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第八百章 突厥之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朝的棋局 >>隋朝的棋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章 突厥之滅

第八百章 突厥之滅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3日  作者:高月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高月 | 隋朝的棋局 
橫跨娑陵水和額根河的兩座橋梁都被隋軍燒毀,突厥敗兵無處可逃,被兩支隋軍前后夾擊,突厥軍大敗,敗退數十里。

李靖命令處羅可汗投降,處羅可汗卻不愿投降,又率領數萬敗兵拼死反擊,但已經無力回天,最終隋軍全被斬殺,十四萬大軍最終只有數千人活下來,其余全部被殺,處羅可汗也死在亂軍之中,鮮血染紅了娑陵水和額根河,在最后的決戰中,隋軍也陣亡了六千余人。

也正是這場殘酷無情的殺戮之戰,深深震懾了草原各個鐵勒部族,游牧民族開始從骨子里畏懼漢人,再也沒有之前視漢人為牛羊的輕慢之心,他們紛紛向隋朝臣服,把之前擄掠的漢人奴隸也送還大隋。

兩天后,二十萬隋軍渡過娑陵水,占領可敦城,俘虜了包括義成公主在內的十余萬突厥老弱婦孺。

大帳內,義成公主滿臉憤怒,質問李靖道:“大隋一向以仁義為先,從未像今天這樣殘暴,把突厥青壯斬盡殺絕,你們對得起先帝在天之靈嗎?”

李靖冷冷道:“我出征之時,天子有言在先,突厥投降可饒命,但若頑抗,則斬盡殺絕,我已經給了處羅可汗投降機會,是他自己不要,寧可戰死,公主還要責怪我嗎?”

“但那些士兵呢?跪地投降也被你們殺死,你知道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在苦苦等他們回家!”

“夠了!”

李靖憤怒地打斷義成公主的話,“這些突厥士兵殺進大隋,肆無忌憚搶掠殺戮漢民之時,你怎么不可憐那些被凌辱被殺戮的女人和孩子,你怎么不可憐可憐漢人妻兒?你枉為大隋公主,卻站在敵人的立場說話,令人不齒!”

“是你們入侵草原,誰才是敵人?”義成公主憤怒大喊。

“十四萬突厥大軍聚在一起,難道他們是在慶祝節日?”

李靖最后一句話,頓時讓義成公主啞口無言。

李靖深深看了她一眼又道:“天子登基,你不派人祝賀,突厥大軍南侵,你不阻止,突厥換可汗,你也不通知大隋,天子已經下旨削去你的公主稱號,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李靖一揮手,士兵將義成公主押走。

李靖隨即下令,將阿史那皇族以及反隋強硬派貴族,共計一千四百余人,全部斬殺,其余突厥婦孺約十八萬人,牛羊三千萬頭,羊皮五百萬張,還有帳篷、藥材、金塊等等物資,全部押送回大隋。

同時解救了兩萬漢人奴隸,將他們一起送回大隋。

突厥在開皇年間便分裂了,留在漠北草原的突厥王朝是由啟民可汗重建,突厥各部總人口也不過二十余萬,突厥青壯男子也最多七八萬人。

所以始畢可汗所稱的控弦四十萬大軍,其實絕大部分軍隊是鐵勒各部,回紇、同羅、薛延陀、仆骨等等。

另外還有一部分突厥逃到了金山以西,生活在夷播海、伊麗河谷、碎葉河谷等地,這就是西突厥,歷史上深刻影響中亞和中東的突厥人,便是指西突厥。

蘇定方率五萬大軍坐鎮可敦城,這也是天子蕭夏的命令,大軍不撤回,繼續占領草原最富饒的突厥可敦城所在地。

娑陵水和額根河的交匯處,是一片廣袤的三角地形,面積約五萬多平方公里,這里也是漠北草原最肥沃的一片土地,歷朝歷代的草原王朝都被王帳定在這里,兩條大河成了它天然的屏障,如果燒毀河上的橋梁,游牧騎兵就算劃皮筏子過河,戰馬也過不來。

這里有兩座土城,一座叫富貴城,一座叫可敦城,面積不大,城墻也矮小,只能起到防戰馬跨越以及防狼的作用。

在臨行之前,李靖巡視了這片肥沃的土地,天子提到了這片土地,準備將這片土地劃為隋朝的領地,建一座大城駐軍移民,讓這里成為大隋控制漠北草原的軍事中心。

李靖指著可敦城對蘇定方道:“你們可以暫時駐扎在這里,然后就地取材燒磚筑城,城池可以慢慢建造,但一定要大一點,周長三十里左右,我稟明天子后,會有工匠過來。”

“卑職遵令!”

李靖留下大量物資補給,次日一早,十五萬大軍押送突厥俘虜和戰利品浩浩蕩蕩啟程南下。

義成公主最后看了一眼這片她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土地,帶著無限惆悵跟隨大軍南下了。

北征大軍的戰績傳到洛陽時,已是初夏時節。

但突厥滅亡的消息還是讓洛陽城沸騰了,滿城軍民敲鑼打鼓歡慶勝利。

天子蕭夏下旨,放假三天,天下百姓歡慶勝利。

消息傳開,天下各地也都沸騰了,各縣自發組織隊伍游行,歡慶隋軍大勝。

隋朝從兩晉南北朝中走出來,還留存著很多刻骨銘心的慘痛記憶,游牧民族對北方造成的深重災難并不遙遠。

很多百姓心中都留存著對胡人的畏懼和痛恨,尤其對強大的突厥更是從骨子里害怕。

所以當隋軍滅了突厥的消息傳來后,才會激起這么熱烈的反響。

蕭夏特地下旨,封李靖為衛國公、加封兵部尚書、中書門下行走,李靖的兩個兒子皆封子爵。

同時參戰將領皆官升一級,所有將士賞錢百萬貫,絹兩百萬匹。

但另外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怎么處置二十余萬突厥戰俘,尤其絕大部分還是老弱婦孺。

政事堂上,裴文安提出用河套之地安置這二十余萬突厥戰俘,卻遭到了吏部侍郎的魏征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重蹈五胡亂華的覆轍,當年就是把南匈奴安置在關內道,才導致永嘉之亂,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張云秋也認為這兩者性質不一樣,這二十余萬突厥戰俘都是普通百姓,貴族已經被消滅,已經翻不起大浪。

劉文靜并不同意,他認為所有的大患都起源于最初的毫末之事,最初的不重視最終會釀成大禍。

“安知他們三十年后不會出現首領?”

最后還是由蕭夏拍板,“突厥人聚居一百年,他們依舊是突厥人,但把他們融入漢人生活,最多十年就消亡。”

在天下的建議下,政事堂作出決議,在北方十六郡作為安置地,分散到三百個多縣內,在二十里內,每戶突厥人不得有相鄰,其次將他們的民籍全部改為漢民,須按照漢民的習俗生活。

沒有等到十年,只在短短數年后,隨著大批突厥老人先后病逝,這批突厥人便完全融入了大隋北方。


上一章  |  隋朝的棋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