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七七年,恢復高考,元春沒有參加,知青院里的知青們都參加了,但只有向晴,常青陽,洪秀容,三個知青考上了大學,馬國良考上了大專。
剩下知青,在之后的幾年又陸陸續續考上了幾個,還有的是被家里人弄回城了。
八零年,所有知青都回城了。
方燕和季紅紅沒有考上大學,她們家里人也沒走關系接她們回城,她們是拖到八零年才回城,因為年紀大了,回城后,她們就被家里人嫁出去了。
兩人都是嫁給了鰥夫,給人做后媽,日子過的一地雞毛。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元春向村大隊申請了一塊宅基地,就是村口那塊荒地上,元春買了青磚黑瓦,蓋了四間大瓦房,又跟村民們買了不少土坯磚,圍了一個大院墻。
農村講究一戶一宅,新房子出來后,老宅就被元春賣了三百塊錢,八零年的新年,一家三口搬進了新房子里住。
住進新房的第二個月,元春就懷孕了。
十個月后,生下一個男孩。
宋奶奶抱著曾孫子,樂的眉開眼笑。
八五年,村頭大河上建大橋,正好規劃到了元春新蓋的房子上,元春的新房拆遷了,補償款三千塊。
元春簽字拿到錢后,再次向村大隊申請宅基地,在大河橋頭不遠的地方蓋了一棟新房子。
只是,三年后,村頭要修建一條國道,就這么巧合的又把元春家的新房子規劃了進去。
這一次,上頭補償了她五千塊拆遷款。
元春兩次建房花不到一千塊,卻一共拆遷了八千塊,賺了七千塊錢,把村里人眼紅的說什么的都有。
一些酸唧唧的話,元春聽到了也當沒聽到,反正錢在自己兜里,人家要說就說去唄,她又少不了一塊肉。
第三次向村大隊申請宅基地,就申請在國道旁邊。
這次她蓋了兩排房子,靠國道是一排四間大門房,中間是院子,再是正房,元春親自設計的五室兩廳帶火墻的房子。
后面還有一個五分地的大院子。
村里人見元春又蓋房子了,有些精明的老人趕緊把家給分了,讓兒子們都去村里申請宅基地,房子就蓋在元春家的旁邊。
但這次沒拆遷,國道通行后,元春開了一家小賣部,還送宋城去學修自行車,在小賣部旁邊給他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部。
八幾年到兩千年,修自行車的店都很火爆。
兩千年后,電動車和私家車越來越多,自行車越來越少,元春關了自行車修理部,送宋城去考駕照,學修汽車。
這期間,元春把房子都拆了,前面蓋了一家小超市和一家汽車修理站。
后面蓋了一棟三層小別墅,豪華裝修。
后院也請人挖了池塘,栽上蓮藕,里面養了各種各樣的食用魚蝦和螃蟹黃鱔等,還栽了果樹,養了雞鴨鵝。
一切都自給自足。
元春和宋城這一輩子都沒出過遠門,就在家撫養一雙兒女,孝順宋奶奶,看顧兩家店面,種幾個人的田地。
日子過的平淡而富足。
宋奶奶有元春幫她調理身體,她活到了九十多歲,抱上了第五輩的小孫子才含著笑走的。
她是宋家村歲數最大的一位老人。
相關
__其他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