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記者采訪,說會盡快見報主持公道,群情激憤的女工們才沒有去上街。
這會兒她們絕對敢干,霸服都迭滿了。
沒準兒還有人以為這事兒就這么糊弄過去。
這是真沒見過媒體熱度流量的威力。
起碼在八十年代資訊不發達時,感覺報紙、電視上的東西離我好遠,不會燒到我頭上。
等發現燒過來時候已經晚了。
讓衛東都沒想到這火頭會如此之旺。
第二天的陽光日報直接刷個頭版。
上面是慣例的各種國家級新聞內容。
下半截整個三分之一版:《改革浪潮中,十問
這年頭可沒什么某企業,某地某商家,甚至還用字母代替的玩法。
要的就是點名道姓
原文還帶點文學藝術性:“八月下旬的山城驕陽似火,一臺臺設備被抬著上了駁船,上千名面臨失業的員工悲憤的看著企業無奈遠走他鄉,四十度的高溫都化解不了他們內心的冰涼,看著空蕩蕩的廠房,是什么讓勤奮勞動的工人們失去飯碗,是什么讓努力付出的企業失去庇護,是什么讓艱難成長的……”
用董老二的話來說,這一天郵電局的電話線路都打爆了!
所以說讓衛東要小姨子留在郵電局還是有點意義的。
這句話不是文學修飾,是真的當天江州市市話、長途電話的數量都在暴增!
有數據為證,前一年的全市場電話交換單,也就是無論打進打出都要算一單,約為三百萬單。
進入84年平均就是每天一萬單左右,這一天硬生生的拔高到了約一萬八千單!
因為幾乎沒什么居民長途電話,所以這會兒的長途除了部門就是企業。
這時各部門的上級單位都在打電話來問情況,怎么被卷進去的。
然后又有無數電話打出去找解決辦法。
因為還有無數長途電話是外地媒體,省里面媒體得到消息來詢問江州的通訊員社會關系做得怎么樣,我們馬上派人來跟進熱點有沒有搞頭。
這火頭起來了哪里有那么容易就熄滅的。
一切火災只有在還是火星子的時候,有機會小成本撲滅。
讓衛東早就在火星子的時候提醒過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主動放棄滅火,甚至商社還頭鐵的到處隱瞞,這漫天大火燒起來就沒他們什么事兒了。
磚兒臺當晚就飛過來。
后世的什么震驚體,那都是小巫見大巫。
靠標題吸引人算什么本事,這會兒都是靠內容吸引的。
馮主編的筆桿子還是狠,尖銳的抓住了核心不是什么盜買設備、假冒偽劣生產,這是商業運行中不可避免的事兒。
關鍵在于出了這種事,當地怎么應對處理,這才是給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重要指標。
很顯然江州這次栽了個大跟斗。
平京那邊各家媒體,相關部門都在蛐蛐這不是故意立威吧。
首先是這特么都在聯播新聞后面打廣告的企業,這看看都什么牌子的企業,居然在當地沒有到頂的聯絡手段,沒當地幫忙說句話?
這不正常啊。這是專門提了個最醒目的仔出來打給全國看嗎?
自認為人脈廣泛,到處都是熟人關系的商社全方位的坑了所有人。
誰能想到這個年輕人,企業撤走就真的全部搬走。
電視新聞也不含糊,先由陽光日報對著鏡頭敘述這次新聞的由來;
接著供銷總社講述這款產品的價廉物美,是他們怎么從全國優秀商品中發掘出來,在全國受到的暢銷,繼承了關懷意志;
這兩家促成飛燕品牌的大戶,肯定要在這時候刷臉證明立場,既然確認自家沒任何問題,那就必須站臺。
最后在飛燕衛生巾廠采訪了忙碌的大爺大媽,譴責了怎么能假冒偽劣生產我們飛燕牌產品呢,這個鏡頭就在辦公室。
讓衛東回了商州,都被江州趕緊派人去找回來。
可那江州是能呆的地方嗎?
讓衛東不是被這報道嚇跑的!
他屁滾尿流的回老婆身邊抱怨,哪里敢單獨跟小姨子回家住,住在兵站招待所還下班帶著小蝶來鬧騰,沈老三再敲邊鼓起哄。
算了算了,一早還沒看見報紙他就帶著女兒跑路。
小蝶還笑得嘻嘻哈哈。
氣得董老大打長途去單位罵妹妹:“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呀!”
對讓衛東只有狠狠的陪他去吹了好幾回空調,方能解決心頭郁悶之氣。
恰好下船才看見十問雄文的讓衛東也心驚肉跳,郁悶得不行。
老子不是要馮主編你搞出這么大場面,機關單位辦事不都這樣兒,哪里是我這種小蝦米來肅清的?
差不多就行了。
結果搞這么大場面,咋辦?
正好棋逢對手,先大戰放松再說。
只能可憐了娃顛沛流離的睡副駕駛。
鑒于江州到商州的水陸交通工具都在一天左右。
所以等江州市輾轉找到沈翠月,這姑娘很有火候意識的拖了下,知道這會兒多拖點時間就是讓自家更有利。
假裝忙碌的守著一地狼藉的裝配車間到處打電話找不到人。
是劉太元和張經理都被挖掘出來找她,因為他們已經在遞交關于和讓衛東合作的重建地產項目,正好在跑市里面有關部門,主動請纓說衛東這小伙子很好打交道的。
這時候誰能幫著解憂解決問題都是大功。
沈翠月又得了平京那邊打電話的叮囑,更拖延下,這邊派去找讓衛東的人就只能第二天一早出發。
這可不就把昨晚抵達的磚兒臺記者等到同步了。
電視臺屬于宣傳部門,肯定都樂見自家在這次事件中發光彩。
第二天一早就有宣傳部門陪著磚兒臺記者去了商州。
商州跟江州現在還是平級的省內地級市,也就江州剛成為計劃單列市高一籌,論面積、人口還沒商州大。
磚兒臺記者當然要看看能讓民營企業轉去的地方是什么樣。
又得天黑才抵達商州。
于是讓衛東這天從早上身心舒暢的提了褲子去上班,恰好打理出來篇錦繡文章。
拍著良心發誓,他真的沒有算計。
平京給沈翠月打電話的是金卓群強調這個火候,在江州接受采訪的居然是尤啟立!
因為沈老三覺得這中年男人喊口號還行。
最后說得留在江州采訪的這一路記者都腦瓜子嗡嗡的,這尼瑪理論基礎太雄厚了。
這對民營經濟的傷害確實大得不得了。
而晚間從輪船下來的宣傳單位、磚兒臺,以及專門來找讓衛東回去的人,跟商州又沒隸屬關系,沈翠月故意跟董雪瑩商量不要安排接待。
那可不就只有下船問人,問市里面相關單位。
結果都紛紛說知道讓衛東,整個碼頭到處都有人在說我帶你去。
磚兒臺的記者都震驚了,扛著的攝像機連忙拍攝這罕見畫面。
群眾基礎這么好嗎?
就不知不覺,讓衛東是真的把商州經營得挺不錯,尤其碼頭這塊兒簡直像他的粉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