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敵軍主力全軍崩潰的同時,蕭夏命令薛氏兄弟率一萬騎兵繼續追趕藍兆田,為什么要繼續追趕藍兆田,這就是為了防止他召集殘部,八萬后軍潰敗逃命,如果認真召集,兩三萬人還是能召集起來,必須不給他任何召集殘部的機會,藍兆田被追得一路奔逃,狼狽逃去了永嘉郡。
與此同時,蕭夏率領大軍進入會稽縣城,范世城率三千守軍向蕭夏投降。
蕭夏對范世城的印象并不好,心胸狹窄,記仇心極重,為一口痰之辱不惜背叛對他有知遇之恩的藍兆田。
當然,這是看問題的立場不一樣,羅士信倒是覺得范世城快意恩仇,干得很痛快。
但蕭夏是上位者,以上位者的角度來看范世城,那就不是什么快意恩仇了,而是此人恩將仇報,不可大用。
不過蕭夏還是接見了范世城,畢竟范世城把這次山越人反叛的各種絕密資料都保留下來了,為下一步蕭夏清理山越豪強提供了依據,從這點來說,范世城還是有功勞的。
“小民范世城參見晉王殿下!”范世城恭恭敬敬跪下磕頭。
“范先生是本地人?”蕭夏笑問道。
“小人先祖是南陽范氏,衣冠南渡到了江南錢塘縣,小人高祖范叔孫曾官任南朝中將軍,后來我祖父在余姚縣學教書,就留在了余姚縣,小人和父親也都是余姚縣學教授。”
“你既然世代教書育人,為何又要跟隨藍兆田造反?”
范世城苦笑一聲道:“余姚縣就這么大,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藍兆田為人豪爽,我父親去世,他送給我父一塊上好墓地,小人為還這個人情,就給他做了兼職幕僚,我同時還是縣學教授,并沒有在他王府任職。”
蕭夏點點頭,“我想知道,藍兆田此敗,他會向哪里逃跑?還有,元文真又在何處?”
“回稟殿下,藍兆田此敗,必向永嘉郡逃跑,狡兔三窟,藍家在永嘉郡的永嘉縣還留有五千軍隊,他必然會聯合明家在永嘉郡東山再起,另外,據小人所知,藍家還把大量財富轉到海外了,如果永嘉郡再敗,他就會乘船出海,至于殿下問的元文真,他應該在余姚縣上船了,我聽說他有艘大船在錢塘灣內。”
蕭夏負手走了幾步,問道:“我聽說高智慧的后人也是從海外回來,還刺殺我,藍兆田如果出海,是在同一個地方嗎?”
“沒錯!是一個很遙遠的海外,叫做流求國,有人口萬余人,很多山越豪強都把財富轉運去了流求國。”
蕭夏愣住了,“山越人不上山了嗎?”
“殿下,高智慧的部下成功逃到海外后,他們后來回來招攬會稽郡、永嘉郡和建安郡三郡的山越豪強,藍家、明家之流紛紛響應,他們把家產和一部分子弟送往海外,作為狡兔三窟的最后一條退路,事實上,山越建國會的老巢是海外。”
“山越建國會又是什么意思?”蕭夏一怔。
“就是這些山越豪強效仿北齊保國會成立的一個組織,藍兆田就是這個組織的大頭目,他自稱越王,其他山越豪強之所以都承認,原因就是這個山越建國會。”
蕭夏緩緩點頭,又問道:“你說得流求島可是建安郡對面的大流求島?”
“正是!是在建安郡外海,聽高懷道說,大約航行三天左右就到了,那個島嶼很大,山越人完全可以在島上建國,現在有幾千人,都是開皇十年逃去的山越人。”
蕭夏明白了,山越人的建國會居然在臺灣,他還以為在流求群島。
蕭夏隨即又仔細詢問了山越豪強的狀況,隨即任命范世城為余姚縣丞,又任命之前清理河障的上虞縣縣尉李光為會稽縣縣令。
下午時分,隋軍處斬三百多名混跡在降兵中的山越反叛骨干,蕭夏隨即又派軍隊四散去抓捕逃亡的八萬士兵,三天時間便抓來了六萬余人,連同之前投降的四萬人,一共十萬人,絕大部分是山越人,蕭夏打算罰他們服勞役一年,疏浚并拓寬余杭郡的運河。
薛萬徹走進帥帳抱拳道:“殿下,十萬戰俘已經聚集完畢,是把他們直接押走嗎?”
蕭夏笑道:“我先給他們說幾句話,穩定他們的情緒,以免成為不安定的隱患。”
“卑職明白了!”
遲疑一下,薛萬徹又道:“有件蹊蹺之事,卑職發現之前投降的四萬戰俘中,居然有六千東陽郡人,卑職審問了,他們是東陽郡豪強派來會稽參戰。”
這確實有點奇怪,之前不是說山越豪強分裂成東西兩大勢力了嗎?怎么又和好了?
蕭夏也一時想不通原因,他也暫時顧不上,處理眼前十萬戰俘才是當務之急。
會稽城外的空地上坐滿了十萬戰俘,一萬騎兵在四周看守著他們,十萬戰俘被一片愁云慘霧籠罩,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哀聲嘆氣,感覺自己要被處死了,很多人想到家中的妻兒,甚至掩面痛哭。
也有人像祥林嫂一樣嘟嘟囔囔自言自語,“我不想造反啊!我是被藍兆田抓來的,我要給他們說清楚,我沒有做過傷天害理之事!”
這時,鼓聲敲響,“咚!咚!咚!”
這是聚兵鼓,每個人都知道,十萬人紛紛站起身,向前面剛剛搭建的一座高臺走去。
這時,蕭夏在大群將領的簇擁下走來,他登上了高臺,下面是黑壓壓的十萬戰俘,當然,他說的話只能少部分人能聽到,其他人只能靠互相傳達了。
“我就是大隋晉王!”
蕭夏中氣十足,聲音嘹亮,傳播很遠。
“所有人聽著,我不會殺你們,但你們參加造反,也必須受到懲罰,我決定罰你們服勞役一年,然后釋放你們回家!”
所有人都呆呆地聽著,聽到最后一句話,一起歡呼起來。
只要不殺他們,只要能回家,就足以讓每一個人激動萬分,后面人雖然聽不見,但情緒會感染,前面人歡呼,估計不是壞事,后面的人也跟著歡呼起來。
很快,所有戰俘都知道了,他們要去余杭郡疏浚運河一年,官府管吃飯,管睡覺,隨即軍中識字士兵來給戰俘寫家信,這樣便漸漸安撫住了戰俘的情緒。
幾天后,十萬戰俘被押送去余杭郡,開始了為期一年疏浚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