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幕下的大啟人,“……”
什么?你剛剛說什么?多少歲?哪里不合法?
景宣帝指著天幕,扭頭對曹慶說道,“他們說多少歲?二十以上才能結婚?這么晚?”
大啟朝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十六,女十四。
就景宣帝自己,都是十六歲就大婚了。
雖說有些人會等男方行冠禮,女方及笄禮后再成親,但也不會超過太遠。
可看看后世,人賀哲彥竟然規劃到三十歲,都當爺奶的年紀了才想著成親,太過分了。
“他們這么晚成親,居然還有十四億人口???”確定不是在誆他嗎?
朝朝也一頭霧水,“媽媽,為什么要這么規定?”
“一開始呢,是為了控制人口的增長。”
大啟朝的百姓,“……”
你再聽聽你在說什么???
景宣帝和眾大臣差點一口血噴出來,歷朝歷代都恨不得人口增長爆發,為此想出各種各樣的獎勵方式,你們居然說是為了控制人口的增長。
怎么的,十四億人口了不起啊。
還真特么的了不起,足足是他們的七倍,想想都嫉妒。
景宣帝感覺有點頭疼,今天可能不是聽簡姑娘說話的好日子。
簡云桑卻還在耐心的跟朝朝講,“二來是為了延長青少年受教育的時間,促進個人發展。三嘛,則是為了優生優育,降低早婚導致的各種健康問題。”
景宣帝咬牙切齒的動作一頓,什么意思?什么叫做降低早婚導致的健康問題?
他趕緊豎著耳朵聽,就聽到簡云桑說道,“一般來說,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在二十四歲到三十五歲,男人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在二十五歲到四十歲。過早或過晚,都不合適。”
天幕下的大啟百姓一片嘩然。
說笑的吧,二十四五歲才生?
那豈不是說,他們成親要過個七八年才能生孩子?怕不是早就被夫家給休了,被外界懷疑不能生孩子吧。
就連景宣帝也蹙眉,“這么晚生孩子,人口如何增長?”
有些人到了四十歲,都要入土了好吧。
朝朝覺得媽媽說的話,和自己的認知有點顛覆。不過她一直都相信媽媽的,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
“可是,為什么二十幾歲以后才最好呢?上六村好多姑娘都很早就生孩子了。”
簡云桑將她抱在懷里,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那是因為不管男人女人,自身身體都還沒發育好,又怎么能生孩子呢?就像姑娘家,十八歲以下,就連骨盆都尚未完全發育,生孩子就很容易導致難產,大出血的問題。”
“而且有數據表明,二十歲以下的產婦死亡率是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產婦的兩倍。”
這么多?
大啟朝的百姓們臉色一白,尤其是那些年紀輕輕剛成親的姑娘,聽到簡云桑的這話,腿腳就有些發軟。
原來過早生孩子,風險這么大的嗎?
可,她們要是進門幾年都不生,也會被人戳著脊梁骨啊。
有些人,哪里會在乎她們這些婦人會不會難產會不會有性命之憂,他們只想要傳宗接代,只想著多多生孩子。
她們,只是生育工具而已。
好在,簡云桑接著說道,“其實,不止對于產婦有風險,對胎兒也不好。男女發育都不完全,那孩子在母體里的營養就會缺失,那對他們的腦子和骨骼發展都有影響,簡單來說,可能身型矮小或者不夠聰明。”
“還有,產婦年紀太小,嬰兒的體重不足的概率也高。”
這話一出,原本還不以為意的大啟男人都沉默了。
關乎自家子嗣后代的健康和聰慧,他們就比較在意了。
若是這樣的話,確實不應該太早生孩子,可是……
景宣帝有些頭疼,此刻太傅幾位尚書都已經來了御書房,聽到這話也不由的擰起眉頭來。
還是太傅猶豫的說道,“陛下,簡姑娘不會無的放矢,她說的應當都是真的。臣今日看那唐家的宴會上,來來往往多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普遍都要比大啟人高。不僅他們,還有上回的津文村,陛下有沒有發現,年輕人比年紀大的人都要高出一個頭。”
顯而易見,后世早些年可能結婚比較早,到了簡姑娘這一代,應該都屬于晚婚優生了。
景宣帝手指輕輕的敲擊著桌椅扶手,神色若有所思。
許久,他才低聲問道,“太傅有何建議?”
太傅躬身道,“回陛下,老臣以為,如今大啟的人口發展已經相對穩定,不像戰時需要補充人口壯丁,或許,可以將成親年齡往后推兩年。”
身邊有人反對,“話雖如此,可大啟到底只有兩億人口。后世有了十四億才會控制人口增長,咱們還沒到那樣的地步。”
太傅,“臣以為,在還未尋回土豆紅薯等高產糧食之前,大啟的糧食儲備,其實也只足夠兩億人的口糧,現在不著急發展人口。”
就算人口增長,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依舊沒什么差別。
景宣帝對太傅說的話一向能聽得進去,更何況事實證明天幕上說的話都是真的。
他點點頭,“太傅言之有理,只不過大啟畢竟跟后世不能比,延后到二十或者二十二還是太遠了。簡姑娘不是說了嗎?十八歲以下什么骨盆沒發育完全,那就將女子成親年齡延遲到十七歲,男子十九歲。”
太傅嘴角一抽,陛下你要不要將時間安排的這么近啊。
哦,人家女子十七歲成親,生孩子剛好十八歲是吧?您是一點空間都不給人家留啊。
可景宣帝卻覺得這樣安排挺好,人后世女子二十歲成親,可最佳生育不是二十四嗎?有本事將成親年齡改到二十三啊。
景宣帝對此的安排很滿意,不過畢竟此事重大,在場的官員太少,還是得明日拿到早朝上再行討論。
于是他讓禮部這邊先擬個章程出來,最好明天就將此事給落實了。
幾位大臣應下,景宣帝這才繼續看向天幕。
正好聽到朝朝欣喜的聲音,“媽媽,能量值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