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收獲最大就是唐主任。
讓衛東捧著地圖,就是拿著衛星地圖導航的那種感覺:“這邊是理工大學,對面是博物館,前面是商業街區,你看這特么才叫生活街區,臨街一排商鋪門面,開門做生意,樓上是住家戶,經開區那靠近商業區的路口不就應該這樣嗎?”
就明明已經走在其中了,幾乎還意識不到這已經是現成的樣板。
可能真正也就“讓天眼”和“池外僑”能看穿這點。
但只要點明,唐主任也能恍然大悟,連忙求著張經理幫他在這里照張相。
經開區要建設成什么樣兒。
讓衛東之前是知道大概,但不會描述,更不知道怎么掩蓋自己為什么知道。
現在就簡單了,指著路邊不斷提醒:“廠區樓不應該是這樣嗎?”
“馬路牙子不應該這么寬嗎?”
“道旁樹不應該這么修剪綠化帶么?”
“把學校和住宅區分開的圍欄就應該這么做啊。”
他又不求裝逼,不需要在領導面前顯擺自己才是先知般指導城市建設應該怎么樣,現在能簡明扼要的點出最后最好的樣子,就能幫很多環節少走許多彎路。
唐主任一路上嗯嗯嗯,還想記筆記!
張經理連忙提醒他:“不用,我都按照你們說的拍了,回去一看就明白,而且交給建筑、市政、環衛的工作人員,也能很明確的知道您要求是什么,衛東這個辦法真好!”
他還是不著痕跡的把功勞保護在讓衛東身上。
倆姑娘結伴走后面:“別管他,老張還不錯,以后可以多安排下,那洋文是什么意思?”
鳳雛的外語功底能派上用場:“南棒美食?他們有什么美食,這個是東瀛美食,還有三哥家的飛餅,哦哦,這是東南亞美食,忽然有點流口水。”
“那是服裝店吧,那件衣服好好看,你穿肯定漂亮!”
“我的媽呀,這裙子是標的多少,兩千塊港幣嗎?”
“也就一千塊,要不買給你姐穿穿看,她這里繃起來肯定好看,衛東肯定喜歡。”
就討好大婦是本能,但目的還是取悅老爺。
“真的嗎,我看看你的……”
吳生云在最后故意跟老高滔滔不絕。
于是外事辦的科員跟著走了這三里地后,已經徹底改觀:“你們絕對是我帶過的考察隊伍里最特別,最踏實的人,我要把這個過程經驗寫下來匯報給領導。”
因為這一路,買了五次水、飲料,兩次香煙,三次零食,搞了幾串魚丸,姑娘還差點買衣服。
讓衛東勸住了說回頭問問池世明哪里買最劃算,這次肯定不會少了買衣服和化妝品的。
重點是所有人都清晰了這個小超市開在這里是為什么,生意到底好不好,這個五金鋪子是為周圍鄰居服務,估計還兼帶上門安裝維修,服裝店在這里有點不合理,這家餐廳生意肯定好……
全程都是讓衛東用四十年后的目光在分析判斷,給各位上課。
有現成的城市樣板放在面前,近期將經開區建設成什么樣,這是個最簡單直接到粗暴的依樣畫葫蘆辦法;
遠期各位能從這種發展趨勢找到自己的發展前景,那就各憑本事。
反正我開廠搞錢都是為了協助大家去開拓奮進的做大做強。
吳生云都不由自主的湊近些,認真傾聽每句話。
這也造成了后來江州各行各業連續十多年到HK的考察密度居全國之冠。
實在是因著讓衛東和池世明的推動,HK這座也是順著地勢而建的港灣山城,在地理結構上和分江而治的江州山城太像了。
很多街道、建筑、綠化、市政、公園、社區的設計銜接,簡直可以無腦照抄!
因為地勢不平坦,沒法平坦開如棋盤格那樣四平八穩、南北縱橫建設的江州一直都很難搞大規模建設,結果很多細節在HK早就被多年認證經驗搞定了。
直接抄!
連之前東張西望好奇新鮮的鳳雛,都逐漸沉穩下來。
觀察路邊的各種店鋪,在讓衛東主要帶著關注建設形態的時候,她居然發現了路邊有“數字尋呼機(DigitalPager)”的專門電訊店銷售,而且店里居然有大哥大!
對于她這種電訊專業出身的學霸來說,一直以為程控電話就是目前的世界領先科技,結果看到了顛覆認知的存在!
但她就不吭聲,只悄悄摸出自己的相機拍攝。
這肯定是要單獨找姐夫詢問商量的事情。
卻沒發現沈翠月也逐漸安靜下來,若有所思的看著眼前一切。
到了晚上才跟董雪晴爭奪單獨談話時間。
連中午都是在油麻地周邊,簡單的吃個茶餐廳。
大家在這一片基本都是七八層老樓密布緊靠,卻保持了四車道、六車道秩序井然的市區。
分別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大量可觀察細節。
讓衛東不懂城市建設,不懂建筑規劃,也不懂交通管理,明顯是外行。
如果他用專業術語表達才會讓大家驚詫莫名。
但他偏偏能看出核心重點:“看見沒,本來狹窄的道路,要在這里增加個小巴車站,路牙子就應該朝里面內收半米到一米,停靠時候起碼不會堵車,我們門口的馬路全都是直線,這會兒沒幾輛車不覺得,以后稍微擁擠就該堵車,你看看人家……”
“臥槽,老張你看,我不是說了相館那樓可以門面不拆背后施工嗎,人家這就整棟樓施工全都用網紗包起來,然后把人行道用竹架子全封閉鋪上網就安全了,再朝街面上用網支撐開幾米,就算有東西掉下來也不會砸到車,學啊。”
“哎喲,這個玻璃樓可以的,你們看他多雞賊,全都是假的包在外面,為什么我一再青睞推薦玻璃墻面,因為這是我們現在最容易達到現代化感覺的建筑樣式,很容易讓人覺得牛逼好看不得了,還不用跟人搶鋼材、鋁材這些緊俏材料。”
因為這都是后來城市建設里面很常見的問題。
這會兒九龍到油麻地一帶,也沒多現代化,到處都是老樓和大量伸出路面的招牌。
讓衛東又調侃遲早生銹要掉下來幾塊牌子砸到人,才會大面積整改,怎么能不加約束管理的隨便把招牌橫跨到街面上呢。
要改。
就一邊學,一邊批,真正的去其糟粕留其精華。
老高說這才是辯證的在考察,在他能接觸的這個級別考察團隊里,這是獨一份兒。
其他人不是驚嘆花了眼,搖頭這怎么趕得上,就是警惕防范不要讓資本主義的虛假繁榮侵蝕內地。
哪有這么純學術化的考察風格。
下午依依不舍的搭乘地鐵穿過維多利亞港灣海底,可抵達港島這邊才發現這邊是更現代化的高樓林立,更新型的城市規劃建設細節,簡直看不完。
大家又提前下車,走了三里地抵達約定地方都快晚餐了。
等著接待的人簡直有點嚴厲批評的意思,可老高這次主動承擔:“您看看我們這一路做的工作筆記,真就是跟著銷售專家學習,才知道最基礎最根本的知識都寫在學霸的作業本上。”
這當然是讓衛東的原話形容。
大家還是忍不住用紙筆記錄了。
但最搞笑的是還在廟街那邊,讓衛東就建議大家學本地人風格穿起來。
一路走一路買衣裳更換。
十一月下旬了,這HK其實冬季溫度也還挺涼的,所以街面上厚點的襯衫加背心是老伯的穿法。
唐主任您這樣試試,再給腰上系個豬腰子包就絕對人港是大陸人了,十足的市井大叔。
張經理精神點,橫條紋T恤外面罩件深色夾克,白色運動鞋,他本來就高大帥氣,更顯清爽利落。
老高也有白襯衫和行政夾克,當然是讓衛東按照后世的眼光給選的。
他自己是黑色襯衫扎牛仔褲里,外面穿件米色夾克,就學成龍的那種街頭穿法,很動感靈活。
吳生云的襯衫是那種垂感很重的白色,套著飛行夾克,還搞了副墨鏡給他戴。
論賣相絕對比讓衛東俊俏。
倆姑娘才是最養眼的,終于沒忍住買了洋裝,墊肩很高的那種秋冬裝套裙。
董雪晴是橘色,穿起來愈發顯得秀氣嬌俏,沈翠月則是藕青色,頗有女強人的商務干練。
衣冠到位就沒什么異樣眼光。
大家又學著讓衛東大大方方的邊走邊看,真就沒有內地出來畏手畏腳的小氣樣兒。
現在給這邊的工作人員看了都吃驚。
第一次走出國門的內地考察人員,哪個不是戰戰兢兢。
這幫人卻能專注到具體事務上,看的都是這馬路修得好不好,商店生意究竟如何,餐館看起來服務態度不咋樣。
氣色自然就不同了。
所以本來應該照本宣科的交代一番紀律跟規定,現在居然好像面對一群本地人。
甚至比他們這些已經在HK工作了不少時日的駐地人員都還要灑脫自在。
尤其讓衛東學了老尤那種廣交朋友的社牛交流風,熱情邀請各位同志一起到剛才我們經過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起來味道應該還可以。
那會兒這都是站在斗爭第一線的刀光劍影里,工作人員等閑不會隨意外出。
他們都不知道這家酒樓如何,這幫剛抵達的江州改革小組就這么反客為主了?
所以哭笑不得的往上匯報了下。
本來這種日常都會有的全國各地考察隊伍,不用這么事無巨細的指名道姓,結果人家一聽是讓衛東作為民營企業家自費帶人出來。
還真是沾了這個罕見姓的福,好幾位這邊的領導都表示行吧,一起吃個飯見見這位改革戰線的排頭兵。
這就是尤啟立夢寐以求的名氣效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