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真的沒有說得罪了哪個部門,人家這時候還要刁難的。
連市里面都認可了,誰再跳出來上眼藥,不是找死嗎。
而且內心腹誹的估計都只有你特么背景都那么強橫,領導、媒體、資金規模甚至后路都樣樣不缺。
還這么低調的裝個der啊,早說有這些籌碼,早就眾人拾柴火焰高了。
現在是各部分想方設法找關聯。
讓衛東態度還是很謙遜低調:“對,西山光學儀器廠周圍有四五家三線配套廠,沒有之前的部隊配送任務之后,汽車隊就閑置了,我們把二十來輛車組織起來,就在好吃街那個兵站招待所作為駐車地,輪流朝著平京和粵州做零擔貨車,三輛車一個班次,保持足夠的安全和技術維修能力,朝外主要拉我們的產品,回來就是北方的膠卷、油脂,南方的服裝電器,所以注冊了個運輸公司。”
別人能迅速扒拉個盤子:“我們有個搬運公司虧損比較嚴重,能不能幫扶協助下,還是有十幾臺車和……兩百多名員工,場地在碼頭附近,可以改制改革局面嘛。”
他自己都覺得這條件就像四十年后相親,說我們有八四年的小姑娘,或者這男的瘸子不走路看不出來。
語氣軟得要命。
但這會兒就這樣,是因為吃大鍋飯的模式,讓這些落后的環節沒法盈利運轉,不是運輸沒活兒干,偏偏體制內還沒法解決。
所以都跟大白菜似的往外丟包袱,破產的廠,虧損的公司,使勁減負。
讓衛東剛在運輸公司當過駕駛學徒,心頭一清二楚:“辦公場地和宿舍也在碼頭?”
對方嘆氣:“對,都是解放前的老房子了,主要就是文化低,管理效果差,靠力氣吃飯的人員又多……”
其他領導都有點側目了,我們談得好好的,你們交通部門簡直在搗亂,都什么歪瓜裂棗。
也是,這會兒私家車都沒,高速路又無,交通運輸部門就是個養護保養公路,客運貨運都是吃力不討好公益性質的只花錢不賺錢單位,很不招人待見,屬于大學生畢業都不愛去的地兒。
讓衛東卻想起來沈老三說起老院子咋的咋的,笑著說:“我們衛生巾廠的老娘們兒文化也不高,那看看有沒有合作改制的可能性吧。”
那就喜出望外的說明天一起。
文化局主動拉了建設部門:“那我們這邊就算是把流金照相館的翻新改建大樓批復下來,盡快開個現場會,那可是江州中心地段,千萬不能出岔子。”
心頭暗喜的讓衛東又把那個門面繼續保留,周圍嚴謹搭建安全通道的做法拿出來描述。
這會兒還完全沒有人性化施工、無害施工、文明施工的概念,都是建設四化誰還能說三道四影響了誰?
頗有些嘖嘖稱奇。
最后是故意給這邊留出點空間的磚兒臺記者組催促,讓衛東才約好明天時間,開著紅色小面包帶記者們去兵站招待所住宿了。
留下這堆部門相顧而苦笑:“這年輕人……非同小可啊。”
“能力強、眼光好,點子這么多,還踏實樸素,能扎根在江州,絕對能帶來很好的影響。”
“商社這幫人也是活該,他們自以為缺了他們就沒法轉,自己去看人家怎么消氣吧!”
“說實話,換我我也炸刺,投資這么大搞出這么大的場面,居然有人敢買通偷造設備來仿制,這么大的企業還怎么搞?”
“我我我,我們局一手扶持的衛生巾廠起步,結果這節骨眼兒上經辦的科長……我是真特么不知道這事兒,你說這事兒搞得!”
“希望是因禍得福吧,其實人還挺好說話,很成熟謙虛,以他在平京……”
“好了,好了,這個不論,趕緊把事情推動起來才能看挽回損失不,但他說貿易中心那事兒,是真的已經留了點面子,我當時冷汗都出來了!”
“你才是不用說了,趕緊的。”
反正第二天一早,《江州日報》就頭版頭條刊登了相關內容,民營企業將大力參與新開發區建設。
這會兒讓衛東都還沒到那江南區的經濟開發區呢。
回去的路上那位中年記者才再次認真的詢問了下讓衛東為什么覺得那個工業貿易中心效果不好。
開著車的讓衛東沒多想:“你注意看看他們對外宣傳的數據就知道了,據說有四千多家全國各地工商企業來駐點,半年成交金額好像是兩億多,你平攤下每家多少?有些賬啊就怕較真細算。”
記者就恍然了。
半年時間平均五萬塊的交易金額,每個月交易幾千塊。
對比衛生巾廠,一天就三十萬。
這不是開玩笑嘛。
哪怕不拿衛生巾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劃時代產品比,商州賣熟食都不止這個數兒。
所以第二天去經濟開發區,就只跟了位攝影記者隨便拍拍,大家都調整休息下,寧愿去采訪那個即將翻修大樓的流金相館。
因為這邊就是面對一大片空曠田野,什么都得自己去推平建設。
但相應的,這基本算是國內第一座內地經濟開發區,能向港資、臺資企業劃撥地塊,也就能給民營企業。
這才是讓衛東迄今為止第一次被允許擁有地塊,雖然不是什么特別黃金的地方,但面積大呀。
目前正在談的港資、臺資也就三四家,你要哪,十萬方夠不夠,土地出讓金跟白送似的,甚至你先免費拿著投產回款再分期付,不要耽誤了生產,而且建設廠房錢不夠銀行來貸款。
讓衛東終于明白了那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時代諺語。
這會兒只要獲得了認可,只要敢要,真是空手套白狼似的拼命給,最后必然活生生的撐死,被這個場面嚇住,也就錯過了這種順風而起的機會。
所以他還真是個異類:“我只是確認要,具體多大面積我都沒概念,會由專家來定,但肯定要建設成漂亮現代化的工廠,重點是我這工廠人很多,那就必然要在廠區修足夠的生活小區,工業用地、住宅用地都能行嗎?”
連后世的老保安都知道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是嚴格區分,這會兒的開發區官員卻沒這概念:“只要在你地塊上按照規劃修唄,為了生產發展都是可以的!”
讓衛東還得解釋:“假如我真的上萬人了,就要考慮工人結婚生子,單身宿舍、員工公寓,結婚的住好點,還要有生活配套,不說電影院那么夸張,總要有商店、籃球場這些設施。”
他描述的是生活小區,在場所有人腦海里的畫面都是國營廠的樣子,全都覺得理所當然:“那肯定啊,沒問題,地塊用途上肯定會注明允許這樣建設。”
讓衛東不得不再細化下:“可我聽說江州的房地產公司已經成立,未來這些房子我是要賣給員工的,這就是商品房了,也不違規嗎?”
所有人頓時有點宕機!
超綱了。
國內還沒開始賣商品房呢,所有城里人都是單位分房,只有極少數之前有老房子的城里人住回有據可查的老房,由房管所之類來統一管理。
讓衛東是太在意這幾條紅線了。
起碼劃撥給我的時候就要說清楚,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我可以銷售處置。
別特么以后拿這來收拾我。
結果開發區拿出幾張區域圖給他:“好像……臺資公司申請了商品房銷售許可,我們也正在申請批復,你是這個意思嗎?”
讓衛東才看了看自己的“鄰居”,瞬間明白,這是啥呀!
這是狗屁個工業投資,直接拿了地塊就是搞房地產,盡可能把地塊靠近現在的繁華街道,那目的能是為了搞工廠嗎,起碼也是為了地塊以后好升值吧。
讓衛東還是有起碼的單位老油條情商,那貿易大廈他都問了沒修,才說不好。
現在這人家都簽約定下的事兒跟自己沒相關,他只點點頭:“那行吧,就按照他們的條件意思申請,保證土地用途不違規……”
然后沒忍住低聲提醒句:“經濟開發區就跟那水果攤賣東西似的,要把最好看最漂亮的擺在前面,再搞出立竿見影的重點成績,這樣四面八方來參觀學習的時候,才知道大家做了什么工作。”
他自己也在商州搞工業園區,后世稅務機關去的各種開發區、工業園太多了,各位同事領導回來都會說道。
這玩意兒本質上就是獨立給優惠政策的經濟小特區,除了拉動經濟,迅速提升價值,最重要就是經(you)得(zheng)起(ji)各方看。
所以他才啥都不管先把三岔口清理干凈,把自由市場打理出來,有了這個能給各方看的“樣板”,再慢慢打理廠子。
誰有耐心看你在廢舊倉庫里搞生產啊、艱苦樸素的搞科研。
一定要有讓人感覺眼前一亮,哎喲,真是很不錯的全新驚艷,這經驗也就算是取到了。
眼前這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亂七八糟,根本就看不到開發區設立以后的變化,讓批復的各級領導怎么看,聞訊來的各方媒體、同行怎么看。
對方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醍醐灌頂:“衛東同志!幫幫我,我們正在焦頭爛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