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卓群怎么會不是天上地下呢。
只要一天這劇沒公開播出,他最多只能拿著給人顯擺炫耀。
別人只要問一句為啥沒見播,他就得蔫兒。
然后只要播出,這會兒就只能在磚兒臺。
而且磚兒臺這會兒也只有一個頻道,沒幾個電視劇播出時段,十二點還要謝謝觀看,雪花點關機沒節目。
還不如西山廠現在自個兒的錄像臺呢。
讓衛東在江州經開區的新廠不至于也這么搞。
能公開放放錄像帶,還是免費給大家看就不錯了。
今天全都擠在聯播新聞之后,照例看見喜利來休閑服飾的廣告。
但換成了新版的艾佳依,穿著有動物彩印圖案的T恤,更有熊貓頭像噴砂洗白效果的牛仔褲,挎著包包用都市時尚麗人的風姿,走在平京著名的天壇、鼓樓、皇城根的胡同口……
短發的舞蹈演員那種無可挑剔的苗條身材,就是能凸顯出模特走秀的風采。
古老的城市滄桑,對比出的現代摩登。
必然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見這支廣告的新廠觀眾還是轟然鼓掌了,使勁催促那些還在吃東西,打籃球的同伴過來看看。
更悄悄討論今天讓總都沒打籃球,守在電視機前呢,是等著看這條廣告?
董雪晴也納悶兒,把姐夫堵在身側隔離開:“回家不也能看嗎,剛換了大電視,姐姐還在家呢。”
讓衛東小聲解釋:“要等著看電視劇的反應啊,拍這個劇就是為了給大家感受的,就看看現場效果,九點前回去。”
沈翠月和秦羽燁才不著急呢。
聚在另一邊吃零食:“這個你不嘗點?瞧瞧她顧著那樣兒,男人怎么可能捂得住,得讓爺們兒自由自在的才過得帶勁。”
“算了,我要節食,又多了兩斤,天啊,江州的吃食比HK誘惑多了……你這個思路對男人確實很有吸引力,沒誰能爭過你啊,我覺得男女關系上還是要管管的。”
江湖妹很大度:“你的我絕對不搶,但你得讓我照料陪伴這輩子吧,我還是很看好你喲。”
秦羽燁嘆氣:“你這紅顏知己的路子是要靈魂相伴,我都得考慮下是不是還要耗下去了……”
沈翠月趕緊推銷:“這怎么能叫耗呢,你看看你現在的事業多么順風順水,你才多少歲,我在你這個年齡差點死了去……”
她都知道用對比法來換取情緒共鳴。
天氣預報之后,徐徐拉開片頭的電視劇就更會了。
直接開局即巔峰。
這年頭很普通的幻燈式片頭。
但內容很新穎:“謹以此片,獻給那些在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噠噠噠的打字機敲擊聲,配合著字幕出現在黑底兒上。
逼格直接拉滿。
七點半過后到八點,只要沒有特別的專題報道,這一年多都固定上電視劇。
《霍元甲》、《陳真》三部曲之后,幾部國產電視劇相比就差了不少,剛剛落幕的《射雕英雄傳》更讓人覺得蕩氣回腸。
本來這會兒誰家里能買得起一臺黑白電視,都算得上是富裕家庭。
往往一個村莊、一條街道才能有一兩戶擁有電視機,放個電視都是幾十人一起觀看。
所以能在這會兒播放的電視劇,幾乎都成為了這一代人最美好的記憶。
現在光看這個片頭,都知道是革命片,立刻激動興奮起來。
因為還處在《南征北戰》、《平原游擊隊》的那種勝利模式劇時代。
結果畫面一開場就是風景極為秀麗、縹緲的云霧之都。
秦羽燁和沈翠月馬上停嘴得意:“好像我們那個山頂餐廳?”
江州市中心是個兩江交匯出“人”字形的半島嘛。
所以地形就是個山脊戳到交匯處。
那個軍統寓所的山脊,算是在市中心里的最高點。
能夠眺望江面看到的景致就是這樣。
大江大河的波瀾壯闊,對岸群山起伏連綿黛色。
所以水汽充沛,云霧彌漫,才得了這個霧都的稱號。
讓衛東知道金卓群嘗到膠片拍攝的甜頭,故意用了電影膠片機來拍攝這些關鍵鏡頭,最后跟電視磁帶攝像機拍的畫面混合到一起。
就起到了后世P圖,后期調色的作用。
沒想到效果這么好。
眼前這臺哪怕是背投電視,都顯得青翠欲滴,靈氣四溢。
可下個鏡頭立刻就是汪志文一身殘破血跡的襯衫長褲,戴著沉重鐐銬艱難步行出鏡。
只是他臉上沒有一絲半毫的堅毅斗爭模樣,完全迥異于這個時代宣揚的英雄形象,輕松得就像是在郊游。
笑著的雙眸里透出珍惜又眷戀的深情,貪婪的呼吸仿佛能嗅見花香,探手在迷霧中還想能抓住點乳白的流淌水汽。
本就削瘦單薄的身材,這時候更顯輕飄。
可他連上個臺階,都不得不艱難的彎腰用雙手去拖拽起沉重的鐐銬,才能挪步。
只這么一個小小的動作設計。
就體現出看似輕松的表情背后,已經搖搖欲墜的身體極限,生銹的粗重鐵鏈螺栓間,血肉模糊的腳踝、手腕依稀可見白骨!
可他還是笑,用盡力氣才能走上最后一步臺階。
放下沉重的鐐銬,轉頭環顧四周,居然灑脫的說:“謝謝,能讓我長眠在家鄉故土的這片山水中,此生無憾,來吧,送我去見我的戰友們……”
這之前的革命烈士形象,都是慷慨激昂的高呼革命口號。
這里沒有。
只有輕松灑脫的傲然。
哪怕破爛的襯衫上斑駁血跡,透著已經是嚴刑拷打后的遍體鱗傷,破碎的眼鏡只有半邊完整。
可鼻青臉腫都掩蓋不住他那種沖破天靈蓋的傲然。
所以說演員水平決定了角色的感染力呢。
十九歲的汪志文長得著急,天然的深沉味兒。
但又演出了這位二十九歲烈士身上難以磨滅的少年氣。
偌大個幾千平米的工廠美食廣場,居然如冰封萬里,從這臺角落的背投電視開始迅速把安靜蔓延開去。
所有人都放下手里東西,伸長脖子,挪動腳步,盡量靠近些看著屏幕上的那個身影。
畫外音的行刑者肯定覺得不爽了,因為沒了那種居高臨下掌控對方生命的優越感:“你不怕死嗎?”
烈士笑笑:“我怕的是這片土地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我怕的是這個國家民族危亡,外敵入侵,我怕的是老百姓茍且偷生、蒙昧無知,如果死了我能換來一點點觸動,那都不枉此生!”
汪志文的臺詞天賦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的嗓音非常松弛,哪怕聊的是自己生死,卻看不到半點哀求饒命,反而是對只在乎生命的茍且不屑。
發音和節奏雖然緩慢,但非常沉穩有力,咬字精準,可以在平靜中蘊含怒其不爭的厚重感情。
這種聲音特質和表現力,使得觀眾僅憑聲音就能感受到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甚至進入畫面情境。
知道這個從未聽說過的烈士,一定是必死了。
這還不把情緒緊緊抓住?
畫外音都咬牙切齒:“你不過是知道難逃一死,故作輕松!”
烈士艱難的拖動腳鐐才把腿擺順點,看起來似乎已經斷了,可他的笑聲一點都不見悲壯。
只有歡暢:“李國祥,你為什么慌著審我,殺我,不就是怕我年輕,怕我們前赴后繼的不畏死,也要把軍閥消除干凈嗎,我現在選擇死,我永遠年輕,你活著,可心里只有恐懼……”
這段語氣更加富有節奏感。
層次分明的輕重緩急,就算不懂表演技巧的觀眾聽了都會覺得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語速、語調和語氣的控制,不但讓烈士的情緒更加立體和生動。
這種大無畏的境界,更隨著電視畫面傳遞給了四面八方,觀眾更容易沉浸其中。
那雙平時看著懶洋洋的氣泡眼,這會兒更如有神光般傲然輕視的瞥著這里。
真就是一雙會說話的眼神,都能打動人心。
畫外音的劊子手果然如同被戳破了心事的暴跳如雷:“你看什么看,你要死了!戳掉他的眼睛!”
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破防了。
掌握別人生死的人,反而破防了。
八十年代沒那么多播不能播的限制,甚至這十來年是國內影視圈最敢拍的時段。
啥畫面都有。
背著槍的軍閥士兵上前揮舞尖刀剜目的時候,所有觀眾都不忍看了!
畫面當然是技巧性的錯位下,滿臉鮮血的烈士已經搖搖欲墜了,可依舊屹立在那嘲諷拉滿:“力氣不夠嗎,戳深些也許就能戳破我的腦子,看看能不能動搖我的信仰,沒吃飽飯嗎,這些軍閥沒給你們足夠的糧餉嗎,那你們該舉起槍去反抗他們的壓迫啊……”
無數人都在課本上讀過無數次烈士們慷慨就義。
銀幕熒屏上也塑造過無數英烈的形象。
但都沒有這樣寫實。
沒有這樣富有感染力。
每個人似乎都能感同身受的那種身體痛苦已經過了極致,精神上的期望,早就超越了肉體的折磨。
恐懼的軍閥只能割舌,可含糊不清的聲音都帶著成圣一般的坦然:“我的頭可以斷,志不可奪,來吧,我看你們能怎么抹去我的理想……”
再砍掉雙手,砍掉雙足……
直到無可奈何的連開三槍,才在一片咒罵中徒勞的結束了行刑。
到這時候可能才有人察覺到悲愴緩慢的慢板交響樂在鋪墊背景序曲,慢慢拉開的故事,才用倒敘的方式,講述這位二十九歲的英烈故事。
觀者無不動容落淚。
哪怕還有冷眼旁觀或者譏諷嘲笑的嘴臉,起碼在這時候都說不出口。
怕是要被電視觀眾當成那個什么李國祥來暴打。
可直到第一集結束,所有人都看著演職員表開始滑過時,那首《如愿》才一頭一尾的對比。
徹底引燃所有觀眾心頭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