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字數:1598
十天后,蕭琮再一次返回了延陵,雙方談判繼續。
蕭琮得到了天子的最終答復,當然也是妥協答復,天子同意把江夏、巴陵、長沙、零陵、衡山五郡劃給江南道,由江南總管府管轄,換取淮南七郡。
關于吏權中的刺史任命,天子堅持了蕭夏有推薦權,由朝廷任命,其他官員任命須向朝廷備案,這其實就是朝廷的面子,實權在蕭夏手中,朝廷只是表面上維持著吏部的形象。
在財權方面,天子答應蕭夏的方案,蕭夏當然也知道把財權全部拿走,朝廷不一定能接受,所以他提出了一個遞減式方案。
五年內,江南道的財政收入暫時歸江南道總管府,但五年后,恢復三七分賬,十年后恢復到五五分賬。
實際上,蕭夏就要了五年的財政全部收入,五年后恢復之前的三七分賬,甚至還給了朝廷一個遠景期待,十年后減為五五分賬,不管能不能實現,但蕭夏至少在態度上沒有那么強硬,姿態放得比較低,只要五年的全部財政收入,也就是從大業十年開始才恢復正常的三七分賬。
天子便答應了蕭夏的方案。
蕭琮沉思片刻道:“這次我回江都,我想到了一件事,如果江都的碼頭全部歸殿下所有,那么朝廷從海外購入的物資,或者從巴蜀運來的物資怎么中轉?所以我還得和殿下協商,朝廷需要一部碼頭。”
蕭夏點點頭,“我可以理解,但我想知道,關于碼頭的談判是相國做主,還是繼續交給朝廷做主。”
蕭琮微微笑道:“原則性的大問題是由天子,剩下的瑣碎小事,就由我全權做主,天子在答復中也明確了這一點。”
蕭夏緩緩道:“其實之前我就和彭城郡的刺史談判過,用碼頭使用權換取煤田使用權,這樣吧!我可以把一半碼頭所有權交給朝廷,換取彭城縣北部的一萬頃土地。”
蕭琮沉吟一下問道:“這一萬頃土地上有縣城嗎?”
“當然沒有縣城!”
蕭夏讓手下鋪開地圖,指著地圖道:“相國請看,彭城縣以北,留縣和沛縣以東,正好是一處凹陷地帶,因為下面有煤,所以這片土地很貧瘠,連野草都難以生長,我就要這片凹陷地帶,我們測量過,大概就是一萬頃。”
蕭琮點點頭,“這里很可能會變成湖泊!”
蕭夏笑道:“確實會,但至少百年內不會。”
蕭琮略微沉吟一下,便欣然道:“不是什么大事,我同意了!”
蕭琮又道:“天子對你們那種能爆炸的武器很有興趣,能否提供給朝廷,將來我們對付突厥騎兵和高句麗人,都能用到。”
蕭夏點點頭,“配方我不能泄露,但我可以大量提供成品,交換洛陽造船工場的工匠和物資。”
蕭琮當然不會提供鐵火雷,他會提供瓷火雷和火箭,實際上,瓷火雷裝上淬毒鐵釘,爆炸殺傷半徑為三丈,對突厥騎兵的殺傷力一樣強大。
蕭琮緩緩點頭,“那我們就一言為定!”
雙方經過來回磋商,終于達成了一致,蕭夏在協商文本上簽字畫押,納言蕭琮則代表朝廷的協商文本上簽字畫押。
不久,朝廷就出臺了一系列的郡縣調整,比如縮減了江都郡的范圍,只限于長江以北,長江南岸部分獨立為郡,叫做延陵郡。
其次成立淮南道,管轄之前包括江都郡在內的江北八郡。
另外將兩湖道一拆為三,成立荊襄道、黔中道,同時將江夏郡、巴陵郡、長沙郡、衡山郡和零陵并入江南道,受江南總管府管轄。
至于彭城縣北面一萬頃土地則作為晉王的封地賞賜給了蕭夏,而不是江南道的飛地。
隨著朝廷和晉王達成了協議,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時間就慢慢沉淀下來了。
光陰荏苒,一晃到了大業七年秋天,這三年仿佛按下了暫停鍵,很多原本要爆炸的危機又緩和下來了,這是因為關隴貴族消停下來了,他們也終于意識到,時機未到,過早地折騰只會白白損失他們的財富和資源。
尤其他們在楊暕身上先后投下了近兩百萬貫的財富,最終打了水漂,讓他們損失慘重。
歸根到底還是百姓的忍受力,明知義倉糧食被貪污殆盡,百姓們最終也只有忍了,挖掘永濟渠死亡了數十萬人,修建長城也死亡數十萬人,河北在短短兩年內損失了近百萬人口,也沒有引發大規模的造反。
但很多家破人亡的農民紛紛投身為賊,使各地的賊人漸漸強大起來,高雞泊的竇建德人數超過三萬,豆子崗的劉霸道和瓦崗寨的翟讓也各自擁有數萬兵力。
只不過他們都比較低調,要么占山為王,要么潛伏在三不管的荒野的地帶,自己種田,自給自足,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
唯獨保國會又一次犯下大錯,去年,高祝率領三萬軍隊攻占了北海郡,占了七座縣城,天子楊廣震怒,下旨命令張須陀率三萬大軍討伐保國會,張須陀三戰三捷,保國會慘敗。
保國會內部也爆發了內訌,高士達指責高祝的無能冒進導致保國會面臨滅頂之災,他隨即殺死了高祝,率領兩千殘軍逃進了高密郡南部的徐山,改名為徐山軍,這就意味著延續近四十年的保國會徹底滅亡。
這天上午,楊麗華把女婿李敏和女兒宇文娥英找來,將一只紫檀木盒子遞給他們。
“這是我所有的店鋪和地契,就正式贈給你們夫妻了。”
楊麗華已經決定去延陵郡投奔侄子蕭夏,她把所有的財富一分為二,金銀珠寶之類的可攜帶財富她都帶去延陵郡,不動產則留給女兒女婿,包括店鋪、莊園、宅子等等。
“娘,你真要去江南?”
楊麗華點點頭笑道:“北方冬天太冷了,我還是有點難過,你兄弟幾次寫信要我過去,難得他有這份孝心,李靜訓我也帶走,你們夫妻明年可以帶驊兒一起過來住上幾個月。”
李敏和妻子無奈,母親三年前就要去江南,一直拖到現在,母親身體也不好,去江南或許是好事。
“母親什么時候走?”李敏問道。
“明天一早,我坐夏兒的萬石大船南下,有士兵和武士護衛,安全不會有問題,你們就不要擔心了。”
蕭夏考慮得很周全,特地派兩艘萬石大船和五百騎兵來迎接姑母南下,天子那邊也同意了。
這時,楊麗華又想到一事,叮囑李敏道:“你記住了,我給你的財產只是給你們夫妻,由驊兒繼承,和李氏家族無關。”
李敏的家族龐大,但李敏不是主枝,他祖父李遠是家主李穆的兄弟,李穆定下一條規矩,任何族人發達,都要提攜家族,所獲財富與家族共享。
想法本身是好的,但因為家族太龐大,李穆有兄弟七八個,他自己又有十個兒子,子孫太多,到第二代李渾為家主時就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了,家族內部經常為各種利益爭斗。
李敏是旁枝庶出,父親在他很小時就為國捐軀了,沒有父親撐腰,李敏也飽受家族的各種不公待遇。
但李敏偏偏長得極為英俊瀟灑,是隋朝公認的新一代三大美男子之一,另外兩人是宇文士及和元文都。
李敏被長公主楊麗華看中,招為了女婿,李敏一下子便攀上高枝,家族子弟都對他頗為妒忌。
不過家主李渾卻看中楊麗華富可敵國的財富,又沒有兒子繼承,那么這筆千萬貫的財富最終將落到李敏手中。
為了這筆財富,李渾又重新把父親的家規嚴格執行起來,家族子弟非族贈外不得擅自擁有私產,一切歸家族,由家族分配。
這條家規的意思就是說,你拼命賺來的財富不是你的,先全部歸為家族,然后由家族分給你,才是你的。
李家的刀已經磨好了,就等著宰殺李敏這頭尚未長成的肥豬。
楊麗華深知李家的用意,所以她把財富分了一半給侄兒蕭夏,又拿出大量錢財支持二弟楊廣和楊諒爭位。
她的財富已經縮水了六成,但依舊是極為壯觀,她不可能一點都不給女兒女婿,所以她才要特地叮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