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圖寺的高僧們今日身著莊重的袈裟,攜帶法器,坐上專門的馬車來到了皇宮。
即便是受人敬重的高僧,也要遵守宮規,經過一系列的通報、查驗等程序,才進入皇宮,往雨花閣而去。
所有人都知道,走在最前面的那位高僧,就是醒塵大師了。
一路上,不少宮女的目光落在他身上,都忍不住紅了臉頰。
難怪提起醒塵大師,大家都說他除了佛法高深以外,容貌更是出眾!
甚至……醒塵大師許多狂熱的女信徒,恐怕都不是沖著信佛去的,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日一見,傳言果然不虛。
醒塵大師一行人抵達雨花閣后,僧人們便開始布置壇場。將佛像供奉在顯眼的位置,然后擺放好香爐、香燭、凈水、鮮花等供品,還在地上鋪設好了蒲團,供跪拜之用。
一切準備就緒后,外面傳來了元寶的聲音:“宸貴妃娘娘到——!!!”
沈知念從肩輿上下來,將纖細的手指搭在菡萏的手背上,往里走去。
宮人們皆停下了手中的事,恭敬地跪地行禮:“奴才/奴婢參見宸貴妃娘娘,娘娘吉祥萬安!”
醒塵大師和他身后的僧人,也都雙手合十行禮:“宸貴妃娘娘。”
沈知念的目光落在了醒塵大師身上。
他身著一襲白色的僧袍,寬袖輕垂,布料似是沾了晨露,泛著柔和的光澤。
眉骨高挺,眉形修長如墨染,微微蹙起時,似有一縷清風掠過心間,帶著幾分不食人間煙火的疏離。
一雙眼眸尤為清冽,眼尾微微上挑,瞳孔漆黑如墨,卻又澄明似清泉,仿佛能看透世間的浮華與虛妄。
當他靜靜注視著前方時,那目光便如同一汪深潭,波瀾不興,卻又蘊含著無盡的慈悲與智慧。
鼻梁挺直如削玉,唇色極淡,近乎蒼白,輕抿時,便似有一道無形的屏障,將塵世的喧囂隔絕在外。
醒塵大師的身形修長而單薄,脊背挺得極直,如同一株青松,立于青山之巔,遺世而獨立。
抬手合十時衣袖輕揚,露出一段潔白的手腕。腕間戴著一串菩提子手串,顆顆圓潤光潔,泛著溫潤的光澤。指尖修長纖細,骨節分明,似乎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檀香,令人心神俱靜。
見面之前,沈知念想象中的醒塵大師,是表面上看起來不染塵埃,實則眼神不正之人。畢竟哪個正經和尚,會和宮妃私通?
可沒想到醒塵大師的模樣與氣質,跟她想象中截然不同。
他除了容貌出眾以外,周身還縈繞著一股清冷的氣息,如同明月高懸于夜空,清輝遍灑,卻又遙不可及。
雙手結印,眉目低垂是的樣子,似在悲憫眾生。
這姿態,這神情,仿佛與塵世相隔甚遠。
風起時,檐角的銅鈴輕輕作響,醒塵大師的衣袂也隨之輕輕飄動,卻始終未改這副寧靜祥和的模樣。
似乎世間的一切紛擾,都無法撼動他心中的那份清明與寧靜。他便是這紅塵中的一抹清泉,清冷而純凈,讓人見之難忘。
沈知念對醒塵大師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凈、慈悲。
此時此刻,她也明白了,為何醒塵大師在京城,會有那么多信徒。
為何向來以莊嚴肅穆出名的皇家寺廟,會選他做下一任主持。
因為醒塵大師給人的感覺,確實像清冷而又悲憫的佛子。
此時此刻,就連沈知念心中都忍不住冒出了一絲疑慮。
這樣的人,真的會做出與宮妃私通之事,還生下了孽種嗎?
究竟是人不可貌相,還是差上一世的傳言有差?
若醒塵大師沒有做出那等茍且之事,以南宮玄羽的性子,為何會下令將他五馬分尸呢?
沈知念心中縈繞著許多疑慮……
這些念頭在她心中快速閃過,沈知念面上沒有表露出任何異常。
皇室重視法圖寺,即便是帝王,面對高僧時也很客氣,沈知念自然不會擺貴妃的架子。
她同樣伸出雙手,還了個合十禮:“大師不必多禮。”
接下來,祈福儀式便正式開始了。
醒塵大師帶領僧人們和沈知念點燃香燭,手持燃香向佛像行跪拜禮,表達對菩薩的敬意和祈求。
隨后便是祈福儀式的核心環節——誦經。
他們齊齊跪在蒲團上誦讀佛經,為皇室消災解難、祈福延壽,保佑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沈知念并不信佛。
如果祈求佛祖有用,世間又哪會有那么多好人不得善終,壞人卻逍遙法外?
不過不信歸不信,對佛祖她還是存著敬畏之心。
聽著高僧們朗誦佛經,沈知念的內心竟也有種安寧的感覺。
接下來,便是一些她看不懂的繁瑣儀式了。
醒塵大師跪坐在佛堂中央的蒲團上,白色的僧袍垂落如靜水,繡著云紋的袖口輕掃過青石磚面,驚起幾縷檀香的余煙。
唇齒開合時,梵文如清泉從他的喉間淌出。
他的目光悲憫,憐憫著世間的一切苦難。
宮里也有不少信佛之人,最出名的便是柳太后和莊妃了。
沈知念每次見到莊妃時,她都一副笑容溫和,寶相莊嚴的模樣。
過往沈知念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
可今日見到醒塵大師和法圖寺的這些僧人,她忽然發現,原來真信佛和假信佛,看起來是有區別的。
終于——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繁瑣的儀式結束了!
醒塵大師和僧人們都從蒲團上起身。
菡萏和芙蕖也一左一右,將沈知念攙扶起來。
醒塵大師雙手合十,看沈知念的目光平靜而單薄。似乎不管對方的身份是尊貴還是卑微,在他眼中,都與世間的一花一草沒有任何區別。
“今日的祈福儀式已結束,愿宸貴妃娘娘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寧靜無煩惱。”
“南無阿彌陀佛!”
菡萏雖聽得云里霧里,不知道醒塵大師這話是什么意思,卻也明白這是吉祥話。
沈知念不信佛,但聽過幾句佛教用語。
“八風不動心”是指世間八種境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如八面來風,皆無法動搖內心的清凈與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