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明君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為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明君 >>萬歷明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為重

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為重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1日  作者:鶴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鶴招 | 萬歷明君 
正文

正文

熱門推薦:

最新域名:,請牢記本域名并相互轉告!


“高拱,好個高拱,好個內閣首輔,好個柱國!”

李貴妃聽了小太監稟報并不表態,只是念了兩聲高拱的名,轉而面色難看地拉著朱翊鈞,繼續往文華殿去。

其余人自然不敢置喙。

除了多了個太監提燈籠,照得亮堂些外,一行人似乎沒什么變化。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李貴妃這是已經動了真怒。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貴妃難看的面色,心中嘆了口氣,他這便宜母妃果真是宮女出身,容易挑撥不說,還喜怒形于色。

以他的老到,自然能看出這是馮保在給那位內閣首輔高拱下絆子。

或許此人真有意思差不多的話,但絕不至于跋扈到這個地步。

馮保這是看準了李貴妃沒有政治經驗,加之內外相隔,不可能當面以此詰問,才敢如此。

但朱翊鈞知曉部分歷史,又有豐富的斗爭經驗,這種事可是門清。

如今先帝駕崩,嗣君年幼的主要政治環境是什么?

自然是皇權缺位,群狼環伺!

都恨不得啃下一塊肉來!

其中有司禮監大太監馮保這種,企圖隔絕內外,做李貴妃的代理人。

也有內閣首輔高拱這種,趁機以內閣侵蝕皇權,妄圖天子垂拱而治,所謂致君堯舜上。

二人未嘗沒有合作的基礎,但,誰讓二人本就有仇?

當初高拱可是兩度阻撓馮保的晉升!

如今再添一把火,可謂你死我活。

馮保的手段,就是隔絕內外,挑撥高拱與李貴妃了,所謂“高拱威脅論”。

就是不知高拱又有什么手段,只是現在看來,還是馮保處于上風,畢竟他是內臣,只要他牢牢守住李貴妃這個基本盤,就立于不敗之地。

等到朱翊鈞順利即位,李貴妃變成李太后,名正言順監國,她一句話就能將高拱罷免驅逐。

可是……

朱翊鈞心中搖了搖頭,這不符合他的利益。

所謂父死,三年不改其志。

先帝才死幾天?哪有一登基就讓三朝元老不體面的?

要知道,高拱是什么人?

先帝恩師,三朝老臣,如今的內閣首輔,主持過隆慶新政,又有俺答封貢平息邊事,聲望顯著。

甚至先帝少理政事,大多交予高拱,以至于先帝受委屈的時候,都得跑去跟他哭訴“有人欺負我!”。

駕崩之前還特意拉著他的手說“以天下累先生”。

就差叫一聲義父了,可見有多么信重。

這種人物,罷免倒是一句話的事,但這消耗的可是新帝的政治信用!

權力的行使,總會在暗中標注好價格,這份代價,他可不想替馮保背負。

朱翊鈞亦步亦趨跟著李貴妃,思量著要不要拉高拱一把,至少,讓他體面致仕。

心中又有些可惜,與馮保這類竊據皇權,只是為了權勢享樂的人不同,高拱攬過權責,卻是有心振興大明朝的,遺憾的是,能力不行啊。

若是高拱當真既有想法,又有手段,自己也未嘗不能托政與他,畢竟十歲天子羽翼未豐,無論如何也需要代言人的。

不過,話說回來,當今內閣之中,既有理想,又有能力的人,也不是沒有,他可是神交已久……

就是不知道,其人在這一局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臺子還沒上,舞臺上的角倒是都彰顯了一波存在感。

朱翊鈞看了一眼逐漸退去的日食。

旭日東升,卻因為日食未盡去的緣故,蒙著陰翳,天色反而更顯晦暗。

他忍不住揉了揉眉心,當真是,風雨欲來。

文華殿內。

“元輔,不可失了人臣之禮。”

已經有知命之年的高儀輕嘆了一口氣,對高拱懇切道。

兩人雖然都是姓高,卻不是一家。

但高儀無論起復,還是入閣,都是高拱所舉薦,關系非比尋常,這種勸諫也只能他來開口。

當然,情誼是有的,不過既然已經入了內閣,所謂舉主關系,自然心照不宣地淡化了去。

如今內閣只有二高與張居正,攏共三人。

先帝駕崩,新舊交替,正是大局為重的時候,可偏偏這位內閣首輔脾性卻一言難盡。

剛愎執拗也就罷了,還是個直性子,竟然屢次出言損害嗣君威儀,前日里就在內閣感慨時局,說十歲的小孩怎么治理天下?高儀也只能裝作沒聽到。

今日又當著諸多廷臣的面,獨斷妄為,意圖擺布東宮。

讓高儀不得不出面,攔下了高拱吩咐去東宮請諭的職官。

否則,有失體統也就罷了,傳到兩宮耳中,只怕要惹得兩宮與內閣上下相疑,動搖國本。

面對高儀的勸誡,高拱顯然沒放心上,他面色肅穆,語氣卻格外專橫:“子象,為人臣者,哪有愛惜名聲到你這個地步的?”

子象是高儀的表字,高拱這一開口,就不留情面。

他繼續道:“如今大事,莫過于大統傳續,我既蒙先帝信任,托孤輔國,自然要敢于任事。”

“事關勸進登極,嗣君不來,我豈能像你這樣做個沒事人一樣干候著?”

“我意已決,太子稍時再不至,便將勸進箋送到東宮,請太子以口諭答復,了結今日事!”

“還請子象分清緩急,不要拖延大事。”

言下之意,已經直指高儀阻攔他,會拖延新帝登基,有礙大局。

高儀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是他愛惜名聲嗎?他這分明是怕高拱如此獨斷專行,擺布嗣君的作為種禍不淺!

哪有勸進這種事都給人包辦了的!?

太子年幼不懂事,伱高拱也不懂事嗎?太子不來,你不會如實報與兩宮后妃嗎?

為人臣者,不該做的主,一旦做了,就事無大小,不免有誅心之論,禍福難測。

他深知這位元輔的脾氣,他再多言語怕是也無用。

想到此處,他又將求助的目光看向內閣三人中的最后一人,張居正。

張居正感受到高儀的目光,面色沉靜點了點頭:“先帝曉諭元輔與我提督太子讀書明理,今太子困頓東宮,疏離百官,內閣責無旁貸。”

“如今登極事大,禮部既已擬好章程,不容拖延,內閣當不能束手,我自認同元輔的決定。”

“至于此后,我已經重新厘理課業,選拔講官,為太子傳授經典,輔正行為。”

張居正的發言更是重量級,直接讓高儀眉頭的皺成了一個川字。

他言語中竟然不僅坐實了太子有所失儀,還借著內閣提督太子課業之事,要好好教育這位嗣君。

張居正這是要做什么!?

又聯想到高拱、張居正二人都是力主新政變法的改革派。

難道……這二人似乎已經達成共識,有意識地為內閣張目,要令新帝垂拱,打算以內閣獨斷來推行變法!?

他這位舉主可是什么都沒給他透風的!

高儀不可思議地在高拱與張居正身上來回打量,似乎要將二人臉上看出花來。

看著二人古井無波的神色,心中已經隱隱起了致仕的念頭。

若是真如他所想……

高儀不由打了個激靈,那怕是死了也得被開棺戮尸吧!

高拱見狀,適時開口道:“好了,子象,此事我自有計較,你不必理會。”

言畢,又轉過頭看向張居正,正好張居正也向他看來,二人視線一錯即分。

高拱暗自感慨,自己的想法可是不曾對張居正表露過,他竟然從蛛絲馬跡看出端倪,并且立馬附從,比更親近的高儀還了解他,不愧是自己多年的金石之交。

三位內閣大佬一個圈子聊天,旁人也不敢湊過來。

就在這時,靠近門外的一人正好張望到了殿外有情形。

他立刻告罪一聲,挪步到高拱的耳邊,小聲說了句什么。

高拱神色一動,便將其隨手揮退。

而后高拱當即撫掌大笑,對著高儀,張居正二人道:“子象、叔大,李貴妃終于是將太子‘請’出來了。”

“當真是不容易啊。”

話一剛落,便迎了出去。

高儀本方才見人耳語,就有所猜測,此時聽到這話,心底當即一松。

至于高拱話語中的僭越,他也只裝沒聽到。

語氣也轉為輕松,漫不經心對剩下的張居正試探道:“嗣君以幼沖之年,負艱大之業,二位,任重而道遠啊。”

張居正微微抬頭瞥了一眼高儀,微微頷首并不說話,只是站起身,跟著高拱一道迎了出去。

高儀看著張居正的背影,心中嘆了口氣,張居正自幼以神童聞名,又博覽群書,見聞廣著,必然是知曉此話出處,聽出了他言語中的試探與勸誡,可是卻無動于衷,顯然是決心已下,要有所作為了。

唉,這兩人。

安安心心做個裱糊匠等到致仕不好嗎?

像此前的內閣首輔徐階致仕后一樣,美酒美人,坐擁良田數十萬畝。

或者又如內閣李春芳一般,致仕后繼續專研學問。

乃至于回去孝養父母呢。

大明朝,非得要救嗎?天下焉有萬世不易的朝代?

大明朝,值得殺身成仁嗎?于少保的下場不令人心寒嗎?

可嘆,這些話也只能在他心中想想,他入內閣半年不到,資歷不足,萬事都以高、張二人做主,此時自然也沒有能耐改變這兩人的心志。

也罷也罷,既然高拱張居正有心做事,那便隨他們去吧,國朝二百年,至今已有傾覆之兆,也合該有仁人志士了。

至于他高儀?為官數十年,上表辭官都十余次了,心早就冷了,不與濁流相匯結黨營私,已經是他個人操守的極限,此事他是萬萬不會摻和其中的。

想明白此節,他突然有些理解高拱為何說出那句,十歲天子何以治天下了。

若高拱真想革新變法,延續國祚,這種激烈之事,自然指望不上一位生長于深宮婦人手的十歲稚童。

更別提這位嗣君的天資稟賦,不做絆腳石都是好事了!

天子垂拱,內閣治政或許才可能有一絲機會。

這位新帝……

怕是只能“大局為重”,做些犧牲了。

就這樣胡思亂想著,高儀起身稍晚了一些,才往外迎了去。

高儀剛一走到殿外,便看到李貴妃儀仗遠遠轉道離去,令他一怔。

竟是連照面都不與諸臣打?

心中泛起了嘀咕,看來這位嗣君是給李貴妃氣得不輕。

他見識過李貴妃被朱翊鈞氣得七竅生煙的樣子,心里有數,此次皇太子又蜷縮在東宮不敢受勸進,李貴妃怕是又動怒失態了。

李貴妃或許是不好在這種時候落嗣君的面子,這才徑直離去。

就是這位嗣君,當真一言難盡,躲在東宮不出就罷了,以后可別像他那位祖父一樣,二十年不履朝。

這般腹誹著,便將目光看向那位嗣君。

大明朝嗣君朱翊鈞,身后跟著那位新晉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一前一后緩步走來。

太子出閣講學,高儀作為朱翊鈞的侍班官之一,見到這位嗣君的次數自然不算少。

在他印象中,說得好聽點,這位嗣君就是赤子之心,任然天性,直言不諱的話,就是調皮浮躁,心智中等偏下。

但,今日卻令他覺得有些不同。

不論其余,單這份儀態,竟然讓他心中忍不住暗贊一聲。

只見朱翊鈞穿著缞服,身形瘦小,挺直了脊背,踏步從容。神色倦怠哀戚,卻又肅然端正。環顧諸臣工時含蓄謙抑,又凜然有神。與眾人相互見禮,可謂一絲不茍。

“本宮初御文華殿,萬事仰賴諸位肱股之臣了。”

注1:上憤恨語臣曰:“我祖宗二百年天下以至今日,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爭奈東宮小里”連語數次,一語一頓足一握臣手。臣對曰“皇上萬壽無疆,何為出此言”上曰:“有人欺負我。”——《病榻遺言》。

注2:東宮出閣講學,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高儀,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張四維,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余有丁,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編修陳棟,充侍班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馬自強、陶大臨,翰林院編修陳經邦、何洛文,檢討沈鯉、張秩,充講讀官。檢討沉淵、許國,充校書官,制敕房辦事。大理寺左寺正馬繼文、徐繼申,充侍書官。先是,大學士高拱等請選東宮輔導官僚,會同吏部推舉。有旨宜加慎選,不必備員。于是拱等名以聞,上從之。仍諭拱、居正提調各官講讀。——《明穆宗實錄》卷五

冀ICP備11007602號


上一章  |  萬歷明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