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嚴密執行的老巢法規下,兩千多個苦力每個人都分配到了一個瓷碗。
另外幾百上千個生活在垃圾山那邊的苦力們,沒有這樣強制的規定。
時月白現在的能力不足,只能管得了垃圾山內部,老巢里頭的這兩千多個苦力。
畢竟兩千多個苦力,跟著她的時間比較長。
他們對于老巢里面的工作種類與內容都比較熟悉。
不需要特別的培訓,來適應老巢里頭的工作節奏。
相反的在這種強大的工作節奏下,每個人都適應得很好。
他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調劑自己。
而且這些苦力在老巢中的時間待長了,他們對老巢自然而然的,會形成一種忠誠度。
甚至包括之前一直對老巢有很大意見的葉鴻朗,如今都是老巢的死忠粉。
所有的人都知道,時月白是老巢中的精神象征,忠于老巢也就是忠于時月白。
忠誠度這個東西,是很珍貴的。
時月白尤其看重這個忠誠度。
只要苦力們對她有忠誠度,那就值得時月白對這些苦力們好一些。
所以時月白開始強制這兩千多個苦力,吃上了大白米飯。
這都是為了這些苦力們好,而不是因為這一些日益增長的大米,占據了她大量的物資場空間。
具體表現在,老巢已經不提供給苦力們一日三餐的成品食物了。
所有的成品食物,都被放到了同字框外面的溝渠之中。
小小的溝渠堆放不下的話,則全部堆放到物資場上。
等待著有機會就拿出去,和外面的人換取生活物資。
所以老巢里頭的這一些成品食物,從此往后與苦力們絕緣。
老巢也不再號召那一些苦力們,每天集中到第二堵圍墻外面領取成品食物。
大米放在報刊亭里面,需要苦力們用小紅旗去購買。
還好的是,大米的價格真的很便宜。
就一面小紅旗,便能買到很多的大米。
就算老巢不再提供給苦力們一日三餐,他們也能負擔得起購買大米的價格
同時在報刊亭里面出售的,還有之前從黑猴子那里收集來的鍋和瓢盆。
黑猴子當時兌換給時月白的鍋和瓢盆,原本就沒有多少。
頂天了也就幾千個。
但是現在時月白下了命令,不再給苦力們提供一日三餐之后。
苦力們需要把那些大米給弄成白米飯,就只能從報刊亭里購買鍋和瓢盆。
也有一些苦力既不買大米也不買鍋和瓢盆。
他們就只用積攢下來的小紅旗買強化水。
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現在的幸存者,除了那一些剛剛出生沒幾年的小孩子外。
都是從廢土之前的文明世界,過渡到廢土來的。
他們還是很向往人間的煙火氣。
所以老巢里的兩千多個苦力,絕大部分都響應了流行趨勢,用積攢下來的小紅旗購買鍋和瓢盆以及大米。
他們早早的就用桂花樹枝削成了筷子。
一到了干完活要吃東西的時間,每個帳篷前面都升起了火。
在老巢里頭是沒有電或者是能源的。
但是沒關系,他們的桂花樹長得真的很好。
要把大米弄成白米,他們就用折來的桂花樹枝生火。
如此一來,也不必擔心這些桂花樹長得太高,而產生變異了。
因為兩千多個幸存者,都在折他們帳篷邊上的桂花樹枝,一天要做三頓。
因為吸收了積雪融水而瘋長的桂花樹,怎么長都長不到多大。
時月白自己都沒有料到。
因為自己一時興起,要老巢里頭的人拿著碗吃飯。
結果意外的造成了老巢里的資源平衡。
每天看著這一些老巢里頭的人,到了點就在帳篷里頭生火做飯。
時月白都會望著那一片帳篷上空的裊裊炊煙出神。
一千多頂帳篷,密密麻麻的排在第二堵圍墻外面。
也有少量的帳篷搬到了第三堵圍墻的外面。
一到了吃飯的點,這些帳篷的頂上所呈現出來的人間煙火氣。
竟然構成了一副很溫馨的畫面。
甚至有一些手比較巧的苦力,還用桂花樹粗壯的那一根樹干,削成了鍋鏟。
他們煮白米飯還不算,還用小紅旗從報刊亭里面買了很多的蔬菜。
每一頓都炒一兩個蔬菜,配著白米飯一同吃。
看起來過得還挺有滋味的。
就這樣的日子,老巢的苦力們很容易忘記他們是生活在廢土之中。
有一些從沒有得到過外出資格的苦力,甚至萌生了一輩子到死,都不愿意離開這個老巢的想法。
他們反而不羨慕那一些拼命的拿強化水,來強化自己身體的人了。
因為他們沒有外出的欲望,也就不需要武裝自己。
而生活在垃圾山上的那一部分苦力,就沒有這樣好的日子了。
通過這段時間小寡婦的暗中努力,垃圾山上的苦力,已經將近有一千人的樣子。
這些人沒有地方可以睡,也沒有地方吃喝拉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甚至他們怎么被弄到垃圾山頂上來的,他們都搞不清楚。
唯一可喜可賀的是,他們如今身處的垃圾山頂四周,并沒有異獸的存在。
如果他們在垃圾山頂上找到了生活物資,還可以和偶爾出現的幾個孩子換到食物。
為了方便老巢里頭的孩子們,到垃圾山頂上去兌換生活物資。
時月白特意在垃圾山頂設置了一個傳送陣。
這花掉了她大約十斤的能量,畢竟垃圾山頂上面都是亂七八糟的水泥,和裸露在水泥外的鋼筋。
時月白得花費一點力氣,在垃圾山頂弄出一塊平地來。
所以時月白現在還剩下350斤。
這一點脂肪她覺得花的還是值得的。
去交換物資的都是一些孩子,總不能讓這些孩子徒手攀上垃圾山頂吧。
整座垃圾山都是濕漉漉的。
外面的積雪融水會順著垃圾山的縫隙,流淌入老巢里面。
雖然那一些絲絲縷縷的積雪融水,會被桂花樹和三七吸收掉。
但現在這種環境,也不適合孩子們去徒手攀越垃圾山。
而那些能夠去往垃圾山頂的孩子,是通過了學校允許的。
這就好像老巢的學校,布置給孩子們的實踐任務一般。
每一天到了這個點,就會派幾個值日生拿著成品食物,去交換生活物資。
每一天的那幾個值日生還都不一樣,按照學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