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第509章,文學交流,心已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9章,文學交流,心已飛

第509章,文學交流,心已飛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17日  作者:三月麻竹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月麻竹 | 1987我的年代 


金庸是個愛書之人,藏書更是多,見到李恒小小年歲就有一屋子圖書,被驚訝到了,

他本能地問:「這些都是李先生買的?」

李恒如實回答:「有些是自己買的,有些是托我師哥他們買的。」

金庸問:「我能看看嗎?」

李恒笑著道:「都是一些文史類普通書籍,請隨意。」

金庸同樣身為作家,通過各種方式才獲得拜訪李恒的機會,能參觀書房的機會,如今好不容易來了,碰到這種事情自然不會太客氣。

他立在書架前,先是氣定悠閑地對著滿屋子書籍又細細過目一遍,隨后手一伸,掏出感興趣的書本翻了起來。

金庸在翻書。其秘書則拿著相機為他拍了幾張特寫照,記錄此行的言行舉止。

李恒沒去管,隨老先生折騰,請廖主編和余老師坐下后,三人面對面優哉游哉地喝著茶,十分愜意。

大約半小時后,金庸突然轉身問李恒:「我觀很多書都做了筆記,寫了感悟,這屋里的書李先生都讀過?」

那不是廢話嘛,老子每天都要看書的,有些書甚至是老家搬來的,日積月累下來不說全部,當相當一部分還是翻過的。

李恒回復:「還好,有些看過,有些是用來查閱寫作資料的,還有些是我將來打算看的。」

金庸問:「這里一共有多少藏書?」

李恒回答:「大概1400多本。」

金庸先生頓了頓,心生傾佩地感慨道:「了不起!來之前我以為李先生是個小老頭,

至少也是上了年歲。

在校門口初相識,李先生的年歲震碎了我的傳統觀念,認為李先生是個寫作天賦超群的天才。

而直到翻閱了這些圖書,我才明白李先生在勤奮上遠遠超出了我,我自愧不如。」

李恒內心得意,面上卻平和地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五四運動以后,近現代有許多家是用中文寫外國,而查先生則堅持用傳統形式寫中國故事,雄厚的文化底蘊遠遠超出了武俠作品形式。

我一直覺得,您的作品藝術結構不只是東方的,還繼承了五四后新文學的創作手段。

作品不僅有娛樂性,更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這背后的艱辛和卓越常人無法理解,在這點上,值得我們廣大同行學習。」

金庸夸他才情天賦滿滿,夸他勤奮。

李恒則反過來夸他開創了新形式,把武俠寫出了新高度,寫出了文學藝術。

都說人敬我一尺,我則敬你一丈。

金庸寫了那么多精彩的武俠,背后更是有過億的書迷力挺,本該是春風得意。但現實卻是,總有一些文化名人以通俗去批判他,批評他的作品只是一味取悅大眾,只有粗淺的娛樂性,不入流。

這是金庸先生心中的一大痛處,

如今聽到李恒這么夸贊他,金庸心情立馬大好,一時間笑容溢滿了整張臉。

要知道眼前的年輕人可不是什么阿貓阿狗啊,是寫出過《活著》、《文化苦旅》和《白鹿原》的超級牛人啊,其話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重?只有他們這些拿筆桿子的人才明白李恒的偉大。

短短幾句話就把金庸先生的情緒調到了最高處,

金庸開心地坐過來講起了自已接觸《白鹿原》的經歷:「上半年,我忙完工作后,就電話問居住在羊城的一多年好友,問他內地文壇的情況?問內地有沒有出版什么好的書?

值得一看的書?

當時好友就非常隆重地向我推薦了《白鹿原》。

他向我介紹說:良鏞,你運氣好,現在問的恰到時候,其他書可以不看,但近期新出版的一本書非常有必要看看。

這是一本史詩級的文學作品,作者對民國時期鄉紳群體的寫法有著全新突破,把白嘉軒這位鄉紳寫成了一身正氣、剛正不阿、為民請命、受到鄉親擁戴的正面典型我當時一下子就來了興致,要他收集整齊《收獲》雜志期刊,郵寄給我。

我讀完第一遍時,感覺特別棒,從書里悟出一個道理:低谷時,不彎腰,恪守道德底線,是品格的力量;順境中,不驕不躁,低調做人,是一種格局。

意猶未盡,于是我馬不停蹄讀了第二遍。

等第二遍讀完,我豁然開朗,驚出一身冷汗,我替這位作者擔憂,這作者膽子真是大哎!」

書房詭異靜了幾秒,稍后大伙會心笑了。

李恒笑道:「查先生,這書您看懂了。」

金庸頜首:「《白鹿原》真是一本好書,百年難得一見的經典,李先生大才,我讀完第三遍后,就有一種直覺,它會拿遍內地所有大獎。」

大獎?

《活著》只有口碑,沒有獎項。

《文化苦旅》口碑一如既往的好,目前也還沒拿獎。

現在不論是《收獲》雜志也好,亦或是廖主編,還是余淑恒,都希望《白鹿原》突破桂桔,既有口碑,又能拿大獎。

甚至在一定程度,余老師和廖主編希望他獲獎的心思,比李恒本人還要重。

廖主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李恒是《收獲》雜志的扛鼎作家,過去兩年,幾乎是他一個扛著《收獲》在前行,在銷量上力壓《人民文學》連續11期保持全國第一,這讓社里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跟看吃了一波大紅利。

也讓雜志社所有人都對李恒產生仰慕之情。

畢竟,能以一已之力壓倒過去獨霸業界的《人民文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說是一件非常難以想象的事。

過去從沒有人想過,但李恒卻完成了,不僅震動文壇,更是讓整個文學界都刮目相看,對他保持一種崇高敬意。

不論是友好的,還是敵對的,至少在市場銷量這一方面,大家都對作家十二月心服口服。

而余淑恒就不用談了,《白鹿原》她幾乎是全程陪同的,因為愛,她比誰都更希望李恒站在文壇最高峰。

《白鹿原》是一部關于男人野心的歷史,也是一部關于女人命運的悲壯史。就像金庸讀了4遍一樣,每多讀一遍,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就著《白鹿原》這個話題,李恒和金庸交流了許多心得和感悟,尤其是這位老先生似乎非常喜歡這本書,經常把李恒吹得飄飄然。

正所謂來而不禮非往也,當《白鹿原》聊到一定程度時,他適時把話題引向了武俠。

由于兩人太過興奮,還像武俠高手一樣,還為金庸武俠中的武功和高手排起了名。

李恒道:「查先生的所有武俠作品我都看過,我個人認為,《太玄經》和《易筋經》

是神話級武功,突破武俠框架,近乎仙人功夫。其次才是《葵花寶典》、《九陰真經》、

《九陽真經》、《北冥神功》和《獨孤九劍》等等這一類的絕世級武功,它們達到了武俠界定的天花板,卻沒有突破到另一個層次—”」

廖主編和余淑恒、以及秘書都十分意外,一開始他們幾個以為李恒只是提前做了些準備,一開頭才有商業互吹的一幕。

但隨著李恒把所有武俠功夫如數家珍地說出來,且對某一部武功的特點進行解析時,

他們才意識到,李恒并不是胡亂吹吹而已,而是真心有看過,有總結過。

金庸自然也洞悉到了這一點,仿佛找到了知音,更是喜出望外地說:「李先生好眼力,這神話級武功用詞新穎,別具一格,比我總結得還到位。我最近正在對這些武俠進行審改,到時候改完寄給你試讀,還希望李先生不辭吝惜、多多指出不足之處」

這意思是,要參考他的意見進行修改武俠咯?

勿怪金庸多想,見他說得條條是道,甚至在內心產生這樣一個念頭:若是眼前這位想寫武俠,估計會比他寫得更好,更有水平。

這也是金庸萌生出邀請李恒一起修改的思緒來源。

李恒作為一個兩世為人的老油條,自然聽出了其話里深意啊,內心怡然自得。

那是,也不想想哇!

老子可是經歷過后世玄幻修仙薰陶的,提出一些別開生面的觀點不是特別正常嘛,不是手拿把捏嘛,簡直信手拈來,不要太容易。

不過李恒眼里的正常,在金庸這里卻驚為天人,好似很多東西在腦海中「崩」地一下全打開了一樣,一瞬間有了許多靈感。

話題多,談興濃,從《白鹿原》到武俠、再到玄武門之變和唐朝疆域擴展,兩人幾乎是無縫連接,滔滔不絕,口水都快說干了。

不經意間,兩個半小時就過去了,若不是后面秘書提醒他們,11點在相輝堂有新聞發布會,他們還能聊,還能胡吹海侃。

還不會停止。

李恒看看手表,有點兒憎逼,說好的11點舉行新聞發布會呢?

現在都11點半了!

奶奶個熊的,那些記者估計都等得不耐煩了吧,估計都在心里罵娘了吧。

李恒下意識看向余淑恒。

余老師微不可查地點點頭,意思是告訴他:不用擔心,一切有我,不會出問題,

不出問題的意思是:那些記者不敢亂來,新聞報道不會亂寫,她會打點好一切。

見狀,李恒懸著的心放下來了,今天可是大日子唉,不能打馬虎眼,好在有余老師為自己兜底,他才敢這樣肆無忌禪。

說到兜底,他瞅眼余老師,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她好似已經方方面面滲透到自己生活工作里面了,每逢大事都會本能地想到她。

思及此,李恒猛地打一個激靈!

余老師在溫水煮青蛙啊,自己就是那只青蛙,等到反應過來時,已然十分享受她的存在了。在某一方面,已然有點舍不得離開她了。

接收到李恒的幽怨眼神,這一刻,余淑恒仿佛讀懂了他的內心一樣,清潤一笑,嘴角不著痕跡勾了勾:小男人,你跑不掉的。

金庸先生一行人是吃過早餐來的,現在還不餓,說是陪他先參加完新聞發布會,再回來吃中餐,吃大餐。

從書房出來,李恒在一樓沙發上見到了巴老先生和小林姐,旁邊還有麥穗和周詩禾在陪同。

李恒三兩步疾走過去,熱情洋溢喊:「老師,小林姐,你們來了。」

巴老爺子含笑站起身,輕輕拍了拍他肩膀后,就與后面的金庸寒暄問候去了。

李恒問小林姐,「小林姐,餓不餓?」

小林姐說:「還不餓,我們先陪你去相輝堂。

「矣,好。」

李恒應聲,然后轉向周詩禾和麥穗,「穗穗、詩禾,今天辛苦你們了,要等會才回來吃中飯,你們要一起相輝堂看看么?」

麥穗和周詩禾互相看一眼,同時起身。

從26號小樓出來,快步行到相輝堂時,金庸先生悄悄對秘書感嘆說:「此行不虛,收獲良多,李先生多智博才、學富五車,我不及矣。」

秘書全程聽了兩人的文學交流,確實感受到了李恒的智慧和博學,她十分震驚,無法想象19歲的年紀是如何做到這一步的?

哪怕是從娘胎里開始看書,也做不到這種罕見的程度吧?

見到李恒前,秘書相信世界上有天才,但覺得那些天才也主要是靠勤奮。

但見到李恒后,有那么一瞬間,秘書覺得世界上也許真的有生而知之之人。

見秘書看著李恒背影,若有所思。

金庸順口問:「在想什么?」

秘書脫口而出:「我對他十分好奇,萌生出想到他身邊做事的想法。」

秘書的身份可不簡單,畢業于香江大學,后面又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造回來的,

一直在幫金庸打理《明報》以及一些商業方面的事情。

對外說是秘書,其實親近金庸的人都明白,這是一位代理人,平素很多事情都是她在做決定,只有重大事情才會由金庸親自定奪。

就是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現在卻突然說想離開。

換誰都會發蒙啊,換誰都不會高興。

但金庸只愣一愣,并沒生氣,稍后慈祥笑笑,「有那位余老師在,李先生身邊可能并不缺人。」

秘書說:「不,他缺人。」

金庸看她眼,又看她眼,沉思半響道:「你若是真想好了,我可以替你跟李先生說一說。」

這下子輪到秘書錯了,「您愿意放我離開?」

金庸目視前方說:「改革開放后,內地日新月變,發展很快,我老了,你再呆我身邊不合適,限制了你的能力,你應該有更好的舞臺。」

秘書沉默,過會說:「容我再想想。」

再想想?

金庸清楚,這位共事7年的秘書留不住咯,要飛咯。

Ps:先更后改。

昨天雖然只更了一張,但也是有一萬多字啦,后面由于要授一授接下來百萬字的細綱,就沒更新了,抱歉啦。

截止本章,已經更了10萬5000多字,其實還算過得去了,后面繼續努力,爭取多寫點字。


上一章  |  1987我的年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