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八百一十五章 廢黜圈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一十五章 廢黜圈禁

第八百一十五章 廢黜圈禁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8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十萬大軍,兵臨城下。

燕云邊軍終于在最合適的時候趕到了汴京。

慌亂的人群里,趙孝騫卻悠悠呼出一口氣,久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那是對局勢完全掌控的自信微笑。

更聰明的人是章惇,他在合適的時候,做出了合適的舉動。

朝臣們慌亂之時,章惇果斷站出來,用一句謊言安撫了群臣的心。

太后,政事堂,樞密院合議后調遣邊軍入京。

這個理由很正當,令群臣無話可說的是,它具有合法性。

先帝已逝,新君未立,那么太后,政事堂和樞密院確實有權調兵。

接下來,調兵的理由呢?

群臣的目光都集中在章惇身上,他們需要知道答案。

調兵是合法的,但理由也必須正當,否則便是亂命。大宋對兵權尤為敏感,若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誰敢胡亂調兵誰就要承擔責任,太后和宰相也不例外。

迎著群臣各異的眼神,章惇神情鎮定,緩緩道:“諸公勿慌,太后與老夫密議調兵,正是因為趙佶謀害沖獻太子一事。”

“先帝唯一的皇子竟被賊人所害,此案水落石出卻是在先帝駕崩,新君確立為端王之后,皇城司多方查緝,數日前才掌握了所有的證據,那時端王已立,木已成舟……”

隨即章惇的語氣突然嚴厲起來:“但是!我大宋的帝王豈能由這個殺害先帝皇子的兇手篡取?此賊若是即位,我大宋朝野內外將是何等不堪的面目?”

“潛邸王爵之時,尚如此膽大包天,謀害儲君,若是成了帝王,天下蒼生焉能幸免?大宋社稷怎會安寧?祖宗百年基業,必被此賊敗壞。”

“老夫蒙先帝皇恩,任為宰相,自當擔負社稷興亡之責,縱是拼卻性命,也萬萬不能任由此賊得逞,竊取皇位,安享富貴!”

“故而,老夫密見太后,當面稟奏此事,太后深感震怒,遂與老夫合計,由政事堂和樞密院開具調兵公文,太后用印,于數日前秘密調遣燕云十萬兵馬,入京勤王事,為無辜夭折的小皇子報仇,以正天下視聽!”

章惇大義凜然,在大殿內傲然而立,環視群臣緩緩道:“此事重大,事不可泄,故而太后與老夫只能機密行事,諸公若有疑問者,可當殿站出來質疑,老夫知無不言。”

此言一出,殿內群臣一時竟無人出聲。

章惇的理由實在太正當了,就算他的政敵此刻要挑刺,也挑不出任何不對,畢竟趙佶的罪名已被實錘了,調兵還有太后參與,那么太后與宰相秘密調遣燕云兵馬有何不對?

完全合理合法啊,章惇不僅沒錯,反而有功于社稷。

他推翻了一個即將篡位的殺人兇手,為大宋的未來免了一場大災,避免了一個暴君統治大宋的慘痛結局,搖搖欲墜的大廈被章惇扶穩了。

人群里的趙孝騫更是嘆為觀止,章惇這老貨,果真是一只老狐貍,不僅在自己這方的陣營站得穩穩的,而且還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毫不客氣地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給他在朝堂再次增加了威信。

這大約是章惇琢磨著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將來趙孝騫即位,就算想換掉他這個宰相,憑著今日章惇力挽狂瀾的表現,以及在朝堂上的威信,趙孝騫怕是都不好意思換人。

唯一的漏洞,是樞密院也參與了調兵,可好巧不巧的是,曾布恰好沒在場,群臣根本無法對證。

國無天子,太后,政事堂和樞密院三方共同合議調兵,沒毛病。

章惇說完后,太后立馬識趣地接道:“不錯,調燕云兵馬入京,正是本宮與章相公合議,調兵文書也是本宮用了印的,當時趙佶已事發,本宮與章相公為免打草驚蛇,不得不秘密調兵。”

“諸公若有非議,可當面提出,本宮與章相公愿承擔罪責。”

非議?

沒人敢有非議,太后和章惇本身已站在道德的高點上,群臣此刻對他們都只能仰視,那座道德的高地被占領了,誰還敢有異議?

非議太后和章惇調兵的決定,就是站在趙佶這個殺人兇手這邊,群臣再蠢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一場原本激起驚濤駭浪的私自調兵行動,在太后和章惇的配合下,居然就這樣合理合法地被群臣接受了。

也就是說,燕云大軍兵臨汴京城下,已經具有了合法性,不會再引起臣民的恐慌。

趙孝騫松了口氣,朝章惇投去贊許的目光。

這老貨還是有點東西的,關鍵時刻靠得住,客觀來說,他今日確實立了一大功,這個功已經成為他日后繼續執宰朝堂的資歷。

殿內無人質疑調兵,事情本應就這樣通過了,但唯獨還有一人大吼起來。

“不!你們這是謀反!公然謀朕的反,太后,章惇,還有趙孝騫,這是陰謀,你們私自調兵,已經犯了謀逆死罪!”趙佶瘋狂大吼。

太后和章惇神情一寒,太后立馬冷冷地望向趙佶,隨即又看著宗正寺的趙宗晟,道:“老宗正,端王犯下滔天之罪,現在仍不伏法認罪,此事當如何處置?”

趙宗晟身為老族長,先帝唯一的血脈被趙佶毒害,此刻對趙佶正是恨得咬牙切齒,于是冷冷開口。

“趙佶的皇位已被廢黜,但還不夠,端王作惡至此,天道律法難恕,宗正寺當褫奪‘端王’爵號,趙佶被貶為庶民,流放嶺南,終生不得回京。”

太后點頭:“那么,本宮就親自處置了。”

“禁軍班直入殿,將趙佶圈禁端王府,待宗正寺,刑部,御史臺,大理寺四方會審,明正典刑后,再將趙佶流放嶺南,終生不得釋歸汴京。”

說完太后拂了一下袍袖。

很快殿外的禁軍班直入內,為首的都頭遲疑了一下,還是反扣住趙佶的雙臂,將他押出了大殿。

趙佶此時整個人已經陷入瘋狂,被班直押走時仍在哈哈狂笑。

“都是亂臣賊子!亂臣賊子!爾等謀朝篡位,竊奪朕的皇位,全都不得好死,不得好死!哈哈哈!”

隨著趙佶被押出大殿,今日的登基大典這場鬧劇,終于結束了。

這場鬧劇免不了被天下人知曉,對大宋皇室和朝堂的威信是個嚴重的打擊。

可是事情都出了,太后和群臣也沒辦法,總不能為了所謂的威信,而放任趙佶這種人登基當皇帝吧?

事還沒完,向太后如今已經登上了趙顥父子這條賊船,只能鐵了心跟到底了。

于是太后深深地注視了趙孝騫片刻,趁著群臣都在,緩緩道:“今日奸賊已除,云朗天清,朝堂靖肅,算是給了先帝一個交代……”

“但燕云十萬兵馬已至城外,必須有主帥統領,否則容易鬧出事端,諸公以為呢?”

群臣一怔,各自交頭接耳議論一番后,紛紛點頭稱是。

人群里,戶部尚書蔡京突然站了出來,躬身道:“太后,臣以為,燕云十萬兵馬曾是成王殿下的舊部,兵馬暫交成王殿下統領,正當宜也。”

“而且成王殿下亦是皇族宗親,朝野素有威望,由殿下約束燕云兵馬,不使汴京為亂,臣以為頗為合適。”

太后和章惇一臉意外地看著突然冒出來的蔡京,然后下意識再望向趙孝騫,二人都以為是趙孝騫的暗中授意。

趙孝騫此刻也是一臉懵逼,同樣意外地看著蔡京。

為了推翻趙佶,他近日與汴京朝臣籌謀帷幄,接觸過的官員甚多,都是位高權重的大佬,否則今日不會出現這般墻倒眾人推的喜人結果。

但這個蔡京,趙顥和趙孝騫從頭到尾都沒接觸過,這場密謀,蔡京是被排除在外的。

沒想到這會兒蔡京居然主動跳出來,而且義正嚴詞地提議把燕云兵權交還給趙孝騫。

趙孝騫深吸了口氣。

人精就是人精,一個人的飛黃騰達,主要還是看眼色,看站隊,看他能不能抓住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絕佳機會。

今日此刻,蔡京顯然抓住了。

蔡京要進步,要向權力靠攏,要升官晉爵。

更重要的是,蔡京的眼睛很毒,今日這場鬧劇,他已看出了端倪。

群臣看到的,是太后和章惇一搭一唱,把趙佶掀翻了。但蔡京無疑看得更深遠,他看到是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的趙孝騫。

聰明人,能聰明到這個地步,難怪他未來能成為大宋的宰相,當然,忠奸與否,與他的聰明是兩碼事。

太后深吸了口氣,望向章惇。

章惇捋須,淡淡地點頭。

于是太后環視群臣:“蔡尚書所言,諸公可有異議?”

今日發生了這么大的事,群臣此時仍處于震驚和懵逼之中,關于燕云大軍兵權的事,群臣反倒不怎么在意。

畢竟蔡京說的話句句在理,這支兵馬原本就是成王殿下的舊部,現在是大宋的非常時期,由他來接管兵權,沒什么不妥。

至于原來燕云大軍的主帥陳松齡,群臣很識趣地沒人提起。

北方遼國未滅,太后和章相公調遣燕云兵馬時,想必把陳松齡留在了幽州府留守,防備遼人趁大宋內亂南下。

太后見眾人不反對,于是道:“既如此,那就這樣決定了。成王趙孝騫臨時代任燕云大軍主帥,燕云十萬兵馬為勤王而來,可暫留汴京兩個月,待汴京時局穩定后,燕云兵馬當即北還戍邊。”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