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熱門小說
李恒愕然:「拜訪我?」
廖主編詢問:「你沒看過報紙?金庸先生已經不止一次公開在報紙上表達對你的敬意,想見見你真人。」
李恒回想一番,點了點頭:「有印象,好像曾看到過兩回這類新聞。」
廖主編失笑,「何止兩回,小鄒幫你統計過,報紙上有4次。
人家還曾在香江新聞媒體面前當眾向大家推薦了你的所有書籍,稱贊你是當代中國文壇第一人。」
李恒:「..—」
雖然很開心,聽得很爽!可這頂帽子他不敢亂戴啊,國內其他文學大家先不管,單單一個巴老爺子那里就說不過去。
廖主編繼續講:「本來,金庸先生計劃8月份來內地拜訪你的,但你一直沒給予回應,雜志社也不好擅自做主。
現在人家托關系把信件轉交到《收獲》雜志來了,我也不好裝作看不見,所以就把信轉交給你。你見與不見,都由你自己決定。」
聽聞,李恒沒說話,而是拆開了信件。
內容不多,剛好寫滿兩頁信紙。
金庸先生在信中表達了對他所有作品的見解和喜愛,也露出了與他見一面的渴望。
快速閱讀一遍,他頓了頓,稍后又細致地看了一遍,臨了折疊起信紙塞入信封中說:
「師哥,見面定在9月份吧,到時候你也來。」
廖主編意外,「這么說,你同意了?」
李恒點點頭:「人家是大前輩,我也算是看著他的書長大的,不好總是拒絕關鍵是人家敢于在媒體面前贊美自己啊,這讓他非常受用,很是有好感。
況且他前生比較愛看老人家的武俠。甚至在2003年的時候還買過一套正版書作為收藏,當時好像是花了差不多200塊錢,以那時的工資水平,還是比較貴的。
廖主編問:「大概什么時候見面?我好空出時間。」
李恒思索片刻,道:「9月下旬怎么樣?20號左右你能不能騰出時間?
廖主編算了算日子,同意下來:「應是沒問題的。」
「成,那我親自給金庸老先生回封信件,邀請他過來。」李恒道。
廖主任露出欣慰的笑容:「理當如此,這樣才顯誠意。」
過去這位師弟對金庸先生的隔空喊話愛答不理,廖化還有點擔心,擔心他年輕氣盛不把人家與武俠的放在眼里。
要知道金先生在香江的地位很高,在內地也擁有堅實的讀者群體,影響力不是蓋的,若是一個處理不好,會帶來負面影響。
好在師弟腦筋轉過來了,廖主編這顆懸著的心也跟著落了地。
談完一件事,廖主編聊起了第二件事,「前幾天,黃老爺子找我喝酒,正是你們昨天去的富春小苑。」
李恒警惕問:「對方找你何事?」
廖主編說:「昭儀如今在湘南投資建廠,生產十三香和辣椒醬。黃老爺子專門找我問這事,重點提到了你,問這和你有沒有關系?」
李恒想了想,問:「師哥你怎么回答的?」
廖主編說:「就事論事,我說你們目前還沒什么聯系。」
雖然曾經黃煦晴懷疑過他打電話的聲音,可經過多方打探都沒得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黃煦晴也好,廖主編也罷,如今都還沒往兩人已經交往方面懷疑,只認為黃昭儀去湘南投資建廠主要是為了接近李恒。
李恒默然。
他終于明白過來,昨天廖主編在餐廳見到自己時,會意味深長地拍拍自己肩膀了,原來緣由在這。
他問:「還聊了什么沒?」
廖主編講:「昨天煦晴告訴我,昭儀正在學湘菜,聽說已經學了大半年了。
她有些不解,既然和你聯系不上,為什么小妹會這樣對學湘菜感興趣?做給誰吃?」
李恒無言以對。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還真是一個值得懷疑的角度。
他問:「是不是黃昭儀自己喜歡吃?」
廖主編點了點頭:「應該是如此,我也是這么講的。」
圍繞黃老爺子和黃煦晴父母說談一會,稍后兩人換了話題,又繞回到了文學上。
廖主編告訴他一個好消息,「目前有一百位文學評論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10部文學作品。
《活著》、《文化苦旅》和《白鹿原》都入圍了。消息這幾天應該會刊登到報紙上,你可以留意一下。」
見李恒聽得認真,廖主編禁不住晞噓道:「雖然《活著》這部社會影響力很大,且深受廣大讀者擁戴,但它并沒有獲得一個具有含金量的獎項,這是一件憾事。
希望《白鹿原》和《文化苦旅》能改變這個狀況。
尤其是《白鹿原》,老師在言語之中透露出,準備讓它沖擊下一屆茅盾文學獎。」
對于《百鹿原》沖擊矛盾文學獎項么,李恒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但也不敢保證一帆風順,目前作協那位就很不喜歡它,隔三差五在報紙上發表批判它的文章,讓他比較煩躁。
關于文學獎項,廖主編的期待似乎比李恒本人還大,比他更渴望,言下之意就是:《收獲》雜志需要文學獎項來證明,李恒更需要獎項來穩固在文壇的地位。
書房沒有外人,兩人很多話題都百無禁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聊得嗨起時,還會對著作協那位噴幾句。
說什么尸位素餐啊,懂不懂什么叫文學啊,這類話語他還是第一次從溫文爾雅的師哥嘴里聽到。
兩人這一聊就聊了兩個多小時,最后要散場下一樓吃飯時,廖主編又記起一件事:
「哦,對了,師弟,有個導演想把《活著》拍成電影,對方把信寄到了我辦公室,你有沒有意愿?」
李恒問:「誰?」
廖主編說:「張一謀。」
李恒心說果然是他,一猜就是他,「對方愿意支付多少版權費?」
廖主編笑了,心道師弟還是那師弟啊,果真是沒變,還是那么愛錢,張口閉口就是錢,「對方沒在信里說錢的事情,只是初步征詢我們的想法,說我們同意的話,人家會帶著誠意過來親自面談。」
李恒張嘴就來:「電影版權低于20萬免談。」
廖主編看著他,瞬間說不出話來,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20萬啊!
一部電影的經費又能有多少?
這是多個普通家庭的積蓄?
不過稍后想到《活著》在社會上的巨大影響力,又有些釋然。
廖主編說:「成,我就這樣回復對方。」
李恒笑著說:「在信里,你可以適當往上提提價。」
廖主編問:「你就不怕這樁生意黃了?把人家嚇跑了?」
李恒無所謂地表示:「嚇跑就嚇跑唄,反正東邊不亮西邊亮。現在我又不缺這幾個錢,就算閑置在那里也沒太大干系。」
不缺錢,這就是他的底氣所在。
聽說后世老余2萬就把《活著》的電影版權給賣了。可此一時彼一時啊,老余賣版權的時候,這書還沒造成轟動,在社會上根本沒什么影響力可言。
而現在情況不同啊,用21世紀的話說,《活著》已經成了大熱IP,有了群眾基礎,有了觀影基礎,這就是票房潛力和保證。這么一算,收20萬怎么了?
貴嗎?
真他娘的一點都不貴好吧!
晚餐是周詩未親自下的廚,麥穗和孫曼寧幫著打下手。
廖主編還是第一次吃到周詩禾的菜,一上桌就不停夸贊廚藝好,吃得十分盡興,用兩大碗飯的行動表明不是口頭吹噓而已,是實打實地好吃。
離開前,廖化拍拍李恒肩膀,語重心長說:「老師最近一直在惦記你,還提到了你的下一本新書。
你上次可是當他面說下本新書有眉目了的,先好好養精蓄銳,我和老師都等著你再攀高峰。」
「矣,好。」
李恒下本書確實有一些落頭了,但不會這么快下筆。
因為他得親自去考察一段時間才敢寫,要不然BUG太多,無法自圓其說。
等到送走廖主編和編輯鄒平,忍了一頓飯的孫曼寧再也忍不住了,拽著李恒胳膊猛地問:
「李大作家,廖主編說得是真的嗎?你的作品《活著》要出國了?」
這是餐桌上,廖主編泄露的口風。
說起來這師哥也是個妙人,大概是看出來了李恒和麥穗、周詩未的關系不一般,于是撿能說的吹了吹,增加桌餐氣氛的同時,也捧了一把師弟,幫師弟拉一波好感。
在廖化眼里,師弟本就是個花心蘿下啊,多一份孽緣多一個女人關他什么事?他只是個樂呵呵的吃瓜群眾而已。
麥穗眼睛亮亮地看著他。
旁邊沙發上的周詩禾一邊喝茶,一邊低頭翻書,耳朵卻悄然豎了起來。
李恒點點頭,「確實是有這事,今天才簽了海外出版授權協議。」
「哇!好厲害!你真是太牛皮了!」
孫曼寧表情很夸張,明顯被震撼到了,拍手掌的同時,還眼冒星星說:「李恒,李大才子!李大作家!我現在對天發誓,你今后就是我的偶像!
要不給我多簽名幾本書吧,我以后要是沒飯吃了也能賣幾個錢。」
這妞前面還說得天花亂墜,后面則露出了小心思,李恒、麥穗和周詩禾三人聽笑了,氣氛一時爆好。
對于簽名的事,李恒自然一口答應下來,接著對三女說:「今晚可能要變天了,現在起風了,有點涼快,三位美女,請賞個臉吧,我們去校園散會步。」
聽聞,麥穗把抹布放回廚房,洗洗手,拿出鑰匙來到了屋外。
周詩禾也適時放下書本,跟著出了門。
只是不怎么湊巧,四人才走到巷子口,就遇見了兩個意想不到的人,周詩禾母親和她小姑。
見到兩人,正和孫曼寧聊天的周詩禾走過去問:「媽媽、小姑,你們怎么來了?」
周母說:「我來滬市辦點事,順便來看看你,你吃晚餐了沒?」
和女兒說著話,周母視線卻在李恒、麥穗和孫曼寧三人之間快速流轉了一圈,當看到李恒和麥穗比較親密地站在一塊時,還特意多瞧了幾眼。
人家母女團聚,又是身份非同一般的家庭,李恒三人和人家客套寒暄幾句后,就識趣地分開了。
周詩禾領看親媽和小姑回了26號小樓。
李恒則帶著麥穗和孫曼寧繼續朝前走,打算沿著校園好好地逛一圈。
待李恒三人走遠,周母低聲問女兒:「這李恒和麥穗在處對象?」
怕自己母親多想,周詩禾沉吟片刻說:「沒有,李恒的女朋友另有其人。」
小姑在旁邊搭話:「嫂子感覺沒錯,我也覺得李恒和麥穗關系非比尋常。」
周詩禾溫婉笑了笑:「人家從高一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媽媽、小姑,你們誤會了。」
聽聞,周母和小姑對視一眼,沒再問。
其實兩人并不是沒有想過,女兒寒假跟著李恒去了京城參加春晚,暑假又留下來幫忙錄制專輯,天天在一起,說不定就會產生感情。
不過想歸想,但周母還是比較信任女兒的。
因為女兒眼光從小就夠高,也非常獨立和矜持,在李恒有對象的情況下,產生糾葛的可能性很小,甚至為零。
畢竟寒暑假期間并不是只有女兒和李恒單獨相處,還有一個同樣十分優雅漂亮的余老師,所以相對還是比較放心的。
剛才周母看似在問李恒和麥穗的關系?更深一層次的則是在考察李恒人品?
周母是見過肖涵的,那是一個非常精致漂亮的女生,光論五官的舒適感不輸自己女兒。
如果李恒在復旦大學短短一年時間就換女朋友了,拋棄對象肖涵跟麥穗在了一起,那人品無疑是有待商榨的。
周母乃至周家都不會百分百放心他,
都說知女莫若母,反之亦然。
還別講,周詩未正是因為敏銳洞悉到了這一點,才出言幫李恒維持形象,也變相幫助她自己。她不想這些雞零狗碎的事情影響她的生活。
離開廬山村,孫曼寧意猶未盡地問:「李恒,你的作品要出國了,是什么感覺?」
「高興!激動!」李恒道。
孫曼寧背著小手,踩著細碎步子說:「這么大喜事,我們也替你高興!也替你激動!要不請我和麥穗吃巧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