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歌舞不休,王公名流推杯換盞。
“范先生,晚輩敬你一杯。”
“客氣……”
令狐青墨身著白色裙裝,規規矩矩坐在謝盡歡身側,手里還按著想去啄乾帝龍袍的煤球。
發現謝盡歡眉頭緊鎖,似乎在研究著什么,令狐青墨靠到跟前好奇詢問:
“你在看什么?”
謝盡歡正在琢磨如何搞李公浦,聞言拿起酒杯,目光示意遠處就坐的一名官吏:
“這人穿的不是大乾官袍,是北周外使?”
“對,北周郭太后的族叔郭子宴,此行是過來談判。”
“談什么?”
令狐青墨端起酒杯,和謝盡歡碰了一下:
“云北四鎮。巫教之亂后,南北都死傷慘重,彼此議和,在諸教百家周旋下,北周把云北四鎮割讓給了大乾,從而休戰。
“如今百年休養生息下來,北周不服氣了,說盟約有失公正,想把云州四鎮拿回去。”
云州四鎮處于大乾山河關附近,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盛產礦藏,戰略意義很大,謝盡歡意外道:
“這種地方,朝堂怎么可能讓出去?”
“是啊。”
令狐青墨以袖遮擋,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臉頰紅了幾分:
“桌子上怎么談,得看戰場上怎么打,光靠嘴談不出結果。按照翎兒的說法,兩朝休戰多年國富民強,沒出手前其實都心虛,如今就是斗嘴皮功夫,誰要先慫了露怯,肯定吃大虧。”
謝盡歡對朝堂之事興趣不大,對此只是點頭一笑,本想隨手摸摸煤球,但右手也不知怎么的,就拿起筷子夾了塊小肉干,送到墨墨嘴邊。
“咕嘰?”
張嘴接的煤球,瞧見此景仰著頭滿眼震驚!
令狐青墨也是一愣,看著送到面前的下酒菜,臉色從微醺肉眼可見化為漲紅:
“你……你做什么?”
“呃……”
謝盡歡也不知道自己在做啥,純純被鬼上身了!
但這玩意顯然不好解釋,只能硬著頭皮當暖男:
“看你嗆到了,吃口菜壓壓。”
你人還怪好嘞……
但我就算要吃菜,能讓你喂嗎?
在場這么多人,被看見怎么辦?!
令狐青墨覺得謝盡歡是喝多了,害怕被旁人注意到,想把胳膊壓下去。
但身邊這臭哥哥,還挺倔,胳膊紋絲不動,就硬湊到嘴邊。
“你……”
令狐青墨害怕被人瞧見,只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含住小酥肉,而后小心左右四顧,偷感十足。
謝盡歡暗暗松了口氣,瞧見墨墨的小模樣,又笑了下……
金碧輝煌的大殿內,酒香與歡笑交匯。
乾帝身著龍袍在上首就坐,掃視著滿朝文武及各地賢能,心情十分不錯,直至看到了不遠處的蠢侄兒。
趙德位置在太子附近,此時趁著大人們都在拉家常,悄咪咪湊到太子跟前:
“哥,你帶銀子沒?王府給的月錢用完了……”
太子趙景桓乃乾帝獨子,才智德行都風評頗高,待人亦不失謙和,瞧見堂弟又湊過來借錢,含笑道:
“我這還有些盈余,你要多少?明天我讓人給你送去。”
“三萬兩。”
“三……?!”
趙景桓是太子,不是凱子,聞言輕輕吸了口氣,憋了半天,才回應:
“我加起來也就剩八千多兩存銀……”
“八千也行,不勞哥派人送了,待會我親自去取。”
乾帝瞧見蠢侄子這德行,心頭感受可謂‘且喜且嫌’。
喜在于趙德這模樣,就不可能有篡位謀逆之心,就算趙德想,朝野都不敢在其身上下注,太子日后登基,完全不用考慮堂弟反叛問題。
而嫌在于,丹王終究是他親弟弟,兒子養成這鬼德行,他這當大伯的,是真有點‘你也配姓趙?’之感。
實在不忍直視,乾帝就把目光移向了不遠處的長寧郡主:
“翎兒,聽說你把謝盡歡也領來了?”
長寧郡主在皇帝皇后面前,肯定得端莊一些,落落大方頷首:
“是啊,父王覺得此子是可教之才,讓我帶著來見見世面。”
乾帝順著指引望去,可見一名氣度不凡的白衣公子,在大殿角落就坐,正和旁人交談,微微頷首:
“近些時日光聽聞此子才能、德行,沒想到相貌也儀表堂堂,如此良才,只擔任執戟,大材小用了。”
乾帝這話,顯然是想給近期表現出色的謝盡歡封個官。
長寧郡主正想回應,但坐在不遠處的李公浦,卻連忙賠笑插話:
“謝盡歡近日功績確實不俗,不過衙門還在查干尸案,要微臣來看,等此案了結再封賞也不遲。”
白發蒼蒼的何國丈,年紀太大,看起來有點迷糊,聞聲頷首:
“公浦這話在理,以此子的才能,破案用不了幾天,現在封賞,案子破了不好再賞;沒破更是不好收場。”
乾帝想想也是,也沒多說,又與何國丈聊起閑話家常。
如此交涉片刻后,入京拜壽的皇親貴胄,就開始輪番獻禮祝壽。
長寧郡主也拿出了丹陽學宮打造的鳳冠,工藝之精美,直接讓無數朝臣嘖舌,何皇后瞧見直接笑的瞇起了眼。
不過就在這哄哄鬧鬧的氣氛中,北周外使郭子宴,卻忽然來了句:
“貴國幅員遼闊、民康物阜,群臣給皇后祝壽,卻盡是些金銀俗物,在外臣看來,有失貴國體面。”
整個大殿安靜下來。
連正在逗墨墨的謝盡歡,都抬起了眼簾。
在場外使其實挺多,但西域西戎南蠻等地都是彈丸小國,沒事根本不敢開腔。
而北周體量并不弱于大乾,有雄厚國力支撐,郭子宴說話自然也帶著幾分刺。
乾帝笑容收斂了幾分,不過這種時候,顯然也不用他親自開口。
禮部的張尚書,當即接話:
“皇后節儉,不喜鋪張。據傳郭太后過壽,曾在雁京建了一座百丈浮屠,耗銀數萬萬,為運石材,拆掉民舍、橋梁不下千座。這等排場,我大乾確實比不了。”
郭子宴面不改色,抬手示意宮里的步云臺:
“乾皇為觀夜景,修建九層步云臺,耗資不比雁京的百丈浮屠小,這到了皇后面前,就開始節儉,唉……”
此言一出,群臣頓時怒目,卻又啞口無言,于是把目光轉向慫恿皇帝建奇觀的李公浦!
李公浦確實貪,也籌建了步云臺,但原因是皇帝想要,他順著意思辦事,而非他慫恿。
不過這責任,李公浦就算被凌遲,都不敢往乾帝頭上推,此時插話:
“如此良辰吉日,口舌之爭只會掃了在座賓客雅興。郭侍郎覺得群臣獻禮是俗物,要不你來點雅的,讓李某開開眼界?”
郭子宴是外交官,說這么多就是為了顯擺,從而彰顯北周國威,順便奚落這群南方土財主。
等李公浦說完話,郭子宴就環視南朝群臣:
“既然是祝壽,自然就得體現‘祝’字。敢問范先生,‘祝’字何解?”
范黎摸著胡子看戲,見北周點名,回應道:
“通指祝愿,亦可解為‘向神佛祈福’,郭侍郎莫非準備當庭跳大神,給皇后娘娘祈福?”
郭子宴含笑道:“巫覡為百教之祖,只不過三教興盛后,南朝把這些老祖宗留的東西全丟干凈了。
“按史料記載,上古時期,人皇南巡,遇巫祖祝熳,恰逢壽辰,祝熳獻‘儺樂’祝壽。
“時過千年,爾等想來早已忘了祖宗如何祭神,不過好在我大周還記得。
“今日恰逢皇后壽辰,便獻上一曲,讓皇帝陛下皇后娘娘,也領略下人皇南巡時的風采。”
話落,郭子宴擺手,而身后就坐的一名老者,就起身一禮,出門準備。
在場王侯公卿,聽見這話都是眉頭緊鎖。
在角落就坐的謝盡歡,也意識到了北周使臣的意圖。
如果拼歷史,沒有教派能和巫教比,畢竟人族從散裝部落時期,就有巫師了,而那時候連文字都沒有,更不用說道佛儒家。
前朝時期,大乾諸教爭鳴,好歹還有點巫教分支。
而巫教之亂后,整個巫教都被放逐了,這些古老文化,確實沒人傳承。
北周則不一樣,其一直都是巫教祝祭一脈的大本營,北冥宗的掌門,就是祝祭派掌教,也是北周大祭司。
郭子宴這一手,看似是在祝壽,但實則是在宣稱——我大周才是人道萬年歲月的正統傳承人。
大乾想接住這一手,讓陸無真來開壇做法都沒用,得抬出那尊都不知道還在不在的‘人皇鼎’。
人皇鼎定位類似于傳國玉璽,在誰手上誰是正統人皇。
踏踏踏……
所有人等待不過片刻,大殿外就傳來腳步聲。
謝盡歡抬眼望去,可見最先出去的老者,換上了一襲五彩斑斕的衣裳,還有彩色羽毛做裝飾,臉上帶著鳳頭面具。
后方有差不多打扮的巫師學徒,抬著皮鼓、銀鑼等等祭祀樂器,來到大殿中央。
令狐青墨略微打量,還幫忙講解了一句:
“祝祭一脈,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這面具應該代表巫祖祝熳。其也是巫教火神,道門稱之為‘火德星君’,也就是朱雀……”
謝盡歡知道這些,不過還是若有所悟頷首,免得墨墨尷尬。
隨著一行人站好位置,大殿安靜下來。
佩戴鳳頭面具的祭祀,在醞釀一瞬后,雙手上抬舉目望天:
“嗚嗚啊……”
呼聲隨之在大殿響起,帶有顫音。
雖然沒有詞句,但在場所有人,都能感覺到那股源自遠古的蒼涼廣袤,以及人族走遍山河百川,歷盡億萬斯年勞苦奔波,才得到一處安寧之地的不易。
鐺——
沙沙沙……
后方學徒敲銅鑼、搖動沙鈴,空幽樂聲在大殿內回蕩。
在場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種沒來由的安寧,連世子趙德,都從看熱鬧,化為了認真觀禮。
謝盡歡明顯能察覺到煩悶心緒,在樂律之下被安撫,甚至產生出了釋然想法,比如:
已經拼盡全力,事已至此,隨遇而安吧……
就算鬼媳婦是通天妖魔,炸墳的結果,也不過是把坐下凳子,從大殿角落挪到大殿正上方,沒什么不能接受的……
這些想法并非咒術魅惑,而是心緒安寧后自然產生,謝盡歡摸不清門道,心底難免訝然。
夜紅殤也在暗中聆聽,此時評價道:
“祝祭一脈確實有點真本事。這應該是‘安神咒’,通過樂器音律,調動情緒安撫神魂,如果換做鐘鼓鑼鈸,也能激發人之血性戰意。
“煉妖功本就容易情緒失控,你可以試試這法子,看能不能把冥神教暗子炸出來。”
謝盡歡明白阿飄的意思——北周放輕音樂安撫情緒,他來點‘工業金屬、恐虐戰歌’炸場,讓暗藏妖道嗨起來!
這法子顯然行的通。
鼓舞一詞,本就源自于擂鼓、跳舞助陣,祝祭一脈有專門的法門,能極大激發人之情緒,讓士兵陷入狂熱、好戰、無畏等狀態,拔升軍隊戰力。
妖道不講究克制欲望,且主動追求‘狂熱、嗜血、好戰、貪婪’等欲念,如果被這法子強行鼓舞加狀態,很可能憋不住顯露蛛絲馬跡。
但駕馭此類鼓舞神通,同樣需要祝祭一脈的法門支撐,他一個武夫,敲戰鼓或許有作用,但沒法這么立竿見影。
但好在鬼媳婦提供‘一條龍服務’,當下開始就地現場取材洗稿,根據鳳頭祭祀的門道,給他編起‘不安神咒’的法門。
謝盡歡認真聆聽片刻,覺得有點搞頭,就勾了勾手,叫過來了在殿側等待郡主傳喚的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