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盛夏里,吳縣也出了一樁轟動全城的大事,十艘從江都過來的官船扎著紅綢,插著彩旗,敲鑼打鼓,船頭站滿了身穿盛裝的士兵,岸邊還跟隨著五百騎兵,船隊緩緩駛入吳縣縣城,為首船上拉著巨大橫幅,‘晉王迎娶陸氏長孫女。’
十余萬吳縣百姓紛紛跑到河邊看熱鬧,人潮涌動,歡呼聲大作,但更多是驚嘆和羨慕,晉王居然迎娶三退娘子,有儒生搖頭晃腦道:“天仙之女豈是凡人可及,陸氏三退只是為等待晉王迎娶!”
晉王的大張旗鼓迎娶也給足了陸家面子,陸家也敲鑼打鼓,全族出動,送女兒陸謝庭出嫁,不僅把晉王給的財禮全部作為陪嫁,又另外給了女兒五萬貫錢財和三千畝上田作為陪嫁。
禮官高聲宣讀天子的冊封旨意,冊封陸氏為正四品良儀,晉王側妃,良儀是品階,側妃是地位,當然,側妃可以不止一個,至少張喬也是側妃。
陸謝庭頭戴鳳冠,在數十名手執團扇的侍女陪同下,緩緩走出陸家大門,她拜別父母,在兩名侍女的攙扶下上了主船,蕭艾作為護衛主管,帶著十名女護衛,將貼身護衛陸謝庭北上。
依依惜別,在一片歡送聲中,十艘大船漸行漸遠,陸鶴鳴拍拍朱烈的肩膀笑道:“我一直怪令郎半路出家,現在看來,冥冥中自有天意,我怪錯了他!”
朱烈苦笑一聲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緣分,思才和表妹恩愛和諧,這是他們的緣分,謝庭也姻緣早定,當初我們就該豁達一些。”
“說得對,我們兩家數百年交情,豈能為這點小事結怨,晚上我們好好喝一杯,不醉不歸!”
“不醉不歸!”
兩人攜手大笑。
陸慎言也看了一眼遠處吳縣縣尉陸建,見他悵然若失,陸慎言心中冷笑一聲,明明叫范建,為了不娶自己孫女,改名陸建,現在可好,自己孫女成了晉王側妃,枕邊風一吹,他的仕途也就完蛋了,當一輩子縣尉吧!
這時,張氏家主張懷走過來,對陸慎言道:“賢弟,晉王殿下如此大張旗鼓,不光是給陸家面子,也是對我們我們吳門世家的籠絡,賢弟牽個頭,我們坐下來商議一下,如何回報晉王殿下的恩德。”
陸慎言早有想法,他把另外兩個家主也請來,對三人道:“我先說個想法,然后再坐下來討論細節,我想晉王最關心就是解決義倉問題,不如我們吳郡做個表率,我們世家把義倉差額填上,讓義倉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另外三家都一起點頭,朱氏家主朱少游笑道:“琦公說得對,其次義倉差額并不多,攤到每個世家身上更是微乎其微,關鍵是態度,一旦義倉事件激起農民造反,倒霉的還是我們這些世家,我們幫助晉王殿下,其實就是幫自己。“
四人紛紛贊同,一致決定次日召集所有吳門世家,一起商議解決義倉問題,給其他各郡做個表率。
從入夏以后,江都上下也一直在忙碌,為天子南巡做準備,江都宮重新修繕完成,行宮又擴大五十畝,全部以房屋建筑為主,以前的行宮雖然風景優美,但不實用,宮殿居住房屋太少,宮墻同時也增高到兩丈五尺,上面裝上鐵倒刺,成為任何一個翻墻人的噩夢,另外還專門修建了專用的碼頭和御道,從運河邊直達江都宮,
南方的叛亂雖然主體已經清除,但還有余孽未消,那就是海外的部分叛亂份子,他們是一個巨大隱患,遲早會重新殺回來,他們掀不起大浪,卻會像山中老人一樣,專門以刺殺為主,讓人防不勝防。
這天上午,一支由十艘萬石商船組成的船隊抵達江都港,蕭夏專門接見了這支船隊的首領,何蠻。
何蠻是建安郡人,也是隋朝著名的航海家,歷史上他是第一個發現流求群島的人,不過在隋朝,流求群島是海外仙山,住在那里的人都是仙人。
何蠻年約三十余歲,身材中等,皮膚黝黑,體格健壯,一雙眼睛格外明亮。
“卑職參見晉王殿下!”
官房內,何蠻跪下向蕭夏行一大禮,蕭夏連忙請他起身坐下。
蕭夏笑道:“聽聞何東主長年游歷海外,見多識廣,不知流求島可曾去過?”
何蠻欠身道:“回稟殿下,流求有兩個島,一個大島一個小島,所以我們一般都叫流求大島,和流求小島,兩座島小人都去過。”
這時,隨從將一個很大的沙盤抬了進來,這是江南道的沙盤,蕭夏特地將沿海以外留了空地。
“這是我建造的沙盤,何東主來看看吧!”
何蠻走上前細看,流求小島沒有,但流求大島已經有了,這不奇怪,東吳大將諸葛直和衛溫就去過了大島,取名為夷洲。
何蠻指著夷洲上方道:“從這里向上,有一連串的島嶼,最大的一座島上有人生活,可惜我不敢下船。”
蕭夏點點頭又指著流求大島問道:“東主對大島了解多少?”
“啟稟殿下,大島上生活有土人,有上萬人,他們生活在叢林和山上,小人和他們做過生意,他們用山貨交換日用品和鐵器。”
“沒有從建安郡逃過去的山越人?”
何蠻點點頭道:“之前有,但他們和當地土人發生沖突,他們敵不過土人,去年便遷到龜龍島上去了。”
龜龍島就是澎湖島,原來山越叛軍殘余并不在大流求島上,而在龜龍島上。
蕭夏沉思片刻道:“我打算派軍隊去剿滅山越殘余,可能要煩請何東主帶路。”
何蠻欣然答應,他又笑問道:“殿下沒考慮派軍隊去流求大島和流求小島看看嗎?”
蕭夏笑著點點頭,“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去看看。”
蕭夏隨即帶著何蠻來到了水軍大營,水軍大營在東面海陵縣的地界,也就是當初三大鹽商制細鹽的地方,這里也是一處天然江灣,停泊著三百多艘軍用大船,這里面有兩百多艘已經修繕完成的戰船,也有七十余艘狀態非常不錯,不需要保養的戰船。
水軍大營在岸上,三萬人已經招募到位,正在積極訓練之中,三萬人中,一大半來自荊襄,另外江南西部和江北也不少,江南士兵太少,只有少量來自丹陽郡的士兵。
目前水軍大都督是蕭夏,來護兒任副都督,不過蕭夏又任命來護兒為水軍主將,任命周法尚為長史,張鎮周為司馬,陳棱、朱寬為左右副將,下面有水軍將領二十余人,包括費青奴、沈光、周紹范、來淵、來整等人。
三萬水軍正在訓練陣型,水軍和陸軍不一樣,陸軍是訓練大陣,而水軍不光要訓練大陣,還要訓練船上之戰,往往就是幾個人的配合作戰,所以又叫十人戰。
蕭夏進了中軍大帳,下令將重要將領全部召集起來。
蕭夏微微笑道:“總在陸地訓練沒有意思,遠航訓練才是水軍的看家本領,現在遠航的機會來了!”
兩天后,水軍的第一次遠航訓練開始了,因為戰船不多,無法全體出航,蕭夏便命令以陳棱為主將,朱寬為副將,率兩百艘戰船和一萬水軍南下建安郡,前往龜龍島清剿山越叛軍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