。

可這世間,善與惡本就如晝夜相生,從未有過一方徹底壓倒另一方的時刻。

麻曉嬌呢喃道:“若是真有那一天……也不枉……咱們穿越一次。”

言畢,本來就極累又沒輕被趙俁折騰的麻曉嬌,就睡著了。

麻曉嬌是睡著了,可本來也已經有困意的趙俁,卻瞬間驚醒,‘也不枉咱們穿越一次?!這個咱們,是她口誤,還是她跟傾城一樣知道我也是穿越者了……’


上一章  |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