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第五百二十九章 齊郡造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朝的棋局 >>隋朝的棋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九章 齊郡造反

第五百二十九章 齊郡造反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31日  作者:高月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高月 | 隋朝的棋局 

作者:高月

字數:1410

歷城縣東面的章丘縣一座大宅內,隱藏著保國會的殘余勢力,正是從高唐縣逃來的高祝等人。

他們只剩下幾十人,不敢去歷城縣,害怕被官府一網打盡,他們便躲到章丘縣。

王薄所說的還有一點底子,就是保國會在齊郡和北海軍有二十幾家店鋪。

現在保國會的當務之急,是要利用朝廷全力對付河北叛軍,無暇他顧的良機,建立起自己的一個根基之地。

關鍵就是要煽動民眾鬧事,他們便可渾水摸魚,聚眾造反。

而義倉就是保國會早就盯住的一個切入口,他們很清楚義倉的問題,就是一個爛膿包,一捅就破。

而今年山東半島出現旱災,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早已焦慮萬分,很多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義倉上,這個時候捅破義倉,很容易引發底層農民的憤怒和抗爭,他們機會就來了。

這些天,保國會到處在煽動農民起來向義倉要糧,首先是對歷城縣下手。

不過他們在歷城縣準備不充分,沒有徹底動員起來,就被官府用假糧食破解了。

高祝聽完了手下的稟報,對幾名手下冷笑道:“歷城縣縣令還真有點本事,居然用假糧食糊弄住了農民。”

幕僚王薄笑道:“會長,假的就是假的,騙不了多久,只要其他縣鬧起來,歷城縣的農民肯定會再度鬧事,卑職建議不如就從章丘縣開始。”

高祝點點頭對眾人道:“鼓動百姓鬧事只是第一步,關鍵是我們要趁機招募軍隊,占領北海郡、東萊郡、高密郡和齊郡,以這四郡為根基建立割據勢力,經營兩三年后,我們再西擴張。”

眾人再次商議了具體細節,這次他們吸取了歷城縣的教訓,開始章丘縣詳細布局,派人大肆宣揚義倉糧食已被貪官污吏全部私吞,義倉內已無一顆糧食。

一連幾天的高頻率、深層次宣傳在章丘縣終于引發了掀然大波。

章丘縣已經三個月沒有下雨,對旱災的恐懼早已在每一個百姓的心中醞釀,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存在義倉里的糧食。

‘義倉內的糧食沒有了!’

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焦慮萬分的數萬農民從四面八方趕來縣城,他們不再包圍縣衙,而是包圍了義倉,縣衙根本無法再作假。

當農民聚集到四萬人,在王薄的率領下,數千農民撞開了義倉,發現原本應該有數萬石的義倉居然只剩下不到百石糧食。

四萬農民徹底憤怒了,如洪流一般沖向縣衙,他們沖垮了縣衙,把縣令和縣丞拖出來活活打死,在保國會煽動下,章丘百姓率先造反了。

章丘縣百姓造反的消息傳到了歷城縣,縣令李惠大驚失色,連忙召集縣內士紳商議對策。

李惠見眾人都沒有說話,個個一籌莫展,便對秦瓊道:“秦館主說兩句吧!”

眾人的目光都望向秦瓊,別人都是商人或者地主,唯獨秦瓊是山東地界有名的豪杰,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他身上。

秦瓊沉吟片刻緩緩道:“這次大亂我懷疑是保國會在興風作浪,一般農民鬧事,都是胡亂打砸一通、或者搶官倉燒縣衙,狠狠發泄一通就結束了,不會造反,因為造反需要有人組織,義倉這種突發事件,誰會出來組織?我想來想去,只能是保國會。”

縣令李惠點點頭,“秦館主說得對,齊王在河北造反,這是保國會的機會,他們一定是趁機在齊郡造反,關鍵是我們該怎么應對?”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起看向秦瓊,秦瓊無奈,只得繼續說道:“齊郡郡兵只有千余人,指望郡兵保衛縣城肯定是靠不住的,只有我們自己組織起來,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動員百姓起來保衛家園,或許還有希望保住歷城縣。”

停一下,秦瓊又道:“咱們歷城縣可是大縣,光縣城內就有人口近十余萬,而且齊郡武風極盛,大部分人家都藏有兵器,我們只要動員起一萬人,再湊集兵器,憑借城墻的高大堅固,我相信我們能守住縣城。”

縣令李惠沉思片刻,果斷道:“就這么決定了,動員百姓守城!”

眾士紳一致推薦秦瓊為主將,秦瓊也不矯情,他一口答應,首先將自己武館的一千多名學徒組織起來,眾士紳開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官府進行全縣動員。

三天內,歷城縣動員了一萬余名青壯,秦瓊挑選出五千人,加上他的武館子弟和郡兵,一共七千士兵,開始進行緊急訓練。

江都郡山陽縣,這里是江都道最北之縣,為了應對冬季通濟渠結冰,從年初開始,這里便修建了大量倉庫群。

這天上午,蕭夏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來到山陽縣巡視。

站在淮河南岸的高地上眺望著淮河對岸,對岸是下邳郡和東海郡,蕭夏心中有一種向東海郡派兵的沖動。

幾天前,蕭夏得到消息,齊郡開始出現大規模造反,這應該就是保國會在齊郡造反了。

歷史上,王薄是在大業七年造反,現在提前了三年,原因就是齊王楊暕反叛,大大促進了天下各大反叛勢力的發展,

齊郡已經是保國會的老巢,現在齊王叛亂,正是保國會叛亂的最佳良機,錯過這村,就沒這個店了。

一旦保國會在山東半島造反猖獗,朝廷會不會讓自己出兵平叛?或者自己主動向朝廷請令,出兵去齊郡平亂。

蕭夏很有一種出兵平亂的沖動,但理智告訴蕭夏,天子絕不會因為自己出兵齊郡平亂,就會放過自己,還要克制住情緒,耐心觀察局勢變化比較好,等到最后時刻再出手。

而蕭夏北上巡視的另一件事,是前些天魏征給他回來一個消息,天子竟然不批準他在彭城縣購地。

雖然明面上是戶部尚書虞世基否決了自己的購地,但蕭夏心知肚明,這不是虞世基敢做的事情,只能是天子的決定。

這件事意義重大,這不是一次否決購地那么簡單,而是天子對自己的態度的變化,也可以說是一個警告,他不再允許自己的任何擴張,哪怕是購地也不允許。

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自己的猜測,在平定了齊王叛亂后,天子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

蕭夏也在考慮自己的對策,讓他支援齊王叛亂,也不太現實,且不說蕭夏個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他手下官員們也不會答應。

那么以剿匪的名義率軍北上呢?這其實是一種威脅,只能用在天子已經下旨調離自己的時候,這時,出兵北上就是一種強硬態度了,

所以蕭夏考慮歸考慮,但他不會倉促派兵北上,那樣做反而讓朝廷找到削藩的口實,讓很多支持他的大臣也沒法說話。

如果不能北上,那就南下,把倉庫物資和各種重要資源放在長江南岸,用長江為天險,和朝廷劃江而治,當然,他肯定會丟掉江北七郡,但可以在洞庭湖一帶補回來。

“殿下,要下暴雨了。”房玄齡在一旁小聲提醒。

蕭夏抬頭望去,天空烏云聚集,天色也暗下來,確實是暴雨來臨前的征兆。

“走吧!”

蕭夏調轉馬頭向山陽縣奔去。

(本章完)


上一章  |  隋朝的棋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