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冷不丁的要搬家,要離開祖宅,張大娘張大爺都舍不得,吃飯也沒什么胃口,兒女們見了,勸了老兩口許久。
元春也提醒張大娘,“張大娘,現在外地人來京打工的越來越多,人多了,房子就不夠住了,以后房子只會越來越貴,你們老兩口手上有點閑錢,就多買幾套舊小區的房子,說不定還能遇上拆遷,就算不拆遷,也會升值,怎么也比存進銀行強。”
張家老大兒媳婦,有些驚喜的看著元春,“元春,你說的是真的?別的舊小區也能被拆遷?”
“也不一定,這要根據城市規劃來走,有些舊小區會拆遷,但有些舊小區不會拆遷,就算買沒到拆遷的,那房子也能升值。”
沒拆的,十幾年后更值錢。
一棟四合院,就是一個億。
比樓房還值錢。
所以,九十年代,無論在京市買什么房子都是賺的。
張家的幾個兒女聽了,也覺得元春的話有道理,近幾年來,來京市打工的外地人越來越多,房子供不應求。
看來,她們的錢也不能再存銀行,應該投資點房產。
于是,元春的一句提醒,讓張家的幾個兒女都看到了房地產的前景,利用手里閑著的錢,買了好幾套舊房子。
張大娘跟元春相處的好,她見元春買了舊小區,還是四合院,她和老頭子一合計,就拒絕了去大兒子家里住的提議,老兩口趁著幫元春搬家的功夫,在她新家附近,也買下了一個二進的小院子。
這個年代,京市在大力發展,四周蓋了好多的高樓大廈,蓋了好多的新樓區,一些厭煩了住四合院的本地人,就會賣了四合院,湊點錢去買樓房住的。
住樓安靜,干凈,還有暖氣片。
住四合院,半夜上廁所得出門,要是夏天還好點,大冬天的半夜上廁所就是遭罪。
而且,四合院到了冬天很冷,屋里搭了火炕的還能燒炕,要是沒搭火炕的,再冷也得硬抗。
所以,好多本地人圖方便,都賣了四合院去買樓房住。
而這就便宜了元春。
元春趁機買下了五六個小破院子。
因為院子破,價格便宜,元春花了最低的價格買
該站采集不完全,請到原文地址:(https:///book/365796/85742427.html)閱讀,如您已在悠閑小說(https://),請關閉瀏覽器廣告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該站采集不完全,請到原文地址:(https:///book/365796/85742427.html)閱讀,如您已在悠閑小說(https://),請關閉瀏覽器廣告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