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下,水缸里荷葉積攢了一汪帶鍍上了一半銀白的水,風吹葉搖,水珠自然而然的滾落,在一人難以環抱的水缸里,蕩開一片波紋。
水波觸碰到剛才露頭的荷苞時候,又回轉回來,淡的不見蹤影的時候,又重新被吹落的水滴激蕩起來——如此反復了多時,看得程衡有些呆了。
“你們原本也和我們一樣的年紀么?”程衡守著荷花探索的模樣實在是有些幼稚,熟絡起來了,劉姣安也就開口問一問關于兩個人自己的故事。
就像是兩個人害怕忘記自己那樣,劉姣安也不希望他們來到這里,就成了兩個并不是自己的人。
劉姣安的目光并沒有在程衡身上過久的停留,卻依舊被明察秋毫的管殷看出了端倪,靠近了程衡,用胳膊肘輕輕推了推傻笑著的人:“其實比你們還大些。”
“能這般無憂無慮,你們的生活應該很……好吧。”
“比這里也算不上輕松,可確確實實是好的。”程衡把話接了過去,“可以成為自己想做的樣子。”
“彤彤也痛我說過,要我不要去想旁人會如何看待。她說,一個人能夠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已經是極為不易,如果還去顧及旁人的看法,會很辛苦、很辛苦。”
庭院里的雨不再是淅淅瀝瀝,傾倒在荷葉上的水不一會兒就“唰”的一下匯入水缸。方才還在暢聊著的三個人,此時也不得不鉆到屋子里去。
“你們知道哪里去尋茶干的店么?”
不需要有過多思慮的時候,程衡的思緒總是這樣的,看上去毫無邏輯。
“茶干?”
有些味道即便是換了一個環境依舊可以記憶猶新,程衡迫不及待的解釋著自己的訴求:“香干,豆腐干。”
“當年我家旁邊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家,甚至我小的時候還想過能不能做個學徒,這樣每一天都能吃到最新鮮的香干。”劉姣安并沒有笑話程衡這幅看上去有些沒見識的嘴臉,只是在提起童年那些不摻雜任何利益觀的想法時笑得有些不自然。
“看起來傻傻的,現在想起來也是傻傻的……或許我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每天被父親扣在家里面,琴棋書畫,想著要讓我做個所謂的閨秀。”
人的性格里都是帶著叛逆的,劉姣安顯然也不例外。
或許記憶里的香干實際上沒有那么好吃,只是那份和家里約束的“不同”,給原本平平無奇的香干帶上了一種名叫“自我”的味道,以至于要劉姣安也能念念不忘至今。
至于程衡,無非是吃慣了添加劑頗多的“豆腐干”,被這種唇齒留香的“恒久”所折服,同樣是用自己的思緒為原本的香干帶上了加成。
“所以,如果將來不需要考慮劉家,也不需要考慮我們,你想做什么?”
程衡的問題過于誠懇,讓一個很少敢思考未來的人根本無法回答。這一刻,三個人都知道:劉姣安的活在當下其實也談不上好,只是一種被迫的向沒有什么希望的未來妥協的形式罷了。
“除非劉家哪一天不在了,不然又怎么可能不需要考慮?”
管父沉冤昭雪之前,兩個姑娘家必然不可能再以所謂夫婦的名義生活在一起。將來再嫁,劉姣安歸根究底還是要依著父親的安排的——至于那個時候嫁的如何,就要看劉父站到了什么位置上。
說不定,這樣傳奇的故事要皇帝聽說了,劉姣安就進宮去當個一輩子未必能受寵的妃子也說不定。
這當然都不是劉姣安所期望的。
劉姣安也希望能夠找一個自己真心傾慕的男子,也希望找一件自己想做,又能夠養活的起這個家的活計……
可這又是劉姣安無論如何也逃不脫的命運——只要劉家還在。
于是這一問一答就這樣無疾而終,三個人誰也沒有再順著這個話題說下去。
“彤彤那個時候有很多想法。”
“她想做個小教書先生跟在她父親身邊……也想像是那些戲臺上的人一樣,刀槍劍戟什么都會。”
“那個時候我是真得羨慕過彤彤的,哪怕她父親沒有什么官職,可她一家人生活的其樂融融。”
小時候,劉父也不是沒有“寵”過劉姣安,不然也不會有哪個小姑娘敢男扮女裝去教坊里撒個歡。
“我唯一一次叛逆能被父親默許,還是因為那個時候他想要我聽話的嫁人。知道委屈了我……”
劉父在女兒身上還是知道什么叫做“心頭有愧”的。畢竟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女兒,無論如何也不會為了權利一點也不顧及。
舍棄了女兒的幸福,便短暫的給予女兒放縱,劉父想的很好,只是沒想到劉姣安會那么巧遇上年幼時的玩伴——一切的陰差陽錯就像是早早安排好了。
“其實老天爺寫劇本也喜歡偷懶。”
“就像是我們寫劇本的時候一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只用一次就扔下,連起名字都會覺得辛苦。”程衡的解釋很詼諧,把人生中的坎坷于救贖解釋的輕描淡寫,“更何況老天爺要給那么多人編劇本,你就算是計算機也更沒有這個本事了。”
“那還不就是撿到一個人,又撿到一個人,把他們的故事盡量寫得更緊湊些。”
原本被雨壓抑下來呃氣氛隨著程衡帶起來的笑聲一道徹底破開,一旁的荷花似乎趁著這時機又偷偷的往上鉆了鉆。
周遭的夏日沒有一點安寧的時候,雨聲停了就有蟬鳴,蟬鳴未靜,又和蛙聲……直到又是早起的鳥兒飛上枝頭,一聲聲鳥叫日復一日的喚醒還在沉睡著的人。
這樣的日子直等到了枝頭青澀的柿子樹換去了滿庭芳菲。程衡也快是時候離開私塾,踏上科舉的路,劉姣安此時坐在主位上,給另外兩個人計算著這些日子的盈余。
管殷家境算是不錯,從小就沒有怎么體會過缺錢的感受。程衡家里條件也不錯,到了大學自己還偷偷去做點兼職,憑自己能力掙來的錢,就是程衡在橋頭敢回絕那個老板的底氣。
于是兩個人對于攢錢和開支都沒有什么概念,財政大權自覺的交給了劉姣安。
“其實你們兩個人如今的收入比我多上不少,若是你們……”
“劉姑娘就不要自謙了,這錢要是放在我們手里,早就已經不知去向。”程衡和管殷有一點一直是有共鳴的,可以相信親近的人,卻不敢相信自己能夠控制的了自己的惰怠和隨意。
“那我卻之不恭了。”
從小就是按照大家閨秀的身份養起來的,劉姣安對于管賬這件事當然擅長。徽州又是徽商故里,經商、算賬,每一筆都可以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這錢算來剛剛好。”劉姣安并不敢相信這一路上的安全,于是為了保命,寧可把這錢給到商隊,留下個進京兌換的憑證。
程衡即便不懂這個中緣由,也熟悉有一出京劇《烏盆記》,講的就是一個商人借住被害,骨肉被和進原料燒成了一個烏盆,而后在包拯面前申冤的故事。
除去這些憑證外,劉姣安又額外交給程衡一個口袋,里面叮叮當當,想是有不少零錢:“額外的這一些,是備著你路上需要打通關系時候用的。”
一切都打點好了,程衡便在這三五日內出發。
“你手中有錢,便不必和人結伴而行,免得路上生了矛盾,也是得不償失。”父親那些年斷案的卷宗里,小小的劉姣安看慣了人心的惡,卻依舊想盡了辦法保存著自己對待一切的善意。
“明白。”
程衡平日里是不愿意聽這些絮絮叨叨的,可身處他鄉,要是想活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多聽、多看”,就像是程衡自己去書寫一個未曾接觸過的劇種的時候,首先要做呃也是“多聽、多看”。
人生如戲,這一點就已經十分明了。
“徽州多清官,但愿你能夠不負先賢。”管殷的話顯然并不是想要提醒程衡什么為官之道,只是簡簡單單的告訴他不要忘記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趙高指鹿為馬,有的人嘴里,黑的都能說成白的,可這徽州的粉墻黛瓦卻是說不了謊的,做不到“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應該能夠做得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那是自然。”
“山人,山人,有一封教坊來的信。”
“信?”除了凌霄,管殷想不到還會有誰要寄信來找“殷云山人”,“是凌霄的么?”
“不,不是。”來送信的人顯然被管殷的話說的一愣,“不是凌霄姑娘的。”
“不是凌霄姑娘的?”這下倒輪到管殷想不明白了,匆匆忙忙站起身,走到門口把信結了過來。
娟秀潦草的字體依稀可以見得上面并沒有幾個字,幾乎不用管殷拆開,就能將里面寫了什么猜個大半。
“此行有險,莫赴春闈。”
八個字把管殷看得渾身一震——寄信的人到底有什么目的,又是怎么認識的自己。
“這信是哪里來的?”
“教坊送來的。”送信人覺得很是奇怪,方才自己就說過這信是教坊送來的,難不成說殷云山人一個字也沒有聽見不成?
“那人可有什么額外的話要說?”短短的八個字里藏著的信息量太大,管殷并不敢賭這一場背后藏著怎樣陰謀。
“沒有。”
察覺到管殷的情緒不對,劉姣安先一步回過了送信人,又拿出幾個銅板來權當謝意:“你回去吧。”
靜下來,那一張不大的紙就被擺在了書桌上,三個人圍在一起,開始思考這送信人是誰。
“誰會知道你要科舉?”除了凌霄,這件事就只有劉府和三恒知道。
“如果這背后真的有什么陰謀,這人知道了又為何要提醒我們?”
是內部出了矛盾,又或許單純是因為這教坊里面人多口雜,最容易聽見各路消息?
“這字想必是個女人寫的。”劉姣安見過父親的字,見過那些卷宗上的字,也見過程見微的字,這字分明是沒有專門練過的,甚至一些筆畫的前后順序都是亂的……
“那你還要不要去?”
“去唄,又能怎么樣?”程衡對此不以為意,“總也不會有人敢偷偷殺……哦,他們也敢。”
話還沒有說完,程衡就將自己否定了大半:“有危險,如今知道你去科舉的就只有劉家人有必要害你,原身那個戀愛腦姐妹凌霄,也不會為了她那個還沒結婚的相公對你怎么樣。”
程衡這話說的是有道理的。劉家從來不滿意原身這個“女婿”,如果可以,他們是不在乎以任何手段讓劉姣安離開“殷云山人”的——賭一個教坊出來的能有多大成就,愿不愿意在將來扶持劉家,還不如早早就把這個不確定因素徹底的除掉!
“父親不會草菅人命的。”一直沉默著的劉姣安驀地開口,緩緩站起身來,拿起那張紙,“一張不知道哪里來的字條,你們又何必這樣疑心重重?”
聽著劉姣安的話,程衡和管殷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目光中看到了篤定——有些怪力亂神之外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他們知道,劉姣安平日里再恨父親沒有對子女的愛,心中卻還是崇敬著那個做官的父親的。
“父親在我小時候便教導他的門生,將來無論站在什么位置,就算做不到自己本身想做的,也不該視人命如草芥……永遠會有比你權利更大的人,你今天殺了人,明天別人就有可能用同樣莫須有的罪名殺了你。”
劉姣安一句句的重復著父親當年說過的話,這個時候的目光里是一種近乎虔誠的流露。
“我不好說父親會不會是個清官,可他不會在自己手上沾血的,父親是個信佛的人。”
整間屋子里只剩下窗外還沒有消停的蟬鳴。即便是入了秋,在枝頭的柿子沒有徹底染上橘紅之前,江南的濕熱并未完全散去,屋子里的安靜反而讓三個人的思緒不斷躁動起來。
“信什么不重要,關鍵是做什么。”程衡梗著脖子回了這樣一句,“嘴里說的好聽的人有的是,你怎么就確定你父親手上沒有沾過無辜人的血?”
或許是出于對劉姣安不會把他們身份說出去,三個人是一條繩上螞蚱的有恃無恐,程衡的話半分余地也沒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