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金枝第一百二十九章 禍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攀金枝 >>攀金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禍至

第一百二十九章 禍至


更新時間:2025年02月14日  作者:薩琳娜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薩琳娜 | 攀金枝 
正文

正文

王棉眉頭微蹙。

樓彧說這話是什么意思?

要讓她背棄九娘,轉而投向他?

王棉確實因為階級而不甘,卻從未想過背叛九娘。

當然,樓彧與王姮本就是一體。

兩人現在就有些不分彼此,若是將來成了親,更加是一家人。

忠誠樓彧,似乎與忠誠王姮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

王棉本就是獨立的現代女性,她從不認為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

至親至疏夫妻,更不用說現在九娘還沒有嫁給樓彧呢。

她是王姮的嫡親閨蜜,她連繞過王姮跟樓彧接觸都不愿意,更何況直接選擇樓彧?

“一場富貴?”

王棉承認,聽到這個,她確實有些心動。

她抬眼,直直的看著樓彧。

她想知道,樓彧為何忽然要拉攏她?

為了拉攏她,樓彧又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仿佛讀懂了王棉的質疑,樓彧溫和一笑,“早些年,你與阿玖整日里待在一起,通過鄭儀做了不少事。”

“雖然我不知道具體是什么,但,我猜測,當年姜側妃能夠在楊家站穩腳跟,你是最大的功臣。”

樓彧早就猜到楊翀弄出來的馬具,其實跟王棉有關。

還有東山書院的格物院,也是王棉用來遮掩自己的工具。

樓彧還知道,王棉應該掌握了更多改良武器、改變世界的技能。

樓彧卻從未將王棉控制起來,想方設法的拷問出她所有的秘密。

一來,樓彧顧及王姮,不愿讓王姮傷心。

二來,樓彧那時被樓謹逼著“由武轉文”,正滿心憤懣。

改良馬具,屬軍功,對于武將樓謹,應該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

樓彧便生出了逆反心理——樓謹,你不讓我繼承樓家軍,那我就隱下某個能夠讓你建功立業的人才!

年幼的他,十分的別扭。

寧肯便宜了楊翀這樣的外人,也絕不讓樓謹因為他而得到任何好處!

王棉就此在河東的鄉下“隱藏”起來,沒有露出行跡,也就無法謀得富貴、權勢。

不過,那是過去,他年紀小,沒有什么籌碼。

時隔幾年,他長大了,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勢力,不用靠樓謹,他亦有“許諾”的資本。

“你想要行商,我可以給你弄個皇商的名額。”

樓彧轉過頭,看向王棉,“你若想要誥封,太高的品級還需要等些時候,但一個鄉君,現在就能為你請封。”

王棉眼睛一亮。

鄉君,正五品。

雖然是外命婦中等級最低的,卻不再是民,而是貴人。

有了品級,她就不再是任人欺辱的農家女。

不只是自己和家人身份提升,就連未來的婚配對象——

王棉知道,依著周既明的性子,他去了京城,極有可能會變心。

畢竟,王棉再富可敵國,也只是民女。

對于他的仕途,并沒有太大的助力。

不似京中的貴女們,出身高貴,會有身居高位的祖、父、兄弟等作為靠山。

就是她們自己,有的也早早的得了誥封。

她們才是能夠給寒門出身的才子們足夠助力的“賢妻”。

而王棉若是有了誥命,就能補足這方面的短板。

她不再受制于門第,只能在同階層中選擇“合適”的人,而是能夠選擇喜歡的對象。

王棉不愿自己在婚戀市場上被人挑挑揀揀,可身處這個世界,當她無力改變的時候,就只能融入。

階級,無法輕易跨越。

如果繼續依靠王姮,有朝一日,應該可以。

但,很明顯,樓彧提供給她的,是一條更快、更有效的捷徑。

王棉的心,動了。

“樓郎君,你、你想讓我做什么?”

舔了舔嘴唇,精神有些恍惚的王棉,就聽到了自己的聲音。

“你放心,我不會讓你背叛阿玖。你效忠于我,阿玖也是你的主母,你依然可以跟在她的身邊。”

樓彧忍著對公鴨嗓的厭惡,緩緩的說出一長串的話。

王棉:……無需背叛,只需要將樓彧放在九娘的前頭即可。

似乎、也不壞。

樓彧與王棉談完,便踩鐙上馬。

他現在非常忙,白日剛從河道行營回來。

趁著回家,抽出了一刻鐘的時間,分給了王棉。

唉,若不是為了胖丫頭,他根本不會這般勞心費力。

只希望,結果是好的。

樓彧暗暗的嘆息著。

不過,待他騎馬離開了小河,將王棉纖細的身影甩在后面,便沒有再想。

事情已經做了,誘餌也拋了出去,接下來會有怎樣的結果,端看當事人自己的決定。

樓彧不會糾結,他還有其他的要事去做。

比如,去刺史府!

樓彧已經得知,樓讓大喇喇的找上了陸懷瑾。

樓讓要做什么,樓彧用腳指頭也能猜到——開挖河道的民夫。

事實上,河道上民夫短缺,本身就是樓彧的手筆。

在河道行營這幾年,樓彧作為楊睿的“小弟”,代表楊睿跑前跑后。

沂河兩岸各州郡、縣鎮、村落等能夠抽調的人丁,樓彧不敢說了如指掌,卻也是年年做統計、打交道。

現在確實是夏收,男丁們確實要先顧著地里的莊稼。

但,最重要的,還是背地里有人“煽動”。

樓彧:……怎么能是煽動?我這是關心農耕,重視民本!

慢說樓彧所進行的計劃,都隱在暗處,絕不會被人發現。

就算暴露出來,也是樓彧占理。

這,就是楊睿最擅長的陽謀,亦與陸懷瑾的推辭有異曲同工之妙。

河道重要,農耕更重要。

他們不是不配合,而是不得不權衡利弊。

總不能為了趕工期,就讓一年的收成爛在地里吧。

就是樓讓的主子楚王,不管自身是何等的豪奢浪費,也不敢真的對外宣稱自己不注重農耕。

當然,夏收終究會結束。

樓彧的目的,也不只是給樓讓添堵。

他,還想讓樓讓去死一死呢。

而在弄死樓讓之前,樓彧還需要踩著樓讓,好好的給自己刷一波好名聲。

外人不知道樓讓見到陸懷瑾都談了些什么。

但,樓讓離開刺史府的時候,臉色不太好看。

緊跟著,刺史府也傳出消息,話里話外的都在指責陸懷瑾拿著雞毛當令箭,在陸懷瑾這個前輩父母官面前,沒有絲毫的謙卑、恭敬,反而十分的傲慢、張狂。

樓彧:……哦豁,有點兒意思。

陸懷瑾的刺史府能夠“傳出”消息——

要么是他治家不嚴,仆從、差役們沒規矩、不受管教;

要么就是陸懷瑾有意為之。

他故意放出風聲,告訴所有人樓讓不懂官場規則、不通人情世故。

甚至于,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信號。

樓彧收到消息,就立刻猜測了許多可能。

他準備親自去刺史府,“試探”一二。

“東西都準備好了?”

樓彧快馬回到樓氏塢堡,顧不得休息,就叫來管事。

管事躬身回話:“回稟郎君,都準備好了。”

樓彧看了眼管事,管事會意,趕忙命人抬來了一口口的大箱子。

七八口紅漆大木箱,每個箱子里都放著竹簡、字畫、漆器等價值不菲的物件兒。

全都加起來,價值不少于千貫。

當然,物品的價值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樓彧的“心意”。

樓彧親自過目,并一一檢查,然后命人封箱。

次日清晨,樓彧早早就起來了。

先習慣性的去校場,揮刀、射箭……足足練了一個時辰,這才回到凈房洗漱。

重新換了外出的衣裳,樓彧便命人帶上那些木箱,以及幾十號的護衛,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去了沂州府城。

還不等樓彧的大部隊抵達刺史府,樓彧樓小郎君前來給陸刺史賠罪的消息,就已經傳到了陸懷瑾的耳朵里。

陸懷瑾眸光一閃,唇邊勾勒起一抹笑:“好個樓彧,果然聰明!”

至少比樓讓聰明,直接踩著這個蠢貨,給自己刷了一波好名聲——

做叔父的不懂規矩、不知進退,自以為耿直,實則得罪了上官。

累得比他年幼的侄子,不得不自掏腰包,舍出大把的財貨為他收拾爛攤子。

經此一事,沂州乃至京城的人都會知道,樓讓不堪大用,而樓彧雖年幼、輩分小,卻行事周到,回護家人……一片赤子之心啊。

很快,陸懷瑾就意識到,自己還是誤會了,低估了樓彧一個少年。

這位樓小郎君此次來刺史府,不只是要利用樓讓給自己刷名聲,他還要幫樓讓“求情”!

“……樓郎君,你是說,你愿意出借樓氏塢堡的耕牛、新農具給周遭的農戶,以便讓他們盡快完成收割,繼而滿足河道的用工?”

樓讓需要民夫,樓彧這個跟他有仇的侄子,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真的幫他盡快、盡多的弄來人手?

這,莫非又有什么陰謀?

陸懷瑾神色不動,掩在袖子里的手指,卻微微捻動著。

他的直覺告訴他,樓彧絕不是真的要幫樓讓,而是挖了一個大大的坑。

可他又想不到樓彧到底做了怎樣的“局”。

人家缺人,他不惜出借值錢的耕牛、農具等,也要幫忙“抽調”人手。

河道上,人員充足了,就能開工,興許還能超額完成任務。

而這,都將是樓讓的功勞。

難道,是他誤會了,樓彧是真的“以德報怨”,也是真的把樓讓當成了至親,想要幫他建功立業?

陸懷瑾目光如炬,定定地看著樓彧。

十四歲的少年,身量已經有了成年男子的高度,身板兒略顯單薄,但整個人的氣質,宛若一株青松。

哦不,更確切的比喻,應該是雪山之巔的青松。

雖然都是樹,但樓彧就是給人一種高山仰止、清冷出塵的感覺。

他,不似凡人啊。

跟渾身陰郁的樓讓相比,樓彧才更符合他名門樓氏的高貴身份。

氣質華貴也就罷了,居然還少年老成。

陸懷瑾一個年近四十的官場老狐貍,居然看不透樓彧。

他的眼眸中,有干凈,有溫和,就是沒有陰謀算計。

就連一絲異色,陸懷瑾都捕捉不到。

要么是真的純粹,要么就是極有城府。

如果是后者……樓彧這演技,已經出神入化,渾然天成。

后生可畏!

而一手調教出樓彧的楊睿,更是深不可測。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是與不是,還需要試探。

陸懷瑾微微一笑,輕聲道:“好!樓郎君對親長果然赤誠。”

“樓郎君純孝,陸某亦有成人之美。”

樓彧幫樓讓賠禮也好,為樓讓求得更多的民夫也罷,陸懷瑾都會滿足。

他要看看,這樓彧到底是少年英才(老狐貍),還是至真至純(濫好人)。

樓讓需要的民夫,在不到三日的功夫,就全部被送到了河邊。

樓讓:……哼,樓彧,你以為你現在示好,我就會放過你?

樓彧:……叔父,你高興就好!

只希望,等大禍臨頭的那一天,你還能這般“樂觀”。

長安。

風餐露宿了近二十天,王廩一行人終于抵達。

一口又圓又黑的鍋,早已懸在了王廩的頭上……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攀金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