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第一百七十八章 先把歲幣連本帶利還朕,再議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先把歲幣連本帶利還朕,再議和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先把歲幣連本帶利還朕,再議和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7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鳥飛

更新時間:2025042921:32:37

洪武二年九月一日清晨。

宋軍的多支小股馬軍陸續到達燕京城外。

在這之后,有越來越多的宋軍抵達燕京城外。

直至東路軍和西路軍全部到達燕京城外。

但宋軍并沒有立即攻打燕京城,而是先分別去攻打了遼南京城的附郭縣宛平縣和析津縣。

趙良嗣投宋之初,就跟趙俁君臣說了,這兩個縣都有近十萬人口,儲備著頗為豐厚的物資,若能得之,足以支撐一場持久戰。

宛平縣離燕京城很近,僅有數十里之遙,城內駐扎著三萬精兵,守城的是遼國重臣都點檢蕭胡睹姑。此人箭法精湛,智勇雙全,曾多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是遼軍中不可多得的一員猛將。他深知宛平縣的戰略地位,因此早早就做好了防御準備。

析津縣離燕京城同樣很近,相距不過五十里,城內也駐扎著兩萬駐軍,守城的則是遼國重臣樞密直學士柴誼。柴誼雖以文官出身,但卻頗有軍事才能,他善于用兵,治軍嚴謹,使得析津縣的守軍戰斗力頗為強悍。析津縣同樣城防堅固,城墻上布滿了各種守城器械,仿佛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兩城與燕京城相互為援,互為犄角,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這兩個縣的守軍都以為他們憑借堅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物資,足以抵擋宋軍的進攻。

然而,他們卻低估了宋軍的戰斗力,也低估了宋軍現在高昂的士氣。

宋軍將士奮勇當先,不惜一切代價向城墻發起沖擊。

關鍵,宋軍中有炸藥包。

沒用上一天時間,東路軍就炸開了宛平縣的城墻;西路軍也炸開了析津縣的城墻。兩軍分別殺進了宛平縣城和析津縣城。

不同的是,蕭胡睹姑見城破,率領滿城軍民投降,而柴誼則選擇燒掉城中的糧草輜重,率領城中軍民進行巷戰。

王贍、張詢、高永年、范純粹等人按照趙俁的指示,將參與抵抗的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頭領、將領全部誅殺和抄家問族,乖乖投降的人則秋毫無犯。

另外,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人可以法外開恩,而此法不寬恕那些頑抗到底的人。

在這樣的政策下,宛平縣的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頭領、將領階層,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番漢,只被沒收所有土地和每人只被罰沒一百石糧草而已;析津縣的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頭領、將領階層,則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番漢,全部被誅殺,抄家問族,為首的柴誼,更是被施以極刑,滿族男人皆被砍頭,其家女子盡數充入妓營。

趙宋王朝又照例派人將這些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頭領、將領階層的土地平均分給了宛平縣和析津縣的民眾,并在兩地實施公平買賣,秋毫無犯,用以籠絡當地人心,也讓兩地的民眾幫宋軍攻打燕京城。

雖說析津縣的糧草被柴誼燒掉了不少,但僅宛平縣的糧草就夠宋軍支撐三個月了。

還有,在投降趙宋王朝的遼人的帶路下,宋軍截獲了遼國的三處牧場,共得戰馬近四萬匹,牛羊駝三十幾萬只。

——僅三河縣的一處馬場,宋軍就得戰馬兩萬多匹、牛羊駝騾驢二十幾萬,庫房里的糧草飼料更是堆積如山。

其實之前的那幾戰,宋軍也繳獲了大量的糧食、馬匹和牛羊駝騾驢。

如此一來,宋軍就有了充足的軍需。

這回,趙宋王朝后勤上的壓力輕了不少不說,很多從西北招募來的會騎馬的新軍將士搖身一變,就從步軍變成了馬軍。

五日后,也就是九月初六,趙俁親率神機軍左軍、北輔軍以及眾多河北禁軍來到了燕京城下。

趙俁到了以后,住到了一個叫延芳淀的地方。

遼國皇帝曾在這里舉行過春捺缽。

“捺缽”是契丹語的譯音,意為遼帝的行營,“四時捺缽”指遼帝在一年之中所從事的與契丹游牧習俗相關的營地遷徙和游牧射獵等活動,即“春水秋山,冬夏捺缽”。

這里位于燕京城東南,東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甚平坦,可駐扎十萬大軍,又地勢險峻,三面環水,水草豐茂,如同沙漠中的綠洲,背靠絕望陂可作屏障。占據此地,易守而難攻不說,還可以放牧狩獵。

這里還有一座齋宮,冬暖夏涼,遼國皇帝曾于此坐冬避寒,召開北、南臣僚會議,兼受趙宋及諸國貢禮。

趙俁住進齋宮的同時,神機前軍、神機后軍、神機左軍分別為趙俁守住一面水域。

而北輔軍、東輔軍、西輔軍以及河北禁軍則作為包圍燕京城的主力。

此時,大概有四十萬人馬團團圍住了燕京城,他們在燕京城四壁分別結扎了朝天、鐵壁等營寨,形成了聲勢極為雄壯的軍事堡壘,并設置若干軍寨,將燕京城四周圍閉起來。

——實際上,這里面真正的宋軍,其實也就二十多萬。其中還充斥著大量戰斗力不行的河北禁軍,他們只能打一打順風仗。其余則都是民夫,有曾布等人從京畿、河北、山東地區帶來的,還有曾布等人派人從宛平縣和析津縣雇傭的運石伐木制造攻城器具的近城之民。

宋軍軍寨甚多,有大有小,不以數計。

宋軍將士在郊野上公然舉著旗幟,往來于各軍寨之間。

守衛燕京城的遼人站在城墻上,對城外宋軍的情況歷歷在目,皆有懼意。

與此同時,燕京城內的所有城門全部關閉,全城實行戒嚴,守城官兵在各自陣地上嚴陣以待。

耶律和魯斡全面負責部署燕京城防務。他深知自己肩負重任,不敢有絲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將外城城墻分為東西南北四個防區,每一防區派出兩萬作為正面作戰部隊,另外還配有由燕京民眾組成的輔軍。

對這四個防區,耶律和魯斡各安排一名宗室成員與一名武臣共同擔任防區提舉官,又各安排一名耶律延禧的親信進行督察。

各個城門是防御重點,耶律和魯斡皆派遣能力較強的皇室率領精兵分地而守。

耶律和魯斡下令全城軍民積極行動起來,全面開展備戰,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準備。

另外,耶律和魯斡還將各軍,尤其是新招募的軍隊,重新整編,每天進行軍事訓練,以提高軍事素質和戰斗力。

而城外,方圓數百里之內,百姓紛紛離家逃難。

有些不法之徒趁亂結伙為盜,在路上攔截搶劫,有的甚至還詐裝成宋軍。

在城門關閉前,有數萬居民從通天門跑出城去,他們扶老攜幼,想要向北逃去,不幸遇到這些歹徒們的襲擊,殺掠者幾半。

歹徒們在城外放火焚燒房屋,光焰燭天,連夜不止。

城里的人以為那是宋軍干的,所以都很恐懼。

面對這樣的情況,哪怕是一直想逃出燕京城的耶律延禧,都不敢輕舉妄動了。

直到宋軍徹底將燕京城給封鎖了。

封城之前,耶律延禧君臣收到幾個噩耗。

第一個噩耗,宛平城被宋軍給攻破了,蕭胡睹姑率領全城軍民投降。

第二個噩耗,析津城也被宋軍給攻破了,柴誼率領城中軍民正在巷戰。

第三個噩耗,郭成讓投降的蕭胡睹姑等人把不愿意投降的軍民全都砍了,蕭胡睹姑率領兩萬多遼軍投了趙宋王朝,宋軍的實力又強了。

第五個噩耗,各支勤王軍還杳無音訊。

得知這些消息,耶律延禧當場發怒,將主張據城而守的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人罵了個狗血淋頭。

當初,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人之所以有信心守住燕京城,主要就是因為有宛平城和析津城跟燕京城相互為援,又說援軍很快就會到。

可宋軍一來,就攻下了宛平城和析津城,蕭胡睹姑又率大軍投宋,援軍又不知道什么時候來。

這他們不徹底成為甕中之鱉嗎?

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人也沒料到事情會這么發展。

說老實話,要是知道會這么發展,他們肯定不會阻攔耶律延禧北幸,讓遼國陷入如此被動。

可事已至此,再說這些,只能被視為是推卸責任,所以他們只能任由耶律延禧發泄心中的不滿。

等耶律延禧罵完,蕭奉先出列,說道:“唯今之計,當以全我大遼江山社稷為先,臣以為,須即刻派使臣前往宋軍,求見宋主,商討議和事宜。”

耶律延禧看向蕭常哥、耶律和魯斡等主戰大臣,問他們:“你們以為如何?”

蕭常哥分析說:“今敵勢方銳,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是,和須有策,得策則我大遼之勢遂安,不然則禍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舉!去議和之人,當有勇有謀,不然,恐誤國事也。”

接著,蕭常哥又進一步分析形勢,反復強調不可割地,也不可過多許諾金帛。

蕭常哥說:“宋人窺視我南京、西京、平州日久,此去議和,他們必張大聲勢,索要此三地,以窺測我大遼反應。我大遼若不為之動,措施處置合宜,他們當戢斂而退;如朝廷震懼,所求一切皆答應,他們則知我大遼無人,必更加覬覦,如此則憂患未已也。首先不要慌,要有定力,然后才能應對安危之機,愿陛下審定之。”

也知道燕云十六州重要的耶律延禧,點頭答應。

經過商量,耶律延禧派駙馬蕭勃迭和左企弓前去宋軍中求和。

因為趙俁要來了,與遼國和與不和,郭成他們這些前線將領根本就做不了主。

于是,郭成他們繼續按照計劃,攻打燕京城。

不同于之前被輕松炸開的城池,燕京城作為重要的城市,其城墻在建造時采用了堅固的材料和合理的結構,以抵御外敵入侵。

即使炸藥包有一定威力,也需要多次爆破才能對城墻造成足以讓軍隊通過的缺口。

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并進行防御。

關鍵,因為之前那些場戰斗,遼軍已經知道宋軍中有炸藥包這種攻城利器了,所以,他們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應對炸藥包的攻擊,如加強城墻巡邏,及時發現并破壞炸藥包;在城墻周圍設置障礙物,阻止宋軍接近城墻放置炸藥包;利用護城河等防御設施,增加宋軍接近城墻的難度。

郭成以新投趙宋王朝的遼軍為攻城主力,開始填充護城河,為接下來的真正的攻城做準備。

新投的遼軍不聽命令?

那要督戰隊是干什么的?

不向前沖鋒的原遼軍,一率直接射殺,不需留情。

閑言少敘。

在趙俁到來之前,郭成等人一直在不分白天黑夜地填護城河,并且在做試探性的攻城。

趙俁來到燕京以后,郭成等人才將遼使蕭勃迭和左企弓送過來,繼續填護城河攻城。

九月初七,趙俁在齋宮中見了蕭勃迭和左企弓。

趙俁坐在龍椅上,蕭勃迭和左企弓等行大禮過后,拿出來了兩份文書副本,呈獻給趙俁,蕭勃迭用流利的漢語說:“此乃真宗與仁宗皇帝以及我朝昭圣皇帝誓書,我朝陛下令我念給陛下一聽。”

趙俁一愣,他沒想到,遼國竟然將《慶歷和議》和《澶淵之盟》給拿了出來。

宋仁宗慶歷二年,遼國乘北宋與西夏交戰之機,派使者前往趙宋王朝,要求割地。經過雙方多次談判,最終達成協議。和議規定:趙宋王朝每年給遼國增加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以“納”的名義交付;雙方維持原有邊界,不得在邊界增筑城堡、開挖河道等。

至于宋真宗在景德元年與遼國在澶州簽訂的《澶淵之盟》,更是徹底開啟了趙宋王朝用歲幣換取北方邊境和平的恥辱模式。

趙俁沒想到,在這個節骨眼,遼國竟然把《慶歷和議》和《澶淵之盟》給拿了出來。

趙俁心里跟明鏡似的,遼國想說的是,兩國約好“沿邊州軍,各守邊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等等。

可等蕭勃迭念到“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十萬匹,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令三司差人搬取至雄州交割……”趙俁就沉著臉叫停了蕭勃迭:“停!”

接著,趙俁面沉似水地說:“朕未提歲幣,你朝竟敢先提歲幣,好好好,既然如此,你朝先把歲幣連本帶利還給朕,再談議和一事……”

友情鏈接


上一章  |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