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三百五十九章 遼主召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九章 遼主召使

第三百五十九章 遼主召使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14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趙孝騫曾經在蕭光敬身上也用過,蕭光敬當初被折騰得欲仙欲死。

現在蘇軾人在上京,也欲仙欲死了。

不過年已花甲的蘇軾,內心終究比蕭光敬這個年輕人強大多了,遼帝既然不見他,他就每日在驛館里飲酒作樂,喝得欲仙欲死。

最初的苦悶煩憂之后,蘇軾索性放開了心懷。

反正我人在上京,你特麼愛見不見,不見我就自己玩。

然而出乎蘇軾意料的是,遼帝耶律洪基雖然不見他,但蘇軾的到來,卻在上京掀起了滔天巨浪。

蘇軾,不僅名震大宋,在遼國同樣有許多仰慕者,他的經典詩詞,每一首都在上京的青樓勾欄里傳唱,遼國的文人們簡直都快成了他的腦殘粉。

中原儒家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包容性,遼國本是化外蠻夷之邦,但當遼人建國,漸漸從游牧民族演變成農耕民族后,儒家文化的傳染性和包容性立馬便體現出來了。

大宋的軍隊和武力或許飽受遼人鄙夷蔑視,但對大宋的文化,遼人是不敢鄙夷的,確實是博大精深。

而大宋最有名的文人是誰?

除了蘇軾,還能有誰?

遼國但凡讀過書的人,誰不聞蘇軾之名?

如今聽說蘇軾作為大宋使臣,出使遼國,人就住在上京的驛館里,遼國的文人們聞知后欣喜若狂,紛紛登門求見。

求見蘇軾的畫面有多瘋狂呢?

驛館那條街,排隊的文人占了一半,從驛館一直排到了街尾,一時被謂為上京奇觀。

沒錯,有文化,會寫詩,就是這麼豪橫。

蘇軾卻一個都不見,對遼人的態度很惡劣,他讓驛館緊閉大門,除了遼國的官員上門談正事,

一應文人的飲宴交際邀請全都拒絕,

這一點上,蕭光敬又輸了一城,想想當初他出使大宋,在汴京城的做派—」

所以說,人活到一定的年紀,歲月一定會給他一些東西,閱歷經驗會形成肌肉記憶,讓他下意識地避開不該踩的坑。

蕭光敬當初若有蘇軾這般定力,何至于中了趙孝騫的殺豬盤。

萬人空巷的場面,不僅蘇軾始料未及,當初就連趙孝騫也沒想到,

面對每天求見的文人,其中甚至不乏遼國的官員,蘇軾不勝其煩之后,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

遼帝不見他,他可以利用輿論呀。

現成的這麼多腦殘粉,不用白不用。

于是,上京的文人們苦等多日后,蘇軾仍不愿見客,但讓驛館的夥計傳出話來。

遼主失禮,不見使臣,蘇學士一日未競使命,一日不見外客。

這句話瞬間在上京傳開了,遼國的官員和文人細問之后,紛紛為蘇軾抱不平。

這一點上,遼帝耶律洪基確實做得有點失禮,宋國使臣到上京都半月了,遼帝竟將他扔在驛館里不聞不問,僅只是派了幾名官員與蘇軾談了幾次。

從外交禮節上說,遼帝的作為已很不妥了。

于是,上京的輿論被蘇軾一句話掀了起來,官員們紛紛上疏遼帝,請求耶律洪基召見宋使,勿在外邦使節面前失了禮節和風度。

這一陣輿論之風驟然而起,來得很突然,耶律洪基也是滿頭霧水,就這兩日,勸諫他的官員越來越多,而遼帝打算熬磨宋使的計劃也被打亂。

終于,在遼國許多官員的諫疏之下,耶律洪基不得不下旨召見宋使蘇軾。

蘇軾對這個結果頗感意外,他以為自己最少還要多等半月呢,沒想到自己的名氣在遼國也如此好使,利用自己的名氣造出的輿論,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穿戴好大宋的官服,蘇軾持節旌入遼宮,面見耶律洪基。

外交禮節早已演練過無數次,蘇軾一舉一動皆符合使臣之禮,讓遼人挑不出毛病。

遼國與大宋互不藩屬,擅淵之盟后,兩國的正式關系是兄弟邦交,外交上以「兄弟」國為基調。

這樣一來,大宋每年送給遼國的歲幣也就有了解釋。

誰家兄弟不互相幫襯著點兒呢,有錢的兄長給貧窮的弟弟每年送點救濟,合情合理。

所以大宋對「歲幣」的公開說法,叫「歲賜」,一字之差,面子找足了。

蘇軾以禮面見耶律洪基,耶律洪基今日召見了蘇軾,自然不能再失禮了,于是含笑賜座,熱情地與蘇軾寒暄起來。

所聊之事無非是宋遼兩國的風土人情,順便問候汴京的趙煦。

雙方一同追憶當年的擅淵之盟,奠定了兩國百年和平的基礎,對兩國商業往來表達了肯定,并表示兩國應當繼續深化貿易,加緊兩國各個領域的合作互通—」

外交辭令很官方,蘇軾和耶律洪基都說得口乾舌燥,

今日耶律洪基是單獨召見蘇軾,在場的并無外人,不過耶律洪基的旁邊赫然還坐著一位年輕人,眉目間竟隱隱與耶律洪基有幾分相似。

這位年輕人在遼國的分量可不輕,他是耶律洪基欽封的皇太孫耶律延禧,也就是說,將來耶律洪基掛了,這位名叫耶律延禧的年輕人將會繼承他的皇位。

沒錯,跳過了耶律洪基的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

因為耶律洪基的長子耶律浚,早在二十年前便已亡故,是因被奸臣所陷而殺害,后來真相大白,耶律洪基悔恨萬分,于是力排眾議,堅持立耶律浚的兒子耶律延禧為皇太孫,未來直接繼承皇位。

興許是彌補當年對長子耶律浚的愧疚,耶律洪基對這位皇太孫格外寵溺,簡直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

為了培養這位太孫,如今耶律洪基對他諸事不避,一應朝政處置,耶律洪基都在一步步教導太孫,任何場合也讓太孫跟在身邊,以達到言傳身教的目的。

今日召見蘇軾,耶律洪基也讓太孫在座。

耶律延禧很年輕,他只比趙煦大兩歲,只是神態有些輕桃,看著蘇軾的眼神頗有幾分蔑視之態。

蘇軾作為使臣,自然將耶律延禧的表情看在眼里,心中卻暗嘆。

若論人君之沉穩,我大宋的官家到底比這蠻夷之主強多了,果真是不通教化的戎狄之邦。

很好,希望這位皇太孫欠抽的表情和心態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敵人越狂妄,離深淵越近。

蘇軾無視耶律延禧輕洮且略帶幾分挑畔的眼神,目光卻盯著耶律洪基的眼睛。

「外臣奉旨使遼,所為者還有一事,近日遼騎在宋遼邊境活動,屢屢寇我大宋真定府之境,殺我大宋邊民數百,搶我百姓糧食財物無數,我大宋官家甚怒,遣外臣質問遼主,請遼主給個解釋。」

「宋遼擅淵之盟的約定,貴國是打算撕毀了麼?」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