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明君第170章 忙里偷閑,日暖風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明君 >>萬歷明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章 忙里偷閑,日暖風恬

第170章 忙里偷閑,日暖風恬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2日  作者:鶴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鶴招 | 萬歷明君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這種慵懶的狀態,難得在年后的皇帝身上出現。

朱翊鈞是昨夜戌時后半段入睡的,卻并未在卯時之前準時起床。

而是一直迷糊到天已然半明的時候,才勉為其難揉著肩膀靠坐起來。

“幾時了?”

他活動著側臥壓得有些疼的肩膀,招來張宏隨口問著時辰。

雖說要開始準備親政了,但干活肯定不能連軸轉。

偶爾睡睡懶覺張弛有度,倒也沒人說三道四。

“萬歲爺,還有一刻便辰時了。”

張宏連忙招呼內臣女官,上前服侍皇帝穿衣洗漱。

朱翊鈞搓了搓臉,讓自己清醒過來,才開始漱口擦臉:“今日總沒什么事了罷?”

前幾天日程都排滿了。

廷議聽政、祭祀宗廟、探望故去的大臣、出宮辯經,如今總算把該處置的事情處置得七七八八了。

張宏對皇帝的日程安排自然是做好功課的。

他捧著盥洗盆在旁邊,輕聲回道:“萬歲爺,除了今晨兩宮送來的奏疏之外,倒是沒別的安排的。”

朱翊鈞點了點頭:“沒什么急事,奏疏放著下午再處置罷。”

那就是沒事了。

奏疏雖然不少,但留出上午休息還是沒問題的。

廷議沒有要緊的事,今日也不去了。

至于經筵,當然是推遲了——不是皇帝偷懶,而是經筵官們一致請求,重新整理課件,擇日再開經筵。

想到這里,朱翊鈞隨口問了一句:“三日前的論道,如今士林什么反應?”

張宏斟酌片刻,恭敬回道:“萬歲爺,如今大量士人聚集在弇山別苑,復盤當日的盛事。”

“弇州公正領著一眾士人將詞句逐一注釋,以求早日編纂成冊。”

“國子監的監生們,盡數在談論當日之事,聽聞……已經隱隱有了‘圣王出世’之論。”

“坊間更是開始流傳起了‘七賢’的稱號,無不將陛下置于首位。”

朱翊鈞一邊聽著,一邊張開雙臂,任由女官為他穿戴。

張宏說的反應,顯然只局限在京城之中。

畢竟大明朝疆域擺在這里,事情的發酵肯定不會太快。

況且,讓人從“皇帝辯經”這件事本身的噱頭,放到辯經的內容上,必然也還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朱翊鈞也并未操之過急,只簡單囑咐道:“讓通政司動作快點,早點見報。”

張宏忙不迭應聲。

小皇帝吩咐完,自己都忍不住搖頭。

官僚機構老化,也別指望宣傳部門機能維持正常。

這都第四天了,竟然還沒見報——王世貞一個人干活,昨日都在《弇山堂別集》中增稿一卷,將當日之事刊印了出來。

看來還是得將通政司邸報、新報業務,分割出新聞版署,托付給專業的人來才行。

張宏拉開椅子,恭請皇帝落座早膳:“萬歲爺日理萬機,已經好些日子沒垂釣了,今晨難得歇息,可要閑適一二?”

朱翊鈞聞言,右手下意識捏了捏,顯然已經意動。

他遲疑片刻,還是含蓄地不置可否道:“朕先去向兩宮請安。”

張宏立刻會意,朝一旁的小太監使了個眼色,讓其下去準備。

朱翊鈞見狀,輕咳一聲:“打窩也就罷了,不要再特意放魚了,朕只是枯坐練心而已,上不上貨反倒是其次。”

去年他釣魚多,太監們的花樣也多。

據錦衣衛說,金水河的釣叟私下感慨,河中的巨魚多了不少。

張宏唯唯諾諾:“奴婢知道了。”

嘴上說以示明白,身后不斷打著手勢,示意小太監趕緊去操辦。

后者顯然也明白皇帝的性子與釣技,直將皇帝給自己準備好的臺階無視,緩緩退了出去。

朱翊鈞揉了揉脖子,開始吃起早膳。

“陶先生的身后事,禮部議定了嗎?”

陶大臨的謚,肯定不能像歷史上一樣上一個“僖”字的。

好歹是東宮出身的日講官,要是無功無過還被上個惡謚,大家怎么看他這個學生?

張宏回憶了片刻,才開口道:“禮部已經部議完了,是按陛下的定的文比,取擇善從之。”

“今日應當在過廷議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

馬自強還是上道的,只要滿足其功名利祿的需求,未嘗不是個干活的好手。

朱翊鈞將嘴里的東西咽下后,不徐不疾道:“惟新閣的事,籌備得怎么樣了?”

他口中的惟新閣,指的便是屬于萬歷朝的凌煙閣。

取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一句路人皆知的典故,再加上取了皇帝的私號一字,可謂是簡單而直白地揭示了皇帝的三大志向。

中興。

中興。

還是中興。

張宏聽皇帝問及此事,連忙回道:“回陛下的話,紙面上的事,大多擬好了。”

“司禮監跟禮部早先便行了風水堪輿之事,挑了幾處地址,以及動工的日期;修建殿閣的錢,戶部與內帑更是爭相出資;只是具體選址,如今司禮監與禮部有些分歧。”

“內廷的意思,還是效凌煙閣之事,建在宮里,方便陛下祭祀。”

“禮部則是想建在宮外,太廟一帶,方便群臣與百姓吊唁。”

朱翊鈞仔細聽完,搖了搖頭:“那就建在宮外罷,朕多走兩步就是。”

這種性質的樓閣,就是要瞻仰的人越多,才越珍貴。

放在宮里閑人免進,反倒不太好。

至于說祭祀……說得好像皇帝會兢兢業業親自祭祀一樣。

張宏聞言,躬身應是。

朱翊鈞看了張宏一眼,半開玩笑半認真道:“大伴若是有意,也未嘗沒機會列位其中。”

張宏一驚,忍不住抬頭看向皇帝。

卻見皇帝埋頭喝粥,并未繼續這個話題的意思。

張宏默默低下頭,思慮萬歲爺是在敲打自己,還是勉勵自己,一時有些心亂。

朱翊鈞有一搭沒一搭問著張宏宮內宮外的事。

很快便吃完了早膳。

這一會的功夫,早色倒是已然透亮。

同時,這也象征著皇帝開始了難得休閑的一天。

早膳后,朱翊鈞例行散步小跑,活動身體。

一路跑跑走走,順路來到了元熙延年殿。

給李太后請安,是很治愈的事——主要體現在李太后如今對皇帝的態度,非常能滿足情緒價值。

朱翊鈞給李太后繪聲繪色地重復辯經當日的場景。

后者時而驚訝,時而夸獎,偶爾還將命婦們的評價復述一二。

朱翊鈞也照顧受眾,對當日的內容,他是一點也不提,而儒生們的反應,他則是大書特書。

不僅李太后聽得入神,甚至剛剛開蒙的弟弟妹妹,都張大嘴巴,崇拜地看著皇帝。

又陪李太后拉了半個時辰家長里短。

朱翊鈞才起身告退離去。

隨后,他又一路散步去了乾光殿,給陳太后請安。

陳太后性子向來幽幽怨怨,朱翊鈞遇到這位,也活潑不起來。

請她釣魚也不去,說起趣事就只是含笑看著皇帝。

朱翊鈞只好漫無目的地陪著陳太后聊閑。

以及向延慶公主指導并實踐了一番,應該如何跟狐貍還有貓打架。

見時候差不多了,朱翊鈞才起身告退。

而后,自然是喜聞樂見的休閑釣魚環節。

跟在皇帝身后的張宏,顯然感覺到皇帝步伐加快,他連忙擦了擦汗,快步跟上。

朱翊鈞迫不及待地趕往太液池,不知想到什么,突然回過頭:“去問問李選侍,要不要來太液池枯坐練練心?”

張宏聞言,連忙停下腳步,應了一聲。

皇帝說枯坐練心,顯然是沒問題的。

畢竟一早上快過去了,他還是一尾魚都沒釣上來。

但對于李選侍而言,就不太那么枯坐了。

朱翊鈞看著李白泱在那里手忙腳亂,沒過一會,便有魚漂跳動,甚至還不時起身拔河。

他心中暗暗琢磨,是不是真有新手保護期這玩意兒?

張宏在旁邊一直擦汗,不時朝小太監使眼色,不知道在吩咐什么東西。

皇帝在思考。

太監在打窩。

好像只有李選侍在釣魚。

大家各忙各的。

李白泱將一條大魚拽到岸上,興奮不已:“陛下,你看!你看!”

朱翊鈞敷衍地嗯了兩聲,撇了撇嘴,越看岸上那條撲騰的魚,心里越是吃味。

好在貼心圣意的不止太監,還有天數。

“陛下,刑部尚書張瀚、大理寺卿陳棟求見。”太監匆匆而來。

朱翊鈞聞言,霍然回頭。

他如蒙大赦一般:“快快請來。”

說罷,便將魚竿往地上一扔,徑直走到涼亭中歇息等候起來。

負手背對,緩解尷尬。

不多時。

張瀚與陳棟聯袂而來。

二人走到近前,便看到皇帝正在眺望遠方,似乎在思索什么要事,一時不知道應不應該打擾。

朱翊鈞聽到動靜,緩緩轉過頭。

“陛下。”

“陛下。”

張瀚陳棟連忙行禮。

朱翊鈞頷首:“二卿聯袂而來,是有司法之事?”

刑部跟大理寺,在去年開完年會之后,痛定思痛,開始了業務整改。

效果或許有限,但態度好歹是拿出來了。

張瀚與陳棟對視一眼。

前者行禮稟報道:“陛下,是有幾起案子,要陛下圣裁。”

他見皇帝靜靜看著自己,便開門見山:“一者,是狹西妖人齊房一起業奉欽依處決,止因撫按意見不同,迄今未見典刑。”

朱翊鈞一怔,這種死刑案都是皇帝御批的,他沒看過案子,名字倒是記得。

這都是隆慶六年十二月戊寅日的事了。

前狹西撫臣曹金奏斬,刑部大理寺擬批處決,內閣擬票,他親自批的紅。

這都兩年多了,竟然還沒明正典刑?

朱翊鈞疑惑:“撫案意見不同?是有冤屈?”

陳棟遲疑片刻,解釋道:“陛下,巡撫狹西副都御史郜光先上疏,曹金當初奏妖犯齊房、劉汝勾結數千人,聚眾謀逆,但實則其不過失地百姓,誤信了白蓮,聚了同村七八人,在城里討些吃食罷了。”

“如今我司與刑部正在重新審理卷宗……”

陳棟說著說著,便停了下來。

朱翊鈞聽到這里,也明白陳棟與張瀚為何一同前來。

郜光先這個現任,想翻前任的案,其實是不講規矩的行為。

因為案子是三法司、內閣走的程序,皇帝欽定的斬決。

哪怕確實是曹金辦的冤案,也有打臉皇帝跟三法司的嫌疑。

但皇帝偏偏又在去年的年會上交代過,要清理刑獄,大理寺和刑部遇到這種事,也只能找到皇帝的頭上。

朱翊鈞忍不住嘆了一口氣:“以后這種事直接上疏重新翻案徹查就是了,朕又不是全知全能,欽點的案子更沒空去看始末原委,你們又不是不知道。”

他擺了擺手:“把案子打回去重新查吧,黔首的性命再是無根浮萍,也不至于為了你我的顏面就隨意冤殺。”

兩人無視了皇帝第二句虎狼之言,齊齊長出一口氣:“陛下圣明!”

張瀚接著說道下一事:“陛下,杭州衛千戶陳鎮,毆死出使簡討沈位一案,業已查明。”

沈位,是隆慶二年庶吉士,閣臣班底。

隆慶五年出使冊封肅王,第二年三月回朝時船過睢寧縣,與杭州衛千戶陳鎮一行爭路,遭陳鎮率步卒毆死。

庶吉士被千戶毆死,自然是震動一時的大案。

陳棟見張瀚說話留一半,只好被迫接上:“陛下,陳鎮毆死沈位,乃以當日二者沖突時,沈位出言辱及陳鎮及其麾下的武將出身,一時間引得群情激奮,才有此慘事。”

“如今刑部擬將涉案四十二人一并處斬,大理寺以為不可,請陛下圣裁。”

他大致將經過凝練做一句,點出了最大的疑難。

這不是簡單的刑案,而是政治案件,稍不注意,便可能會挑起文武之爭。

事關重大,大理寺跟刑部起了分歧,而裁決的權力,便拋到了皇帝這里來。

朱翊鈞聞言,也有些頭疼。

這事他自然也知道。

刑部張瀚是照顧文臣情緒,畢竟此案朝中的共識,便是不能姑息。

甚至拿大同振武說事——“往者大同振武之變,從以詰治未盡,故豪官悍卒橫暴相尋,一遇事端,猖狂四起。”

但主犯處斬沒問題,從犯就有些量刑畸重了。

所以大理寺并不贊同。

尤其是此案本就事出有因,若是要將數十人一并斬首,武臣們是何觀感,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事。

朱翊鈞想了半晌,只好拿出搗糨糊的老手藝,折中道:“那便……陳鎮為首律斬,明正典刑,查照揭黃子孫不許承襲,楊忠、葛良佑、宋喬、丘釗減等人發邊衛充軍。”

張瀚面色有所不滿。

陳棟兀自下拜:“陛下圣明!”

隨后,又是一些立法之事。

譬如四川巡按御史孫代的上奏說,懇請法司定制禁止“招贅后夫”,也就是丈夫死后,招贅夫婿上門。

當然,理由也是直接——“舉居室、田產、子女、婢仆、前夫所遺盡,以歸之后夫,比之娼優賣奸尤為不同,蓋不恃廉恥掃地抑且釀禍最烈。”

朱翊鈞聽得已經不耐煩了,雖說法向來都是體現他的意志,但他本身并不懂這玩意兒。

等兩人說完后。

朱翊鈞語重心長道:“張卿、陳卿,朱子說格物致知,王子說知行合一,朕說因果與實踐。”

“這律令的知與因果,朕以為法司還是要上點心,多格上一格,探究探究理論因果,不要總是空中樓閣一般,讓朕拍個腦袋就給你們定下來。”

兩人聞言,面面相覷。

沒見過皇帝耍帝威,倒是第一次看到皇帝耍宗師架子了。

到底是不一樣了啊。

兩人莫名其妙挨了訓被攆人,只好行禮告退:“陛下教訓的是,臣等下去,便梳理一番律令之因果。”

朱翊鈞頷首示意二人慢走。

兩人前腳剛走的功夫。

李選侍又在那便喊了起來。

朱翊鈞下意識回頭看了一眼,猛然閉上眼睛。

他轉過頭去,連連擺手:“不釣了不釣了,該回去用午膳了!”

說罷,也不等李選侍將魚拽上來,便將其魚竿沒收,直接拽回了萬壽宮。

休息的時間,總是短暫。

時間悄然到了三月十五。

皇帝的檔期,再度被排滿。

一大清早,禮部就來西苑請朱翊鈞御皇極殿,策禮部貢生等四百零三人于廷。

沒錯,今日到殿試的時候了。

這次會試取了四百零二人,其中兩名堂官子弟,而最后一人,則是特賜殿試資格的海瑞。

殿試只取排名,而不黜落,所以今日這四百零三人,都將是天子門生。

朱翊鈞是必須要去出題的。

當然,說是皇帝出題,其實無論是殿試策論,還是選庶吉士的選拔,本質上都是禮部和內閣出題,皇帝挑選決定。

根本的作用,也就是宣示一下存在,以及確定師生關系而已。

甚至于,要是遇到先帝那種憊懶的性子,更是連出面都懶得,傳個口諭出來就是。

不過對于勤勞的小朱同學就不一樣了。

他是懂兢兢業業的——只是挑禮部出的策題,就挑了半個時辰。

“衡石程書,衛士傳餐,汗透御服,日旰忘倦,政非不勤矣,而政理之效,顧獨稱躬修玄默,清靜無為者何歟……這個題出的不好。”

朱翊鈞直接將這題否了。

他看著馬自強,不悅道:“什么叫有些君主雖然勤于政務,但治理效果最好的卻是那些崇尚清靜無為的君主?”

“先問是不是,才能問為什么。”

“是太祖皇帝日旰忘倦時,政理之效不行了?還是說朕的皇祖父清靜無為,國家蒸蒸日上了?”

這是歷史上原本的考題,但并不妨礙朱翊鈞大搖其頭。

這種預設立場的考題,在他這里是過不了關的。

既然要預設立場,憑什么不是預設他的?

馬自強聞言,一面直呼皇帝難伺候,一面恭謹承認錯誤:“是臣的疏漏,那陛下再看看其他的選題?”

策論自然不止一題,否則也不會讓朱翊鈞臨考的時候隨機選。

可惜,小皇帝似乎一題也看不上。

朱翊鈞又拿起一卷:“……然考德論治,猶未可匹埒于姬姒,矧曰唐虞……”

“馬卿,三代之治固然超絕萬世,但世殊時異,三代疆域可能比照今日?三代子民,可有今日之萬一?”

“情境不一,治政難度不一,又如何一概而論,讓諸生強答?”

馬自強不由得擦了擦汗。

皇帝前些日子不再藏拙,肆無忌憚地展現出經學造詣之后,膽子顯然是又大了一圈。

竟然已經敢對三代之治指指點點了。

這要換個皇帝來說這種話,儒生們不給其噴個狗血淋頭才是怪事。

至于如今……反正不是他馬自強擋得住的。

大宗伯苦笑一聲:“陛下,禮部的策論題,僅這幾道,陛下勉為其難,擇一取之罷,否則就要耽擱殿試了。”

他用腳指頭,都能想到皇帝想干什么。

果不其然。

只見皇帝嘆了一口氣。

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算了,朕親自來罷。”

皇帝說罷,也不給他辯駁的機會,拋下考題,便直奔皇極殿去了。

馬自強快步跟上。

只留下禮部一干郎中主事面面相覷。


上一章  |  萬歷明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