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金枝第一百四十一章 逃亡(打滾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攀金枝 >>攀金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逃亡(打滾求月票!)

第一百四十一章 逃亡(打滾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5年02月14日  作者:薩琳娜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薩琳娜 | 攀金枝 
正文

正文

圍觀的人群,頓時騷動起來。

他們不敢置信,他們面面相覷,他們竊竊私語。

這人,莫不是說反了?

百姓們日常聽聞的,都是藩王在封地如何的魚肉百姓、欺壓官差。

今日,怎的忽然聽到這般奇聞?

藩王反過來被一個小小的主簿欺負了?

“齊王?他說的是齊王?那位輔佐圣人,為大虞打下大半江山的戰神上將?”

“天哪!還有沒有枉法?齊王府的產業都被侵吞了?”

“……等等!齊王……那就難怪了!”

“難怪什么?這位郎君,你莫不是知道什么?”

“嘖!還能有什么,這兩日京城出了一件奇事,你難道沒有聽說?”

“什么奇事?還請郎君告知!”

“聽說啊,前兩日朱雀大街,吏部左侍郎與奉恩公世子的馬車不小心發生了剮蹭,奉恩公世子身邊的豪奴,竟當街辱罵,還鞭打了左侍郎的仆從……”

久居京城,且熱愛八卦事業的吃瓜群眾,自然對京中的某些頭面人物比較熟悉。

比如,這些人知道吏部左侍郎的名諱是李靈甫,是齊王妃李氏的叔父,亦是齊王最得用的心腹之一。

再比如,奉恩公乃李皇后的娘家。

奉恩公世子,便是李皇后嫡親的侄兒。

兩家都姓李,卻不是一個家族。

如今,更是因為皇權爭斗而站到了對立面。

兩大權貴在路上發生爭執,按照常理,即便心有不滿,也不會真的喊打喊殺。

奉恩公府的豪奴,卻敢叱罵,還動手打人,足見兩家已經反目成仇,連最起碼的面子都不顧及。

而聯想到打人的一方,是李皇后、楚王一系的人,擁有起碼政治素養的京城百姓們,很容易就猜測出一個事實:

齊王被針對了,還處于下風。

想想也是,齊王再功勛彪炳、威名赫赫,他在圣人面前,也只是臣、是子。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不管是哪層關系,齊王先天就處于弱勢。

一旦圣人出手,齊王就十分的被動。

具體表現出來,那就是要受氣,身邊的人也跟著受欺負。

事實也證明,京城吃瓜群眾們的猜測沒有錯。

李皇后與李王妃的娘家發生矛盾,事情傳到皇宮,圣人便非常干脆的偏袒了李皇后——

李靈甫這個“受害人”,非但沒有得到奉恩公府的道歉、賠償,反而要去奉恩公府賠禮。

這,不是在羞辱李靈甫,而是劍指他背后的齊王啊。

“就在昨日,李侍郎剛剛去奉恩公府賠了禮。今日,就又有齊地的王府親衛跑來鳴冤……嘖……”

那位消息靈通的郎君,一邊低聲說著,一邊輕輕搖頭。

“齊王竟這般可憐?堂堂戰神,大虞第一功臣,竟被欺辱、迫害至此?”

“……噓!小聲些!切莫被人聽了去!”

雙龍相爭,京城不敢說風聲鶴唳,卻也要謹言慎行。

若是說錯了話,尋常百姓也會被卷進去。

禍從口出啊,萬不能為了看熱鬧就搭上自己,甚至全家的性命。

“……多謝兄臺提醒!”

那人被嚇到了,趕忙縮了縮脖子,并拱手道謝。

有了這一節,眾人不敢再大喇喇的議論,但各種小眼神,卻開始胡亂的飛阿飛。

眾人瘋狂交換著彼此能夠意會的目光,內心深處,對于齊王府的八卦,愈發的關切。

齊王,這位身份貴重、高高在上、戰功赫赫、不似凡人的大將軍,在百姓看來,似乎也多了幾分悲情將軍的悲憫。

唉,可憐啊!

開疆擴土、百戰百勝又如何?

如今竟是被打壓的連自己的親戚、自己的小妾都護不住!

“噗!”

齊王一口茶湯噴了出來。

他抬起頭,看向躬身回稟的親衛。

他沒說什么,但那目光,已經非常明顯。

不說齊王“驚”得噴茶,就是親衛,也是一臉的“神奇”。

“看清楚了,是齊地王府的留守護衛?”

“……不!并不是!但他手里的腰牌是真的。”

齊王放下茶盞,掏出帕子,擦嘴、擦手。

做這些的時候,他的腦子飛快運轉。

倏地,他想到了!

“是她!”

王家九娘,姜氏與前夫所出的女兒。

齊王沒有見過王姮,卻從姜氏、王妃甚至是楊睿口中,聽說過她。

而根據這些人的描述,齊王大概猜測出一個小貴女的模樣:

出身世家,千嬌百寵。

容貌精致,卻嬌憨愛吃。

不似大多數的小女郎般纖細娉婷,卻也福氣滿滿,是個招人喜歡的、可愛的胖丫頭。

在齊王的意識里,王姮還是個孩子。

愛玩愛吃,沒心沒肺。

但,今日京兆府的事兒,已經迅速在京城傳開的“齊王可憐”的話題,瞬間讓齊王意識到:

這王九,不尋常!

她這是在為齊王爭取輿情,將齊王塑造成了一個有不世之功,卻被無辜打壓的悲情英雄。

王姮:……嘿嘿,便宜繼父,這您就不懂了吧。

阿棉說過,美強慘才最招人疼。

即便是反派,只要有不得不的苦衷,都能被原諒,甚至是喜歡。

齊王對上圣人,先天趨于弱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被殺了,還不能有怨言,否則就是不忠不孝。

但,禮法是禮法,人情是人情啊。

王姮現在做的,就是為齊王立一個悲情英雄的人設,將來即便有反抗,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如此。

固然還是會被詬病、被唾罵,可終究是“情有可原”!

這,便是王姮送給齊王的投名狀。

她長大了,要獨立,要承擔。

她不能一直躲在阿母、樓彧的身后,靠著他們庇護。

她要自己出手,主動的站出來。

或許,這一點兒小事,算不得什么功績。

齊王知道了,可能也只是一笑了之。

但,事情小,卻是她的“忠心”。

她不會左右搖擺,她堅定的追隨齊王,認定他才是天下英主!

“這小丫頭,倒也有趣兒!”

齊王回到內院,來到了中軸線的正房。

這里是李王妃的居所。

齊王進了正堂,直接隨意的坐在了矮榻上。

他笑著將這件事告訴了李王妃,“阿姊,王九不似王廩,倒是有些像阿姜。”

李王妃是齊王的表姐,兩人從小一起長大。

齊王習慣了稱呼她為“阿姊”,成親二十多年,也從未改口。

兩人既是親人,又是愛人,還是伙伴,早已融為一體,榮辱與共。

在齊王心里,阿姊有著不可替代、無比重要的地位。

齊王對李王妃幾乎就是無話不談。

比如似現在這般,在李王妃這個正妻面前,齊王也會輕松的討論自己愛妾的事兒。

齊王不是在羞辱李王妃,李王妃也不會計較。

或許,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彼此才是夫妻,同屬一個世界,平起平坐、相愛相守。

其他女人,不過是婢妾,是生育、消遣的工具。

任何人都融不進二人的世界,也更不可能取代某一方。

“阿姜聰慧,她的女兒,像她也是正常。”

提到姜側妃,李王妃眼底閃過一抹擔憂:“也不知道,他們現在去了何處?一切可還安好!”

李王妃對姜側妃,絕不是正妻對侍妾,而是有幾分姐妹,哦不,更確切的說法是長輩對晚輩的情誼。

如今又加上“托孤”的情分,李王妃十分惦記姜側妃一行人。

那里,除了姜側妃,更有她的幼女和嫡孫啊。

提到“回鄉省親”的姜側妃一行人,齊王有些沉默。

他也惦記他們、擔心他們。

齊王在戰場上能夠殺伐決斷,沒有任何的婦人之仁。

計劃大事的時候,也冷靜到近乎冷酷——

事成,自然萬事大吉。

若是敗了,那就一家人整整齊齊。

他斷不會投降,更不會搖尾乞憐、茍且偷生。

他的家眷們,也不能茍活受辱。

齊王雖然有必勝的把握,可也做好了失敗后、全家去死的準備。

對于楊睿等業已長成的兒子,齊王沒有絲毫的心軟。

可,當他面對軟軟叫著“耶耶”的小女兒,與蹣跚學步的嫡孫的時候,卻有些不忍。

他亦是人,也有舔犢之情。

所以,當王妃提出,要把他們提前送出京城的時候,齊王沒有贊成,可也沒有反對。

他默許了一妻一妾的行動,并暗暗提供了諸多幫助——

一,護衛!

二,錢糧。

他給了自己能夠給與的人和物,只愿姜氏能夠順利離開京城,并擺脫某些人的懷疑、跟蹤,甚至是追殺!

該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只能寄希望于老天了。

想到了這些,齊王就沒了跟李王妃討論王九的心思。

他只略略的提了一句,“這丫頭既然聰明,以后倒是可以抬舉一二。”

不過是個小女郎,勝在聰明、忠心。

將來大局定了,稍稍給些賞賜,倒也順手!

“郎君說的是,日后,給她一份恩典!”

李王妃也沒有見過王姮,但她愿意看在姜側妃的面子上,予以厚待。

姜側妃正在保護她的女兒、孫兒,她便愿意給姜側妃一份回報。

“娘子,怎么辦?那些人又追上來了?”

“無需擔心,我已經把求救信送了出去,很快就會有援兵!”

距離沂州還有十幾里的官道上,幾輛馬車飛快的行駛著。

姜側妃已經沒了出京時的風光,而是帶著逃亡的急切與絕望……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攀金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